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多用平衡車。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動平衡車只能是利用平衡機制采用雙輪行駛,一旦電力用盡,就難以移動。此外,在很多場合采用電動平衡車原理行駛,會遇到道路規定限制等問題,由此導致現有的電動平衡車難以滿足人們的各種出行、運動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地在于提供一種即可在三輪狀態利用人力騎行,又可在三輪狀態利用電力行駛,還可在雙輪狀態下作為電動平衡車行駛,并且體積小,折疊、使用方便的智能多用平衡車。
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包括腳踏板,腳踏板的左側設有左車輪,腳踏板的右側設有右車輪,右車輪和左車輪分別與驅動電機傳動相連,所述腳踏板的上方設有車座,腳踏板的下方設有差速器,差速器的殼體安裝固定在腳踏板上,所述左車輪通過左半軸與差速器的左動力輸出端傳動相連,左半軸的軸線位于左右方向,右車輪通過右半軸與差速器的右動力輸出端傳動相連,右半軸的軸線位于左右方向,差速器的動力輸入端與十字萬向聯軸器的后端傳動傳動相連,差速器的動力輸入端與十字萬向聯軸器之間設有離合器,十字萬向聯軸器具有轉銷軸,十字萬向聯軸器的轉銷軸的軸線位于左右水平方向,十字萬向聯軸器的前端與傳動軸的后端傳動傳動相連,十字萬向聯軸器的前端可環繞十字萬向聯軸器的轉銷軸擺動;
所述腳踏板前端的中部與車中梁的后端采用定位轉軸相連,定位轉軸的軸線與十字萬向聯軸器的轉銷軸的軸線重合,當車中梁處于前后方向時,車中梁的后端與腳踏板的前端通過前后方向鎖緊裝置或前后方向連接件安裝相連;當車中梁處于豎直方向時,車中梁或傳動軸通過豎直方向卡裝裝置或豎直方向連接件固定在腳踏板上;
所述傳動軸沿著車中梁向前延伸至車中梁的前部;傳動軸通過軸承安裝在車中梁上,車中梁的前端沿左右水平方向可轉動地設有腳踏轉軸,腳踏轉軸的中部套裝有主動錐齒輪,主動錐齒輪與從動錐齒輪相嚙合,從動錐齒輪套裝在傳動軸的前端,所述腳踏轉軸的左端與左腳踏連桿的里端安裝相連,左腳踏連桿的外端安裝有左腳蹬,腳踏轉軸的右端與右腳踏連桿的里端安裝相連,右腳踏連桿的外端安裝有右腳蹬;
當車中梁處于前后方向時,車中梁前端的上方設有前支撐梁,前支撐梁通過位于其底端的連接座與車中梁的前端安裝相連,當車中梁處于豎直方向時,前支撐梁位于車中梁頂端的上方,前支撐梁與車中梁呈上下串聯狀態;
前支撐梁的頂端與車前叉的中、上部安裝相連,車前叉的下部通過前輪軸安裝有車前輪,車前叉的上部安裝有車把,當車中梁處于前后方向時,前支撐梁的中心線與車前叉的中心線呈交叉狀態,所述車前輪的圓周面位于前后方向,當車中梁處于豎直方向時,前支撐梁的中心線與車前叉的中心線呈并列狀態,車前叉通過固定在前支撐梁上豎直卡裝裝置或豎直連接件與前支撐梁固定相連,所述車前輪的圓周面位于左右方向;
所述左腳蹬和右腳蹬為折疊腳蹬,所述車把包括左把手和右把手,左把手套裝在左把橫桿的外端,右把手裝在右把橫桿的外端,左把橫桿的里端和右把橫桿的里端與車把立桿的頂端固定相連,車把立桿可調整插入深度地插裝在所述車前叉的上車叉桿內。
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其中所述連接座包括板面分別位于前后豎直方向的左耳板和右耳板,左耳板的板面和右耳板的板面左右并列設置,左耳板的頂端和右耳板的頂端通過蓋板固定相連,蓋板上端面的中部與前支撐梁的底端固定相連,左耳板的板面位于車中梁前端的左側,左耳板的下部采用間隙配合或軸承套裝在腳踏轉軸上,右耳板的板面位于車中梁前端的右側,右耳板的下部采用間隙配合或軸承套裝在腳踏轉軸上,左耳板板面的上部和右耳板板面的上部通過限位螺栓與車中梁的前端固定相連。
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其中所述車前叉包括上車叉桿和下車叉桿,下車叉桿位于上車叉桿下方的左側或右側,下車叉桿的頂端通過橫桿與上車叉桿的底端相連,所述車前輪的圓周面位于上車叉桿的正下方,車前輪通過前輪軸安裝在下車叉桿的下部。
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其中所述上車叉桿的橫截面為圓形,所述豎直卡裝裝置為設置在前支撐梁朝前的側壁上的車前叉卡裝槽,車前叉卡裝槽的開口朝前設置,車前叉卡裝槽的橫截面為半圓形,當車中梁處于豎直方向時,上車叉桿可卡裝到車前叉卡裝槽內。
