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四點式安全帶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使用的安全帶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三點固定式安全帶,即肩部一個點,臀部兩個點,這種安全帶對乘員的保護起到很大作用,在汽車法規中,要求標配。
三點固定式安全帶雖然佩戴方便,但是汽車在高速行駛時,三點式斜拉安全帶不能提供足夠的對人體的約束力,并且當汽車正面被劇烈撞擊時,人體斜拉安全帶的部位將承受極大的壓力,易使人體斜拉安全帶的部位受到傷害,甚至造成骨折,因此三點固定式安全帶還存有不能均衡分散沖擊力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四點式安全帶裝置,目的是使人體受力更均勻,提高舒適性和安全性。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汽車四點式安全帶裝置,包括第一安全帶、第二安全帶、位于第一安全帶和第二安全帶之間且與第一安全帶和第二安全帶連接的第三安全帶、設置于座椅靠背上的第一卷收器和第二卷收器、設置于座椅坐墊上的第三卷收器和第四卷收器、通過連接帶與第一卷收器、第二卷收器、第三卷收器和第四卷收器分別連接的四個鎖扣、設置于第一安全帶兩端且用于與兩個鎖扣接合的兩個鎖舌板以及設置于第二安全帶兩端且用于與另外兩個鎖扣接合的兩個鎖舌板。
所述第一卷收器和所述第三卷收器位于座椅的同一側,所述第二卷收器和所述第四卷收器位于座椅的另一側。
所述第三安全帶設置多個。
所述第三安全帶設置兩個。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四點式安全帶裝置,采用四點固定,使乘員的受力更均勻,提高舒適性,而且發生事故時,對人體的傷害也顯著降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四點式安全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安全帶主體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護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護墊與連接帶的裝配圖;
上述圖中的標記均為:1、第一卷收器;2、第二卷收器;3、第三卷收器;4、第四卷收器;5、第一安全帶;6、第二安全帶;7、第三安全帶;8、第一連接帶;9、第二連接帶;10、第三連接帶;11、第四連接帶;12、第一鎖舌板;13、第二鎖舌板;14、第三鎖舌板;15、第四鎖舌板;16、第一鎖扣;17、第二鎖扣;18、第三鎖扣;19、第四鎖扣;20、容置槽;21、粘接帶;22、弧形段;23、突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目的是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實施。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四點式安全帶裝置,包括第一安全帶5、第二安全帶6、位于第一安全帶5和第二安全帶6之間且與第一安全帶5和第二安全帶6連接的第三安全帶7、設置于座椅靠背上的第一卷收器1和第二卷收器2、設置于座椅坐墊上的第三卷收器3和第四卷收器4、通過連接帶與第一卷收器1、第二卷收器2、第三卷收器3和第四卷收器4分別連接的四個鎖扣、設置于第一安全帶5兩端且用于與兩個鎖扣接合的兩個鎖舌板以及設置于第二安全帶6兩端且用于與另外兩個鎖扣接合的兩個鎖舌板。
具體地說,如圖1所示,第一卷收器1和第三卷收器3位于座椅的同一側,第二卷收器2和第四卷收器4位于座椅的另一側。第一卷收器1和第二卷收器2固定設置于座椅靠背的骨架上,第三卷收器3和第四卷收器4固定設置于座椅坐墊的骨架上。第一卷收器1、第二卷收器2、第三卷收器3和第四卷收器4與現有技術中的卷收器相同,其結構如同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那樣,在此不再贅述。
如圖1和圖2所示,第一安全帶5的一端設置有一個第一鎖舌板12,第一安全帶5的另一端設置有一個第三鎖舌板14,第二安全帶6的一端設置有一個第二鎖舌板13,第二安全帶6的另一端設置有一個第四鎖舌板15。與第一鎖舌板12相配合的第一鎖扣16與設置于第一卷收器1上的第一連接帶8連接,第一連接帶8卷繞在第一卷收器1上,第一卷收器1卷取第一連接帶8,控制第一連接帶8的伸縮,第一連接帶8繞過坐在座椅上的乘員的肩部后使第一鎖扣16與第一鎖舌板12能夠插接。同樣的,與第二鎖舌板13相配合的第二鎖扣17與設置于第二卷收器2上的第二連接帶9連接,第二連接帶9卷繞在第二卷收器2上,第二卷收器2卷取第二連接帶9,控制第二連接帶9的伸縮,第二連接帶9繞過坐在座椅上的乘員的另一肩部后使第二鎖扣17與第二鎖舌板13能夠插接。與第三鎖舌板14相配合的第三鎖扣18與設置于第三卷收器3上的第三連接帶10連接,第三連接帶10卷繞在第三卷收器3上,第三卷收器3卷取第三連接帶10,控制第三連接帶10的伸縮,第三連接帶10使第三鎖扣18在乘員大腿外側與第三鎖舌板14進行插接。與第四鎖舌板15相配合的第四鎖扣19與設置于第四卷收器4上的第四連接帶11連接,第四連接帶11卷繞在第四卷收器4上,第四卷收器4卷取第四連接帶11,控制第四連接帶11的伸縮,第四連接帶11使第四鎖扣19在乘員另一大腿外側與第四鎖舌板15進行插接。通過將四個卷收器布置在不同的位置,上面兩個布置在座椅靠背的骨架上,分別穿過乘員的兩肩與安全帶連接,下面兩個部置在座椅坐墊的骨架上,分別穿過乘員的大腿外側與安全帶連接,從而可以對乘員進行全方位保護,使乘員受力更均勻。
如圖1和圖2所示,第三安全帶7的一端與第一安全帶5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安全帶6固定連接,第三安全帶7設置多個,第三安全帶7的位置對應乘員的腰部及以上位置,可以對乘員形成阻擋,而且使第一安全帶5和第二安全帶6能夠更好的與人體貼合,提高安全性。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安全帶7設置兩個,兩個第三安全帶7與第一安全帶5和第二安全帶6連接,形成呈井字形結構的安全帶主體。
由于第一連接帶和第二連接帶是從人體的肩部繞過,與人體的肩部接觸,長期使用的話會對人體肩部產生較大的壓力,造成人體肩部的不舒適感,因此可在第一連接帶和第二連接帶上安裝一具有彈性的護墊,如圖3和圖4所示,該護墊包括一個由軟質彈性材料制成的護墊本體和用于包裹護墊本體的護墊套,該護墊本體的一側中部為弧形段22,該弧形段22形成朝向護墊本體的內部凹入的弧形凹槽,以適應人體肩部形狀,確保護墊本體能夠與人體肩部較好的貼合。在弧形段22的兩側分別設置一個突起23,起到限位作用。護墊套套在護墊本體的外部,護墊套上設有一個讓第一連接帶或第二連接帶穿過的容置槽20和在容置槽20處與第一連接帶或第二連接帶粘接的粘接帶21,通過粘接帶21與第一連接帶或第二連接帶的粘接,可以將整個護墊固定到第一連接帶和第二連接帶上。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