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后排座椅靠背、后排座椅及汽車。
背景技術:
汽車座椅是汽車內飾中的重要部件。汽車座椅用于支撐和定位乘客,為乘客提供舒適性的同時保護乘客的安全。座椅應安全可靠,有足夠的強度、剛度與耐久性,結構緊湊并盡可能地減少質量,以便滿足輕量化要求。
后排座椅設置在車體的后方。后排座椅包括坐墊和靠背,坐墊包括坐墊骨架,靠背包括靠背骨架,靠背骨架下部可轉動連接在坐墊骨架的后側,以便用戶調整后排座椅的支撐角度。后排座椅骨架包括骨架本體,骨架本體由多根鋼管焊接而成。為滿足安全性的要求,在乘員頭部可以碰到的骨架本體的區域內,逐漸開始使用直徑更大的鋼絲,例如外徑5mm及以下的鋼絲被外徑7mm及以上的鋼絲取代,使得后排座椅重量較大,這與輕量化的要求相悖,不能滿足節能減排的需求。
因此,需要一種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后排座椅靠背、后排座椅及汽車,以便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后排座椅靠背、后排座椅及汽車,優化了靠背骨架的結構,降低其重量,滿足輕量化的要求,同時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適性。
基于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包括:
骨架本體,所述骨架本體包括由管件焊接而成的框體;
第一加強管,所述第一加強管設置在所述骨架本體的頂部和底部之間,所述第一加強管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骨架本體的兩側;
第二加強管,所述第二加強管設置在所述骨架本體的底部,所述第二加強管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骨架本體的底部。
優選地,所述汽車后排座靠背骨架還包括:兩組支撐組件,兩組所述支撐組件對稱設置在所述骨架本體的兩側,所述支撐組件包括第一支撐管和用于連接所述第一支撐管和所述骨架本體的第二支撐管,所述第一支撐管、所述第二支撐管以及所述骨架本體形成用于容納安全氣囊的腔體。
優選地,所述支撐組件還包括:多個第三支撐管,多個所述第三支撐管在所述第一支撐管的延伸方向上間隔分布,所述第三支撐管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一支撐管和所述骨架本體上。
優選地,所述第一加強管、所述第二加強管、所述第一支撐管、所述第二支撐管和所述第三支撐管的壁厚范圍均為0.3mm~2.0mm,所述第一加強管、所述第二加強管、所述第一支撐管、所述第二支撐管和所述第三支撐管的外部管徑范圍均為6.4~10.0mm。
優選地,所述骨架本體包括上橫梁、下橫梁和兩個對稱設置在所述上橫梁兩端的側梁,所述側梁的頂端和底端分別連接在所述上橫梁和所述下橫梁上,兩個所述側梁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支撐縱梁,所述支撐縱梁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上橫梁和所述下橫梁,所述支撐縱梁上設置有用于與車體連接的第一安裝部,所述下橫梁上設置有用于與車體連接的第二安裝部。
另外,優選地,多個所述第一加強管在所述第一支撐管的延伸方向上間隔分布,所述第一加強管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一支撐管和所述側梁上。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后排座椅靠背,所述后排座椅靠背包括上述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
優選地,所述后排座椅靠背還包括:外罩和填充層,所述外罩包覆在所述靠背骨架的外部,所述外罩和所述靠背骨架之間的縫隙通過所述填充層進行填充。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包括上述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汽車,所述汽車包括上述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
從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后排座椅靠背、后排座椅及汽車,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其一,第一加強管和第二加強管能夠提高骨架本體的吸能效果和支撐強度,而且,第一加強管和第二加強管的結構輕便,可優化靠背骨架的結構,降低其重量,滿足輕量化的要求,同時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適性。其二,支撐組件還能增加靠背骨架的結構穩定性,提高支撐強度,而且使靠背外形美觀。
