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廂式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適用于城市末端電動物流車的車廂結構,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物流車及其車廂。
背景技術:
廂式車,又叫廂式貨車,主要用于全密封地運輸各種物品,特殊種類的廂式車還可以運輸化學危險物品。廂式車在運輸過程中可靠工作、穩定發揮性能是保證其運輸過程中安全性的關鍵所在,現有公路廂式車通常由汽車底盤、廂體兩部分組成。
目前廂式車的廂板主要由聚氨酯蜂窩芯、玻璃鋼、鋁板等內外蒙皮組合而成,各個廂板通過擠壓型材和固定件連接起來。現有技術中所采用的擠壓型材必須通過較為復雜的結構設計來吸收由于廂體承載與彎曲所產生的應力,而且各個連接處還需要使用密封膠來保證防水,這不僅使得現有車廂的組裝體系消耗勞動力較多且對勞動者要求較高從而導致生產成本的較大,而且隨著使用時間積累防水效果也會大幅降低。另一方面,現有車廂的由于存在結構冗雜而導致的用料較多和所采用材料自重較重等問題,導致制成的車廂重量較大;由于汽車負載包括廂體重量,因此廂體較重會直接導致裝貨量的降低。除上述之外,現有車廂所采用的材料中如如膠合板,FRP等均對環境有不利的影響,且不能很好地回收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物流車車廂,其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某種或某些缺陷。
根據本發明的物流車車廂,其包括車廂本體,車廂本體包括廂板總成、底架總成、裙邊總成和后門板總成,廂板總成設于底架總成上方,裙邊總成設于底架總成下方,后門板總成同時與廂板總成、底架總成和裙邊總成連接;
廂板總成包括頂板、前板、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第一側板、前板和第二側板依次連接后分別通過第一連接件與頂板的其中3條邊連接;第一連接件包括均在其長度方向上進行延伸的第一連接槽和第二連接槽,第一連接槽和第二連接槽的槽深方向相互垂直,第一連接槽和第二連接槽用于與不同的板進行配合;
底架總成上方對應廂板總成內側處設有防護板,防護板包括用于與前板、第一側板或第二側板貼合的防護板主體,防護板主體用于與前板、第一側板或第二側板連接;防護板主體下端向內側垂直彎折形成用于貼合底架總成上表面的防護板折邊部,防護板折邊部用于與底架總成連接;
前板、第一側板或第二側板的外側與底架總成的對應外側邊間均設有連接條,連接條上設有2排連接通孔,分別為用于與前板、第一側板或第二側板外側進行配合的第一連接條通孔,和用于與底架總成的外側邊進行配合的第二連接通孔;
裙邊總成包括用于分別設于底架總成下方兩側的裙邊板;裙邊板前端設置有端部連接件,端部連接件處設有用于與裙邊板進行配合的卡槽;裙邊板中部豎直設有連接桿,連接桿上端用于與底架總成下方連接;
后門板總成包括后門框組件和后門組件,后門框組件用于同時與廂板總成、底架總成和裙邊總成配合,后門組件設于后門框組件處;
后門框組件包括豎直設置的2根后門框立桿,該2根后門框立桿上端水平設置有后門框橫梁,該2根后門框立桿下部設置有后擋板組件,后門組件設于后門框橫梁與后擋板組件之間;
后門框立桿包括立桿主體,立桿主體采用板材彎折構造成空心的“L”形,立桿主體包括主體部和與主體部垂直的卡槽部;位于后門組件處的卡槽部用于與廂板總成處的對應側板進行配合,位于后擋板組件處的卡槽部用于與裙邊板進行配合;
后門框橫梁包括橫梁主體,橫梁主體用于與廂板總成配合的一側設有托板,橫梁主體頂部設有第二擋雨板,第二擋雨板向內側延伸與托板共同形成用于與廂板總成處的頂板進行配合的頂板卡槽。
本發明的物流車車廂中,頂板、前板、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能夠通過密封膠和鉚釘與第一連接件連接,從而便于制作者的裝配,對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較低。另外,廂板總成在裝配時能夠通過例如鉚釘或螺栓進行連接,相比于現有技術中采用焊接連接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對操作者的要求,且極佳的簡化了裝配過程,另外在裝配過程中也不需要使用專用的夾具,從而便于操作。
