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且特別是涉及一種雙質量飛輪及車輛。
背景技術:
在應用增程器的車輛中,發動機不直接參與驅動,其輸出的動力經由飛輪、扭轉減震器緩沖,傳遞給發電機進行發電,發電機發出的電能或直接驅動電動機帶動車輛行駛,或將電能輸送給電池儲存,然后再由電池帶動電動機驅動車輛行駛。在整個過程中,發動機不需要與發電機進行動力切斷,即不需要分離,因此可以取消離合器部分的分離機構,只保留扭轉減震器及連接花鍵部分。
圖1為現有技術中單質量飛輪及扭轉減震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扭轉減震器的結構示意圖。請參圖1和圖2,發動機與發電機之間的連接結構沿動力傳輸的方向包括依次連接的單質量飛輪10和扭轉減震器12,曲軸連接在單質量飛輪10的另一側。扭轉減震器12包括主動部分121、從動部分122和扭轉彈簧123,主動部分121通過連接螺栓(圖中未示)與單質量飛輪10相固定,主動部分121與從動部分122通過扭轉彈簧122柔性連接,從動部分122與電機轉子(圖中未示)通過花鍵相連。發動機的動力經單質量飛輪10傳遞給扭轉減震器12的主動部分121,動力再經過扭轉彈簧123,過濾掉動力傳動過程中的動力沖擊、震動,將平穩的動力傳遞給從動部分122,從動部分122再通過花鍵連接將動力傳遞給電機轉子,使發電機發電。
但是,現有技術中,在連接發動機與發電機時,采用單質量飛輪加扭轉減震器的連接方式,即從發動機到發電機的傳動系統,扭轉減震器集成在從動端,因扭轉減震器需要單獨設置且具有一定的質量,不僅占用傳動系的軸向空間且增大傳動端的轉動慣量,另外單質量飛輪的減震效果有限,給駕乘人員的舒適度不夠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質量飛輪及車輛,以解決現有増程器中發動機與發電機連接時存在的減震效果不足、結構復雜且可靠性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適用于增程器的雙質量飛輪,雙質量飛輪包括第一質量塊、第二質量塊和扭轉減震彈簧,扭轉減震彈簧設置在第一質量塊內,第一質量塊用于與發動機的曲軸連接,第二質量塊用于與發電機的電機轉子連接。
進一步地,第一質量塊與第二質量塊之間通過扭轉減震彈簧柔性連接。
進一步地,第一質量塊內設有安裝槽,扭轉減震彈簧安裝在安裝槽中。
進一步地,安裝槽和扭轉減震彈簧的數量分別為多個,扭轉減震彈簧分別安裝在安裝槽內。
進一步地,多個安裝槽環繞第一質量塊設置。
進一步地,第二質量塊內設有用于與發電機的電機轉子連接的安裝孔。
進一步地,第一質量塊與第二質量塊之間相互貼合且通過軸承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混合動力車輛,發動機與發電機之間連接設有如上所述的雙質量飛輪。
進一步地,發動機不直接參與驅動,只用于帶動發電機進行發電。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質量飛輪,可降低從發動機到發電機的傳動系的共振區間,具有優越的減震性,另外,通過將現有技術中的扭轉減震彈簧集成在第一質量塊,不僅簡化了發動機與發電機之間的連接結構,使其結構簡單且可靠性增強,同時減輕了第二質量塊的質量,可降低第二質量塊的轉動慣量。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單質量飛輪及扭轉減震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扭轉減震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雙質量飛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雙質量飛輪的其中一角度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雙質量飛輪的另一角度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式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雙質量飛輪的結構示意圖。請參圖3,一種適用于增程器的雙質量飛輪,包括第一質量塊21、第二質量塊31和扭轉減震彈簧41(圖5),扭轉減震彈簧41設置在第一質量塊21內,第一質量塊21用于與發動機的曲軸連接,第二質量塊31用于與發電機的電機轉子51連接。
本實施例中,第一質量塊21與第二質量塊31之間通過連接在其中心的軸承(圖中未示)進行連接,即第一質量塊21與第二質量塊31同心設置,通過軸承定位,避免使第一質量塊21或第二質量塊31在其徑向或軸向發生不期望的移動,也避免了兩個飛輪的圓平面不平行的問題。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雙質量飛輪的其中一角度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雙質量飛輪的另一角度剖視圖。請參圖4至圖5,第一質量塊21內設有安裝槽211,本實施例中,第一質量塊21內設有多個安裝槽211,該至少一個安裝槽211例如可以通過沖壓形成,扭轉減震彈簧41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扭轉減震彈簧41對應安裝在多個安裝槽211內,多個安裝槽211環繞第一質量塊21設置。
第一質量塊21與第二質量塊31之間通過扭轉減震彈簧41柔性連接。扭轉減震彈簧41的一端連接在第一質量塊21上,扭轉減震彈簧41的另一端連接在第二質量塊31上,通過扭轉減震彈簧41的伸縮實現動力從第一質量塊21到第二質量塊31的傳輸。
進一步地,請參圖3,第二質量塊31內設有用于與發電機的電機轉子51連接的安裝孔311,本實施例中,第二質量塊31與電機轉子51例如通過花鍵進行連接。
在車輛進行動力傳輸時,發動機(圖中未示)的動力經曲軸傳遞到雙質量飛輪中的第一質量塊21,動力再經過其內部的扭轉減震彈簧41,扭轉減震彈簧41過濾掉動力傳動過程中的動力沖擊、震動,將平穩的動力傳遞給第二質量塊31,第二質量塊31再通過花鍵連接將動力傳遞給電機轉子51,使發電機發電,發電機發出的電能或直接驅動電動機帶動車輛行駛,或將電能輸送給電池儲存,然后由電池帶動電動機驅動車輛行駛。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車輛,包括如上所述的雙質量飛輪。該車輛包括發動機(圖中未示)、發電機(圖中未示)以及連接在發動機與發電機之間的雙質量飛輪,雙質量飛輪包括第一質量塊21、第二質量塊31,發動機的動力從第一質量塊21傳遞至第二質量塊31。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質量飛輪,可降低從發動機到發電機的傳動系的共振區間,具有優越的減震性;通過將現有技術中的扭轉減震彈簧41集成在第一質量塊21內,簡化了發動機與發電機之間的連接結構,使其結構簡單且可靠性增強,能減少軸向空間,另外,因扭轉減震彈簧41設置在第一質量塊21上,可降低第二質量塊31的轉動慣量。
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還可包含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詞是以附圖中零部件位于圖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間的位置來定義的,只是為了表達技術方案的清楚及方便。應當理解,所述方位詞的使用不應限制本申請請求保護的范圍。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