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空調出風口,尤其涉及一種汽車空調出風口撥輪的裝配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空調出風口屬于汽車內飾部件,一般布置于汽車駕駛艙內或乘坐位斜上方位置,當需要調節車內溫度時,可開啟空調進行制冷或制熱,風就從汽車空調出風口出來,給人帶來舒適的感覺。
考慮到使用者不同需要,以求達到更加的舒適效果,汽車空調出風口都具有風向調節機構或風量大小調節機構。根據汽車空調出風口形狀和調節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種:第一種為柵格型汽車空調出風口,它一般包括殼體、殼體內設置有可調節風向的垂直葉片和水平葉片,還有用于關閉出風口的風門機構,如專利號為zl200820032263.0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汽車空調出風口總成》(授權公告號:cn201173556y);第二種為球型汽車空調出風口,它一般包括殼體和設置于殼體出風口的風門控制機構,風向調節通過旋轉殼體來實現,出風量大小通過外表面設計全封閉的結構來實現。
上述第一種的柵格型汽車空調出風口中,風門機構通常包括風門、連桿及撥輪,風門中部轉動地設于殼體內,撥輪外露于殼體上并可相對殼體轉動,連桿兩端分別轉動地設于風門中部和撥輪內側,撥動撥輪,帶動連桿,再由連桿帶動風門啟閉。目前常見的撥輪設置結構:包括殼體和撥輪,殼體上凸設有轉軸,撥輪中部成型有通孔并轉動地套設于轉軸上,這種撥輪設置結構存在殼體模具復雜,后期生產不穩定的不足,同時撥輪操作不靈活,手感不佳,沒有檔位操作手感,因此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模具要求低且安裝便捷的汽車空調出風口撥輪結構。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汽車空調出風口撥輪結構,包括殼體及能轉動地設于殼體上的撥輪,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外側凸設有第一延伸片及與第一延伸片間隔布置的第二延伸片,前述的第一延伸片上具有第一卡槽,前述的第二延伸片上具有第二卡槽;該撥輪結構還包括支架組件,該支架組件包括第一支架及與前述第一支架裝配為一體的第二支架,前述的第一支架卡接于前述的第一卡槽內,前述的第二支架卡接與前述的第二卡槽內,所述的撥輪套設于前述的支架組件上并相對支架組件能轉動,并且,所述的撥輪位于前述第一延伸片和第二延伸片之間的間隙內。
所述的第一支架圓周方向上開設有多個安置槽,該安置槽內設有彈簧銷組件,所述的撥輪外側具有與前述彈簧銷組件鎖止配合的檔位槽。這樣設計彈簧銷組件確保不會磨損引起掉落,且撥輪徑向操作力受力比較均勻。
進一步,所述彈簧銷組件包括銷軸及與銷軸相抵的彈簧。
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的裝配方式優選如下設置:所述的第一支架包括第一限位部及分別成型于第一限位部兩側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一軸部,前述的第一限位部定位于第一延伸片一側,前述的第一卡接部卡接于第一卡槽內;所述的第二支架包括第二限位部及分別成型于第二限位部兩側的第二卡接部和第二軸部,前述的第二限位部定位于第二延伸片一側,前述的第二卡接部卡接于第二卡槽內,前述的第二軸部與第一軸部能裝配成供撥輪轉動設置的轉軸部。
進一步,所述第一軸部的中部軸向凸設有第一插入部,該第一插入部至少一側成型有插槽,對應地,所述第二軸部的具有供第一插入部插裝的插孔,該插孔至少一側凸設有與前述插槽插裝配合的第二插入部。
所述第二限位部朝向第二軸部的一側凸設有擋塊,對應地,所述撥輪一側成型有供前述擋塊伸入并導向的弧形槽,并且,該弧形槽的兩端內側壁形成止位部。擋塊與弧形槽配合實現撥輪轉動導向,同時對撥輪的最大撥動范圍實現控制,避免暴力操作損壞撥輪或支架組件。
所述第一延伸片上開設有第一定位孔,對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朝向第一卡接部的一側橫向延伸設置有與前述第一定位孔定位配合的第一凸塊部。這樣第一支架與第一延伸片橫向得到定位,而縱向由第一卡接部和第一卡槽得到定位。
所述第二延伸片上開設有第二定位孔,對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朝向第二卡接部的一側橫向延伸設置有與第二定位孔定位配合的第二凸塊部。這樣第二支架與第二延伸片橫向得到定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撥輪先設于支架組件上,然后將支架組件再卡接于殼體的第一延伸片和第二延伸片上,對殼體的模具要求大大降低,利于品質的穩定和生產成本降低,同時裝配方便可靠,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部分分解圖。
圖3為圖2中支架組件與撥輪的分解圖。
圖4為圖3另一視角的分解圖。
圖5為實施例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汽車空調出風口撥輪2結構包括、支架組件及能轉動地設于支架組件上的撥輪2,殼體1的外側凸設有第一延伸片11及與第一延伸片11間隔布置的第二延伸片12,第一延伸片11上具有第一卡槽111,第二延伸片12上具有第二卡槽121。
支架組件包括第一支架3及與第一支架3裝配為一體的第二支架4,第一支架3卡接于第一卡槽111內,第二支架4卡接與第二卡槽121內,撥輪2套設于支架組件上并相對支架組件能轉動,并且,撥輪2位于第一延伸片11和第二延伸片12之間的間隙內。
第一支架3圓周方向上開設有多個安置槽36,該安置槽36內設有彈簧銷組件,撥輪2外側具有與彈簧銷組件鎖止配合的檔位槽21。彈簧銷組件包括銷軸5及與銷軸5相抵的彈簧51。彈簧銷組件與安置槽36配合產生檔位感。
第一支架3包括第一限位部31及分別成型于第一限位部31兩側的第一卡接部32和第一軸部33,第一限位部31定位于第一延伸片11一側,第一卡接部32卡接于第一卡槽111內。
第二支架4包括第二限位部41及分別成型于第二限位部41兩側的第二卡接部42和第二軸部43,第二限位部41定位于第二延伸片12一側,第二卡接部42卡接于第二卡槽121內,第二軸部43與第一軸部33能裝配成供撥輪2轉動設置的轉軸部。
結合圖3所示,第一軸部33的中部軸向凸設有第一插入部34,該第一插入部34兩側分別成型有插槽35,對應地,結合圖4所示,第二軸部43的具有供第一插入部34插裝的插孔45,該插孔45兩側分別凸設有與插槽35插裝配合的第二插入部44。
第二限位部41朝向第二軸部43的一側凸設有擋塊46,對應地,撥輪2一側成型有供擋塊46伸入并導向的弧形槽22,并且,該弧形槽22的兩端內側壁形成止位部221,止位部221能阻止擋塊46繼續轉動,從而撥輪2得到限位。
第一延伸片11上開設有第一定位孔112,對應地,第一限位部31朝向第一卡接部32的一側橫向延伸設置有與第一定位孔112定位配合的第一凸塊部37。
第二延伸片12上開設有第二定位孔122,對應地,第二限位部41朝向第二卡接部42的一側橫向延伸設置有與第二定位孔122定位配合的第二凸塊部47。
裝配時,先將彈簧銷組件裝入第一支架3的安置槽36,然后將撥輪2裝入第一支架3上,并且使銷軸5與檔位槽21對應設置,再將第二支架4與第一支架3裝配為一體,最后將套設有撥輪2的支架組件裝入殼體1上,使第一支架3卡接于第一卡槽111內,第二支架4卡接于第二卡槽121內,同時,第一凸塊部37裝配到第一定位孔112內,第二凸塊部47裝配到第二定位孔122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