本發明的物流車車廂中,裙邊板與端部連接件能夠卡接連接并通過鉚釘進行固定,裙邊板與連接桿也能夠通過鉚釘連接,從而使得裙邊板能夠較為便捷地與端部連接件或連接桿進行連接。
本發明的物流車車廂中,后門組件能夠在后門框組件裝配完成后再進行裝配,從而大大降低了裝配者的勞動強度。另外,由于卡槽結構的設置,使得后門板總成在裝配過程中不需要采用專用的夾具、對裝配者技能要求較低且裝配便捷。
作為優選,第一連接槽和第二連接槽的外側槽壁處分別在長度方向延伸有第一溝槽和第二溝槽。為保證廂板總成的密封性能,是需要在連接處設置一層密封膠的,第一溝槽和第二溝槽能夠較佳的增加密封膠的厚度,從而大大提升了密封性能。
作為優選,第二側板包括依次連接的組件板一、側門框組件和組件板二,側門框組件外側還設有側門組件;側門框組件兩側分別設有用于對應與組件板一和組件板二配合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組件板一嵌入第一卡槽內,組件板二嵌入第二卡槽內。這使得,在裝配過程中,能夠先將側門框組件進行裝配,之后再將側門組件設于側門框組件處,從而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
作為優選,底架總成對應端部連接件上方處焊接有第一連接塊,第一連接塊用于與端部連接件進行配合;底架總成對應連接桿處焊接有第二連接塊,第二連接塊用于與連接桿進行配合;底架總成下方處還設有第三連接塊,第三連接塊用于直接與裙邊板上端進行配合。
作為優選,裙邊板、頂板、前板、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均由聚丙烯蜂窩板材在上下兩面復合玻纖增強聚丙烯面板而構成。聚丙烯蜂窩板材能夠較佳的保證裙邊板、頂板、前板、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的強度,玻纖增強聚丙烯面板使得裙邊板、頂板、前板、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能夠具備較佳的表面性能。另外,該種構造大大減輕了裙邊總成及廂板總成的自重,這不僅能夠較佳降低裝配過程中的勞動強度,還能夠提升裝貨負載。例如,通過本發明的該種構造使得3.6米車廂兩側裙邊總成為22公斤左右,使得4.2米車廂兩側裙邊總成為25公斤左右,而現有的裙邊一般在100公斤左右。
作為優選,聚丙烯蜂窩板材的厚度為15~35mm,玻纖增強聚丙烯面板的厚度為1.5~2.5mm。
作為優選,玻纖增強聚丙烯面板由玻纖與聚丙烯絲的共混紡織布熱壓而成。
作為優選,第二擋雨板向外側延伸形成在上方對后門組件進行遮擋的擋雨部。從而能夠較佳的對后門組件進行防護。
作為優選,卡槽部處焊接有加強板,后門組件的對應部位通過同時穿過加強板和主體部與加強板相對的板壁的螺栓設于主體部處。加強板的設置不僅能夠較佳的同時增加立桿主體的強度和后門組件的連接強度,而且構造簡單,便于制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物流車,其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某種或某些缺陷。
根據本發明的物流車,其車廂采用上述任一種物流車車廂。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的車廂本體的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中的車廂本體的另一視角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中的車廂本體的爆炸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1中的廂板總成的爆炸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1中的第一連接件的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1中的第一連接件的端面示意圖;
圖7為實施例1中的第二側板的爆炸示意圖;
圖8為實施例1中的后門板總成的爆炸示意圖;
