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氣保用輪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缺氣保用輪胎(run-flat tire)。
【背景技術】
[0002] 日本特開2011-184000號公報公開了一種側部增強型缺氣保用輪胎,該缺氣保用 輪胎在其側壁部(side wall portion)處包括具有新月形截面的側部增強橡膠(參照專利 文獻1)。
【發明內容】
[0003]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4] 在如上所述的傳統的側部增強型缺氣保用輪胎中,通過側部增強橡膠獲得在被刺 穿時的缺氣保用性能。
[0005] 然而,由于側部增強橡膠非常硬,因此難以改善正常行駛時的乘坐舒適性能(ride quality performance)〇
[0006] 考慮到上述情況,本發明的目的是:在確保缺氣保用性能的同時,改善正常行駛時 的乘坐舒適性能。
[0007]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08]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的缺氣保用輪胎包括:一對胎圈部,所述胎圈部分別埋設 有胎圈芯;側壁部,所述側壁部分別相連于所述胎圈部的輪胎徑向外側;胎體,所述胎體跨 設在所述一對胎圈部之間并且包括位于所述胎圈芯之間的主體部和繞著所述胎圈芯從內 側朝向外側折返的折返部;胎面,所述胎面設置于所述主體部的輪胎徑向外側;側部增強 層,所述側部增強層配置在所述主體部的輪胎寬度方向內側并且被構造成朝向所述胎體的 冠部以及朝向所述胎圈部分別在厚度上逐漸減小;和側部層,所述側部層在所述主體部的 輪胎外側配置于所述側壁部,所述側部層構成輪胎外表面,所述側部層滿足Gs/Gt6 < 0.35, 其中,Gs是所述側部層在所述主體部的輪胎寬度方向上的最大寬度CW的位置處的厚度,Gt6 是所述側壁部在所述主體部的輪胎寬度方向上的最大寬度CW的位置處的整體厚度。
[0009] 注意,當Gs/Gt6>0.35時,側壁部的整體厚度變得較厚,并且縱向彈性(vertical spring)減小較少,使得在正常行駛時的乘坐舒適性能的改善少。
[0010]在該缺氣保用輪胎中,適當地設定了在胎體(carcass)的主體部的輪胎寬度方向 上的最大寬度CW的位置處側部層(side layer)的厚度Gs占據整體厚度Gt6的比例。這使得 在確保缺氣保用性能的同時,輪胎的縱向彈性(輪胎徑向上的彈簧常數)能夠減小,并且能 夠改善正常行駛時的乘坐舒適性能。
[0011] 第二方面是根據第一方面的缺氣保用輪胎,其中滿足CW/SW = 0.95~0.99,其中, SW是輪胎截面寬度。
[0012] 當CW/SW<0.95時,側部層的Gs過厚,因此在正常行駛時的乘坐舒適性能方面改善 很少。當CW/SW>0.99時,難以將側部層布置于側壁部。
[0013] 在該缺氣保用輪胎中,適當地設定了胎體的主體部的最大寬度CW相對于輪胎截面 寬度SW的比例,從而實現側部層的適當的厚度。由此減小縱向彈性,改善了乘坐舒適性能, 并且提高在缺氣保用行駛時從側壁部散熱的能力,使得能夠確保缺氣保用耐久性。
[0014] 第三方面是根據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缺氣保用輪胎,其中滿足CW/TW= 1.07~ 1.11,其中,TW是所述胎面的胎面寬度。
[0015] 注意,當CW/TW<1.07時,側部增強層的在輪胎寬度方向上的范圍較窄,側部增強 層的硬度更容易影響乘坐舒適性能。當CW/TW>1.11時,較難將側部層布置于側壁部。
[0016] 在該缺氣保用輪胎中,適當地設定了胎體的主體部的最大寬度CW相對于胎面寬度 TW的比例,使得側部增強層的在輪胎寬度方向上的區域比以往寬。由此即使當采用了與以 往相同的構件作為側部增強層時,也抑制該側部增強層向一側偏,并且能夠改善乘坐舒適 性能。
[0017] 發明的效果
[0018] 根據本發明的缺氣保用輪胎獲得了如下優異效果:能夠在確保缺氣保用性能的同 時,大幅度改善正常行駛時的乘坐舒適性能。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胎體具有包封套結構(envelope structure)的 缺氣保用輪胎以包含輪胎軸線的截面剖切而示出的輪胎赤道面的單側的半部截面圖。 [0020]圖2是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胎體不具有包封套結構缺氣保用輪胎以包含輪 胎軸線的截面剖切而示出的輪胎赤道面的單側的半部截面圖。
[0021] 圖3是示出根據比較例的缺氣保用輪胎的輪胎赤道面的單側的半部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以下,基于【附圖說明】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
[0023]【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
