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電池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動力電池包安裝結構總成及汽車。
背景技術:
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結合了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的所有部件,動力電池作為插電式混合動力的一部分。根據中央政府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中描述,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車輛純電綜合工況續駛里程不小于50km,滿足上述續駛里程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所用的動力電池體積大約為120-160L。在現有燃油汽車上增加如此大體積的電池包,會使整車布置難度較大。
若將動力電池包設置在車身地板下方,則會對整車地板結構進行較大調整,影響人機舒適性;同時由于傳統車的燃油箱和排氣系統布置在地板下部,若電池包布置在地板下部,則會對這兩部分部件帶來影響。
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設置在后備箱內的的動力電池包安裝結構總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動力電池包安裝結構總成及汽車,從而在保證動力電池內部空間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減小對基礎車的改動的基礎上,實現了整車具有更合理的軸荷分配,使車輛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保證了車輛的行駛安全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動力電池包安裝結構總成,包括:
設置在后備箱地板上的靠近后座椅的一側的至少一個第一安裝結構;
設置在所述后備箱地板上的遠離所述后座椅的一側的至少一個第二安裝結構;
設置在所述后備箱內,位于左后輪罩、右后輪罩和后座椅后部的動力電池包,通過至少一個所述第一安裝結構和至少一個所述第二安裝結構安裝在所述后備箱的地板上。
其中,所述動力電池包的高度為270-300mm,沿車身寬度方向上的尺寸為850-900mm。
其中,所述動力電池包靠近所述后座椅的一側的形狀與所述后座椅的后部的形狀相適配。
其中,至少一個所述第一安裝結構與后地板上部中間橫梁加強梁固定連接。
其中,至少一個所述第二安裝結構與后備箱地板安裝縱梁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車身、后備箱、左后輪罩、右后輪罩、后座椅以及動力電池包,還包括如上所述的動力電池包安裝結構總成。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所述動力電池包設置在后備箱內,從而實現了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基礎車的改動,解決了防水防塵和低溫放電能力不足的問題,而且在滿足整車其他系統合理布置的同時,保證了動力電池的體積能夠滿足大于50km續航里程的要求,保證了整車具有更合理的軸荷分配,從而使車輛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保證了車輛的行駛安全性;將所述動力電池包靠近所述后座椅的一側的形狀與所述后座椅的后部的形狀相適配,從而盡可能的減小了對后備箱容積的占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電池包的第一安裝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電池包的第二安裝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動力電池包,2-右后輪罩,3-后座椅,4-后地板上部中間橫梁加強梁,5-第一安裝結構,6-第二安裝結構,7-后備箱地板,8-后備箱地板安裝縱梁,9-后備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動力電池包安裝結構總成,包括:
設置在后備箱9地板上的靠近后座椅3的一側的至少一個第一安裝結構5;
設置在所述后備箱9地板上的遠離所述后座椅3的一側的至少一個第二安裝結構6;
設置在所述后備箱9內,位于左后輪罩、右后輪罩2和后座椅3后部的動力電池包1,動力電池包1通過至少一個所述第一安裝結構5和至少一個所述第二安裝結構6安裝在所述后備箱9的地板上。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將所述動力電池包1及其安裝結構設置在所述后備箱9內,相比于將所述動力電池包1設置在車身的地板下方,實現了最大限度地減小對基礎車的改動,保證了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防水防塵等級,解決了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低溫放電能力不足的問題,而且進一步優化了整車的軸荷分配,從而使車輛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保證了車輛的行駛安全性。
其中,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高度為270-300mm,沿車身寬度方向上的尺寸為850-900mm。
其中,所述動力電池包1靠近所述后座椅3的一側的形狀與所述后座椅3的后部的形狀相適配。
其中,至少一個所述第一安裝結構5與后地板上部中間橫梁加強梁4固定連接。
其中,至少一個所述第二安裝結構6與后備箱地板安裝縱梁8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高度為270-300mm,該高度能夠滿足所述動力電池包1通過所述后備箱9開口的高度的需求,使所述動力電池包1較易通過所述后備箱9的開口放置在所述后備箱9內,實現對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安裝,同時也能夠滿足在動力電池包1的上部布置一定高度的充電機、低壓蓄電池和直流電壓轉換器(DCDC)等部件的需求,實現所述后備箱9的空間的合理利用。
