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減振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懸置及懸置安裝總成。
背景技術:
市場上的乘用車輛大多采用承載式車身,散熱器需固定在車身的前端車身框架上,便于與前端進氣格柵配合充分實現熱交換。
目前,車輛散熱器通過上、下兩個橡膠懸置與車身框架連接,以降低散熱器本身承受的沖擊、震動及散熱器上電動風扇振動向車身的傳遞。
車輛在運行過程中,車身受到路面激勵而產生上下方向的運動加速度在車身向提供散熱器向上方向的加速度時,散熱器下懸置受力,下懸置與車身接觸面積大且存在壓縮結構空間,可緩沖車身向散熱器的震動傳遞;當車身受顛簸后下降過程中,車身提供散熱器向下方向的加速度,此過程受力主要發生在散熱器上懸置,但是,由于散熱器上懸置面積小且設計無壓縮結構空間,導致散熱器承受向下的加速度沖擊(惡劣情況下可達4g),由此導致散熱器故障率較高。
針對現有散熱器固定結構設計方案中上懸置對向下方向的加速度沖擊緩沖不足的問題,需優化產品結構,以避免車輛受顛簸而對散熱器產生向下方向的加速度沖擊,導致散熱器受力過大而易損壞、泄露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懸置及懸置安裝總成,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散熱器上懸置緩沖不足導致散熱器受損壞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懸置,所述懸置包括柱狀的具有中心孔的主體,所述主體的外側面上形成有橫向延伸的用于與待安裝結構配合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的一側至所述主體的第一端之間的凸緣部位形成第一限位部,所述安裝槽的另一側的凸緣部位形成第二限位部;
在所述主體的第二端至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間設置有減振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主體為圓柱狀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減振結構包括在所述主體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間形成的沿所述主體的圓周延伸的環形槽。
進一步的,所述環形槽中設置有在所述環形槽被壓縮時用于限制壓縮程度的支撐部。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部為從所述環形槽的一側向另一側延伸且與所述另一側之間具有間距的多個凸部,所述凸部沿所述環形槽的圓周間隔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中心孔的位于所述主體的第二端的一端形成外擴的錐形部。
進一步的,所述懸置采用橡膠一體注塑成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懸置,可衰減安裝結構(例如車身)與安裝裝置(例如散熱器)之間產生的振動沖擊,而且通過懸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能夠在振動來回兩個方向上對安裝裝置進行限位。由此可避免由于安裝裝置緩沖及限位能力不足而導致安裝裝置承受沖擊而損壞的問題。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懸置安裝總成,包括具有安裝孔的安裝結構及安裝在所述安裝結構上的安裝裝置,所述安裝結構和所述安裝裝置之間設置有如上所述的懸置;
所述懸置的所述安裝槽與所述安裝結構的所述安裝孔配合安裝;所述安裝裝置設置有支腿,所述支腿從所述懸置的第二端插入所述懸置的所述中心孔中,且所述支腿的伸出所述懸置的端部固定有防止所述支腿脫出所述懸置的止擋部。
進一步的,所述止擋部為柔性橡膠件。
進一步的,所述安裝結構為車身結構,所述安裝裝置為散熱器。
所述懸置安裝總成相對于現有技術與上述的懸置所具有的優勢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懸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懸置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懸置安裝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主體;1-第一限位部;2-第二限位部;3-安裝槽;4-環形槽;5-支撐部;6-中心孔;20-安裝裝置;21-支腿;22-止擋部;30-安裝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方式及實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橫向”、“縱向”、“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隱含地包括一個或更多個該特征。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懸置,如圖1和圖2所示,該懸置包括柱狀的具有中心孔6的主體10,主體10的外側面上形成有橫向延伸的用于與待安裝結構配合的安裝槽3,所述安裝槽3的一側至所述主體10的第一端之間的凸緣部位形成第一限位部1,所述安裝槽3的另一側的凸緣部位形成第二限位部2;在所述主體10的第二端至所述第二限位部2之間設置有減振結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懸置可用于對安裝裝置進行減振吸能,并振動的兩個方向(兩個來回振動的方向)上對安裝裝置進行限位。
