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施工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是混凝土自行走攪拌運輸機器人;用于地下工程、巖土工程、市政工程等領域的施工。
背景技術:
:
混凝土自行走攪拌運輸機器人是目前廣泛流行的礦山巷道、各類隧道、地下建筑和高層建筑基坑等施工中常備施工配套設備。
近年來濕噴混凝土配混凝土自行走攪拌運輸機器人成為鐵路、公路及水工隧道成主流施工工藝。但現有混凝土輸送設備普遍存在結構不合理、自動化水平低、可靠性和適應性差、操作手安全系數低等問題。現有混凝土輸送設備是普通車輛改裝,無法在空間狹小、多彎道且是小彎道的巷道、隧道內快捷通過。
為了保證礦山巷道、各類隧道、地下建筑和高層建筑基坑等施工的安全、高效、高質量,在狹小空間混凝土物料的安全、快捷、質量穩定的輸送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混凝土自行走攪拌運輸機器人;主要解決現有混凝土輸送設備存在結構不合理、自動化水平低、可靠性和適應性差、價格高及維修配件困難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混凝土自行走攪拌運輸機器人,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由底端安裝前輪胎和后輪胎的行走底盤和前駕駛室及后駕駛室組成的攪拌車車體,行走底盤的前端上方設前駕駛室,前駕駛室下方為前驅動、前轉向,行走底盤的后端上方設后駕駛室,后駕駛室下方為后驅動與后轉向,前驅動和后驅動形成四輪液壓驅動系統,前轉向和后轉向形成四輪轉向結構;后駕駛室內設無線遙控接收器;前駕駛室側面設動力系統;行走底盤中部設混凝土攪拌裝置和水系統,行走底盤后端設混凝土輸送裝置,水系統和混凝土攪拌裝置與混凝土輸送裝置相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攪拌車車體的動力系統為柴油動力系統。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自行走攪拌運輸機器人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積極效果:
1、靈活性:采用四輪驅動、四輪轉向、雙駕駛室操作,在隧道等狹小空間可實現順暢移動、通過;
2、安全性:該機器人在工作過程中,操作手通過無線遙控器(控制距離為100m)操作,可以避免施工工作面由于圍巖較差而掉落石塊傷人等事故,同時可減少操作人員吸入大量粉塵而危害身體,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與實施,下面結合附圖給出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舉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實施例1,參見圖1,根據設計需要選擇合適的行走底盤15、前駕駛室12和后駕駛室9,行走底盤15底端安裝前輪胎1和后輪胎7,由行走底盤15、前駕駛室12和后駕駛室9組成攪拌車車體14;在行走底盤15的前端上方安裝前駕駛室12,前駕駛室12下方為前驅動3和前轉向2,行走底盤15的后端上方安裝后駕駛室9,后駕駛室9下方為后驅動5和后轉向6;前驅動3和后驅動5形成四輪液壓驅動系統,前轉向2和后轉向6形成四輪轉向結構;后駕駛室9內安裝無線遙控接收器10,控制攪拌運輸機器人按要求工作;在前駕駛室12側面安裝動力系統13,動力系統13為柴油動力系統;在行走底盤15中部固定安裝混凝土攪拌裝置4和水系統11,行走底盤15后端安裝混凝土輸送裝置8,水系統11和混凝土攪拌裝置4與混凝土輸送裝置8相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自行走攪拌運輸機器人,工藝流程為:機器人進入料場,將粗細骨料(沙石)、水泥和添加劑按要求的比例依次加入到混凝土攪拌裝置中,機器人離開料場開赴施工現場,行進途中,在混凝土攪拌裝置中加入來自水系統輸出的水,邊行進邊攪拌,在混凝土攪拌裝置將混凝土攪拌均勻后,通過混凝土輸送裝置輸送出來,完成工程用混凝土的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