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輪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充氣輪胎,尤其涉及保持輪圈保護部所具有的輪圈的保護效果,并且 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的充氣輪胎。
【背景技術】
[0002] 在將充氣輪胎裝配于適用輪圈來在車輛上使用時,由于例如使車輛過于偏靠路肩 或壁,因而存在輪圈的一部分與路邊石或壁接觸而使輪圈產生損傷的情況。為了防止這種 輪圈的損傷,一般公知有如下充氣輪胎,即、在比輪圈線靠輪胎徑向外側具備向輪胎寬度方 向外側突出且在輪胎周方向上連續地延伸的、環狀的輪圈保護部。
[0003] 并且,到目前為止,報告有對輪圈保護部的形狀、尺寸加以變更來提高充氣輪胎的 各性能的研宄(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及2)。
[0004]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在充氣子午線輪胎設置輪圈保護部,使該輪圈保護部的位 于輪胎徑向外側的輪圈保護部部分的輪廓的曲率半徑為15mm~40mm。在此,通過將上述部 分的曲率半徑設定于上述范圍,從而確保由輪圈保護部得到的輪圈的保護效果,并且使上 述充氣子午線輪胎的質量降低。
[0005] 現有技術文獻
[0006] 專利文獻
[0007]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2 - 012012號公報
[0008]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3 - 326921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9]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10] 然而,根據近年的環境保護及節省能量的觀點,要求具有良好的燃料效率的充氣 輪胎,上述現有的充氣輪胎關于降低滾動阻力尚留有改進的余地。
[0011]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保持輪圈保護部所具有的輪圈的保護效果、并 且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的充氣輪胎。
[0012]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0013] SP、本發明的主旨結構如下。
[0014] 本發明的充氣輪胎在輪胎的側壁部具備向輪胎寬度方向外側突出的輪圈保護部, 其特征在于,在將上述輪胎裝配于適用輪圈、填充規定內壓、且無負荷狀態時的輪胎寬度方 向剖面中,上述輪圈保護部具有至少一個頂點,相比上述輪圈保護部的至少一個頂點中位 于輪胎徑向最外側的頂點而位于輪胎徑向外側的上述輪圈保護部的外輪廓線為在上述輪 胎的外側具有曲率中心的圓弧形狀,該外輪廓線的曲率半徑R為5mm以上40mm以下,從上 述輪圈保護部的至少一個頂點中位于輪胎徑向最內側的頂點至輪圈凸緣的輪胎徑向最外 點的輪胎徑向距離H為2mm以上40mm以下。
[0015] 由此,能夠保持輪圈保護部所具有的輪圈的保護效果,并且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
[0016] 在此,"適用輪圈"是由在生產、使用輪胎的地域有效的產業規格按每種輪胎規定 的輪圈,如果是JATM (日本汽車輪胎協會)則為標準輪圈,如果是TRA (輪胎與輪輞協會) 則為"設計輪圈",如果是ETRTO (歐洲輪胎輪輞技術組織)則為"測量輪圈"。
[0017] 另外,"規定內壓"是指按照JATMA等的上述的規格,并根據輪胎規格規定的、與輪 胎的最大負荷能力對應的填充空氣壓(最高空氣壓力)。
[0018] 另外,在本發明的充氣輪胎中,優選上述輪胎具有一對胎圈芯和設于該胎圈芯的 輪胎徑向外側的胎邊芯,在將上述輪胎裝配于適用輪圈、填充規定內壓、且無負荷狀態時的 輪胎寬度方向剖面中,上述胎邊芯的輪胎徑向最外端位于以輪圈凸緣的輪胎徑向最外點為 基點而從向輪胎徑向內側5mm至向輪胎徑向外側40mm的輪胎徑向范圍。
[0019] 這是因為通過為上述的范圍而能夠進一步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
[0020] 并且,本發明的充氣輪胎優選上述曲率半徑R為15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IOmm以 下。
[0021] 這是因為通過使曲率半徑R為上述的范圍而能夠進一步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
[0022] 另外,在本發明的充氣輪胎中,優選上述輪胎徑向距離H為20mm以下,進一步優選 為IOmm以下。
[0023] 這是因為通過為上述的范圍而能夠進一步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
[0024] 發明的效果
[0025]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保持輪圈保護部所具有的輪圈的保護效果,并且降低輪胎 的滾動阻力的充氣輪胎。
【附圖說明】
[0026] 圖1是表示裝配于適用輪圈的狀態的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充氣輪胎的輪胎 寬度方向半部的輪胎寬度方向剖視圖。
[0027] 圖2是放大了圖1所示的輪胎的胎圈部周邊的輪胎寬度方向局部剖視圖。
[0028] 圖3是用于對輪圈保護性試驗的試驗方法的概要進行說明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充氣輪胎(以下也有簡稱為輪胎的情況)詳細地舉例 說明。
