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動力懸置總成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載貨車動力懸置總成。
背景技術:
動力總成懸置作用是承接卡車發動機和變速箱作用,為了更好的適應惡劣路況,動力懸置總成以柔性材料(即橡膠墊及支架固定組件)來銜接發動機,變速箱與車架之間的鏈接。
動力懸置總成包含發動機前懸置、發動機后懸置和變速箱懸置,少數輕型載貨小卡車無變速箱懸置,大型重載多驅動卡車還包括有分動器懸置。
發動機分前懸置和后懸置,前懸置是發動機前半部分與車架固定中間過渡用,后懸置也是發動機后端與車架過渡固定用,此種發動機固定方式可靠性好,但隔振率,噪音等性能極差。在發動機啟動時駕駛室抖動嚴重,NVH性能不佳,車輛駕駛感覺極其不舒服。
后懸置組合鍵包含后置鏈接板與車架以螺栓螺母的形式固定+后懸置下支撐梁與支架連接板固定并且上面自帶發動機后懸置支腳連接空位。
此時發動機后懸置點即可固定,發動機后懸置支腳自帶減震腳墊可使發動機在振動過程中起到減震效果。但此結構在整車布置上空間占用率大,載貨車無法裝配排氣道。
發動機前懸置包含前懸支架連接板+前減振支腳連接支架。連接方式與后懸置連接相同都是以螺栓連接,發動機前端自帶支腳減振橡膠墊,用于行駛中減小動力總成振動時產生的沖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載貨車動力懸置總成,以解決現有技術的動力懸置總成隔振率及降噪性能不佳并且空間占用率大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載貨車動力懸置總成,包括發動機左前懸置、發動機右前懸置及變速箱懸置;
所述發動機左前懸置與所述發動機右前懸置以車輛縱向軸線左右對稱設置;
所述變速箱懸置包括橫梁、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懸置梁、第一襯套及第二襯套;
所述橫梁的一端與左車架的外側固定連接,所述橫梁的另一端與右車架的外側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第二支架均固定于所述橫梁上;
所述第一襯套壓裝于所述懸置梁的一端,所述第二襯套壓裝于懸置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襯套與所述第一支架通過連接軸連接,所述第二襯套與所述第二支架通過連接軸連接;
在所述懸置梁上設置有安裝螺栓;
所述發動機左前懸置包括左安裝支架及左前懸置本體,所述左安裝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左車架固定連接,所述左安裝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左前懸置本體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左前懸置本體與發動機左前側連接;
所述左前懸置本體包括下底座總成、膜片、橡膠主體、金屬固定塊、翼板、擋片、上壓蓋、下壓片、擋片、上安裝螺栓及下安裝螺栓;
所述下安裝螺栓固定于所述下底座總成上,所述下底座總成的上端及金屬固定塊之間硫化有橡膠主體,所述上安裝螺栓固定于所述金屬固定塊上;所述上壓蓋、所述擋片、所述翼板、所述膜片及所述下壓片均設置于所述下底座總成內;所述上壓蓋與所述下壓片將所述膜片與所述橡膠主體之間的空腔分隔成上液室和下液室;所述翼板設置于所述上液室內,且通過所述上安裝螺栓與所述金屬固定塊固定連接。
所述發動機左前懸置與所述發動機右前懸置的結構相同。
在所述下底座總成上還設置有定位銷。
所述橫梁包括左斜梁、橫梁本體及右斜梁,所述左斜梁的右端與所述橫梁本體的左端連接為一體結構,所述橫梁本體的右端與所述右斜梁的左端連接為一體結構;所述左斜梁的左端與所述左車架的外側固定連接,所述右斜梁的右端與所述右車架的外側固定連接;
所述左斜梁與所述橫梁本體之間的夾角大于90度;所述右斜梁與所述橫梁本體之間的夾角大于90度。
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第二支架以所述車輛縱向軸線左右對稱。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請通過變速箱懸置結構,將發動機與變速箱采用共四點懸置支撐,即減少了懸置總成的空間占用率,同時,通過變速箱懸置,且各懸置均固定于相應車架的外側,便于大功率發動機及高扭矩變速箱的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帶動力總成的動力懸置總成俯視圖;
