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客車氣囊支撐結構及輕型客車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輕型客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輕型客車氣囊支撐結構及輕型客車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采用空氣懸架的輕型客車可顯著改善乘坐舒適性,并可減緩對道路路面的沖擊。匹配空氣彈簧且是獨立懸架結構的整車不但有良好的平順性,還具備優越的操縱穩定性。
[0003]匹配獨立氣懸架的輕型客車由于空間位置限制,與之匹配的車身結構大多都是桁架式結構。如采用邊梁式車架結構,為滿足安裝彈性元件的要求,勢必將車架做成前寬后窄的結構,使車架在沖壓過程中產生皺紋,且過渡區易形成應力集中。市面上即使有些設計能做到等截面的結構,從車架上直接引出氣囊安裝支架,由于氣囊承載較大,支架的強度很難保證,安裝點應力也較大,對車架的整體剛度也有較高的要求。
[0004]鑒于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強度好結構安全可靠的客車的氣囊支撐結構。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輕型客車氣囊支撐結構及輕型客車結構。
[0006]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輕型客車氣囊支撐結構,包括氣囊安裝支架及連接件;連接件用于將所述氣囊安裝支架固定于所述縱梁上;其中,所述氣囊安裝支架包括中間部分及位于所述中間部分兩側的端部,所述中間部分為幾字型結構,所述端部為U字型結構。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輕型客車氣囊支撐結構還包括局部加強板,所述局部加強板覆蓋部分所述中間部分。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部分所述中間部分傾斜設置,所述端部非傾斜設置。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中間部分及所述端部的交界處具有內凹的加強筋結構。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件與所述氣囊安裝支架焊接固定,所述連接件與所述縱梁焊接固定。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件包括側板、由所述側板處垂直延伸形成的兩個主板及設置于兩個主板之間的內襯板,所述側板、所述兩個主板及所述內襯板圍設成一中空結構。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襯板為帶有弧度的折彎結構。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主板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且所述第一端部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寬度,所述第一端部與所述縱梁焊接固定。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輕型客車還包括車身安裝支架及固定于所述縱梁的橫梁,所述連接件包括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位于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前端,所述第二連接件還用于固定所述車身安裝支架及所述橫梁。
[0015]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輕型客車結構,包括如上所述的輕型客車氣囊支撐結構。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氣囊安裝支架中間部分的剛度和強度較佳,端部取消翻邊而設計成U字型,可便于與連接件固定,實現了整體剛度性能、強度及安全性。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車架正面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車架背面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氣囊安裝支架與縱梁結合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氣囊安裝支架與氣囊結合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氣囊安裝支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氣囊安裝支架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0023]圖7是圖6中A-A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第一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9是圖1中A區域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6]圖10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第二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11是圖2中B區域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0029]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個圖示中,為了便于圖示,結構或部分的某些尺寸會相對于其它結構或部分夸大,因此,僅用于圖示本申請的主題的基本結構。
[0030]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間相對位置的術語是出于便于說明的目的來描述如附圖中所示的一個單元或特征相對于另一個單元或特征的關系。空間相對位置的術語可以旨在包括設備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圖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將圖中的設備翻轉,則被描述為位于其他單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單元將位于其他單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術語“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這兩種方位。設備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轉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應地解釋本文使用的與空間相關的描述語。
[0031]參見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底架100主要用于固定輕型客車絕大多數部件和總成,底架100包括沿著輕型客車長度方向延伸的兩根縱梁10、連接于兩根縱梁10之間的多根橫梁、防撞梁等等,為了便于理解,將橫梁從輕型客車前端到后端依次定義為第一橫梁11、第二橫梁12、第三橫梁13、第四橫梁14、第五橫梁15、第六橫梁16、第七橫梁17、第八橫梁18及第九橫梁19等。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橫梁11位于輕型客車的最前端,大致在輕型客車散熱器位置處;第二橫梁12與第一橫梁11之間主要放置發動機;第三橫梁13與第二橫梁12之間主要放置變速箱;第四橫梁14及第五橫梁15主要對應前車輪和后車輪中間部分;第六橫梁16至第九橫梁19中間區域主要對應后車輪至輕型客車最后端部分。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標記各個橫梁僅為了方便說明,本申請并不限定于包括上述橫梁,橫梁的數量及位置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0032]為了變速箱、發動機等的安裝維修方便,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將第一橫梁11、第二橫梁12及第三橫梁13設計成可活動結構,具體的,第一橫梁11、第二橫梁12、第三橫梁13與縱梁10之間為螺栓連接,如此,當要安裝維修變速箱、發動機等部件時,可較方便地將第一橫梁11、第二橫梁12、第三橫梁13從底架100上拆卸下來,并將變速箱、發動機等部件從輕型客車最前端移出來;另外,考慮到變速箱、發動機等部件的多樣性,如需更換不同的型號,僅需更換第三橫梁13即可,以匹配對應的變速箱、發動機等部件,提高了底架100的通用性。
[0033]在本實施方式中,縱梁10包括第一部分101及第二部分102,第一部分101對應縱梁10的前端部分,第二部分102對應縱梁10的后端部分,第一部分101為筆直結構,第二部分102為彎曲結構。具體的,如圖1及圖2所示,第一部分101大致為從第一橫梁11至第六橫梁16的中間部分,第二部分102大致為從第六橫梁16至第九橫梁19的中間部分,但不以此為限,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的限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本實施方式將縱梁10的第一部分101設計成筆直結構,相較于彎曲結構,不僅可降低制作難度及制作成本,還有利于氣囊安裝支架20及轉向機的安裝;本實施方式將縱梁10的第二部分102設計成彎曲結構,一方面可以提供后車輪處氣囊的安裝空間,另一方面可提供后橋的上跳空間。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橫梁11設置于第一部分11的上方,如此,第一橫梁11下方的空間較大,在第一部分101為筆直結構的情況下仍可以加大第一橫梁11處的散熱器的散熱面積;另外,為了配合穩定,第一橫梁11與第一部分101之間可以通過其他連接部件固定。
[0034]在本實施方式中,縱梁1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之間形成第一寬度,第一部分101的第一寬度恒定,即第一部分101為恒截面設計,可降低制作難度及提高結構穩定性。第二部分102的第一寬度漸變,即第二部分102為變截面設計,第二部分102大致為向上方凸起的拱形結構,用以提供輕型客車后端氣囊安裝空間及后橋上跳空間,如圖1及圖2所示,第二部分102包括第一拐彎部1021、第二拐彎部1022及位于兩者之間的凸起部1023,第一拐彎部1021位于第一部分101及第二部分102交界處,第二拐彎部1022位于第二部分102的最后端處;這里,第二部分102的第一寬度由第一拐彎部1021至第二拐彎部1022逐漸變小,一方面可防止應力在拐彎處集中,另一方面,凸起部1023較窄,方便該處部件的安裝,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拐彎部1021及第二拐彎部1022為逐漸變窄的變截面結構,凸起部1023區域可為恒截面。另外,由于底架100載荷主要集中在底架100中部,尾部受彎矩力較小,為了平衡底架100整體性能,將第二部分102設計成逐漸變窄的變截面結構,可降低尾部寬度。
[0035]在本實施方式中,縱梁10的內側還設置有加強板。具體的,如圖1及圖2所示,縱梁10內側包括前加強板31和后加強板32,前加強板31大致位于第一橫梁11至第四橫梁14之間,即對應變速箱、發動機等動力總成部件安裝位置,后加強板32大致位于第六橫梁16至第九橫梁19之間,即后加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