例如,在將該懸置用于車輛的散熱器的底部與車身之間時(當然并不限于應用于散熱器和車身之間),如圖3所示,將懸置的安裝槽3與安裝結構30(即車身上的安裝結構)的安裝孔配合安裝而固定在車身上,安裝裝置20(即散熱器)底部的支腿21從懸置的第二端插入懸置的中心孔6中,并通過支腿21上的止擋部22阻止支腿21脫離該懸置。
這樣,車輛運行過程中,可通過該懸置衰減車輛顛簸對散熱器產生的沖擊,且散熱器上的部件(如電動風扇)運轉產生的振動也會通過該懸置衰減,避免傳遞到車身上。而且在車輛的顛簸過程中,可通過懸置的第一限位部1對散熱器進行向下方向的限位,通過第二限位部2對散熱器進行向上方向的限位。
具體的,在車輛顛簸而對散熱器產生向下的加速度沖擊時,散熱器相對車身來說向上運動,此時,懸置的第一限位部1受力,第二限位部1限制散熱器的止擋部22來阻止散熱器相對車身的向上運動,從而對其進行向上方向的限位;而在車輛對散熱器產生向上的加速度沖擊時,散熱器相對車身來說向下運動,此時,散熱器對其和車身之間的第二限位部2產生力,即通過第二限位部2限制散熱器相對車身的向下運動,對散熱器進行向下方向的限位。這樣,可僅在散熱器下方設置該懸置來實現散熱器上下兩個方向的限位,由此可避免由于散熱器的上懸置面積小且無壓縮結構空間而導致散熱器承受向下的加速度沖擊的問題。
下面根據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該懸置的主體10優選為圓柱狀結構。在圓柱狀結構的中心設置有中心孔6。當然,并不限于圓柱狀結構,也可為方形柱狀等。
主體10上用于與待安裝部件配合安裝的所述安裝槽3為形成在該主體10的外圓周面上的環形槽。當然,在主體10為方形柱狀結構時,該安裝槽3也可為其它結構形式的槽,例如可為方形柱狀結構的兩側分別形成的凹槽,只要該兩側的凹槽能夠與所要安裝的安裝結構配合且并不能脫離該安裝結構即可。
由于形成安裝槽3,則安裝槽3兩側的部位分別形成有凸緣部位,那么兩側的凸緣部位分別形成為起到限位作用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
本實施方式中,主體10上的所述減振結構包括在主體10的第二端和第二限位部2之間形成的沿所述主體10的圓周延伸的環形槽4。設置該環形槽4是為減小該環形槽部位的剛度,從而使得該部件具有彈性緩沖作用。
優選地,環形槽4中設置有在所述環形槽4被壓縮時用于限制壓縮程度的支撐部5。
優選地,該支撐部5為從所述環形槽的一側向另一側延伸且與所述另一側之間具有間距的多個凸部,所述凸部沿所述環形槽4的圓周間隔設置。圖1所示的支撐部5從環形槽4的靠近主體10的第二端的一側向第二限位部2的方向延伸,并與靠近第二限位部2的一側之間具有間距,
在車身與散熱器(也可為其它的安裝結構和安裝裝置)之間產生振動時,該環形槽4的部位被壓縮而吸收振動能量,而在該環形槽的部位被壓縮至一定程度時,支撐部5接觸到環形槽4的另一側,從而對壓縮程度進行限制。
本實施方式中,主體10的中心孔6的位于主體10的第二端的一端形成外擴的錐形部。該外擴的錐形部是為方便具有止擋部22的支腿21從主體10的第二端插入中心孔6中,支腿21的止擋部22優選設計為具有彈性的橡膠部件,在插入的過程中,止擋部22產生彈性變形以能夠沿中心孔6的錐形部進入到中心孔6中。
此外,本實施方式中提供的所述懸置優選采用橡膠一體注塑成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懸置安裝總成,如圖3所示,該懸置安裝總成包括具有安裝孔的安裝結構30及安裝在所述安裝結構30上的安裝裝置20,所述安裝結構30和所述安裝裝置20之間設置有如上所述的懸置。
所述懸置的所述安裝槽3與所述安裝結構30的所述安裝孔配合安裝;所述安裝裝置20的下方設置有支腿21,所述支腿21從所述懸置的第二端插入所述懸置的中心孔6中,且所述支腿21的伸出所述懸置的端部固定有用于防止支腿21脫出所述懸置的止擋部22。
優選地,所述止擋部22為柔性橡膠件,止擋部22可利用橡膠件的彈性變形隨支腿21從中心孔6中穿出,而且橡膠件還可起到減振作用。當然,止擋部22也可為在支腿21從中心孔6中穿出后,固定在支腿21上來防止支腿21脫離中心孔6。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安裝結構30為車身結構,所述安裝裝置20為安裝在車輛上的散熱器。
在安裝裝置20和安裝結構30之間設置如上所述的懸置,不僅可緩沖安裝裝置20與安裝結構30之間產生的振動沖擊,而且在振動的兩個方向對安裝裝置20起到限位作用,從而能夠有效保護該安裝裝置20。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