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汽車撞擊緩沖器。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私家車己經越來越多進入了我們的家庭,但是隨著車輛的增多,交通事故的發生量也極速增加。交通事故中,輕則造成車輛損傷,重則導致人員傷亡。雖然,汽車上都必須配置安全帶,且大多數的汽車上還配置有安全氣囊,通過安全帶的束縛和安全氣囊的緩沖來盡可能地保證汽車人員的安全,但是汽車猛烈撞擊的情況下,即使有了上述的安全保護措施,仍會造成人員傷亡,因此仍需加強車輛的安全性能,盡可能地保證車上人員的人身安全。
現有申請號為200810157352.2名稱為“車輛防撞擊緩沖器”的公開文件公開了一種減輕汽車事故嚴重性的車輛防撞擊緩沖器,其中包括橫擋桿、橫擋桿后側的支撐架,橫擋桿的后側面上安裝有支撐桿,支撐桿插入后側的支撐架內并與之前后滑動連接,支撐桿后方的支撐架內安裝有撞擊彈簧,撞擊彈簧前端接支撐桿后端,撞擊彈簧后端安裝在支撐架內。另有申請號為200610015318.2名稱為“汽車受到撞擊時的液壓緩沖裝置”的公開文件公開了一種汽車受到撞擊時的液壓緩沖裝置。該液壓緩沖裝置包括活塞缸、活塞、活塞桿、緩沖啟動裝置,活塞缸與活塞桿及活塞的配合均為動配合,注入了油的活塞腔被活塞分隔為相互連通的前腔和后腔,在液壓緩沖裝置的緩沖作用達到最大設計緩沖能力之前,油不會充滿與活塞腔連通的整個空間,緩沖啟動裝置用以固定活塞與活塞缸的相對位置,當汽車受撞力達到某個設計值時使液壓緩沖裝置開始發揮緩沖作用,這種液壓緩沖裝置在緩沖復位后,后腔中被排走的油可自動流回。當在活塞缸上開有通氣孔連通前腔與外界,并采取措施防止油從通氣孔排出,可取得更好的緩沖效果;以彈簧作為緩沖啟動裝置還可實現液壓緩沖裝置的緩慢復位及彈簧的二次緩沖。
上述兩個緩沖裝置都是采用彈簧作為主要的緩沖原件,將彈簧作為緩沖原件其在受到撞擊時卻能起到緩沖作用,但是其緩沖效果一般,緩沖過程中減速并不合理,因此其結構需要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撞擊緩沖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汽車撞擊緩沖器,包括固定于汽車主梁上的兩個缸體,所述缸體內均設置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伸出端之間設置有碰撞梁;位于缸體內的活塞桿上從左到右間隔設置有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半徑大于第二活塞的半徑,所述缸體內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相互連通的大活塞腔及小活塞腔,所述大活塞腔與第一活塞適配,所述小活塞腔與第二活塞適配;所述第一活塞將大活塞腔分隔成左腔及右腔,所述第一活塞上設置有多個連通左腔及右腔的過流孔,所述過流孔內設有向右單向流通的單向閥;所述小活塞腔右側與第二活塞之間設置有彈簧,所述小活塞腔右側設置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通過單向阻尼閥與第一通道連通,所述第一通道與左腔連通;所述右腔的右側設置有與第一通道連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內設有背壓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缸體與活塞桿接觸處、第一活塞與大活塞腔接觸處及、第二活塞與小活塞腔接觸處均設有密封圈。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缸體與活塞桿接觸處設置有壓緊密封圈的壓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結構設計簡單合理,在汽車撞擊時實現了快速緩沖、變速緩沖及慢速緩沖三次緩沖,緩沖過程合理,通過多次緩沖有效吸收撞擊能量從而保護車內人員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汽車撞擊緩沖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缸體,2-壓蓋,3-碰撞梁,4-活塞桿,5-左腔,6-第一通道,7-第一活塞,8-第二活塞,9-背壓閥,10-第二通道,11-單向阻尼閥,12-第三通道,13-彈簧,14-小活塞腔,15-右腔,16-單向閥,17-過流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一種汽車撞擊緩沖器,包括固定于汽車主梁上的兩個缸體1,所述缸體1內均設置有活塞桿4,所述活塞桿4伸出端之間設置有碰撞梁3;位于缸體1內的活塞桿4上從左到右間隔設置有第一活塞7及第二活塞8,所述第一活塞7的半徑大于第二活塞8的半徑,所述缸體1內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相互連通的大活塞腔及小活塞腔14,所述大活塞腔與第一活塞7適配,所述小活塞腔14與第二活塞8適配;所述第一活塞7將大活塞腔分隔成左腔5及右腔15,所述第一活塞7上設置有多個連通左腔5及右腔15的過流孔17,所述過流孔17內設有向右單向流通的單向閥16;所述小活塞腔14右側與第二活塞8之間設置有彈簧13,所述小活塞腔14右側設置有第三通道13,所述第三通道13通過單向阻尼閥11與第一通道6連通,所述第一通道6與左腔5連通;所述右腔15的右側設置有與第一通道6連通的第二通道10,所述第二通道10內設有背壓閥9。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整個緩沖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快速緩沖、變速緩沖及慢速緩沖。
快速緩沖:初始時,第二活塞8未進入小活塞腔14內,此時碰撞梁3推動活塞桿4向右移動,第一活塞7上的單向閥16關閉,右腔15內的液壓油不會從過流孔17進入左腔5,而被壓入至第三通道12,并通過單向阻尼閥11的阻尼力作用后經第一通道6進入左腔5,同時第二活塞8壓縮彈簧12,因此此過程中,活塞桿4受到了單向阻尼閥11的阻尼力及彈簧13的彈力作用,實現快速緩沖。
變速緩沖:繼續右行,第二活塞8進入小活塞腔14內,此時由于所述第一活塞7的半徑大于第二活塞8的半徑,因此第一活塞7與第二活塞8之間的液壓油的體積會隨著活塞桿4向右移而逐漸減小,從而使得該液壓油被逐漸壓縮,相應的第一活塞7受到液壓油的阻力也逐漸變大,因此此過程中,活塞桿4不僅受到了單向阻尼閥11的阻尼力及彈簧13的彈力作用,還受到逐漸變大的液壓油的阻力,實現變速緩沖。
慢速緩沖:活塞桿4繼續右行,當壓縮液壓油的力大于背壓閥9的開啟壓力時,背壓閥9打開,將多余的液壓油從第二通道10通入第一通道6,因此從此時開始直至到活塞桿停止移動,第一活塞始終受到等同于背壓閥開啟壓力大小的阻力,因此活塞桿不僅受到了單向阻尼閥的阻尼力及彈簧的彈力作用,還受到一個恒定的等同于背壓閥開啟壓力大小的阻力,實現慢速緩沖。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左”、“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相連”及“連接”應做廣義理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