附圖說明
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對其實施例進行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技術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采用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的側視圖。
圖3為圖1所示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的A部的局部放大側視圖。
圖4為圖2所示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的B部的局部放大側視圖。
其中附圖標記:
1:上橫梁; 2:下橫梁; 3:側梁;
4:支撐縱梁; 5:第一安裝部; 6:第二安裝部;
7:第一加強管; 8:第二加強管; 9:第一支撐管;
10:第二支撐管; 11:第三支撐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使用的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采用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的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的側視圖。圖3為圖1所示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的A部的局部放大側視圖。圖4為圖2所示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的B部的局部放大側視圖。如圖1至圖4所示,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包括:骨架本體、第一加強管7和第二加強管8。
骨架本體包括由管件焊接而成的框體。
第一加強管7設置在骨架本體的頂部和底部之間,第一加強管7的兩端分別連接在骨架本體的兩側;
第二加強管8設置在骨架本體的底部,第二加強管8的兩端分別連接在骨架本體的底部。
第一加強管和第二加強管能夠提高骨架本體的吸能效果和支撐強度,第一加強管能夠滿足行李箱撞擊需求,在靠背翻平時,還可以滿足骨架本體的載物支撐需求。而且,第一加強管和第二加強管的結構輕便,能夠滿足輕量化的需求。
骨架本體包括首尾依次焊接的左支桿、上支桿、右支桿和下支桿,骨架本體能夠同時連接三個坐墊,滿足三人乘坐需求。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加強管7采用鋼管制作,鋼管包括直管段和彎管段,鋼管的兩端為彎管段,彎曲角度為60°~120°,并將彎管段焊接在骨架本體上,如兩端分別焊接在左支桿和右支桿上,且鋼管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上支桿和下支桿的延伸方向;其中,彎管段的管徑大于直管段的管徑,如彎管段的管徑約為直管段的管徑的1.5倍。彎管段的伸出端設置有一定長度的直管段,以便增加第一加強管7與骨架本體的連接強度。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加強管8采用鋼管制作,鋼管設置多個彎折部,彎曲角度為90°,以便鋼管的兩端均焊接在骨架本體的底部。鋼管的兩端分別焊接在骨架本體的下支桿的底部,以便增加第二加強管8與骨架本體的連接強度。
優選地,汽車后排座靠背骨架還包括:兩組支撐組件,兩組支撐組件對稱設置在骨架本體的兩側,支撐組件包括第一支撐管9和第二支撐管10,第二支撐管10用于連接第一支撐管9和骨架本體,第一支撐管9、第二支撐管10以及骨架本體形成用于容納安全氣囊的腔體。支撐組件與骨架本體形成的腔體可以放置安全氣囊,支撐組件還能增加靠背骨架的結構穩定性,而且使靠背外形美觀。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撐管9和第二支撐管10由鋼管制作而成。以左側的支撐組件為例,第一支撐管9與左支桿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第一支撐管9所在平面略高于骨架本體所在平面,第一支撐管9的頂端和底端各通過第二支撐管10與骨架本體連接,第二支撐管10具有彎折部,上方的第二支撐管10沿上支桿的延伸方向伸出經過彎折與第一支撐管9的頂端連接,下方的第二支撐管10沿下支桿的延伸方向伸出經過彎折與第一支撐管9的底端連接。
為增加支撐組件的造型,第二支撐管10上也可以設置多個彎折部。第一支撐管9的兩端設置有彎管段,并通過彎管段焊接在第二支撐管10上,其中,彎管段的管徑大于直管段的管徑,如彎管段的管徑約為直管段的管徑的1.5倍。彎管段的伸出端設置有一定長度的直管段,以便增加第一支撐管9與第二支撐管10的連接強度。
