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設備搭載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載設備搭載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下述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一種用于從前面碰撞時的沖擊中對被設置于動力單元室內的車載設備進行保護的結構。如果進行簡單說明,則車載設備通過脫離用托架以能夠在設置設備托盤上脫離的方式被安裝于設置設備托盤上。在前面碰撞時,如果碰撞載荷被輸入到車載設備上,則車載設備將從設置設備托盤上脫離并向車輛后方側移動。由此,避免了朝向車載設備的應力集中,從而適當地保護了車載設備。
[0003]在先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86681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6]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7]但是,根據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結構,車載設備通過從車載設備的車輛前方表面以及車輛后方表面向車輛下方延伸出的脫離用托架而被安裝于設置設備托盤上。因此,在車輛碰撞時,當車載設備從設置設備托盤上脫離并沿設置設備托盤向車輛后方側移動之時,車載設備的底部將與設置設備托盤接觸,從而使載荷被輸入至車載設備的底部。由于一般情況下,在車載設備的底部側配置有高電壓部件,因此在先技術在這方面還有改善的余地。
[0008]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法
[0009]本發明考慮到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能夠通過極力抑制向車載設備的底部的載荷輸入從而有效地保護車載設備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
[0010]本發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具備:車載設備,其被設置于動力單元室內;設置設備托盤,其被設置于所述車載設備的下方,并且被構成為平板狀,且以后部與前部相比位于車輛上方側的方式而傾斜;脫離用托架,其被設置于所述車載設備的底部與所述設置設備托盤之間,并以包括底部和側壁部的方式而構成,所述底部具備脫離單元,所述脫離單元被安裝于所述設置設備托盤上并且通過來自車輛前方側的外力的輸入而從所述設置設備托盤上脫離并向車輛后方側移動,所述側壁部從所述底部向車輛上方側延伸出且朝向所述車載設備而被安裝。
[0011]本發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為,在本發明的第一方式中,在所述脫離用托架的所述底部與所述設置設備托盤的車輛上側面相互對置的部位上,分別形成有隨著趨向于車輛后方而向車輛上方傾斜的傾斜部,所述設置設備托盤側的所述傾斜部以及所述脫離用托架的所述傾斜部相對于水平面的傾斜角度被設定為,大于所述設置設備托盤中的所述脫離用托架的固定部相對于水平面的傾斜角度。
[0012]本發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為,在本發明的第二方式中,所述設置設備托盤側的所述傾斜部相對于水平面的傾斜角度和所述脫離用托架的所述傾斜部相對于水平面的傾斜角度被設定為相同的角度。
[0013]本發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為,在本發明的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所述脫離用托架的所述底部與所述車載設備的底部在車輛上下方向上被分離。
[0014]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式,車載設備通過被設置于車載設備的底部與設置設備托盤之間的具有底部的脫離用托架而被安裝于設置設備托盤上。該脫離用托架被安裝于,以后部與前部相比位于車輛上方側的方式而傾斜的設置設備托盤上。因此,例如當車載設備被形成為長方體時,車載設備的上部與底部相比位于車輛前方側。在此,當車輛發生前面碰撞時,碰撞載荷將從車輛前方被朝向車載設備的上部輸入,從而車載設備將與被固定于車載設備上的脫離用托架一起從設置設備托盤上脫離,并向車輛后方側移動。即,車載設備以逃離向車載設備輸入的碰撞載荷的方式而移動。當車載設備移動時,與車載設備一起移動的脫離用托架的底部將與設置設備托盤直接抵接。因此,能夠抑制在車載設備與設置設備托盤之間進行直接的載荷傳遞的情況。
