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車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移車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移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汽車已成為人類的代步工具之一。當人們在使用汽車進行代步的過程中,發生事故而不能夠行走;或者,汽車停放在停車場內需要移走時,通常使用移車工具將不能行走的車,或者停放在停車場的車移走。
[0003]相關技術中的移車工具,包括:框架、杠桿輔助輪和主輪;框架上設置有四個杠桿,每兩個杠桿通過一個轉軸轉動連接在框架上,且兩個杠桿與一個轉軸形成工字形;每個杠桿的一端為扳手,另一端設置,在設置有輔助輪的一端的側面設置有一個主輪。
[0004]當使用者在使用移車工具時,將框架放置在輪胎處,此時主輪位于上方,扳動杠桿從而使得輔助輪在先在地面上移動,從而使主輪框架的下方,以將輪胎支起,從而將車移動至預設的位置上。
[0005]但是,相關技術中的移車工具,由于主輪設置在了杠桿的一端,在杠桿長度一定的情況下,主輪直徑越大、移車速度快,而工作人員擺動杠桿的力度越大,所以,不能夠同時兼顧移動速度和節省扳動杠桿的力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移車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能夠同時兼顧移動速度和節省扳動杠桿的力度的技術問題。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移車裝置,包括:框架、扳手、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和移動輪;框架的兩側均設置有第一連桿;每個第一連桿呈U形,第一連桿的兩端均向外側延伸形成安裝桿;每個安裝桿上均設置有移動輪,且移動輪與第一連桿位于安裝桿的同一側;第一連桿的兩個彎折部均與一個第二連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每個第二連桿的一端均與框架轉動連接;扳手的一端與一個第二連桿設置在所述框架的一端連接,用于扳動第一連桿相對于框架轉動。
[0008]進一步地,第二連桿遠離框架的一端設置有第一輔助輪。
[0009]進一步地,移車裝置還包括第三連桿和第二輔助輪;第三連桿固定設置在第一連桿的兩個彎折部之間,第三連桿的一端與框架轉動連接,另一端設置有第二輔助輪,且第二輔助輪與移動輪位于第一連桿的同一側;第二連桿與第一連桿所在的平面呈銳角。
[0010]進一步地,框架包括第一輪胎支架、第二輪胎支架和連接臂;第一輪胎支架和第二輪胎支架通過連接臂連接在一起,且第一輪胎支架、第二輪胎支架和連接臂形成U形;第二連桿與第一輪胎支架或者第二輪胎支架的上部轉動連接,且第一輪胎支架和第二輪胎支架位于第一連桿內。
[0011]進一步地,連接臂包括第一連接子臂、第二連接子臂和連接螺栓;第一連接子臂的一端與第一輪胎支架連接,第二連接子臂的一端與第二輪胎支架連接;第一連接子臂的一端插設在第二連接子臂內;第一連接子臂上,沿其延伸的方向,依次間隔的設置有多個第一連接孔;第二連接子臂上,沿其延伸的方向,依次間隔設置有多個第二連接孔;連接螺栓用于插設在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內,以將第一連接子臂和第二連接子臂固定連接在一起。
[0012]進一步地,第二連接子臂上還設置有把手。
[0013]進一步地,第一輪胎支架和第二輪胎支架上均設置有鎖定機構,鎖定機構用于固定第一連桿。
[0014]進一步地,鎖定機構包括鎖定孔和插銷;第一輪胎支架和第二輪胎支架上均自上而下貫穿設置有鎖定孔,插銷用于插設在鎖定孔內,用于將第一連桿固定,以使移動輪位于第一輪胎支架和第二輪胎支架的下方。
[0015]進一步地,第一輪胎支架靠近第二輪胎支架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支撐斜面,第二輪胎支架靠近第一輪胎支架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支撐斜面;第一支撐斜面和第二支撐斜面用于支撐輪胎。
[0016]進一步地,第一支撐斜面和第二支撐斜面上均設置有摩擦條紋。
