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輪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充氣輪胎,更詳細而言,涉及能夠提高高速行駛時的操縱穩定性以及具有外傾的高速行駛時的耐久性的充氣輪胎。
【背景技術】
[0002]以往,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提出有如下的充氣輪胎:為了確保直行穩定性,在胎面部上由與胎面寬度方向的截面交叉的槽劃分出陸部,并在胎面寬度方向的截面上,使陸部的接地面為向半徑方向外側凸出的曲線形狀,并且使該接地面的與橫跨整個胎面寬度的胎面踏面輪廓線最接近的頂部,從陸部寬度中心朝向陸部的一個側緣在陸部寬度的0.1?0.4倍的范圍內偏移。
[0003]此外,以往,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提出有如下的充氣輪胎:將胎面表面由沿著輪胎周向的縱槽劃分為在輪胎赤道上延伸的中央陸部、在胎肩部上延伸的外側陸部以及位于中央陸部和外側陸部之間的中間陸部,而且,在安裝于標準輪輞上并充氣至標準內壓的無負荷的標準狀態下的、包含輪胎軸的輪胎子午線截面上,中央陸部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徑Rl大于中間陸部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徑R2,而且各曲率半徑Rl和R2的中心位于相同位置。
[0004]還有,以往,例如在專利文獻3中提出有如下形成的充氣輪胎,包括:至少一個胎體及帶束層;帶束保護層,其在上述帶束層的輪胎徑向外側將由有機纖維簾線構成的加強簾線沿輪胎周向螺旋狀地卷繞而成;以及胎面部,其具有以輪胎赤道面為界槽面積比率不同的胎面表面,其中,上述胎面表面具有在子午截面中以輪胎赤道面為界的槽面積比率較小的一側配置有輪胎徑向最外位置的胎面輪廓,而且在各輪胎寬度方向最外端,形成為相對于輪胎徑向上最外位置使所述胎面輪廓在輪胎徑向的下陷量相等。
[0005]該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充氣輪胎,具備胎面部,該胎面部具有以輪胎赤道面為界槽面積比率不同的胎面表面,由此在槽面積比率較大的一側(g卩,槽較多的一側)能夠獲得排水性能,而在槽面積比率較小的一側(即,槽較少而剛性高的一側)能夠獲得干燥路面上的操縱穩定性,所以能夠兼顧排水性能和操縱穩定性。而且,根據該充氣輪胎,由于其胎面表面具有在子午截面中以輪胎赤道面為界的槽面積比率較小的一側配置有輪胎徑向最外位置的胎面輪廓,由此增加剛性較高的一側的接地壓力來使整個接地區域的接地壓力均一化,所以不會導致高速行駛下的耐久性劣化,并能夠抑制因以輪胎赤道面為界的胎面部的剛性差而產生的錐度效應(conicity)的惡化。
[0006]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2-29216號公報
[0007]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122904號公報
[0008]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1-230699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9]近年來,隨著車輛的高性能化,提出有能夠兼顧高速行駛時的操縱穩定性以及具有外傾的高速行駛時的耐久性這種要求。這里,為了確保操縱穩定性較有效的是,如專利文獻I所示,通過使形成于胎面部的肋條(陸部)的輪廓在輪胎子午截面中從胎面表面的輪廓向輪胎徑向外側突出,以提高肋條的接地性。但是,在應用于具有外傾的車輛的情況下,例如在具有負外傾時,安裝于車輛時位于輪胎赤道面內側的肋條的接地長度比位于外側的肋條的接地長度長,高速行駛下的耐久性有下降傾向。因此存在難以兼顧高速行駛下的操縱穩定性和具有外傾的高速行駛時的耐久性這種問題。
[0010]另外,專利文獻2所示的充氣輪胎雖然可提高耐久性,但是用于小型卡車的,而且由于曲率半徑的差異,中央陸部本身就極度地向輪胎徑向外側突出,與中間陸部差距較大,因此在應用于具有外傾的車輛時,中央陸部的耐久性會下降,而且操縱穩定性也會下降。
[0011]此外,專利文獻3所示的充氣輪胎具有將輪胎徑向最外位置配置在以輪胎赤道面為界槽面積比率較小的一側即胎面部的剛性較高的一側的胎面輪廓。然而,專利文獻3所示的充氣輪胎是對包含槽在內的胎面表面整體的輪廓進行規定的,槽不是接地的部分,實際上接地的是陸部(肋條)。也就是說,專利文獻3所示的充氣輪胎沒有詳細地研究槽和各陸部,因此難以高度地抑制錐度效應惡化,還有改善余地。