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其中所述車中梁包括板面分別位于前后豎直方向的左擋板和右擋板,左擋板的板面和右擋板的板面左右并列設置,左擋板的底端和右擋板的底端通過底板固定相連,所述傳動軸位于左擋板的板面和右擋板的板面之間。
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其中所述車前叉包括上車叉桿和下車叉桿,下車叉桿位于上車叉桿下方的左側或右側,下車叉桿的頂端通過橫桿與上車叉桿的底端相連,所述車前輪通過前輪軸安裝在下車叉桿的下部。
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其中所述腳踏板上端面的中部與車座安裝架的底端固定相連,所述車座安裝在車座安裝架的頂部。
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其中所述豎直方向卡裝裝置包括傳動軸卡裝塊,傳動軸卡裝塊固定在車座安裝架朝前的端面上,傳動軸卡裝塊朝前的端面上沿豎直方向設有傳動軸卡裝槽,傳動軸卡裝槽的開口朝前設置,傳動軸卡裝槽的橫截面為半圓形,當車中梁處于豎直方向時,傳動軸可卡裝到傳動軸卡裝槽內。
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其中所述左腳蹬和右腳蹬為折疊腳蹬,所述車把包括左把手和右把手,左把手套裝在左把橫桿的外端,右把手裝在右把橫桿的外端,左把橫桿的里端和右把橫桿的里端與車把立桿的頂端固定相連,車把立桿可調整插入深度地插裝在所述車前叉的上車叉桿內。
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其中所述十字萬向聯軸器可采用軟軸代替。
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在三輪狀態行駛時,可將車中梁由豎直狀態調整到前后方向,讓離合器處于連接差速器的動力輸入端與十字萬向聯軸器狀態,利用前后方向鎖緊裝置或前后方向連接件固定住車中梁,再調整車前叉和前支撐梁,令前支撐梁的中心線與車前叉的中心線呈交叉狀態,讓車前輪的底端與地面接觸,此時人就可以坐在車座上,雙手扶住車把,利用雙腳轉動腳踏轉軸,腳踏轉軸中部套裝的主動錐齒輪就會通過從動錐齒輪驅動傳動軸9轉動,讓左半軸驅動左車輪轉動,右半軸驅動右車輪轉動,由此即可讓智能多用平衡車運動。
上述智能多用平衡車在使用三輪狀態行駛時,也可以讓離合器處于斷開差速器的動力輸入端與十字萬向聯軸器狀態,利用驅動電機驅動右車輪和左車輪轉動,由此即可讓智能多用平衡車運動。
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在雙輪狀態行駛時,可將車中梁由前后方向整到豎直狀態調,讓離合器28處于斷開差速器的動力輸入端與十字萬向聯軸器狀態,讓車中梁或傳動軸通過豎直方向卡裝裝置或豎直方向連接件固定在腳踏板上,再調整車前叉和前支撐梁,令前支撐梁的中心線與車前叉的中心線呈并列狀態,車前叉通過固定在前支撐梁上豎直卡裝裝置或豎直連接件與前支撐梁固定相連,車前輪的圓周面位于左右方向。此時人就可以站在腳踏板1上,雙手扶住車把,利用驅動電機驅動右車輪和左車輪轉動,由此即可讓智能多用平衡車運動。
因此,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即可在三輪狀態利用人力騎行,又可在三輪狀態利用電力行駛,還可在雙輪狀態下作為電動平衡車行駛,并具有體積小,折疊、使用方便的特點。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智能多用平衡車處于三輪行駛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智能多用平衡車處于二輪平衡車行駛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的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智能多用平衡車處于三輪行駛狀態下去掉了腳踏板的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智能多用平衡車處于三輪行駛狀態下的后半部分放大的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智能多用平衡車處于三輪行駛狀態下的車中梁后部放大的立體圖;
