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設及一種輪胎。
【背景技術】
[0002] 已經提供了一種通過提高輪胎側部的剛性來改善操縱穩定性的輪胎(例如,參見 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的輪胎具有:一對胎圈忍;橫跨于左右一對胎圈忍之間的一層胎 體層;W及增強橡膠層,該增強橡膠層介于胎體層和胎側部之間且由橡膠硬度比胎側部的 橡膠硬度高的橡膠形成。
[0003] 現有技術文獻
[0004] 專利文獻 陽0化]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9-1073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6] 在專利文獻1的輪胎中,需要用于增強胎體層的增強橡膠層來提高輪胎剛性W改 善操縱穩定性。然而,近年,存在進一步改善操縱穩定性的需求。進一步提高操縱穩定性的 方式包括通過增加構成輪胎的胎體層的厚度或者通過使胎圈填膠大型化來提高輪胎剛性。 然而,增加構成輪胎的胎體層的厚度或者使胎圈填膠大型化增加了輪胎的重量,可能使滾 動阻力劣化。
[0007] 鑒于上述問題做出了本發明,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抑制滾動阻力劣化的同 時提高操縱穩定性的輪胎。
[0008] 根據本發明的輪胎包括:與路面接觸的胎面部;一對胎圈部,每個胎圈部均包括 胎圈忍和胎圈填膠;胎側部,所述胎側部在胎圈部和胎面部之間延伸;胎體層,所述胎體層 繞著所述胎圈忍折返且在所述胎圈部之間環狀延伸;帶束層,所述帶束層配置在所述胎體 層的輪胎徑向外側,所述帶束層增強所述胎面部;W及增強層,所述增強層被配置成在所述 胎體層的胎面寬度方向外側或者在所述胎體層的胎面寬度方向內側與所述胎體層鄰接,所 述增強層增強所述胎側部。所述胎體層包括從所述胎面部延伸到所述胎圈忍的主體簾布層 部分和繞著所述胎圈忍折返的折返簾布層部分。所述折返簾布層部分的端部延伸超過輪胎 最大寬度位置的高度。所述胎圈填膠的高度為輪胎截面高度的30%W下。所述增強層的輪 胎徑向的內側端部位于所述胎圈填膠的輪胎徑向的外側端部的輪胎徑向內側。在沿著所述 輪胎的胎面寬度方向且與輪胎周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增強層的最大厚度比所述胎圈填膠 的最大厚度薄。作為所述胎面部的所述胎面寬度方向上的長度的胎面寬度為輪胎最大寬度 的81 %W上。在沿著所述輪胎的胎面寬度方向且與輪胎周向正交的截面中,沿所述胎面寬 度方向延伸、通過輪胎最大寬度位置的延長線上的胎體層的曲率半徑為30mmW上。
[0009] 根據本發明的特征,提供了一種在抑制滾動阻力劣化的同時提高操縱穩定性的輪 胎。
【附圖說明】
[0010] 圖1是根據實施方式的輪胎的示出了沿著胎面寬度方向且與輪胎周向正交的截 面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接下來,將參照附圖對根據本發明的輪胎的實施方式W及比較評價進行說明。圖1 示出了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輪胎的沿著輪胎寬度方向且與輪胎周向正交的截面圖的一部分。 運里,輪胎具有關于赤道面0對稱的結構,所W圖1僅示出了由赤道面0劃分的截面的一 半。在下述圖的說明中,相同或類似的部分標有相同或類似的附圖標記。然而,應注意,圖 示僅是示例性的,而非按比例繪制的。
[0012] 因此,應參考W下說明確定具體尺寸等。此外,在一些情況下圖還包括彼此具有不 同尺寸關系和比率的部分。
[0013] (1)輪胎的總體構造
[0014] 輪胎1包括一對胎圈部2、胎側部4和胎面部5。
