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輪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充氣輪胎,更詳細而言,涉及能夠提高帶束簾線耐斷裂性能的充氣輪月臺O
【背景技術】
[0002]裝配于卡車/公共汽車等的近年來的重載用輪胎具有低的扁平率,另一方面,通過在帶束層配置周向加強層來保持胎面部的形狀。該周向加強層是具有相對于輪胎周向成為大致0[deg]的帶束角度的帶束簾布,層疊于一對交叉帶束而配置。作為采用該構成的以往的充氣輪胎,已知有專利文獻I?3所記載的技術。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642760號公報
[0006]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663638號公報
[0007]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4663639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8]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9]另外,在充氣輪胎中,也存在應該提高帶束簾線耐斷裂性能的課題。
[0010]因此,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帶束簾線耐斷裂性能的充氣輪胎。
[0011]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0012]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充氣輪胎具備胎體層、配置在所述胎體層的輪胎徑向外側的帶束層、以及配置在所述帶束層的輪胎徑向外側的胎面橡膠,并且具備在輪胎周向上延伸的至少3條周向主槽和由這些周向主槽劃分而成的多個陸部,所述充氣輪胎的特征在于,所述帶束層通過層疊一對交叉帶束和周向加強層而成,所述一對交叉帶束具有絕對值為10[deg]以上且45[deg]以下并且符號互不相同的帶束角度,所述周向加強層具有相對于輪胎周向處于±5[deg]的范圍內的帶束角度,輪胎赤道面處的從胎面輪廓到輪胎內周面的距離Gcc、從胎面端到輪胎內周面的距離Gsh、以及所述周向加強層的輪胎寬度方向外側的端部處的從胎面輪廊到輪胎內周面的距尚Ge具有1.10 Gsh/Gcc和1.00 Ge/Gcc ( 1.10的關系。
[0013]發明效果
[0014]在本發明的充氣輪胎中,(I)由于比Gsh/Gcc設定得大,所以作為整體,胎面表面具有平坦(與輪胎旋轉軸大致平行)的形狀,另外,可確保胎肩部處的胎面橡膠的量(距離Gsh)。于是,輪胎接地時的胎肩部的變形量變小。另外,(2)在上述的1.10 ( Gsh/Gcc的條件下,距離Ge和距離Gcc設定為大致相同,所以輪胎接地時的周向加強層的端部附近的胎面部的變形量降低。由此,具有輪胎滾動時的周向加強層的端部的反復形變降低、可抑制周向加強層的帶束簾線的斷裂的優點。具有可抑制各帶束簾布的端部的周邊橡膠的分離的產生和相鄰帶束簾布間的覆層橡膠的分離的產生的優點。特別是,具有可抑制周向加強層的端部處的分離的產生的優點。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充氣輪胎的輪胎子午線方向的剖視圖。
[0016]圖2是示出圖1所記載的充氣輪胎的帶束層的說明圖。
[0017]圖3是示出圖1所記載的充氣輪胎的帶束層的說明圖。
[0018]圖4是示出圖1所記載的充氣輪胎的作用的說明圖。
[0019]圖5是示出圖1所記載的充氣輪胎的作用的說明圖。
[0020]圖6是示出圖1所記載的充氣輪胎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
[0021]圖7是示出圖1所記載的充氣輪胎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
[0022]圖8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充氣輪胎的性能試驗的結果的圖表。
[0023]圖9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充氣輪胎的性能試驗的結果的圖表。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此外,本發明不由該實施方式限定。另夕卜,該實施方式的構成要素包括在維持發明的單一性的同時、能夠置換且置換是顯而易見的要素。另外,該實施方式所記載的多個變形例能夠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范圍內任意組合。
[0025][充氣輪胎]