所述動力電池包1沿車身寬度方向上的尺寸為850-900mm,從而使所述動力電池包1與所述左后輪罩和右后輪罩2保持合理的間隙,從而能夠滿足安裝低壓線束、高壓線束的空間,同時使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安裝與拆卸過程更加簡易方便,且能滿足所述動力電池包1通過所述后備箱9寬度的需求,使所述動力電池包1能夠較易通過所述后備箱9的開口放置在所述后備箱9內。
所述動力電池包1沿車身長度方向上的尺寸根據汽車本身的車型和相關參數進行設計,使其能夠滿足汽車在80km/h的后碰潰縮時,不碰撞到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要求,避免在車輛發生碰撞時,由于后碰潰縮力碰撞到所述動力電池包1而發生電池爆炸的危險,造成人身傷亡,且實現在滿足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內部電芯布置需求下,最大化所述后備箱9的容積。
所述動力電池包1為靠近所述后座椅3的一側的形狀與所述后座椅3的后部的形狀相適配的非規則的長方體結構,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形狀在保證了動力電池的體積能夠滿足大于50km續航里程的需求的同時,使得所述后備箱9的空間利用最大化。
所述動力電池包1在靠近所述后座椅3的一側,包含三個第一安裝結構5,上述三個第一安裝結構5均勻設置在所述后備箱9的地板上,并通過螺栓與后地板上部中間橫梁加強梁4固定連接,同時與所述動力電池包1前部的底端螺接,從而將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前部固定在所述后地板上部中間橫梁加強梁4上。
如圖2所示,設置在所述后備箱9的地板上,遠離所述后座椅3的一側的至少一個第二安裝結構6,包含兩個第二安裝結構6,上述兩個第二安裝結構6設置在所述動力電池包1后部的兩個邊角處的地板上,并與后備箱地板安裝縱梁8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將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后部固定在所述后備箱地板安裝縱梁8上,所述后備箱地板安裝縱梁8兼起良好的導向作用。
所述第一安裝結構5和所述第二安裝結構6的結構簡單,通過螺接將所述動力電池包1固定在所述后備箱9的地板上的后地板上部中間橫梁加強梁4和后備箱地板安裝縱梁8上,安裝工藝方便可靠。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通過將所述動力電池包1設置在所述汽車的后備箱9內,實現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基礎車的其他系統的改動,避免了對整車地板結構進行較大的調整,影響人機舒適性,且對汽車地板下部的燃油箱和排氣系統的布置影響較小;同時有效的解決了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防水防塵等級和低溫放電能力不足的問題,保證了整車具有更合理的軸荷分配,從而使車輛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保證了車輛的行駛安全性。
通過將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高度設計為270-300mm,沿車身寬度方向的尺寸設計為850-900mm,根據汽車的車型及相關參數將所述動力電池包1沿車身的長度方向上的尺寸設計為能夠滿足80km/h的后碰撞潰縮不碰撞到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要求,使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尺寸滿足了布置充電機、低壓蓄電池、低壓線束和高壓線束的空間的需求,且能順利通過所述后備箱9開口的寬度和高度需求,使所述動力電池包1能夠方便快速的通過所述后備箱9的開口放置在所述后備箱9內,從而實現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快速更換;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尺寸實現了在滿足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內部電池芯布置需求下,盡可能的最大化了所述后備箱9的容積,提高了所述后備箱9的利用率。
將所述動力電池包1設計為靠近所述后座椅3的一側的形狀與所述后座椅3的后部的形狀相適配的非規則的長方體結構,從而使得所述動力電池包1能夠順利的安裝到所述后備箱9內,且盡可能的減小對后備箱9的容積的占用的同時,滿足電池內部電芯布置的需求。
將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前部通過所述第一安裝結構5固定在所述后地板上部中間橫梁加強梁4上,將所述動力電池包1的后部通過所述第二安裝結構6固定在所述后備箱地板安裝縱梁8上,實現了通過對所述后備箱9的地板的較小的改動,將所述動力電池包1簡易方便的固定在所述后備箱內。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車身、后備箱9、左后輪罩、右后輪罩2、后座椅3以及動力電池包1,還包括如上所述的動力電池包安裝結構總成。
相應的由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動力電池包安裝結構總成,應用于汽車上,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其中,上述動力電池包安裝結構總成的所述實現實施例均適用于該汽車的實施例中,也能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