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的頂行李架總成以及汽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配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的頂行李架總成。本實用新型還涉及具有上述頂行李架總成的汽車。
【背景技術】
[0002]汽車的頂行李架擴展了汽車存放行李的空間,目前,常見的頂行李架主要采用貼頂式結構,如圖1所示,安裝后的行李架I’緊貼于車身2’的頂部,且行李架I’通常從車內進行安裝,而車內安裝的方式則需要在車身上開設安裝孔。
[0003]因此,上述結構中,需要對開設安裝孔的車身進行密封設計,增加了成本,而且在批量生產狀態下,密封性能難以保證,有漏水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的頂行李架總成,可避免在車身上開孔,保證了車身頂部的密封性。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具有上述頂行李架總成的汽車。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做出了如下技術改進:
[0006]一種汽車的頂行李架總成,包括設于車身頂面的行李架縱梁,還包括連接于所述行李架縱梁的連接支架,所述車身頂面設有安裝凹槽,所述安裝凹槽凹向駕駛室,所述連接支架焊接于所述安裝凹槽內,并通過連接部與所述行李架縱梁連接緊固。
[0007]優選地,所述連接部包括設于所述連接支架的連接桿,和設于所述行李架縱梁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同軸設置,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連接支架固接,另一端為螺紋端,所述連接桿通過所述螺紋端穿入所述第一通孔,螺紋聯接件穿過所述第二通孔并與所述螺紋端固接。
[0008]優選地,所述連接支架包括焊接于所述安裝凹槽內的第一板、第二板,和連接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第三板,所述連接桿穿過所述第三板的安裝孔并向靠近所述行李架縱梁的一側延伸預設距離。
[0009]優選地,所述行李架縱梁與所述連接支架之間還設有支撐底座。
[0010]優選地,所述支撐底座包括安裝孔,所述支撐底座通過所述安裝孔套裝于所述連接桿外,并通過所述安裝孔所在的第一端面與所述第三板抵靠,所述安裝孔所在的第二端面沿所述安裝孔軸向延伸出多個卡爪,各所述卡爪沿所述安裝孔的周向均布,且各所述卡爪卡接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邊沿。
[0011]優選地,所述支撐底座與所述行李架縱梁之間還設有減振墊。
[0012]優選地,所述支撐底座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支腳和第二支腳,所述第一支腳和所述第二支腳均自所述第一端面向靠近所述連接支架的一側延伸,且所述第一支腳與所述第一板抵靠,所述第二支腳與所述第二板抵靠。
[0013]優選地,所述第二通孔內還設有孔塞。
[0014]一種汽車,包括汽車的頂行李架總成,所述頂行李架總成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頂行李架總成。
[0015]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的頂行李架總成,包括設于車身頂面的行李架縱梁,還包括連接于所述行李架縱梁的連接支架,所述車身頂面設有一體成型的安裝凹槽,所述安裝凹槽凹向駕駛室,所述連接支架焊接于所述安裝凹槽內,所述連接支架通過連接部與所述行李架縱梁連接緊固。采用此技術方案,避免了在車身頂面開設安裝孔,保證了車身頂部的密封性。
[001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包括汽車的頂行李架總成,由于該頂行李架總成具有上述的技術效果,包含該頂行李架總成的汽車也應具有相同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現有技術的頂行李架的安裝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頂行李架總成的一個實施例的安裝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頂行李架總成的一個實施例的爆炸圖;
[0021]圖4為圖2中的A-A視圖;
[0022]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支架的一個實施例的軸測圖;
[0023]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支撐底座與行李架縱梁的連接結構的一個實施例的剖視圖;
[0024]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支撐底座的一個實施例的軸測圖1 ;
[0025]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支撐底座的一個實施例的軸測圖1I ;
[0026]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孔塞的一個實施例的軸測圖。
[0027]附圖標記說明:
[0028]Γ-行李架;2’_車身;10_車身頂面;20_行李架縱梁;11_安裝凹槽;30_連接支架;31_連接桿;311_螺紋端;21_第一通孔;22_第二通孔;32_第一板;33_第二板;34_第三板;341_連接孔;40_支撐底座;41_安裝孔;411_第一端面;412_第二端面;413_卡爪;414-階梯面;42_第一支腳;43_第二支腳;44_板狀凸臺;45_減重孔;46_加強筋;50_減振墊;60_孔塞;61_筒狀體;62_塞蓋;63_凸起;64_缺口 ;70_螺紋聯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介紹。
[0030]結合圖2-9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的頂行李架總成100,包括設于車身頂面10的行李架縱梁20,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做出了如下技術改進:還包括連接于行李架縱梁20的連接支架30,車身頂面10設有安裝凹槽11,安裝凹槽11凹向駕駛室,連接支架30焊接于安裝凹槽11內,并通過連接部與行李架縱梁20連接緊固。采用此技術方案,避免了在車身頂面10上開設安裝孔,保證了車身頂部的密封性能。
[0031]上述的技術方案中,連接部優選包括設于連接支架30的連接桿31,和設于行李架縱梁20的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第一通孔21與第二通孔22同軸設置,連接桿31的一端與連接支架30固接,另一端為螺紋端311,連接桿31通過螺紋端311穿入第一通孔21,螺紋聯接件70穿過第二通孔22并與螺紋端311固接,此連接結構簡單,連接強度可靠。具體地,連接支架30包括焊接于安裝凹槽11內的第一板32、第二板33,和連接于第一板32、第二板33的第三板34,連接桿31穿過第三板34的連接孔341并向靠近行李架縱梁20的一側延伸預設距離。此方案中,連接支架30設為板狀結構,而第一板32、第二板33與安裝凹槽11之間較大的連接面積,有效的提高了連接強度,保證了連接支架30與車身頂面10的連接可靠性。當然,連接部還可設置為連接支架30與行李架縱梁20焊接,但考慮焊接不方便行李架縱梁20的拆卸,因此,焊接結構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
[0032]進一步地,為了避免行李架縱梁20與車身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