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火車車廂小桌。
背景技術:
傳統火車硬座車廂、臥鋪車廂等的小桌較小、且固定在窗戶旁,離窗戶遠的乘客一般夠不到小桌,不能滿足離窗戶遠的乘客在小桌上就餐的需要、或者趴在小桌子上休息的需要。
目前已有一些可以折疊的火車車廂小桌,但是這些火車車廂小桌的一部分可以快速地打開或者折疊;對于比較擁擠的火車車廂來說,這種情況比較危險;因為快速打開或者折疊的火車車廂小桌的一部分可能會撞擊到旅客而對旅客造成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火車車廂小桌,可以安全地打開或折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火車車廂小桌,其包括主桌、次桌以及兩個阻尼轉軸;主桌的一端以及次桌的一端均固定設置有固定套以及轉軸套;固定套內設置有貫穿的扁口孔;轉軸套內設置貫穿的四方孔;阻尼轉軸包括固定端以及轉軸端;固定端為扁口圓柱形,固定端與固定套內設置的扁口孔相匹配;轉軸端為四方軸,轉軸端與轉軸套內設置的四方孔相匹配;一個阻尼轉軸的固定端插入主桌的固定套內設 置的扁口孔、轉軸端插入次桌的轉軸套內設置的四方孔;另一個阻尼轉軸的轉軸端插入主桌的轉軸套內設置的四方孔、固定端插入次桌的固定套內設置的扁口孔。
進一步地,還包括鉸接軸;主桌的一端以及次桌的一端均還固定設置有鉸接套;鉸接套設置在固定套與轉軸套之間;鉸接套內設置有與鉸接軸相匹配的貫穿孔;鉸接軸穿過主桌的鉸接套的貫穿孔以及次桌的鉸接套的貫穿孔。可以加強主桌與次桌鉸接的強度,保證耐用性。
進一步地,還包括端蓋,端蓋卡入固定套的扁口孔。可以使阻尼轉軸不外露,比較美觀。
進一步地,主桌還包括主桌支撐架;主桌支撐架的一端與主桌鉸接。將主桌支撐架的另一端固定設置在車體上后;主桌、主桌支撐架以及車體形成一個三角結構,可以增強主桌承壓強度。
進一步地,鉸接軸為不銹鋼制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安全地打開或者閉合;2、可以加強主桌與次桌鉸接的強度,保證耐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火車車廂小桌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火車車廂小桌打開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火車車廂小桌閉合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火車車廂小桌閉合時的局部放大的側視示意圖。
主桌1;主桌支撐架11;次桌2;固定套3;轉軸套4;鉸接套5;阻 尼轉軸6;固定端61;轉軸端62;鉸接軸7;端蓋8;車體9。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4,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火車車廂小桌,其包括主桌1、次桌2以及兩個阻尼轉軸6。
主桌1的一端以及次桌2的一端均固定設置有固定套3以及轉軸套4。
固定套3內設置有貫穿的扁口孔;轉軸套4內設置貫穿的四方孔。
阻尼轉軸6包括固定端61以及轉軸端62;固定端61為扁口圓柱形(即在圓柱形的圓柱面切削形成兩個端面的圓柱形),固定端61與固定套3內設置的扁口孔相匹配;轉軸端62為四方軸,轉軸端62與轉軸套4內設置的四方孔相匹配。
一個阻尼轉軸6的固定端61插入主桌1的固定套3內設置的扁口孔、轉軸端62插入次桌2的轉軸套4內設置的四方孔;另一個阻尼轉軸6的轉軸端62插入主桌1的轉軸套4內設置的四方孔、固定端61插入次桌2的固定套3內設置的扁口孔;從而實現主桌1與次桌2鉸接。
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火車車廂小桌的工作原理為:安裝時,將主桌1固定安裝在車體9(車體9一般是火車硬座車廂、臥鋪車廂窗戶旁的車體)上即安裝完成。
打開一種火車車廂小桌時,將次桌2旋轉打開;在次桌2旋轉的過程中,由于阻尼轉軸6限制了次桌2的旋轉速度(即次桌2的旋轉速度比較慢),可以使次桌2安全地打開。
閉合一種火車車廂小桌時,將次桌2旋轉閉合;在次桌2旋轉的過程中,由于阻尼轉軸6限制了次桌2的旋轉速度(即次桌2的旋轉速度比較 慢),可以使次桌2安全地閉合。
由上述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火車車廂小桌可以安全地打開或者閉合。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火車車廂小桌還可以包括鉸接軸7;主桌1的一端以及次桌2的一端均還可以固定設置有鉸接套5;鉸接套5設置在固定套3與轉軸套4之間;鉸接套5內設置有與鉸接軸7相匹配的貫穿孔;鉸接軸7穿過主桌1的鉸接套5的貫穿孔以及次桌2的鉸接套5的貫穿孔。可以加強主桌1與次桌2鉸接的強度,保證小桌的耐用性。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火車車廂小桌還可以包括端蓋8,端蓋8卡入固定套3的扁口孔。可以使阻尼轉軸6不外露,比較美觀。
主桌1還可以包括主桌支撐架11;主桌支撐架11的一端與主桌1鉸接(比如通過螺絲釘鉸接)。將主桌支撐架11的另一端固定設置在車體9上后;主桌1、主桌支撐架11以及車體9形成一個三角結構,可以增強主桌1承壓強度。
鉸接軸7可以為不銹鋼制成。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火車車廂小桌,可以安全地打開或者閉合;可以加強主桌1與次桌2鉸接的強度,保證耐用性。
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為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內容的限制。
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創作, 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