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輪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充氣輪胎,該充氣輪胎高度均衡地增強操控穩定性和排水性能。
【背景技術】
[0002] 傳統提出的充氣輪胎具有胎面,其設置有通過多個主溝槽劃界的著地部分,每個 主溝槽在輪胎圓周方向上連續地延伸。著地部分被設定成具有橫向溝槽,其在與主溝槽交 叉的方向上延伸。這種橫向溝槽的結構有助于將著地部分和地面之間的水排出遠離輪胎。
[0003]現有技術公開物
[0004] 專利公報
[0005] 專利公報 1JP2012-162194A
【發明內容】
[0006] 本發明解決的問題
[0007] 為了增強充氣輪胎的排水性能,形成完全橫跨橫向部分的橫向溝槽或增加橫向溝 槽的溝槽體積是可選擇的。但是,因為著地部分上硬度的降低,這種選擇易于減少操控穩定 性。
[0008]考慮到上述問題提出了本發明。其主要目標是提供一種展現了高度均衡地增強操 控穩定性和排水性能的充氣輪胎。
[0009]問題的解決方案
[0010]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在充氣輪胎的胎面上具有以下特 征:肩主溝槽,該肩主溝槽位于最靠近胎面邊緣的位置,并且在輪胎圓周方向上連續地延 伸;中央主溝槽,在輪胎軸向內側,中央主溝槽位于鄰近肩主溝槽的位置,并且在輪胎圓周 方向上連續地延伸;肩著地部分,該肩著地部分位于肩主溝槽的輪胎軸向外側的位置;和中 間著地部分,該中間著地部分通過肩主溝槽和中央主溝槽劃界。肩著地部分設置有:肩耳溝 槽,該肩耳溝槽在輪胎軸向向內方向上從胎面邊緣延伸并且未到達肩主溝槽就終止;和肩 連接防滑槽,該肩連接防滑槽連接肩耳溝槽的輪胎軸向內端和肩主溝槽。中間著地部分設 置有:中間耳溝槽,該中間耳溝槽在輪胎軸向向內方向上從肩主溝槽延伸且未到達中央主 溝槽就終止;和中間連接防滑槽,該中間連接防滑槽連接中間耳溝槽的輪胎軸向內端和中 央主溝槽。肩耳溝槽、肩連接防滑槽和中間耳溝槽布置在在輪胎軸向向內方向上從胎面邊 緣平滑地延伸的傾斜曲線上,并且中間連接防滑槽在與傾斜曲線相對的方向上傾斜。
[0011] 在關于本發明的充氣輪胎中,肩耳溝槽的輪胎軸向長度優選為肩著地部分的輪胎 軸向長度的75%~85%。
[0012] 在關于本發明的充氣輪胎中,中間耳溝槽的溝槽寬度優選地從內端向肩主溝槽逐 漸增加。
[0013]在關于本發明的充氣輪胎中,中間耳溝槽的溝槽深度優選地從內端向肩主溝槽逐 漸增加。
[0014]在關于本發明的充氣輪胎中,由中間耳溝槽和中間連接防滑槽產生的角度優選為 85~95度。
[0015]在關于本發明的充氣輪胎中,在沿著溝槽中央線看時肩耳溝槽的橫截面視圖中, 內溝槽壁優選地形成在肩耳溝槽的內端側,以連接肩耳溝槽的溝槽底部和胎面的接地面。 內溝槽壁相對于垂直于接地面的胎面法線的角度優選地為30~40度。
[0016]在關于本發明的充氣輪胎中,優選地,輪胎中煒線的兩側中的每一側形成有一個 中央主溝槽,并且中央著地部分通過中央主溝槽劃界。中央著地部分優選地設置有中央耳 溝槽,該中央耳溝槽在輪胎軸向向內方向上從中央中間溝槽延伸且未到達輪胎中煒線就終 止。
[0017]在關于本發明的充氣輪胎中,中央耳溝槽和中間連接防滑槽優選地在從中間耳溝 槽的內端在輪胎軸向向內方向上延伸的傾斜直線上。
[0018]在關于本發明的充氣輪胎中,中央著地部分優選地進一步設置有中央防滑槽,該 中央防滑槽在輪胎軸向向內方向上從中央耳溝槽的輪胎軸向內端延伸且未到達輪胎中煒 線就終止,并且中央防滑槽優選地在傾斜直線上。
[0019]本發明的效果
[0020] 關于本發明的充氣輪胎具有胎面,其設置有在肩主溝槽的輪胎軸向外側上的肩著 地部分,以及通過肩主溝槽和中央主溝槽劃界的中間著地部分。
[0021] 肩著地部分具有:肩耳溝槽,其在輪胎軸向向內方向上從胎面邊緣延伸,且未到達 肩主溝槽就終止了;和肩連接防滑槽,該肩連接防滑槽連接肩耳溝槽的輪胎軸向內端和肩 主溝槽。由此,肩著地部分以肋圖案形成,具有更大的著地硬度,從而操控穩定性被增強。