圖6為本發明智能多用平衡車處于三輪行駛狀態下的腳踏轉軸部分放大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和圖5所示,本發明智能多用平衡車,包括腳踏板1,腳踏板1的左側設有左車輪2,腳踏板1的右側設有右車輪3,右車輪3和左車輪2分別與驅動電機傳動相連,腳踏板1的上方設有車座4,腳踏板1的下方設有差速器5,差速器5的殼體安裝固定在腳踏板1上,左車輪2通過左半軸6與差速器5的左動力輸出端傳動相連,左半軸6的軸線位于左右方向,右車輪3通過右半軸7與差速器5的右動力輸出端傳動相連,右半軸7的軸線位于左右方向,差速器5的動力輸入端與十字萬向聯軸器8的后端傳動傳動相連,差速器5的動力輸入端與十字萬向聯軸器8之間設有離合器28,十字萬向聯軸器8具有轉銷軸,十字萬向聯軸器8的轉銷軸的軸線位于左右水平方向,十字萬向聯軸器8的前端與傳動軸9的后端傳動傳動相連,十字萬向聯軸器8的前端可環繞十字萬向聯軸器8的轉銷軸擺動;
腳踏板1前端的中部與車中梁10的后端采用定位轉軸11相連,定位轉軸11的軸線與十字萬向聯軸器8的轉銷軸的軸線重合,當車中梁10處于前后方向時,車中梁10的后端與腳踏板1的前端通過前后方向鎖緊裝置或前后方向連接件安裝相連;當車中梁10處于豎直方向時,車中梁10或傳動軸9通過豎直方向卡裝裝置或豎直方向連接件固定在腳踏板1上;
如圖1、圖3、圖4和圖6所示,傳動軸9沿著車中梁10向前延伸至車中梁10的前部;傳動軸9通過軸承安裝在車中梁10上,車中梁10的前端沿左右水平方向可轉動地設有腳踏轉軸12,腳踏轉軸12的中部套裝有主動錐齒輪13,主動錐齒輪13與從動錐齒輪14相嚙合,從動錐齒輪14套裝在傳動軸9的前端,腳踏轉軸12的左端與左腳踏連桿15的里端安裝相連,左腳踏連桿15的外端安裝有左腳蹬16,腳踏轉軸12的右端與右腳踏連桿17的里端安裝相連,右腳踏連桿17的外端安裝有右腳蹬18;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當車中梁10處于前后方向時,車中梁10前端的上方設有前支撐梁19,前支撐梁19通過位于其底端的連接座20與車中梁10的前端安裝相連,當車中梁10處于豎直方向時,前支撐梁19位于車中梁10頂端的上方,前支撐梁19與車中梁10呈上下串聯狀態;
前支撐梁19的頂端與車前叉21的中、上部安裝相連,車前叉21的下部通過前輪軸26安裝有車前輪22,車前叉21的上部安裝有車把23,當車中梁10處于前后方向時,前支撐梁19的中心線與車前叉21的中心線呈交叉狀態,車前輪22的圓周面位于前后方向,當車中梁10處于豎直方向時,前支撐梁19的中心線與車前叉21的中心線呈并列狀態,車前叉21通過固定在前支撐梁19上豎直卡裝裝置或豎直連接件與前支撐梁19固定相連,車前輪22的圓周面位于左右方向。
如圖1、圖6所示,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上述連接座20包括板面分別位于前后豎直方向的左耳板和右耳板,左耳板的板面和右耳板的板面左右并列設置,左耳板的頂端和右耳板的頂端通過蓋板固定相連,蓋板上端面的中部與前支撐梁19的底端固定相連,左耳板的板面位于車中梁10前端的左側,左耳板的下部采用間隙配合或軸承套裝在腳踏轉軸12上,右耳板的板面位于車中梁10前端的右側,右耳板的下部采用間隙配合或軸承套裝在腳踏轉軸12上,左耳板板面的上部和右耳板板面的上部通過限位螺栓24與車中梁10的前端固定相連。