[0015]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式,被設置于脫離用托架與設置設備托盤上的各自的傾斜部隨著趨向于車輛后方而向車輛上方傾斜。該各自的傾斜部相對于水平面的傾斜角度被設定為,大于設置設備托盤中的脫離用托架的固定部相對于水平面的傾斜角度。因此,在碰撞載荷被從車輛前方車載設備輸入且脫離用托架與車載設備一起向車輛后方側移動時,被設置于脫離用托架上的傾斜部與設置設備托盤的傾斜部抵接。而且,當脫離用托架的傾斜部與設置設備托盤的傾斜部抵接時,脫離用托架將沿著設置設備托盤的傾斜部而向車輛后方側且車輛上方側移動。也就是說,能夠使來自車輛前方的碰撞載荷通過傾斜部而分散于設置設備托盤乃至車身上,并且通過分散于車身上的載荷的反作用力從而使車載設備在車載設備的底部與設置設備托盤分離的方向上移動。因此,由于能夠極力地抑制車載設備的底部與設置設備托盤的接觸,因而不需要采用考慮到由與設置設備托盤的接觸而導致的變形的車載設備自身的耐載荷結構,從而能夠使車載設備小型化。
[0016]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式,由于脫離用托架的傾斜部與設置設備托盤的傾斜部被設為相同的角度,因此在脫離用托架的傾斜部與設置設備托盤的傾斜部抵接時,傾斜部的表面彼此抵接(面接觸)。因此,能夠更加切實地使來自車輛前方的碰撞載荷還分散于車輛下方。
[0017]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式,在前面碰撞時,當被固定于車載設備上的脫離用托架向車輛后方側移動之時,脫離用托架的底部的傾斜部與設置設備托盤的傾斜部抵接。此時,由于脫離用托架與車載設備相比先與設置設備托盤抵接,并且脫離用托架的底部與車載設備的底部在車輛上下方向上分離,因此脫離用托架的底部被設為能夠通過在碰撞時被輸入的載荷而發生變形。因此,通過使底部發生變形,從而使在碰撞時所輸入的能量被吸收。因此,能夠緩和向車載設備輸入的沖擊。
[0018]發明效果
[0019]本發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具有能夠通過極力地抑制向車載設備的載荷輸入從而有效地保護車載設備的優異效果
[0020]本發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具有即使在動力單元室狹窄的車輛中,也能夠在車輛前面碰撞時有效地抑制車載設備的變形的優異效果。
[0021]本發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具有即使在動力單元室狹窄的車輛中,也能夠在車輛前面碰撞時更進一步有效地抑制車載設備的變形的優異效果。
[0022]本發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具有能夠在車輛前面碰撞時更進一步有效地抑制車載設備的變形的優異效果。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表示具有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的設置設備托盤、脫離用托架和車載設備的立體分解圖。
[0024]圖2為表示具有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的動力單元室內的側視圖。
[0025]圖3為表示具有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的動力單元室內的俯視圖。
[0026]圖4(A)為表示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的通常狀態下的脫離用托架的傾斜部和設置設備托盤的傾斜部的剖視圖,(B)為表示從(A)的狀態到車輛前面碰撞初期時的狀態的剖視圖,(C)為表示從(B)的狀態到車輛前面碰撞后期時的狀態的剖視圖。
[0027]圖5(A)為表示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的通常狀態下的車載設備的底部與設置設備托盤的突條部的剖視圖,(B)為表示從(A)的狀態到車輛前面碰撞時的狀態的剖視圖。
[0028]圖6為表示具有對比例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的動力單元室內的側面圖。
[0029]圖7(A)為表示對比例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的通常狀態下的車載設備的底部和設置設備托盤的突條部的剖視圖,(B)為表示從(A)的狀態到車輛前面碰撞初期時的狀態的剖視圖,(C)為表示從(B)的狀態到車輛前面碰撞后期時的狀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利用圖1?5對本發明所涉及的車載設備搭載結構進行說明。此外,在這些圖中被適當表示的箭頭FR表示車輛前方側,箭頭UP表示車輛上方側,箭頭OUT表示車輛寬度方向外側。
[0031]如圖3所示,車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