圖2為帶車架的動力懸置總成俯視圖;
圖3為帶車架的動力懸置總成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動力懸置總成側視圖;
圖5為去掉橫梁后的變速箱懸置正視圖;
圖6為左前懸置本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左前發動機懸置,2右前發動機懸置,3變速箱懸置,4發動機,5變速箱,6左車架,7右車架,11左安裝支架,12左前懸置本體,121下底座總成,122膜片,123下壓片,124鉚釘,125上壓蓋,126擋片,127翼板,128橡膠主體,129金屬固定塊,130上安裝螺栓,131下安裝螺栓,132定位銷,21右安裝支架,22右前懸置本體,31橫梁,32第一支架,33第二支架,34懸置梁,35第一襯套,36第二襯套,37安裝螺栓,311橫梁本體,312左斜梁,313右斜梁。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下的實施例僅是示例性的,僅能用來解釋和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限制。
本申請提供一種載貨車動力懸置總成,如圖1至圖6所示,包括發動機左前懸置1、發動機右前懸置2及變速箱懸置3;在本申請,發動機左前懸置與發動機右前懸置的主體結構與現有技術的發動機左前懸置或發動機右前懸置的基本相同。
發動機左前懸置與發動機右前懸置以車輛縱向軸線左右對稱設置。發動機左前懸置與發動機右前懸置的結構相同。
發動機左前懸置1包括左安裝支架11及左前懸置本體12,左安裝支架的一端與左車架6固定連接,左安裝支架的另一端與左前懸置本體通過螺栓連接,左前懸置本體12與發動機4左前側連接。
所述左前懸置本體12包括下底座總成121、膜片122、橡膠主體128、金屬固定塊129、翼板127、擋片126、上壓蓋125、下壓片123、上安裝螺栓130及下安裝螺栓131。在本實施例中,下底座總成包括上下兩部分,這兩部分之間通過鉚釘124鉚接固定。
所述下安裝螺栓131固定于所述下底座總成上,所述下底座總成的上端及金屬固定塊之間硫化有橡膠主體,所述上安裝螺栓固定于所述金屬固定塊上;所述上壓蓋、擋片、所述翼板、所述膜片及所述下壓片均設置于所述下底座總成內;所述上壓蓋與所述下壓片將所述膜片與所述橡膠主體之間的空腔分隔成上液室和下液室;所述翼板設置于所述上液室內,且通過所述上安裝螺栓與所述金屬固定塊固定連接。
在下底座總成上還設置有定位銷132,用于左前懸置本體的安裝定位。
發動機右前懸置2包括右安裝支架21及右前懸置本體22,右安裝支架的一端與右車架固定連接,右安裝支架的另一端與右前懸置本體通過螺栓連接,右前懸置本體與發動機右前側連接。
在本申請中,左安裝支架與左車架的安裝位置,右安裝支架與右車架的安裝位置與現有技術不同,本實施例中,左安裝支架與左車架的外側腹面及上翼面固定連接,同樣,右安裝支架與右車架的外側腹面及上翼面固定連接。
變速箱懸置3包括橫梁31、第一支架32、第二支架33、懸置梁34、第一襯套35及第二襯套36。
橫梁31的一端與左車架6的外側固定連接,橫梁的另一端與右車架7的外側固定連接;橫梁31包括左斜梁312、橫梁本體311及右斜梁313,左斜梁的右端與橫梁本體的左端連接為一體結構,橫梁本體的右端與右斜梁的左端連接為一體結構;左斜梁的左端與左車架的外側固定連接,右斜梁的右端與右車架的外側固定連接。
左斜梁與橫梁本體之間的夾角大于90度;右斜梁與橫梁本體之間的夾角大于90度。在本實施例中,橫梁以車輛的縱向軸線左右對稱。
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均固定于橫梁上;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以車輛縱向軸線左右對稱。
第一襯套壓裝于懸置梁的一端,第二襯套壓裝于懸置梁的另一端;第一襯套與第一支架通過連接軸連接,第二襯套與第二支架通過連接軸連接。
在懸置梁上設置有安裝螺栓37,用于同變速箱5固定連接。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