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車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具備搭載于車體的電池組的工業車輛,詳細而言,涉及該電池組具有平衡配重、以及一部分與該平衡配重接合的電池單元的工業車輛。
【背景技術】
[0002]作為具備平衡配重的工業車輛,例如公知有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叉車。
[0003]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工業車輛具備用于在車體的后方與貨物取得平衡的平衡配重。在平衡配重形成有沿車寬度方向延伸的收納凹部,并且在收納凹部載置有電池。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74651號公報
[0005]然而,電池在放電時、充電時發熱。若電池的溫度在規定溫度以上,則促進電池的劣化。因此,在工業車輛中,希望將電池高效地冷卻。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將電池單元高效地冷卻的工業車輛。
[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種具備車體、以及搭載于上述車體的電池組的工業車輛。上述電池組以使上述平衡配重的與上述電池單元接合的接合部分比上述電池單元的不與上述平衡配重接合的非接合部分更易與行駛風進行熱交換的方式配設于上述車體。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叉車的簡要側視圖。
[0009]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的電池組的立體圖。
[0010]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的電池組的主視圖。
[0011]圖4是將實施方式的叉車與電池組的位置關系放大表示的放大圖。
[0012]圖5是表不又一例子的電池模塊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根據圖1?圖4對將工業車輛具體化為前移式叉車(以下,僅表示為“叉車”)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以下的說明中“前”“后”“左”“右”“上”“下”表示以叉車的駕駛員朝向叉車的前方(前進方向)的狀態為基準的情況下的“前‘后‘左‘右‘上‘下”。
[0014]如圖1所示,在叉車11的車體12,朝向前方延伸設置有左右一對伸出腿13。在各伸出腿13的前方分別設置有前輪14。在車體12的后方配設有作為驅動輪的后輪16和腳輪(未圖示)。另外,在車體12的前方沿著各伸出腿13立起設置有通過伸出汽缸(未圖示)的驅動沿前后方向移動的門架17。
[0015]在門架17的前側,經由叉架21而設置有左右一對叉20。而且,叉20構成為沿著門架17上下升降。在叉20搭載有貨物22。
[0016]另外,在車體12的后部設置有站立式的駕駛室24。在駕駛室24內的轉向臺25設置有進行后輪16的轉向操作的方向盤26。在車體12的前方形成有收納空間S。在該收納空間S搭載有電池組30。以下,對電池組30詳細地進行說明。
[0017]如圖2所示,電池組30具備箱體31。箱體31具備用于與搭載于叉20的貨物22取得平衡的平衡配重32。平衡配重32包括俯視觀察呈矩形形狀的配重部34、以及從配重部34的短邊方向一端(即,配重部34的短邊方向的第一端)沿配重部34的厚度方向立起設置(即,延伸設置)的板狀的配重主體33。配重主體33從配重部34的長邊方向一端(配重部34的長邊方向的第一端)延伸到配重部34的長邊方向另一端(配重部34的長邊方向的第二端)。換言之,配重部34從配重主體33的基端沿配重主體33的厚度方向延伸設置。即,配重部34沿與配重主體33的延伸設置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設置。在配重主體33的前端,即、與配重主體33的基端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形成有在該配重主體33的厚度方向對配重主體33進行切割而得的切口部35。
[0018]在與配重部34的短邊方向的第一端相反的一側的第二端(即,配重部34的短邊方向的第二端),從配重部34立起設置有與配重主體33分離地設置的倒U字形的框架36。框架36包括從配重部34的上表面上的短邊方向的一端的兩個角部立起設置的第一柱部38以及第二柱部39、以及連結第一柱部38以及第二柱部39的上端部的基部37。S卩,基部37將第一柱部38以及第二柱部39的與接合于配重部34的端部相反的一側的端部連結。換句話說,電池組30在配重部34的短邊方向的第二端具有由配重部34與框架36圍起的主開口部30a。此外,在電池組30,該主開口部30a被呈矩形板狀的蓋部件43封閉。