[0024]在圖1中,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缺氣保用輪胎10包括一對胎圈部12、側壁部14、 胎體16、胎面18、側部增強層20和作為側部層的示例的側部橡膠22。注意,各圖均為示出在 輪胎赤道面CL的輪胎寬度方向一側的一半缺氣保用輪胎10的截面圖。注意輪胎寬度方向是 指平行于輪胎軸線方向的方向。輪胎赤道面CL是指經過平行于輪胎軸線的輪胎寬度方向的 中央的平面,輪胎赤道面CL垂直于輪胎軸線并且是與胎面18的表面相交的大圓。
[0025] -對胎圈部12是與輪輞(在圖中未示出)嵌合的部位,并且均埋設有呈繞輪胎軸線 的環狀的胎圈芯24。胎圈填膠26設置在胎圈芯24與后述的胎體16的主體部16A和折返部16B 之間。胎圈填膠26由比構成胎圈部12的表面的橡膠以及側部橡膠22硬的橡膠構成。注意,在 各圖中均示出了一對胎圈部12中的一個胎圈部12。
[0026] 側壁部14是與對應的胎圈部12的輪胎徑向外側相連的部位。
[0027] 胎體16跨接在一對胎圈部12之間,并且包括位于胎圈芯24之間的主體部16A和繞 著對應的胎圈芯24從內側朝向外側折返的折返部16B。在圖1中,各折返部16B的端部16E延 伸到夾在后述的帶束層30和主體部16A之間的位置。即、胎體16具有所謂的包封套 (envelope)結構。
[0028] CW/SW=0.95~0.99,其中,SW是輪胎截面寬度。注意,輪胎截面寬度SW是指由日本 機動車輪胎制造者協會(JATMA)發行的2012年度版年鑒(YEAR BOOK)記載的"截面寬度",并 不包括設置于各側壁部14的外表面的輪輞保護部(rim guard)28或裝飾(在圖中未示出)。 在使用地或制造地適用TRA標準或ETRT0標準的情況下,遵從各標準。主體部16A的最大寬度 CW是主體部16A的被布置在朝向輪胎寬度方向外側的最遠處的各外表面之間的輪胎寬度方 向上的距離。例如,在SH表示輪胎截面高度時,最大寬度CW在輪胎徑向上的位置是在從胎圈 部12的輪輞基線BL朝向輪胎徑向外側0.6SH的位置。
[0029]當CW/SW<0.95時,側部橡膠22的Gs過厚,因此在正常行駛時的乘坐舒適性方面改 善很少。當CW/SW>0.99時,難以將側部橡膠22布置于側壁部14。
[0030] 另外,CW/TW=1.07~1.11,其中,TW是胎面18的胎面寬度。注意,胎面寬度TW是指 JATMA發行的2012年度版年鑒規定的"胎面寬度"。
[0031] 當CW/TW<1.07時,側部增強層20的輪胎寬度方向上的范圍變窄,側部增強層20的 硬度容易影響乘坐舒適性能。當CW/TW>1.11時,變得難以將側部橡膠22布置于側壁部14。 [0032] 注意,已經以輪胎截面寬度SW為基準、也以胎面寬度TW為基準說明了主體部16A的 最大寬度CW的范圍;然而,這些范圍彼此并不矛盾。最大寬度CW的輪胎寬度方向位置位于胎 面寬度TW的位置(胎面端部)與輪胎截面寬度SW的位置(最大輪胎寬度位置)之間即可。 [0033]帶束層30和增強層32設置在主體部16A的輪胎徑向外側。帶束層30例如由利用橡 膠覆蓋多根鋼簾線(在圖中未示出)而形成的兩層簾布層構成。增強層32設置在帶束層30的 輪胎徑向外側。增強層32例如由利用橡膠覆蓋有機纖維而形成的簾布層構成,增強層32被 構造成具有比帶束層30寬的寬度并且覆蓋帶束層30。
[0034]胎面18設置在主體部16A的輪胎徑向外側,具體地,胎面18設置在帶束層30和增強 層32的輪胎徑向外側。胎面18在其兩側相連于各側壁部14的輪胎徑向外側。在胎面18的表 面上,適當地形成周向主槽34、36和橫向主槽(在圖中未示出)等。
[0035]各側部增強層20布置在胎體16的主體部16A的輪胎寬度方向內側,并且被構造成 朝向胎體16的冠部16C以及朝向胎圈部12分別在厚度上逐漸減小。側部增強層20由具有與 胎圈填膠26相同的性質的橡膠構成。
[0036] 具體地,在沿著輪胎寬度方向的截面中,側部增強層20形成為具有新月形截面,該 新月形截面在胎體16的最大寬度CW的位置處最厚。側部增強層20的在胎體16的冠部16C側 的端部延伸到隔著冠部16C與帶束層30在輪胎徑向上重疊的位置。側部增強層20的在胎圈 部12側的端部例如延伸到胎圈芯24的附近。注意,側部增強層20的兩端部的位置不限于此。
[0037] 側部橡膠22在主體部16A的輪胎外側布置于各側壁部14,側部橡膠22構成輪胎外 表面并且具有厚度Gs,厚度Gs比側部增強層20的在主體部16A的輪胎寬度方向上的最大寬 度CW的位置處的厚度Gr薄。
[0038]側部橡膠22的厚度Gs為Gs/Gt6 < 0.35,其中,Gt6為側壁部14在主體部16A的最大 寬度CW的位置處的整體厚度。當Gs/Gt6>0.35時,側壁部14的整體厚度Gt6變厚,并且縱向 彈性(輪胎徑向上的彈簧常數)減小較少,使得在正常行駛時的乘坐舒適性能的改善少。注 意,就輪胎制造上的觀點而言,Gs/Gt6的最小值為大約0.5。
[0039]各厚度均是在沿著胎體16的輪胎寬度方向的截面中沿著主體部16A的外表面的法 線方向測量的。不論主體部16A和折返部16B是否彼此重疊,厚度Gs均以主體部16A的外表面 為基準。
[0040] 因此,如圖1所示,在折返部16B在主體部16A的最大寬度CW的位置處重疊于主體部 16A的情況下,厚度Gs是側部橡膠22的厚度與折返部16B的厚度之和。
[0041] 在主體部16A的最大寬度CW的位置的輪胎徑向內側,胎圈填膠26的厚度和側壁部 14的整體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