左腳蹬16和右腳蹬18為折疊腳蹬,所述車把23包括左把手和右把手,左把手套裝在左把橫桿的外端,右把手裝在右把橫桿的外端,左把橫桿的里端和右把橫桿的里端與車把立桿的頂端固定相連,車把立桿可調整插入深度地插裝在所述車前叉21的上車叉桿內。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上述車前叉21包括上車叉桿和下車叉桿,下車叉桿位于上車叉桿下方的左側或右側,下車叉桿的頂端通過橫桿與上車叉桿的底端相連,車前輪22的圓周面位于上車叉桿的正下方,車前輪22通過前輪軸26安裝在下車叉桿的下部。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上述上車叉桿的橫截面為圓形,豎直卡裝裝置為設置在前支撐梁19朝前的側壁上的車前叉卡裝槽25,車前叉卡裝槽25的開口朝前設置,車前叉卡裝槽25的橫截面為半圓形,當車中梁10處于豎直方向時,上車叉桿可卡裝到車前叉卡裝槽25內。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上述車中梁10包括板面分別位于前后豎直方向的左擋板和101右擋板102,左擋板101的板面和右擋板102的板面左右并列設置,左擋板101的底端和右擋板102的底端通過底板103固定相連,傳動軸9位于左擋板101的板面和右擋板102的板面之間。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上述車前叉21包括上車叉桿和下車叉桿,下車叉桿位于上車叉桿下方的左側或右側,下車叉桿的頂端通過橫桿與上車叉桿的底端相連,車前輪22通過前輪軸26安裝在下車叉桿的下部。
如圖5所示,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上述腳踏板1上端面的中部與車座安裝架27的底端固定相連,車座4安裝在車座安裝架27的頂部。
如圖5所示,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上述豎直方向卡裝裝置包括傳動軸卡裝塊29,傳動軸卡裝塊29固定在車座安裝架27朝前的端面上,傳動軸卡裝塊29朝前的端面上沿豎直方向設有傳動軸卡裝槽30,傳動軸卡裝槽30的開口朝前設置,傳動軸卡裝槽30的橫截面為半圓形,當車中梁10處于豎直方向時,傳動軸9可卡裝到傳動軸卡裝槽30內。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上述十字萬向聯軸器8可采用軟軸代替。
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可采用三輪或雙輪二種狀態行駛,在三輪狀態行駛時,如圖1所示,可將車中梁10由豎直狀態調整到前后方向,讓離合器28處于連接差速器5的動力輸入端與十字萬向聯軸器8狀態,利用前后方向鎖緊裝置或前后方向連接件固定住車中梁10,再調整車前叉21和前支撐梁19,令前支撐梁19的中心線與車前叉21的中心線呈交叉狀態,車前輪22的圓周面位于前后方向,讓車前輪22的底端與地面接觸,此時人就可以坐在車座4上,雙手扶住車把23,雙腿向前、向下伸出并對應的踏在左腳蹬16和右腳蹬18上,利用雙腳轉動腳踏轉軸12,腳踏轉軸12中部套裝的主動錐齒輪13就會通過從動錐齒輪14驅動傳動軸9轉動,傳動軸9就會驅動差速器5的動力輸入端轉動,由此讓左半軸6驅動左車輪2轉動,右半軸7驅動右車輪3轉動,由此即可讓智能多用平衡車運動。
上述智能多用平衡車在使用三輪狀態行駛時,也可以讓離合器28處于斷開差速器5的動力輸入端與十字萬向聯軸器8狀態,利用驅動電機驅動右車輪3和左車輪2轉動,由此即可讓智能多用平衡車運動。
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在雙輪狀態行駛時,如圖2所示,可將車中梁10由前后方向整到豎直狀態調,讓離合器28處于斷開差速器5的動力輸入端與十字萬向聯軸器8狀態,讓車中梁10或傳動軸9通過豎直方向卡裝裝置或豎直方向連接件固定在腳踏板1上,再調整車前叉21和前支撐梁19,令前支撐梁19的中心線與車前叉21的中心線呈并列狀態,車前叉21通過固定在前支撐梁19上豎直卡裝裝置或豎直連接件與前支撐梁19固定相連,車前輪22的圓周面位于左右方向。此時人就可以站在腳踏板1上,雙手扶住車把23,利用驅動電機驅動右車輪3和左車輪2轉動,由此即可讓智能多用平衡車運動。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智能多用平衡車即可在三輪狀態利用人力騎行,又可在三輪狀態利用電力行駛,還可在雙輪狀態下作為電動平衡車行駛,并具有體積小,折疊、使用方便的特點。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方案前提下,本領域中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