優選地,支撐組件還包括:多個第三支撐管11,多個第三支撐管11在第一支撐管9的延伸方向上間隔分布,第三支撐管11的兩端分別連接在第一支撐管9和骨架本體上。第三支撐管11能夠增加支撐組件的支撐強度,同時滿足輕量化要求。
在本實施例中,第三支撐管11由鋼管制作而成。支撐組件包括兩個第三支撐管11,第三支撐管11具有彎折部,第三支撐管11的一端連接在左支桿上,第三支撐管11水平伸出經過彎折后,另一端連接在第一支撐桿9或第二支撐桿10上。第三支撐管11的兩端設置有彎管段,并通過彎管段焊接在支撐組件和骨架本體上,其中,彎管段的管徑大于直管段的管徑,如彎管段的管徑約為直管段的管徑的1.5倍。彎管段的伸出端設置有一定長度的直管段,以便增加第三支撐管11與支撐組件、與骨架本體的連接強度。
優選地,第一加強管7、第二加強管8、第一支撐管9、第二支撐管10和第三支撐管11的壁厚范圍均為0.3mm~2.0mm,通常為1.0mm或1.2mm;第一加強管7、第二加強管8、第一支撐管9、第二支撐管10和第三支撐管11的外部管徑范圍均為6.4~10.0mm。各個管件能夠提供較低的應力和較高的支撐強度,同時滿足輕量化的要求。
優選地,骨架本體包括上橫梁1、下橫梁2和兩個對稱設置在上橫梁1兩端的側梁3,側梁3的頂端和底端分別連接在上橫梁1和下橫梁2上,兩個側梁3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支撐縱梁4,支撐縱梁4的兩端分別連接上橫梁1和下橫梁2,支撐縱梁4上設置有用于與車體連接的第一安裝部5,下橫梁2上設置有用于與車體連接的第二安裝部6。骨架本體提供支撐作用,而且結構簡單,制作方便。
在本市實施例中,上橫梁1、下橫梁2、兩個側梁3和兩個支撐縱梁4均有鋼管制作而成。上橫梁1和下橫梁2相對平行設置,上橫梁1為直梁,且長度略小于下橫梁2的長度,上橫梁1上設置有用于安裝頭枕的安裝孔(未標識),上橫梁1上可以安裝兩個頭枕;下橫梁2包括直梁段和分別連接在直梁段兩端上的彎折段,下橫梁2的彎折段上分別連接一個用于與車體連接的第二安裝部6;兩個側梁3的頂端分別連接在上橫梁1的兩端,兩個側梁3的底端對稱連接在下橫梁2上,側梁3上設置有彎折部,使得兩個側梁3上部之間的距離大于兩個側梁3下部之間的距離;兩個側梁3之間設置有兩個平行的支撐縱梁4,兩個支撐縱梁4將座椅劃分為三個支撐區域,支撐縱梁4的頂部和底部分別連接在上橫梁1和下橫梁2上,支撐縱梁4上設置有用于與車體連接的第一安裝部5。
另外,優選地,多根第一加強管7間隔平行地設置在骨架本體的上橫梁1和下橫梁2之間,第一加強管7的兩端分別連接在骨架本體的兩個側梁3上。第一加強管7能夠增加骨架本體的支撐強度,當行李箱內物品撞擊到靠墊時,支撐骨架可以使撞擊力快速擴散,避免對用戶造成影響。
在本實施例中,三個第一加強管7等間隔平行地設置在上橫梁1和下橫梁2之間,第一加強管7上設置有兩個弧狀凸起,弧狀凸起覆蓋在支撐縱梁4的相對上方。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后排座椅靠背,后排座椅靠背包括上述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后排座椅靠背具有良好的吸能性能,同時滿足支撐強度和輕量化的要求。
優選地,后排座椅靠背還包括:外罩(未示出)和填充層(未示出),外罩包覆在靠背骨架的外部,外罩和靠背骨架之間的縫隙通過填充層進行填充。填充層能夠增加靠背的舒適性,外罩可以增加靠背的美觀性,以便提高靠背的性能。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后排座椅,后排座椅包括上述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如后排座椅包括上述的靠背和坐墊,坐墊與靠背通過調節器可轉動連接。后排座椅具有良好的吸能性能,同時滿足支撐強度和輕量化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汽車,汽車包括上述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
從上面的描述和實踐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后排座椅靠背骨架、后排座椅靠背、后排座椅及汽車,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其一,第一加強管和第二加強管能夠提高骨架本體的吸能效果和支撐強度,而且,第一加強管和第二加強管的結構輕便,可優化靠背骨架的結構,降低其重量,滿足輕量化的要求,同時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適性。其二,支撐組件還能增加靠背骨架的結構穩定性,提高支撐強度,而且使靠背外形美觀。
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主旨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