[001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移車裝置,在框架的兩側第二連按的一端與框架轉動連接,另一端與第一連桿的彎折部連接。而呈U形的第一連桿的兩端向外側延伸的安裝桿上設置有移動輪。當工作人員在移動的車輛時,將框架放置在輪胎的處,然后扳動與第二連桿連接的把手,從而使第一連桿相對于框架轉動,進而使得移動輪位于框架的下方,此時即可移動車輛。由于,第一連桿呈U形,且第二連桿的一端與第一連桿的彎折部連接,而移動輪設置在了安裝桿上,從而減少了移動輪直徑對于工作人員扳動扳手力度的影響,所以,不僅能夠提高移車速度,同時還能夠降低工作人員扳動扳手時的力度。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移車裝置的立體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移車裝置的俯視圖;
[0021]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移車裝置的另一種立體圖。
[0022]附圖標記:
[0023]1-框架;2-第一連桿;3-第二連桿;
[0024]4-扳手;5_移動輪;6_第二連桿;
[0025]11-連接臂;12-第一輪胎支架; 13-第二輪胎支架;
[0026]31-第一輔助輪; 61-第二輔助輪; 111-第一連接子臂;
[0027]112-第二連接子臂;121-第一支撐斜面;131-第二支撐斜面;
[0028]21-安裝桿;113-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30]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31]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3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移車裝置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移車裝置的俯視圖。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車裝置,包括:框架1、扳手4、第一連桿2、第二連桿3和移動輪5 ;框架I的兩側均設置有第一連桿2 ;每個第一連桿2呈U形,第一連桿2的兩端均向外側延伸形成安裝桿21 ;每個安裝桿21上均設置有移動輪5,且移動輪5與第一連桿2位于安裝桿21的同一側;第一連桿2的兩個彎折部均與一個第二連桿3的一端固定連接;每個第二連桿3的一端均與框架I轉動連接;扳手4的一端與一個第二連桿3設置在所述框架I的一端連接,用于扳動第一連桿2相對于框架I轉動。
[0033]其中,框架I的結構可以為多種,例如:框架I可以有由三個方鋼首尾連接,組成一邊為開口的正方形或者長方形框架I。
[0034]框架I的材質也可以為多種,例如:不銹鋼、碳纖維或者鈦合金等等機械強度大的材質。
[0035]當工作人員需要移動車輛時候,在車輛的每個車輪下均放置有本實施例中的移車裝置。將框架I放置在車輛的輪胎處,此時移動輪5位于框架I的兩側。然后扳動扳手4,使第二連桿3相對于框架I轉動,從而帶動第一連桿2相對于框架I轉動,從而使得移動輪5位于框架I的下方,即可以將車輛支撐起并將車輛移動到指定位置。
[0036]本實施例提供的移車裝置,在框架I的兩側第二連桿3的一端與框架I轉動連接,另一端與第一連桿2的彎折部連接。而呈U形的第一連桿2的兩端向外側延伸的安裝桿21上設置有移動輪5。當工作人員在移動的車輛時,將框架I放置在輪胎的處,然后扳動與第二連桿3連接的把手113,從而使第一連桿2相對于框架I轉動,進而使得移動輪5位于框架I的下方,此時即可移動車輛。由于,第一連桿2呈U形,且第二連桿3的一端與第一連桿2的彎折部連接,而移動輪5設置在了安裝桿21上,從而減少了移動輪5直徑對于工作人員扳動扳手4力度的影響,所以,不僅能夠提高移車速度,同時還能夠降低工作人員扳動扳手4時的力度。
[0037]如圖1和圖2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第二連桿3遠離框架I的一端設置有第一輔助輪31。
[0038]在本實施例中,當工作人員需要移動車輛時,在扳動把手113的過程中,為了避免第二連桿3遠離扳手4的一端對停車場地面或者路面造成損害,在第二連桿3遠離框架I的一端設置有第一輔助輪31。這樣,在扳動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