圖9為實施例1中的后門框立桿的示意圖;
圖10為實施例1中的后門框橫梁的示意圖;
圖11為實施例1中的底架總成的示意圖;
圖12為實施例1中的裙邊板的示意圖;
圖13為實施例1中的底架總成與相應連接件間的配合示意圖;
圖14為實施例1中的防護板的示意圖;
圖15為實施例1中的連接條的示意圖;
圖16為實施例2中的廂式車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內容,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描述。應當理解的是,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進行解釋而并非限定。
實施例1
如圖1、2和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廂式車的車廂,其包括車廂本體100,車廂本體100包括廂板總成110、后門板總成120、底架總成210和裙邊總成130。其中,廂板總成110、后門板總成120和裙邊總成130均與底架總成210連接,廂板總成110與后門板總成120設于底架總成210上方并共同形成車廂部,裙邊總成130設于底架總成210下方。
如圖4所示,廂板總成110包括頂板410、前板420、第一側板430和第二側板440,第一側板430、前板420和第二側板440依次連接后分別與頂板410的其中3條邊依次連接;其中,頂板410用于構成車廂本體100的上面板,前板420用于構成車廂本體100的前面板,第一側板430和第二側板440用于分別構成車廂本體100的左、右面板。頂板410與第一側板430、前板420、第二側板440間,第一側板430與前板420,以及前板420與第二側板440間均通過第一連接件450連接。
如圖5、6所示,第一連接件450整體構造成長條狀,第一連接件450包括均在其長度方向上進行延伸的第一連接槽510和第二連接槽520,第一連接槽510和第二連接槽520的槽深方向相互垂直。第一連接槽510和第二連接槽520用于與不同的板進行配合,且第一連接槽510和第二連接槽520與對應板間均設置一層密封膠。第一連接槽510和第二連接槽520的外側槽壁處分別在長度方向延伸有第一溝槽511和第二溝槽522,第一溝槽511和第二溝槽522能夠較佳的增加密封膠的厚度,從而能夠帶來較佳的膠粘、密封效果;第一連接槽510和第二連接槽520的內側槽壁處分別在長度方向上間隔設有多個第一鉚接孔512和多個第二鉚接孔522,從而使得相應板能夠通過鉚釘設置在第一連接槽510或第二連接槽520處,從而能夠便捷地將相應板與第一連接件450固定連接。通過該種連接方式,不僅大大簡化了連接結構,而且還大大降低了對操作這的技能要求。
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450為鋁型材。
如圖7所示,第二側板440包括依次連接的組件板一710、側門框組件720和組件板二730,側門框組件720外側還設有側門組件740。側門框組件720兩側分別設有用于對應與組件板一710和組件板二730配合的第一卡槽721和第二卡槽722,組件板一710嵌入第一卡槽721內并通過鉚釘固定,組件板二730嵌入第二卡槽722內并通過鉚釘固定,第一卡槽721與組件板一710間以及第二卡槽722與組件板二730間均一層設有密封膠。側門框組件720對應側門組件740的上方處還設有一第一擋雨板723。
本實施例中,第二側板440構造成車廂本體100的右面板(相對于車輛運行方向),從而便于邊側的開門。
如圖8所示,后門板總成120包括后門框組件810和后門組件820,后門框組件810用于同時與廂板總成110、底架總成210和裙邊總成130配合,后門組件820設于后門框組件810組件處。
后門框組件810包括豎直設置的2根后門框立桿811,該2根后門框立桿811上端水平設置有后門框橫梁812,該2根后門框立桿811下部設置有后擋板組件813,后門組件820設于后門框橫梁812與后擋板組件813之間。
如圖9所示,后門框立桿811包括立桿主體910,立桿主體910采用板材彎折構造成空心的“L”形,立桿主體910包括主體部911和與主體部911垂直的卡槽部912,卡槽部912之間焊接有加強板920。后門組件820的對應部位通過同時穿過加強板920和主體部911與加強板920相對的板壁的螺釘設于主體部911處。
