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礦山機械領域,具體為一種整體式車架,四輪驅動礦車,采用鉸接轉向。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地下金屬礦山的不斷擴大,勞動效率不斷提高,產量不斷增加,無軌采礦方法應用已很廣泛,隨著地下金屬礦山無軌采礦技術的發展,開采深度增加,運距延長,已超過地下鏟運機的經濟運距,現有礦用車輛多為后輪驅動,復雜路面通過性差,前輪轉向30°,轉彎不夠靈活;且已知的礦車采用主車架和副車架安裝車廂,將舉升油缸安裝在副車架上,從而實現自動舉升,該種礦車零件較多,使得整車的質量較大、重心較高,對于四輪驅動礦車、路況較差的使用來說,問題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地下運礦車采整體式車架,增大車廂空間,降低了整車的重心,使得車體更加穩固。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整體車架式四輪驅動礦車,由車架、前驅動橋、后驅動橋、前傳動軸、后傳動軸、變速箱、后卸式車廂、轉向油缸、鉸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車架由前至后貫穿車體,前傳動軸固定在變速箱上、并與前驅動橋連接,后傳動軸固定在變速箱上、并與后驅動橋相接,所述的前驅動橋和后驅動橋由變速箱控制,后卸式車廂固定在車架后部,套筒舉升油缸設置在車架中部,后卸式車廂前部通過套筒舉升油缸控制能夠離開車架,所述的鉸接架通過鉸接銷橫向鉸接在車架后部,并繞車架中心線局部轉動,所述的鉸接架通過固定在車架上的轉向油缸驅動轉向,所述的轉向油缸的轉向角度為0-45°,所述的鉸接架通過鋼板彈簧與后驅動橋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架下部固定連接有大梁,車架尾端固定有翻轉機構,所述的翻轉機構由后簧支撐連接板、后橫梁、支撐盒、尾橫梁、封板和翻轉鉸軸,所述的后簧支撐連接板鉚接在大梁內幅面上,后橫梁鉚接在后簧支撐連接板內,支撐盒鉚接在大梁外幅面上、并與大梁的尾端對齊,尾橫梁與后簧支撐連接板、支撐盒鉚接固定,封板焊接于支撐盒內與尾橫梁相接,翻轉鉸軸焊接在尾橫梁上表面。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通過變速箱控制前、后驅動橋以實現四輪驅動,并通過套筒舉升油缸控制鉸接架,進而帶動后輪轉向前進,卸貨時,通過套筒舉升油缸頂起后卸式車廂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車架由前至后貫穿車體,一方面能夠增大車廂空間,另一方面降低了整車的重心,使得車體更加穩固;本實用新型通過變速箱控制前、后驅動橋以實現四輪驅動,驅動力大;本實用新型通過套筒舉升油缸控制鉸接架,進而帶動后輪轉向,轉向角度大,更加適應地下復雜路面;本實用新型由于設置了翻轉機構,從而實現了車廂翻轉結構的鉚接,從而增加了車體的結構強度,提升了舉升承重能力,提高了車廂翻轉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正常狀態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轉向狀態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翻轉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翻轉機構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整體車架式四輪驅動礦車,由車架1、前驅動橋2、后驅動橋3、前傳動軸4、后傳動軸5、變速箱6、后卸式車廂7、轉向油缸8、鉸接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車架1由前至后貫穿車體,前傳動軸4固定在變速箱6上、并與前驅動橋3連接,后傳動軸5固定在變速箱6上、并與后驅動橋3連接,所述的前驅動橋2和后驅動橋3由變速箱6控制,后卸式車廂7固定在車架1后部,套筒舉升油缸10設置在車架1中部,后卸式車廂7前部通過套筒舉升油缸10控制能夠離開車架1,所述的鉸接架9通過鉸接銷橫向鉸接在車架1后部,并繞車架1中心線局部轉動,所述的鉸接架9通過固定在車架1上的轉向油缸8驅動轉向,所述的轉向油缸8的轉向角度為0-45°,所述的鉸接架9通過鋼板彈簧與后驅動橋3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架1下部固定連接有大梁11,車架1尾端固定有翻轉機構,所述的翻轉機構由后簧支撐連接板12、后橫梁13、支撐盒14、尾橫梁15、封板16和翻轉鉸軸17,所述的后簧支撐連接板12鉚接在大梁11內幅面上,后橫梁13鉚接在后簧支撐連接板12內,支撐盒14鉚接在大梁11外幅面上、并與大梁11的尾端對齊,尾橫梁15與后簧支撐連接板12、支撐盒14鉚接固定,封板16焊接于支撐盒14內與尾橫梁15相接,翻轉鉸軸焊接在尾橫梁15上表面。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通過變速箱控制前、后驅動橋以實現四輪驅動,并通過套筒舉升油缸控制鉸接架,進而帶動后輪轉向前進,卸貨時,通過套筒舉升油缸頂起后卸式油缸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車架由前至后貫穿車體,一方面能夠增大車廂空間,另一方面使得車體更加穩固,以配合四輪驅動;本實用新型通過變速箱控制前、后驅動橋以實現四輪驅動,驅動力大;本實用新型通過套筒舉升油缸控制鉸接架,進而帶動后輪轉向,轉向角度大,更加適應地下復雜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