[0012]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充氣輪胎,其能夠兼顧高速行駛時的操縱穩定性以及具有外傾的高速行駛時的耐久性,并且能夠抑制錐度效應的惡化。
[001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來達到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的充氣輪胎為胎面部形成有由沿輪胎周向延伸存在的至少3條周向槽劃分出的沿輪胎周向延伸存在的至少4條肋條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以輪胎赤道面為界在輪胎寬度方向上的一側配置的上述肋條和在另一側配置的上述肋條的至少2條上述肋條,在子午截面上從胎面表面的輪廓線向輪胎徑向外側突出,而且其突出量形成為從輪胎寬度方向上的一側朝向另一側逐漸減小,上述胎面表面的槽面積比為,以輪胎赤道面為界與輪胎寬度方向上的一側相比另一側的較大。
[0014]根據該充氣輪胎,由于從輪廓線突出的至少2條肋條的突出量形成為從一側朝向另一側逐漸減小,所以通過在設定為負外傾的情況下使上述一側為車輛外側而另一側為車輛內側來安裝到車輛,而在設定為正外傾的情況下使上述一側為車輛內側而使另一側為車輛外側來安裝到車輛,從而輪胎寬度方向上的接地性得以提高,因此能夠提高高速行駛時的操縱穩定性。而且,在設定為負外傾的情況下使上述一側為車輛外側而使另一側為車輛內側來安裝到車輛,而在設定為正外傾的情況下使上述一側為車輛內側而使另一側為車輛外側來安裝到車輛,從而在輪胎寬度方向上能夠減緩過度的接地,各肋條的接地長度(在胎面表面與路面接觸的區域中的輪胎周向的長度)變得均勻,能夠提高具有外傾的高速行駛時的耐久性。其結果,能夠兼顧高速行駛時的操縱穩定性和具有外傾的高速行駛時的耐久性。
[0015]而且,根據該充氣輪胎,以輪胎赤道面為界與肋條的突出量較大的輪胎寬度方向上的一側的槽面積比相比,使肋條的突出量較小的輪胎寬度方向上的另一側的槽面積比較大。由此,在輪胎寬度方向上,使胎面部的剛性產生差異,利用槽面積比來抵消因肋條的突出量的差異而產生的胎面部的輪胎寬度方向上的形狀不均勻(剛性差),其結果是,由于能夠抑制剛性差,所以能夠抑制錐度效應的惡化。特別是,根據該充氣輪胎,能夠抵消與路面接觸的各肋條所產生的形狀不均勻(剛性差),因此與對包含槽在內的胎面表面整體的輪廓進行規定的情況相比,能夠高度地抑制錐度效應惡化。
[0016]此外,本發明的充氣輪胎的特征在于,上述肋條的從上述輪廓線的突出量G為0.05mm以上且2.0mm以下。
[0017]如果肋條的突出量小于0.05mm,則肋條的突出量過小,而難以獲得接地性提高的效果和接地長度均勻化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肋條的突出量超過2.0mm,則肋條的突出量過大,也難以獲得接地性提高的效果和接地長度均勻化的效果。因此,通過使肋條的突出量為0.05mm以上且2.0mm以下,能夠顯著地獲得兼顧高速行駛時的操縱穩定性和具有外傾的高速行駛時的耐久性的效果。
[0018]此外,本發明的充氣輪胎的特征在于,上述肋條的突出量較大的一側的上述槽面積比Ra為0.20以上且0.30以下,上述肋條的突出量較小的一側的上述槽面積比Rb為0.25以上且0.40以下,而且各上述面積比1^1、1?13滿足1^1<1?13的關系
[0019]在使各槽面積比Ra、Rb滿足Ra< Rb的關系來抑制肋條的剛性差時,使肋條的突出量較大的一側的槽面積比Ra為0.20以上且0.30以下,并且使肋條的突出量較小的一側的槽面積比Rb為0.25以上且0.40以下。由此,能夠顯著地獲得抑制錐度效應惡化的效果。
[0020]此外,本發明的充氣輪胎的特征在于,指定有安裝到車輛時相對于車輛內外側的取向,上述肋條的突出量形成為從車輛外側朝向車輛內側逐漸減小,車輛內側的上述胎面表面的槽面積比大于車輛外側。
[0021]根據該充氣輪胎,在對應高速行駛的情況下,為了提高操縱穩定性,優選設定為負外傾。因此,通過將肋條的突出量形成為從車輛外側朝向車輛內側逐漸減小,在具有負外傾時,能夠顯著地獲得接地性提高的效果和接地長度均勻化的效果。其結果,能夠顯著地獲得兼顧高速行駛時的操縱穩定性和具有負外傾的高速行駛時的耐久性的效果。而且,通過使車輛內側的胎面表面的槽面積比R大于車輛外側,在具有負外傾的情況下,能夠抑制各肋條的剛性差從而高度地抑制錐度效應惡化。
[0022]此外,本發明的充氣輪胎的特征在于,從上述輪廓線突出的上述肋條隔著上述周向槽相鄰地設置,該相鄰的各上述肋條的突出量之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