[0022] 另外,胎面邊緣和肩主溝槽通過肩耳溝槽和肩連接防滑槽彼此連接。
[0023]中間著地部分設置有:中間耳溝槽,其在輪胎軸向向內方向上從肩主溝槽延伸且 未到達中央主溝槽就終止了;和中間連接防滑槽,該中間連接防滑槽連接中間耳溝槽的輪 胎軸向內端和中央主溝槽。通過這種設定,中間著地部分以肋圖案形成,具有更大的著地硬 度,因此增強操控穩定性。另外,由于肩主溝槽和中央主溝槽通過中間耳溝槽和中間連接防 滑槽被連接,排水性能被增強。
[0024]肩耳溝槽、肩連接防滑槽和中間耳溝槽被定位在在輪胎軸向向內方向上從胎面邊 緣平滑地延伸的傾斜曲線上。肩耳溝槽、肩連接防滑槽和中間耳溝槽的這種結構創建了沿 著從中間著地部分側向胎面邊緣的傾斜曲線連續地延伸的排水通道。由此,排水性能被有 效地增強。
[0025]中間連接防滑槽在與上述傾斜曲線相對的方向上傾斜。中間連接防滑槽的這種結 構有助于在制動和驅動時將中間著地部分的形變方向設定為與中間連接防滑槽側和中間 耳溝槽側的不同。因此,接地面壓力大于肩著地部分的中間著地部分的硬度被增強,并且操 控穩定性被有效地增強。
[0026]如上所述,關于本發明的充氣輪胎增強了肩著地部分和中間著地部分的硬度,同 時從輪胎流暢地排出水。由此,輪胎高度均衡地增強操控穩定性和排水性能。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展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充氣輪胎的胎面的實例的展開圖;
[0028]圖2是在圖1的線A-A截取的截面圖;
[0029]圖3是圖2的中間著地部分的放大圖;
[0030] 圖4是圖1的肩著地部分和中間著地部分的放大圖;
[0031]圖5是圖1的中央著地部分的放大圖;
[0032]圖6是圖2的中央著地部分的放大截面圖;和
[0033]圖7A是比較例1的充氣輪胎的展開圖,圖7B是比較例2的充氣輪胎的展開圖,圖7C 是比較例3的充氣輪胎的展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以下通過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
[0035] 圖1是顯示本實施例的充氣輪胎1(下文中簡稱為"輪胎")的胎面的實例的展開圖。 圖2是在圖1中的線A-A截取的截面圖。本實施例的輪胎1被構造成安裝在乘用車上。
[0036]本實施例的胎面2具有:一對肩主溝槽(3a,3a),分別在最靠近胎面邊緣位置(2t) 且連續地在輪胎圓周方向上延伸;和一對中央主溝槽(3b,3b),分別位于鄰近輪胎軸向內側 的肩主溝槽(3a)的位置且連續地在輪胎圓周方向上延伸。成對的中央主溝槽(3b,3b)分別 布置在輪胎中煒線(C)的任一側。由此,位于肩主溝槽(3a)的輪胎軸向外側的肩著地部分 (4a )、位于肩主溝槽(3a)和中央主溝槽(3b)之間的位置的中央著地部分(4b)和位于成對中 央主溝槽(3b,3b)之間的位置的中央著地部分(4c)被形成在胎面2中。本實施例的胎面2具 有在輪胎中煒線(C)的任意點上都對稱的胎面圖案。
[0037] "胎面邊緣(2t)"是可明顯識別為胎面邊緣的邊緣。當其不能識別時,在正常情況 下正常負載被施加在輪胎1上時,即,當輪胎被安裝在正常輪輞且以正常充氣壓力充氣而沒 有負載施加其上并且當胎面2以零度的外傾角與平面接觸時,胎面邊緣(2t)被確定為輪胎 軸向最外部的接地點。
[0038] "正常輪輞"表示通過包含輪胎標準的規格體系指定的輪輞:通過JATMA指定為"正 常輪輞"、通過TRA指定為"設計輪輞"和通過ETRT0指定為"測量輪輞"。
[0039] "正常膨脹壓力"表示由上述管理體系為每個輪胎指定的空氣壓力。其通過JATMA 指定為"最大空氣壓力",通過TRA指定為表"各種冷充氣壓力下的輪胎負載限制"中列出的 最大值和通過ETRT0指定為"充氣壓力"。當輪胎1用于乘用車時,正常充氣壓力被設定在 180kPa〇
[0040] "正常負載"表示通過包含輪胎標準的管理體系為每個輪胎指定的負載。其通過 JATMA指定為"最大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