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沖吸能裝置以及車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碰撞防護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緩沖吸能裝置以及包括該緩沖吸能裝置的車輛。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交通事故也給人們帶來嚴重的危害。在碰撞事故中首先接觸的大多是車輛前部或者后部,因此提高車輛前部和后部的緩沖吸能性能對于減少事故損失及人員傷亡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0003]現(xiàn)有汽車的前保險桿大多通過固定于車身上的四個安裝支架進行安裝,這種安裝形式結構過于簡單,剛度不足,發(fā)生碰撞時不能很好地進行能量吸收和轉移,碰撞力和能量將直接傳遞到車身上,可導致車身損壞,嚴重可危及前排乘員安全。此外,后保險杠的安裝形式與前保險杠的安裝形式類似,同樣無法有效地保證人身及車輛安全。
[0004]有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點,需要提供一種新型的緩沖吸能裝置。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地分散和緩沖外界撞擊的緩沖吸能裝置。
[0006]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緩沖吸能裝置,其包括底板和多塊阻尼板,所述多塊阻尼板傾斜于所述底板而固定在所述底板的同一側面上。
[0007]優(yōu)選地,所述底板為長條狀平板件,所述阻尼板與所述底板之間形成的夾角為30。-60。。
[0008]優(yōu)選地,分布在所述底板中間部分兩側的所述阻尼板的自由端均朝向所述底板的中間部分傾斜,且位于所述底板中間部分的同一側的所述阻尼板彼此相互平行。
[0009]優(yōu)選地,所述緩沖吸能裝置還包括導向條,且所述導向條安裝于多塊所述阻尼板的自由端上。
[0010]優(yōu)選地,所述導向條與所述阻尼板相互插接,且所述導向條的長度方向與所述底板的長度方向平行。
[0011]優(yōu)選地,所述緩沖吸能裝置還包括吸能塊,該吸能塊固定設置在所述底板的中間部分,所述吸能塊與所述阻尼板位于所述底板的同一側面。
[0012]優(yōu)選地,所述吸能塊包括多個相互疊加的空心管柱,多個所述空心管柱的中心軸線相互平行,且所述空心管柱的中心軸線與所述底板垂直,所述吸能塊的長度不小于所述導向條的遠離所述底板的一側到所述底板的距離。
[0013]優(yōu)選地,所述吸能塊的橫截面呈蜂巢狀結構。
[0014]優(yōu)選地,所述導向條的強度大于所述阻尼板的強度。
[0015]優(yōu)選地,所述緩沖吸能裝置還包括與所述底板連接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與各塊所述阻尼板的一部分分別連接而形成對所述阻尼板的支承。
[0016]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車輛,其包括車身以及上述的緩沖吸能裝置,所述底板安裝于所述車身上。
[0017]優(yōu)選地,所述車輛包括前保險杠,所述車身包括前圍下橫梁,所述底板安裝于所述前圍下橫梁上,且所述阻尼板設于所述底板與所述前保險杠之間。
[0018]上述技術方案中的緩沖吸能裝置能夠在發(fā)生正面碰撞(此時撞擊力與車身垂直)時,使來自撞擊點的集中撞擊能量通過阻尼板迅速分解(由于阻尼板與撞擊力之間形成銳角),并傳遞到整個緩沖吸能裝置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緩沖吸能作用,有效地削弱撞擊的危害。將此種緩沖吸能裝置安裝于車輛的前部、側面和/或后部,能夠降低車身及乘員受傷害程度。對于現(xiàn)代車輛而言,加裝緩沖吸能裝置,無論對于車輛自身免受意外侵害,還是保證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其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
[0019]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20]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0021]圖1是本發(fā)明的緩沖吸能裝置的結構圖;
[0022]圖2是本發(fā)明的緩沖吸能裝置的安裝狀態(tài)圖;
[0023]圖3是本發(fā)明的緩沖吸能裝置的主視圖;
[0024]圖4是本發(fā)明的緩沖吸能裝置的俯視圖;
[0025]圖5是本發(fā)明的緩沖吸能裝置的左視圖。
[0026]其中,
[0027]I吸能塊2導向條
[0028]3阻尼板4底板
[0029]5安裝孔6支承板
[0030]10緩沖吸能裝置 20車身
[0031]30前保險杠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
[0033]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車輛的移動方向,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0034]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緩沖吸能裝置10,其包括底板4和多塊阻尼板3,多塊阻尼板3傾斜于底板4而固定在底板4的同一側面上。其中,底板4安裝于車身20上,底板4的形狀可以根據(jù)車身20的形狀設置,而車身20可以為車輛的前圍下橫梁、后圍下橫梁或者側梁。本發(fā)明的緩沖吸能裝置10能夠在發(fā)生正面碰撞(此時撞擊力F與車身20垂直)時,使來自撞擊點的集中撞擊能量通過阻尼板3迅速分解(由于阻尼板與撞擊力F之間形成銳角),并傳遞到整個緩沖吸能裝置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緩沖吸能作用,有效地削弱撞擊的危害。將此種緩沖吸能裝置安裝于車輛的前部、側面和/或后部,能夠降低車身及乘員受傷害程度。對于現(xiàn)代車輛而言,加裝緩沖吸能裝置,無論對于車輛自身免受意外侵害,還是保證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其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
[0035]如圖4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的底板4優(yōu)選為長條狀平板件,阻尼板3與底板4之間形成的夾角優(yōu)選為30° -60°。在發(fā)生正面碰撞時,利用阻尼板3與撞擊力F之間的夾角,使來自撞擊點的集中撞擊能量通過阻尼板3迅速分解,并傳遞到底板4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緩沖吸能作用,有效地削弱撞擊的危害。其中,本實施方式中的阻尼板3的板面與底板4之間形成的夾角更優(yōu)選為45°。
[0036]具體地,如圖1、圖3和圖4所示,分布在底板4中間部分兩側的阻尼板3的自由端均朝向底板4的中間部分傾斜,且位于底板4中間部分的同一側的阻尼板3彼此相互平行。阻尼板3在底板4上對稱分布,且均勻布滿整個底板4,從而能夠緩沖外界從各個位置對底板4以及車身20的正面撞擊,并使碰撞能量向底板4的兩側逐級遞減。其中,阻尼板3可以由高阻尼的合金制成。
[0037]進一步地,緩沖吸能裝置10還包括導向條2,且導向條2安裝于多塊阻尼板3的自由端上。在本實施方式中,位于底板4中間部分的同一側的阻尼板3通過同一根導向條2連接。導向條2能夠對阻尼板3進行牽引和固定,并將外界的撞擊力沿導向條2的方向引導至多塊阻尼板3,而使撞擊力被分散,并由阻尼板3進行緩沖,有效地削弱撞擊的危害。其中,導向條2的強度大于阻尼板3的強度,底板4和導向條2均優(yōu)選為具有一定硬度的鋼板。
[0038]在本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包括兩根導向條2,兩根導向條2相互平行設置,且各導向條2的遠離底板4的一側到底板4的距離相同,從而使兩根導向條2能夠同時受到外界撞擊力的作用,而增加了撞擊力的分散途徑,使撞擊力能夠更有效地分散到各塊阻尼板3。
[0039]其中,導向條2以插接反鎖的形式安裝于多塊阻尼板3的自由端上(即導向條2與阻尼板3相互插接),且導向條2的長度方向與底板4的長度方向平行。具體地,導向條2上開設有與阻尼板3適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