[0030]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輪胎1的、以輪胎赤道面CL為邊界的輪胎寬 度方向半部的輪胎寬度方向剖視圖。此外,關于未圖示的另一方輪胎寬度方向半部,由于是 與圖示的一方輪胎寬度方向半部相同的結構,因此省略圖示。
[0031] 圖1表示將輪胎裝配于適用輪圈、填充規定內壓、且處于無負荷狀態時的輪胎的 寬度方向剖面。
[0032] 如圖1所示,該輪胎1具有胎面部2、從該胎面部2的側部向輪胎徑向內偵誕伸的 一對側壁部3、以及從該側壁部3向輪胎徑向內側延伸的一對胎圈部4。
[0033] 另外,該輪胎1具備:埋設于一對胎圈部4 (在圖1中僅示出了一側)的胎圈芯5 ; 以及以環狀跨越該胎圈芯5之間、并與該胎圈芯5卡定的、由至少一枚胎體簾布層構成的子 午線胎體6(在圖1中,由一枚胎體簾布層構成)。
[0034] 此外,在圖1所示的輪胎1中,子午線胎體6具有:通過在胎圈芯5的周圍從輪胎 寬度方向內側向外側折回而與胎圈芯5卡定的胎體主體部6a ;以及從該胎體主體部6a延 伸并在胎圈芯5的周圍從輪胎寬度方向內側向外側折回而成的胎體折回部6b。然而,在本 發明的充氣輪胎中,不限定于該充氣輪胎1的結構,子午線胎體6例如也可以卷繞于胎圈芯 5的周圍,而且也可以在胎圈芯5的周圍從輪胎寬度方向外側向內側折回。
[0035] 另外,在圖1中,表示了子午線胎體的簾布層枚數為一枚的情況,但在本發明的充 氣輪胎中,簾布層枚數也可以根據必要而為多枚。并且,在圖1中,表示了胎體為子午線胎 體的情況,但在本發明的充氣輪胎中,也可以使胎體為偏置胎體。
[0036] 在此,該輪胎1在埋設于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輪胎徑向外側,且在由胎體主體部 6a和胎體折回部6b夾著的區域,具有厚度沿子午線胎體6朝向輪胎徑向外側逐漸減小的胎 邊芯7。在圖1中,胎邊芯7為剖面大致三角形狀。
[0037] 并且,該輪胎1在胎體折回部6b的輪胎寬度方向外側具有橡膠胎圈包布8。并且, 在比設于該橡膠胎圈包布8表面的輪圈線位置RL更靠輪胎徑向外側,具備向輪胎寬度方向 外側突出其而在輪胎周向上連續地延伸的、環狀的輪圈保護部10。在圖1中,輪圈保護部 10具有一個頂點l〇so,剖面為大致三角形狀。
[0038] 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輪圈保護部10為剖面大致三角形狀,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夠 為各種剖面形狀。例如,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輪圈保護部10是在輪胎寬度方向最外側具 有一個頂點的剖面形狀,但也可以是在輪胎寬度方向上具有兩個頂點的形狀(例如,剖面 大致梯形形狀)、或其他剖面形狀。
[0039] 順便說明,"輪圈線位置RL"是指,將輪胎裝配于適用輪圈、填充規定內壓、且無負 荷的狀態下的、輪胎的從適用輪圈離開的點。
[0040] 圖2表示放大了圖1所示的輪胎的輪胎寬度方向半部的胎圈部4周邊的、輪胎寬 度方向部分剖視圖。
[0041] 如圖1、圖2所示,就該輪胎1而言,輪圈保護部10的輪胎徑向外側部分(以下也 指輪圈保護部徑向外側部分)IOa的外輪廓線是向輪胎徑向內側凸出的曲線形狀,具有5mm 以上40mm以下的曲率半徑R 0
[0042] 在此,如圖2所示,將通過輪圈保護部10的頂點IOso并與輪胎旋轉軸平行的假想 線設為L1,另外,將通過輪圈20的輪圈凸緣20a的輪胎徑向最外點并與輪胎旋轉軸平行的 假想線設為M。
[0043] 并且,將從輪圈保護部10的頂點IOso至輪圈凸緣的輪胎徑向最外點的輪胎徑向 距離(假想線Ll與假想線M之間的距離)設為H。
[0044] 此時,如圖2所示,在輪胎1中,距離H為2mm以上40mm以下。
[0045] 這樣,就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而言,相比輪圈保護部10的至少一個頂點中位于輪胎 徑向最外側的頂點(在圖示例中,輪圈保護部的頂點僅一個,為頂點IOso)而位于輪胎徑向 外側的、輪圈保護部的部分IOa的外輪廓線為在輪胎的外側具有曲率中心的圓弧形狀,該 外輪廓線的曲率半徑R為5mm以上40mm以下,從輪圈保護部10的至少一個頂點中位于輪 胎徑向最內側的頂點(在圖示例中,輪圈保護部的頂點僅一個,為頂點IOso)至輪圈凸緣的 輪胎徑向最外點的輪胎徑向距離H為2mm以上40mm以下。
[0046] 以下,對本實施方式的輪胎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0047] 在該充氣輪胎1中,輪圈保護部徑向外側部分IOa的輪廓的曲率半徑R越大、輪圈 保護部部分的體積越大。并且,該部分的體積越大,對于輪胎寬度方向的變形輸入的輪圈保 護部的滯后損耗越增加。因此,曲率半徑R越大,輪圈保護部的滯后損耗越增加。
[0048] 因此,日過使曲率半徑R為40mm以下,則盡管容易發生輪圈保護部徑向外側部分 的變形,但由于能夠抑制輪圈保護部徑向外側部分的體積的增加,因此能夠抑制該部分的 滯后損耗的增加。
[0049] 另外,由于側壁部的剛性適度下降,在輪胎整體,側壁部所負擔的變形量相對變 大,胎面部的變形量相對減少,從而也能夠降低胎面部的滯后損耗。
[0050] 因此,這些效果相互作用,能夠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
[0051] 并且,通過輪圈保護部部分輕型化,能夠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也能夠降低制造成 本。另一方面,如果使曲率半徑R為5mm以上,則能夠確保輪圈保護部所具有的輪圈的保護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