[0026]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充氣輪胎的輪胎子午線方向的剖視圖。該圖示出在長距離運輸用的卡車、公共汽車等裝配的重載用子午線輪胎作為充氣輪胎I的一例。此夕卜,符號CL是輪胎赤道面。另外,在該圖中,胎面端P和輪胎接地端T 一致。另外,在該圖中,對周向加強層145附有剖面線。
[0027]該充氣輪胎I具備一對胎圈芯11、11、一對胎圈包布12、12、胎體層13、帶束層14、胎面橡膠15、以及一對側壁橡膠16、16(參照圖1)。
[0028]一對胎圈芯11、11具有環狀構造,構成左右的胎圈部的芯。一對胎圈包布12、12包括下包布121和上包布122,分別配置在一對胎圈芯11、11的輪胎徑向外周而對胎圈部進行加強。
[0029]胎體層13以環狀的方式架設在左右的胎圈芯11、11之間而構成輪胎的骨架。另夕卜,胎體層13的兩端部以包住胎圈芯11和胎圈包布12的方式從輪胎寬度方向內側向輪胎寬度方向外側翻卷并卡止。另外,胎體層13通過將由鋼或有機纖維材料(例如,尼龍、聚酯、人造纖維等)構成的多個胎體簾線用覆層橡膠覆蓋并進行軋制加工而構成,具有絕對值為85[deg]以上且95[deg]以下的胎體角度(胎體簾線的纖維方向相對于輪胎周向的傾斜角)。
[0030]帶束層14通過層疊多個帶束簾布141?145而成,配置成掛繞在胎體層13的外周。帶束層14的具體結構將在以后敘述。
[0031]胎面橡膠15配置在胎體層13和帶束層14的輪胎徑向外周而構成輪胎的胎面部。一對側壁橡膠16、16分別配置在胎體層13的輪胎寬度方向外側而構成左右的側壁部。
[0032]此外,在圖1的結構中,充氣輪胎I具備在輪胎周向上延伸的7條周向主槽2和由這些周向主槽2劃分而成的8個陸部3。另外,各陸部3成為由在輪胎周向上連續的條狀花紋或花紋槽(省略圖示)在輪胎周向上進行分割而得到的塊。
[0033]在此,周向主槽是指具有5.0 [mm]以上的槽寬的周向槽。周向主槽的槽寬將形成于槽開口部的切缺部和/或倒角部排除而測定。
[0034]另外,在該充氣輪胎I中,將處于輪胎寬度方向的最外側的左右的周向主槽2、2稱為最外周向主槽。另外,將由左右的最外周向主槽2、2劃分出的處于輪胎寬度方向外側的左右的陸部3、3稱為胎肩陸部。
[0035][帶束層]
[0036]圖2和圖3是示出圖1所記載的充氣輪胎的帶束層的說明圖。在這些圖中,圖2示出以輪胎赤道面CL為邊界的胎面部的單側區域,圖3示出帶束層14的層疊構造。此外,在圖3中,各帶束簾布141?145中的細線示意示出各帶束簾布141?145的帶束簾線。
[0037]帶束層14通過將高角度帶束141、一對交叉帶束142、143、帶束覆層144、周向加強層145層疊而成,配置成掛繞在胎體層13的外周(參照圖2)。
[0038]高角度帶束141通過將由鋼或有機纖維材料構成的多個帶束簾線用覆層橡膠覆蓋并進行軋制加工而構成,具有絕對值為45[deg]以上且70[deg]以下的帶束角度(帶束簾線的纖維方向相對于輪胎周向的傾斜角)。另外,高角度帶束141配置成層疊于胎體層
13的輪胎徑向外側。
[0039]一對交叉帶束142、143通過對由覆層橡膠覆蓋的由鋼或有機纖維材料構成的多個帶束簾線進行軋制加工而構成,具有絕對值為10 [deg]以上且45 [deg]以下的帶束角度。另外,一對交叉帶束142、143具有符號互不相同的帶束角度,使帶束簾線的纖維方向彼此交叉而層疊(交叉簾布構造)。在此,將位于輪胎徑向內側的交叉帶束142稱為內徑側交叉帶束,將位于輪胎徑向外側的交叉帶束143稱為外徑側交叉帶束。此外,也可以是3張以上的交叉帶束層疊而配置(省略圖示)。另外,在該實施方式中,一對交叉帶束142、143配置成層疊在高角度帶束141的輪胎徑向外側。
[0040]另外,帶束覆層144通過將由鋼或有機纖維材料構成的多個帶束簾線用覆層橡膠覆蓋并進行軋制加工而構成,具有絕對值為10[deg]以上且45[deg]以下的帶束角度。另夕卜,帶束覆層144配置成層疊在交叉帶束142、143的輪胎徑向外側。此外,在該實施方式中,帶束覆層144具有與外徑側交叉帶束143相同的帶束角度,另外,配置在帶束層14的最外層O
[0041]周向加強層145通過使由覆層橡膠覆蓋的鋼制的帶束簾線相對于輪胎周向在±5[deg]的范圍內傾斜、并卷繞成螺旋狀而構成。另外,在該實施方式中,周向加強層145配置成夾在一對交叉帶束142、143之間。另外,周向加強層145配置成比一對交叉帶束142、143的左右的邊緣部靠輪胎寬度方向內側。具體而言,I根或多根線以螺旋狀的方式卷繞在內徑側交叉帶束142的外周,而形成周向加強層145。通過該周向加強層145對輪胎周向的剛性進彳丁加強,輪胎的耐久性能提尚。
[0042]此外,在該充氣輪胎I中,帶束層14也可以具有邊緣覆層(省略圖示)。通常,邊緣覆層通過將由鋼或有機纖維材料構成的多個帶束簾線用覆層橡膠覆蓋并進行軋制加工而構成,具有絕對值為O [deg]以上且5 [deg]以下的帶束角度。另外,邊緣覆層分別配置在外徑側交叉帶束143(或內徑側交叉帶束142)的左右的邊緣部的輪胎徑向外側。通過這些邊緣覆層發揮環箍效果,可緩和胎面部中央區域與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