[0015] 該對胎圈部2中的每一個胎圈部2均包括胎圈忍21和胎圈填膠22。胎圈部2被 構造成在其的輪胎徑向R內側與輪輛接觸。胎圈填膠22的高度22R為輪胎截面高度SR的 30 %W下。更優選地,胎圈填膠22的高度22R為輪胎截面高度SR的25 %W下。此外,優選 地,胎圈填膠22的高度22R為輪胎截面高度SR的5%W上。
[0016] 輪胎截面高度SR指在充填正規內壓且無負荷的條件下輪胎的徑向上的長度,即 指在充填正規內壓且無負荷的條件下的輪胎最大高度。輪胎最大高度指在輪胎赤道面位置 處的從胎圈部的底面到胎面表面的輪胎徑向距離。運里,胎圈底面被限定為在胎圈的底面 中的定位在輪胎寬度方向外側部的胎遲部化eadheelpodion)的底面。胎圈填膠的高度 22R指胎圈填膠的徑向長度。
[0017] 運里,在本發明中使用的正規內壓指JATMA規定的"最大空氣壓力"、TRA規定的 "不同冷膨脹壓力下的輪胎負荷極限燈IRELOADLIM口SATVARIOUSCOLDINFLATION PRESSURE巧"中記載的最大值或者ETRTO規定的"膨脹壓力(INFLATIONPRESSURE巧"。
[0018] 胎體層3在一對胎圈忍21之間環狀地延伸。胎體層3配置于該對胎圈忍21之間, 并且該胎體層3具有從胎面部延伸到胎圈忍的主體簾布層部分31和分別繞著對應胎圈忍 21向胎圈部2的輪胎徑向外側折返的折返簾布層部分32。
[0019] 胎面部5包括與路面接觸的接地面。胎面部5在輪胎徑向內側設置有增強胎面部 5的帶束層6。帶束層6由包含相對于輪胎周向傾斜的鋼絲纖維的傾斜帶束層和包含沿輪 胎周向延伸的有機纖維的周向帶束層構成。
[0020] 帶束層6的一部分與各折返簾布層的一部分重疊。更具體地,如圖1所示,各折返 簾布層部分32的端部32WE延伸到帶束層6的傾斜帶束層的輪胎徑向內側,同時各折返簾 布層部分32的端部32WE配置于傾斜帶束層的胎面寬度方向端部6WE的胎面寬度方向T內 側。
[0021] 然而,折返簾布層部分32的端部不限于運種形式,當該端部向輪胎徑向外側延伸 至少超過輪胎最大寬度位置的高度時,能夠得到足夠的側剛性。優選地,該端部延伸到如上 所述的帶束層的端部。
[0022] 各胎側部4與對應胎圈部2的徑向外側相連。胎側部4在胎圈部2和胎面部5之 間延伸。胎側部4設置有作為增強層中的一層增強層的增強橡膠層7。增強橡膠層7配置 于胎體層3的胎面寬度方向W外側。
[0023] 增強橡膠層7被配置成在胎體層3的胎面寬度方向外側或胎體層3的胎面寬度方 向內側與胎體層3鄰接。增強橡膠層7的設置提高了胎側部4和胎體層3的剛性。在使用 增強簾線層代替增強橡膠層的情況下,要求將增強簾線層配置成與胎體層3鄰接,優選地, 增強簾線層位于胎體層3和胎圈填膠22之間。
[0024] 增強橡膠層7與胎圈填膠22在輪胎徑向上重疊。更具體地,增強橡膠層7的輪胎 徑向的內側端部7IE位于胎圈填膠22的輪胎徑向的外側端部220E的輪胎徑向內側。優選 地,增強橡膠層7的輪胎徑向R的內側端部7IE和胎圈填膠22的輪胎徑向R的外側端部 220E之間的輪胎徑向長度D1為10mmW下。增強橡膠層7的輪胎徑向的外側端部70E位于 輪胎在胎面寬度方向上的長度為最長的輪胎最大寬度位置SWM的輪胎徑向外側。另外,增 強橡膠層7的輪胎徑向長度為輪胎截面高度的40%W下。
[00巧]在本實施方式中,可W使用增強簾線層代替增強橡膠層7。運里,增強簾線層由包 覆橡膠的簾線層制成,該簾線層由諸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醋(PET)、聚糞二甲酸乙二醇醋 (PEN)或尼龍等的有機纖維形成。在使用運種增強簾線層的情況下,該增強簾線層能夠在相 對于輪胎徑向傾斜的情況下提高剛性,即使在該增強簾線層未延伸到最大寬度位置的情況 下也能夠確保足夠的剛性。從滾動阻力的觀點出發,優選地使用增強橡膠層。 陽0%] 輪胎最大寬度位置SWM是輪胎的胎面寬度方向的外側端部。輪胎在胎面寬度方向 上的長度為最長的輪胎最大寬度位置SWM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