該2根后門框立桿811位于后門組件820處的卡槽部912用于分別與第一側板430和第二側板440卡接,且第一側板430和第二側板440與對應的卡槽部912間設有密封膠并通過鉚釘固定。
該2根后門框立桿811位于后擋板組件813處的卡槽部912用于與裙邊總成130進行配合。
如圖10所示,后門框橫梁812包括橫梁主體1010,橫梁主體1010用于與廂板總成110配合的一側設有托板1020,橫梁主體1010頂部設有第二擋雨板1030。第二擋雨板1030向內側延伸與托板1020共同形成用于與頂板410配合的頂板卡槽,頂板410與頂板卡槽間設有密封膠且通過鉚釘固定;第二擋雨板1030向外側延伸形成在上方對后門組件820進行遮擋的擋雨部。
如圖11所示,底架總成210包括底架框架焊接總成1110,焊接總成1110上方依次設有底架支撐板1120和底架面板1130,支撐板1120和底架面板1130在同一位置處設有檢修孔1140,檢修孔1140處設有檢修孔蓋板1150。
本實施例中,底架支撐板1120為花紋鋁板,底架面板1130為玻纖增強聚丙烯面板。
如圖12、13所示,裙邊總成130包括用于分別設于焊接總成1110下方兩側的裙邊板1210,裙邊板1210一端設置有端部連接件1311,端部連接件1311的構造與第一連接件450的構造相同,裙邊板1210另一端與對應后門框立桿811位于后擋板組件813處的卡槽部912進行配合;裙邊板1210中部豎直設有連接桿1312,連接桿1312上端用于與焊接總成1110下方連接。
焊接總成1110對應端部連接件1311上方處焊接有第一連接塊1321,第一連接塊1321用于與端部連接件1311進行配合;焊接總成1110對應連接桿1312處焊接有第二連接塊1322,第二連接塊1322用于與連接桿1312進行配合;焊接總成1110下方處還設有第三連接塊1323,第三連接塊1323用于直接與裙邊板1210上端進行配合。
如圖14所示,焊接總成1110上方對應廂板總成110內側處設有防護板1330,防護板1330包括用于與前板420、第一側板430或第二側板440貼合的防護板主體1410,防護板主體1410與前板420、第一側板430或第二側板440鉚釘連接;防護板主體1410下端向內側垂直彎折形成用于貼合底架面板1130的防護板折邊部1420,防護板折邊部1420與底架總成210鉚釘連接。
如圖15所示,前板420、第一側板430或第二側板440的外側與焊接總成1110的對應外側邊間均設有連接條1340,連接條1340上設有2排連接通孔,分別為用于與前板420、第一側板430或第二側板440外側進行配合的第一連接條通孔1510,和用于與焊接總成1110的外側邊進行配合的第二連接通孔1520。
本實施例中,防護板主體1410采用耐磨鋁板,連接條1340通過鉚釘與前板420、第一側板430或第二側板440的外側以及焊接總成1110的對應外側邊進行連接。
本實施例中,焊接總成1110對應車輪處還設有擋泥板1350。
本實施例中,裙邊板1210、頂板410、前板420、第一側板430和第二側板440均由聚丙烯蜂窩板材在上下兩面復合玻纖增強聚丙烯面板而構成,其中,聚丙烯蜂窩板材的厚度能夠在15~35mm間進行選擇,玻纖增強聚丙烯面板厚度能夠在1.5~2.5mm間進行選擇。
本實施例中,玻纖增強聚丙烯面板由玻纖與聚丙烯絲的共混紡織布熱壓而成。
本實施例中的車廂本體100在進行裝配時,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將頂板410、前板420、第一側板430和第二側板440通過第一連接件450采用密封膠和鉚釘配合的方式制作成廂板總成110;
(2)將后門框組件810與后門組件820組裝成后門板總成120;
(3)將裙邊板1210、端部連接件1311和連接桿1312組裝成裙邊總成130;
(4)制作底架總成210;
(5)將廂板總成110、后門板總成120、裙邊總成130依次與底架總成210進行組裝。
其中,側門組件740和后門組件820能夠最后進行安裝。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廂式車,如圖16所示,其車廂采用實施例1中的車廂本體100。
以上示意性的對本發明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