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運輸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懸掛系統以及運輸車輛。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特殊運輸工況需要,如運輸預制板、玻璃等大尺寸貨物時,運輸車輛左右兩側車輪采用斷軸結構形式,兩側設置單獨懸掛,且懸架可升降,使整車具備自裝卸功能,從而省去裝卸貨物時的吊裝環節,極大提高運輸效率。
當前,可升降懸架一般采用油缸式,但需設置保護裝置,在遇到管路爆裂等危險狀況時,保證車體不拖地。現有技術采用雙缸共活塞桿結構,可以很好解決上述問題,但油缸結構和控制方式較為復雜,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懸掛系統以及運輸車輛,以解決現有可升降懸架中存在的油缸的保護結構和控制方式較為復雜,成本較高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懸掛系統,包括缸體和懸架,所述缸體的一端與所述懸架鉸接,另一端用于與車架鉸接,其還包括限位組件,所述限位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懸架的第一限位件和設置于所述車架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在所述懸架的升降路徑上能夠接觸以對所述懸架進行限位。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的至少一者為伸縮限位件,
當所述伸縮限位件處于伸出狀態時,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在所述懸架的升降路徑上能夠接觸以對所述懸架進行限位;
當所述伸縮限位件處于縮回狀態時,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在所述懸架的升降路徑上不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為活動擋銷,所述第二限位件為固定擋塊。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擋銷包括套筒、銷體和調節桿,所述套筒固定于所述懸架上;所述銷體活動地插設于所述套筒內;所述調節桿與所述銷體連接,用于控制所述銷體從所述套筒內伸出或回縮。
進一步地,所述銷體包括第一銷體部和與所述第一銷體部固定連接的第二銷體部,所述第一銷體部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銷體部的直徑;所述第一銷體部與所述套筒內壁之間滑動連接,所述第二銷體部與所述套筒內壁之間螺紋連接,所述調節桿垂直連接于所述銷體,能帶動所述銷體在所述套筒內旋轉。
進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側臂上開設有活動槽,所述活動槽具有沿所述套筒軸向延伸的豎直槽和兩個沿所述套筒周向延伸的水平槽,兩個水平槽連接于所述豎直槽的兩端;所述調節桿的一端插入所述活動槽內,沿所述活動槽進行橫向、豎向活動。
進一步地,該懸掛系統還包括彈性復位元件,所述彈性復位元件連接于所述銷體,用于提供所述銷體的復位力。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復位元件包括壓環和彈性部件,所述壓環設置于所述銷體的端部,所述彈性部件的一端與所述壓環連接,另一端與抵接在所述套筒的末端。
進一步地,懸掛系統還包括用于固定套筒的安裝板,所述安裝板固定于所述懸架上,且在所述安裝板上還設有安裝槽,所述套筒固定于所述安裝槽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運輸車輛,其包括車架、車輪以及所述的懸掛系統,該懸掛系統包括缸體和懸架,所述缸體的一端與所述懸架鉸接,另一端用于與車架鉸接,所述車架與所述懸架的一端鉸接,所述車輪的車軸與所述懸架的另一端連接,其還包括限位組件,所述限位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懸架的第一限位件和設置于所述車架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在所述懸架的升降路徑上能夠接觸以對所述懸架進行限位。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懸掛系統,在車架和懸架上對應設置有限位組件,限位組件分為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通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間的配合作用,實現對懸掛系統的保護作用。此外,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至少一者還可以設置為伸縮限位件,這樣可以兼具實現保護和提橋功能,可大大簡化油缸結構和控制方式,節約成本。
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運輸車輛,運輸車輛的左右兩側車輪可采用斷軸結構形式,每一側均單獨設置本申請的懸掛系統,可使整車具備自裝卸功能,從而省去裝卸貨物時的吊裝環節,極大提高運輸效率,同時還能解決現有可升降懸架中存在的油缸的保護結構和控制方式較為復雜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懸掛系統處于行駛狀態時的原理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活動擋銷與固定擋塊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懸掛系統處于爆管保護狀態時的原理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的活動擋銷與固定擋塊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懸掛系統處于提橋狀態時的原理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的活動擋銷與固定擋塊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車架; 2-缸體; 3-懸架;
4-固定擋塊; 5-活動擋銷; 6-車輪;
51-銷體; 52-套筒; 53-調節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一