[0019]將各柱部38、39的立起設置方向的長度,即、各柱部38、39的長邊方向的長度設定為:與從配重部34的上表面至配重主體33的前端面的最短距離相同。在框架36的上表面與配重主體33的上表面支承有頂板44。通過該頂板44,將配重主體33與框架36之間的開口部(未圖示)封閉。而且,電池組30在配重主體33的長邊方向一端(S卩,配重主體33的長邊方向的第一端)具有由配重主體33、配重部34、第一柱部38以及頂板44圍起的第一開口部30b。另外,電池組30在配重主體33的長邊方向另一端(即,配重主體33的長邊方向的第二端)具有由配重主體33、配重部34、第二柱部39以及頂板44圍起的第二開口部30c。此外,第一開口部30b被第一蓋部件41封閉,第二開口部30c被第二蓋部件42封閉。而且,由平衡配重32、框架36、頂板44以及蓋部件41?43形成箱體31。
[0020]如圖3以及圖4所示,配重主體33的厚度方向的第一面(內表面)是供電池模塊50設置的設置面33a。在設置面33a以隔開間隔的方式設置有多個電池模塊50。電池模塊50在配重主體33的長邊方向以隔開間隔的方式排列設置為2列,并且在配重主體33的短邊方向以隔開間隔的方式排列設置為3列。
[0021]電池模塊50構成為交替地并列設置有:鋰離子二次電池、鎳/氫電池那樣的作為電池單元的方形電池51、以及與方形電池51熱結合的矩形平板狀的傳熱板52。因此,電池模塊50在配重主體33的短邊方向排列設置,從而方形電池51在配重主體33的短邊方向層疊。在本實施方式中,方形電池51以沿車體12的上下方向(鉛垂方向)層疊的狀態設置。配重主體33的短邊方向沿與方形電池51的層疊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傳熱板52以與方形電池51鄰接的方式設置。傳熱板52的厚度方向的整個面與方形電池51的厚度方向的面相接觸。
[0022]在電池模塊50中,在位于方形電池51的并列設置方向兩端的方形電池51固定有托架53。而且,經由托架53將螺栓B與配重主體33旋合,從而將電池模塊50固定于配重主體33。方形電池51的寬度方向的第一面51a以及傳熱板52的寬度方向的第一面與平衡配重32接合。方形電池51的寬度方向的第一面51a是與方形電池51的厚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正交的面。傳熱板52的寬度方向的第一面是與傳熱板52的厚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正交的面。
[0023]在本實施方式中,方形電池51的寬度方向的第一面51a對應于電池單元的與平衡配重32接合的接合部分。另外,供該方形電池51的寬度方向的第一面51a接合的配重主體33的設置面33a對應于平衡配重32的與電池單元接合的接合部分。另外,成為與設置面33a相反的一側的面的配重主體33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面(外表面)對應于平衡配重32的與電池單元接合的接合部分的相反側的部分。而且,配重主體33的厚度方向的第二面成為與行駛風進行熱交換的散熱面33b。S卩,平衡配重32具有配置于車體12的前方并且向車體12的外側露出而與行駛風直接熱交換的散熱面33b。散熱面33b對應于平衡配重32的與電池單元接合的接合部分的相反側的部分。
[0024]在本實施方式中,平衡配重32例如由鐵等金屬材料形成。若方形電池51發熱,則熱傳遞于平衡配重32,且該熱被吸收。
[0025]在切口部35的上表面,固定有呈矩形平板狀的載置板40。在載置板40上配設有收納箱體61以及接線盒62,該收納箱體61收納有進行電池模塊50的控制的控制設備,該接線盒62收納有繼電器、布線。
[0026]如圖4所示,將如上述那樣構成的電池組30收納于形成在車體12的前方的收納空間S。將電池組30配設為:配重主體33的與設置面33a相反的一側的散熱面33b朝向車體12的前方。散熱面33b相比方形電池51而位于外側。散熱面33b的整個面向車體12的外側露出。另外,將電池組30配設為:配重部34相比多個電池模塊50而位于下方(鉛垂方向下方)。
[0027]接下來,對本實施方式的叉車11的作用進行說明。
[0028]若叉車11前進,則配重主體33的散熱面33b與行駛風進行熱交換從而被冷卻。此時,散熱面33b相比方形電池51的不與配重主體33接合的非接合部分而位于外側,因此散熱面33b相比方形電池51的不與配重主體33接合的非接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