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輪胎,屬于輪胎產品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雙密度復合高分子材料免充氣輪胎。
背景技術:
現有聚氨酯(PU)發泡免充氣輪胎,具有徹底防刺穿、免充氣、高強度、輕質耐用、彈性適中、免于維修等優點。PU發泡免充氣輪胎是一種不必充氣的輪胎,采用微閉孔發泡技術將高分子聚合材料形成互不相通而又致密的微小氣室,內部充滿高彈性海綿體狀的輪胎。這種高分子材料發泡海綿體一方面利用三維網狀結構和永久可恢復性,受擠壓、拉伸后仍可恢復原有形狀,使得輪胎可以保持形狀不變,另一方面利用無數相互連接又互相獨立的微閉孔使得輪胎擁有優異的彈性和緩沖力,并能充分承受輪胎的壓力變化,讓輪胎任何時候都保持足夠的堅挺,猶如傳統的內胎打足氣的狀態,使人仍像騎行傳統輪胎那樣舒適輕巧。因此,PU發泡免充氣輪胎因其獨特的優點,現已逐漸成為輪胎市場的主力,其市場前景非常可觀。
但是,雖然現有的PU發泡免充氣輪胎具有多個優點,但是,也存在下述的缺陷:現有免充氣輪胎一般為單密度材質產品,為單體結構,吸震效果差,不耐磨,剎車與地面干摩擦磨損明顯,剎車與地面抓著力差,速度高于10公里/小時,而且胎體內部分子容易擠壓生熱燒熔成孔,另一方面為顏色單一,且夜晚沒熒光效果,不夠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與不足,提供一種雙密度復合高分子材料免充氣輪胎,該免充氣輪胎采用兩種不同的密度材質制成輪胎本體和胎面層,形成一體復合結構,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吸震效果差和剎車效果差、不耐磨等問題,實用可靠安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按照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雙密度復合高分子材料免充氣輪胎,包括有輪胎本體,該輪胎本體為PU發泡體實心結構;還包括有設置于輪胎本體外側周沿的胎面層,該胎面層為聚氨酯彈性體結構,密度不同于輪胎本體,且與輪胎本體粘結形成一整體。
進一步,所述胎面層為突起的紋理結構。
進一步,所述輪胎本體的內部沿環形方向設置有至少一尼龍線圈或金屬線圈。
進一步,所述輪胎本體的內圈兩側位置分別設置有用于安裝的嵌裝卡槽。
進一步,所述輪胎本體和/或胎面層填充有彩色熒光材質。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為:
1、吸震效果好,具有雙層減震效果,吸震效果接近傳統的充氣式輪胎;
2、剎車安全,現有的PU發泡實心輪胎在混凝土水泥路面,速度20公里/小時,剎車距離為10米,本實用新型的免充氣輪胎僅用1米,磨損低于橡膠胎;
3、耐磨且不生熱,本實用新型的胎面層由聚氨酯彈性體構成,輪胎本體由低密度微孔三維結構支撐,兩種材質兩種密度,這種兩種材料與結構,能有效承載壓力張縮,大大降低生熱,并能快速能過胎面層胎紋迅速散熱,解決PU材料高速生熱導致高溫燒熔的問題,更加耐磨,與現有單密度聚氨酯PU發泡免充氣輪胎表皮的自結皮絕然不同;
4、外觀色彩多樣亮麗,夜晚熒光,更安全。
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以下將結合附圖說明詳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雙密度復合高分子材料免充氣輪胎,包括有輪胎本體1和設置于輪胎本體外側周沿的胎面層2。
上述輪胎本體1為PU發泡體實心結構;上述胎面層2為聚氨酯彈性體結構,密度不同于輪胎本體1,且與輪胎本體1粘結形成一整體。
進一步,所述胎面層2為突起的紋理結構;所述輪胎本體1的內部沿環形方向設置有六個尼龍線圈3(或金屬線圈,目的是保證輪胎牢牢套緊輪圈,防止脫胎),輪胎本體1的內圈兩側位置分別設置有用于安裝的嵌裝卡槽11。
進一步,所述輪胎本體1和/或胎面層2填充有彩色熒光材質。
本實用新型免充氣輪胎的生產工藝如下所述:
S1、首先在鋼模具內安置加強尼龍線圈(或金屬線圈),然后利用特制多種組份低壓發泡機投料,將預制聚氨酯PU彈性體原料A組份、B組份及催化劑加進對應A溶器及B溶器,通過科學配比A、B成份比例,由A供料泵及B供料泵同時向出料口供料,在生產設備灌注出口處,安裝有一高速攪拌器,將流經此出口的A料及B料迅速混合均勻,通過高速旋轉離心機注射入鋼模具內腔,A、B混合料在設定時間內發生交聯反應,生成無孔彈性體,形成胎面層的聚氨酯PU彈性體,占據模具內腔的約四分之一體積,此胎面層顏色可在生產前調為任何一種色;
S2、胎面層的聚氨酯彈性體在2至3分鐘交聯熟化后,將第二種原料聚氨酯PU發泡體灌注入余下空間的模具內腔,利用另外一組低壓發泡機,將預制聚氨酯PU微孔發泡體原料A組份、B組份及催化劑加進對應A溶器及B溶器,通過科學配比兩成份比例(原料制造時可加入不同顏色及熒光材料,夜晚發光),由A供料泵及B供料泵同時向出料口供料,在生產設備灌注出口處,安裝有一高速攪拌器,將流經此出口的A料及B料迅速混合均勻,注射到輪胎鋼模具余下體積的內腔,A、B混合料在設定時間內發生交聯反應,生成均勻密封微孔氣室的發孔體,在輪胎鋼模具余下體積的內腔發泡熟化成型(約60秒),此時輪胎本體和胎面層粘結形成一體,打開模具取出輪胎,制造完工。
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如果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改動或變型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