結合圖1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一提供一種懸掛系統,其包括缸體2、懸架3和限位組件,缸體2的一端與懸架3鉸接,另一端用于與車架1鉸接。懸架3用于傳遞作用在車輪和車架之間的力和力扭,對于懸架3的具體結構并不局限,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設置相應地形狀。例如:懸架3上具有呈三角形分布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第三端部,第一端部與缸體2的一端鉸接,缸體2的另一端用于與車架1鉸接,第二端部用于與車架1鉸接,第三端部用于與車輪6的車軸固定連接,懸架3能夠在缸體2的帶動下進行升降移動,即通過懸架3上下翻轉使車輪6升降;本實施例中的限位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設置于懸架3上,第二限位件用于與車架1連接,并且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在懸架3的升降路徑上能夠接觸以對懸架3進行限位。可見,通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間的配合作用,從而實現對懸掛系統的保護作用。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具體形式并不局限,可以根據實現需要靈活選擇。
本實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的至少一者為伸縮限位件,當伸縮限位件處于伸出狀態時,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在懸架3的升降路徑上能夠接觸以對懸架3進行限位;當伸縮限位件處于縮回狀態時,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在懸架3的升降路徑上不接觸。這樣可以兼具實現保護和提橋功能,可大大簡化油缸結構和控制方式,節約成本。
優選地,第一限位件為活動擋銷5,第二限位件為固定擋塊4。活動擋銷5設置于懸架3上。固定擋塊4設置于車架1上。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活動擋銷5的設置位置可以根據需要在懸架3上靈活調整,例如:可以選擇將活動擋銷5設置在懸架3上且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間的位置,當然也可以設置在懸架3上其他任意位置,此處并不局限。
以上述這種優選的形式為例,簡述該懸掛系統處于行駛狀態、爆管保護狀態以及提橋狀態的工作情況。
在行駛狀態時,車架1上的固定擋塊4與懸架3上的活動擋銷5處于相離狀態,此時,活動擋銷5的銷體51處于伸出狀態。
在爆管保護狀態時,缸體2的柱塞回程,懸架3上的活動擋銷5與車架1上的固定擋塊4接觸,具體就是活動擋銷5伸出的銷體51與固定擋塊4之間完成限位作用。
在提橋狀態時,首先需要控制活動擋銷5從伸出狀態切換為回縮狀態,從而使得固定擋塊4與活動擋銷5之間再次分離,之后再控制活動擋銷5變為伸出狀態,使得懸架3在提橋狀態不能回位。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活動擋銷5與固定擋塊4之間設置位置可以互換,例如:固定擋塊4設置于懸架3上,活動擋銷5設置于車架1上,也同樣可以實現上述功能。
本實施例中的固定擋塊4可以采用金屬塊、金屬柱或者其他異形結構。同理,活動擋銷5的具體結構也可以有多種。
例如:活動擋銷5包括套筒52、銷體51和調節桿53,套筒52固定于懸架3上;銷體51活動地插設于套筒52內;調節桿53與銷體51連接,用于控制銷體51從套筒52內伸出或回縮。
其中,銷體51可以采用階梯軸。具體地,銷體51包括第一銷體51部和與第一銷體51部固定連接的第二銷體51部,第一銷體51部的直徑大于第二銷體51部的直徑;第一銷體51部與套筒52內壁之間滑動連接,第二銷體51部與套筒52內壁之間螺紋連接,調節桿53垂直連接于銷體51,能帶動銷體51在套筒52內旋轉。
或者,套筒52的側臂上開設有活動槽,活動槽具有沿套筒52軸向延伸的豎直槽和兩個沿套筒52周向延伸的水平槽,兩個水平槽連接于豎直槽的兩端;調節桿53的一端插入活動槽內,沿活動槽進行橫向、豎向活動。
此外,還包括彈性復位元件,彈性復位元件連接于銷體51,用于提供銷體51的復位力。彈性復位元件包括壓環和彈性部件,壓環設置于銷體51的端部,彈性部件的一端與壓環連接,另一端與抵接在套筒52的末端。
當然,為了方便安裝,該懸掛系統還包括用于固定套筒52的安裝板,安裝板固定于懸架3上,且在安裝板上還設有安裝槽,套筒52固定于安裝槽內。套筒52在安裝槽內可調節相對位置。
本實施例中,設置于車架1與懸架3之間的缸體2為油缸,油缸的具體結構可沿用現有結構,主要包括缸筒和設置于缸筒內的柱塞。這里面有兩種設置形式:
其一,油缸的缸筒端與車架1鉸接,油缸的柱塞端與懸架3的第一端部鉸接,這種方式是一種如圖所示的優選方式。
其二,油缸的缸筒端與懸架3的第一端部鉸接,油缸的柱塞端與車架1鉸接,這種方式從理論上也能實現升降的作用。
當然,除此之外,這里的油缸同樣可以采用雙伸出的缸體2結構,此處不再一一舉例。上述提及的缸體2幾種實施方式與限位件的幾種實施方式之間可以任意組合變換。
綜上,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懸掛系統,在車架1和懸架3上對應設置有限位組件,限位組件分為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通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間的配合作用,實現對懸掛系統的保護作用。此外,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至少一者還可以設置為伸縮限位件,這樣可以兼具實現保護和提橋功能,可大大簡化油缸結構和控制方式,節約成本。
實施例二
結合圖1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二提供一種運輸車輛,其包括車架1、車輪6以及實施例一中的懸掛系統,車架1與懸架3的一端鉸接,車輪6的車軸與懸架3的另一端連接,缸體2的另一端與車架1鉸接,第二限位件與車架連接。舉例說明:懸架3上具有呈三角形分布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第三端部,第一端部與缸體2的一端鉸接,缸體2的另一端與車架1鉸接,第二端部與車架1鉸接,第三端部與車輪6的車軸固定連接,懸架3能夠在缸體2的帶動下進行升降移動,即通過懸架3上下翻轉使車輪6升降。可見,該運輸車輛的左右兩側車輪6可采用斷軸結構形式,每一側均單獨設置本申請的懸掛系統,可使整車具備自裝卸功能,從而省去裝卸貨物時的吊裝環節,極大提高運輸效率,同時還能解決現有可升降懸架中存在的油缸的保護結構和控制方式較為復雜的技術問題。
值得說明的是,對于運輸車輛的其他結構已在上面實施例一中詳細描述,當然,實施例一公開的內容也屬于本實施例二公開的內容,相同的內容不再重復。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