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尾氣安全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廢氣進入裝置及汽車。
背景技術:
天窗是乘用車重要的系統總成,增加車內的光照,快速流通車內的空氣,同時使乘員的視野更加寬闊,已達到增加舒適性的目的,因此多數汽車的高配車型均配有天窗。
圖1是汽車天窗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天窗總成200包括天窗210和多根排水管220。天窗210安裝在車頂蓋上,與頂蓋加強鈑金件通過螺栓剛性連接,同時與車身頂蓋開口之間的間隙采用橡膠密封條進行密封,且天窗210在密封條密封部位的下方設有流水槽。各排水管220的一端連接流水槽,排水管220的另一端連通車外,漏進車內的水最終經天窗210的流水槽、排水管220的導流排放到駕駛艙外。
圖2是汽車后部的排水管的局部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天窗總成設有四根排水管220,即汽車前部和汽車后部各設置兩根,汽車前部的排水管220布置在汽車A柱內,且排水管220出水口與汽車前部流水槽連通,由于汽車流水槽是較為封閉的結構,因此汽車前部的排水管出水口受外界環境影響小。汽車后部的排水管220布置在后面D柱內,且汽車后部的排水管220出水口與汽車外部環境直接聯通,如圖2所示。由于汽車的發動機尾氣管200a布置在汽車后部,并與汽車后部的排水管220的出口很近,因此汽車后部的排水管220出水口的空氣環境較差,特別是汽車尾氣容易順著排水管220進入車內,影響乘員的身體健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防廢氣進入裝置,能有效的阻止汽車尾氣進入汽車排水管和車內,避免了汽車尾氣對乘員身體健康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汽車,能有效的阻止汽車尾氣進入汽車排水管和車內,避免了汽車尾氣對乘員身體健康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防廢氣進入裝置,包括安裝桶、密封罩、活塞組件和驅動機構,安裝桶的底板上設有排水孔,密封罩安裝在安裝桶內,密封罩的端部連接在底板上,密封罩的頂板與底板相對設置,密封罩的罩壁圍繞形成容置腔,且容置腔與排水孔連通,密封罩的頂板上設有與容置腔和汽車排水管連通的接頭,接頭下方的罩壁上設有密封圈,活塞組件包括活塞盤和彈簧,活塞盤設置在容置腔內,彈簧的一端連接在底板上,彈簧的另一端連接在活塞盤上,使活塞盤遠離彈簧的另一側抵靠在密封圈上,活塞盤與密封圈配合密封接頭與活塞盤之間形成的儲水腔,驅動機構連接在安裝桶上,驅動機構可驅使活塞盤向著靠近底板的方向移動,并使儲水腔與容置腔連通。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安裝桶包括第一桶體和第二桶體以及連接于第一桶體與第二桶體之間的臺肩,臺肩上設有多個安裝孔,各安裝孔下方的第二桶體的桶壁上設有卡塊,密封罩包括第一罩體和第二罩體,第一罩體連接在第二罩體上,第二罩體的罩壁上設有多個卡接板,且各卡接板上設有卡孔,第一罩體設置在第一桶體內,第二罩體設置在第二桶體內,卡接板對應設置在安裝孔內,且卡接板的卡孔與第二桶體的卡塊配合實現密封罩與安裝桶的卡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第二桶體的底板上設有多根立柱,且彈簧套置在立柱上,立柱內為中空管道,中空管道的一端貫穿底板,中空管道的另一端與容置腔連通,立柱遠離底板的端部設有第一導向塊,第一導向塊內設有與中空管道和容置腔連通的通孔,第一導向塊與立柱之間形成承載臺,活塞盤的側邊設有多個凸板,凸板上設有與立柱軸線對齊的活動孔,驅動機構可驅使活塞盤向著靠近底板的方向移動,使第一導向塊穿過活動孔,并使活塞盤的凸板抵靠在承載臺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第二罩體的罩壁向外凸出形成多個容置槽,立柱對應設置于容置槽中,各容置槽相互間隔設置,且相鄰的兩容置槽之間的罩壁上設有排水口,排水口連通第二桶體的內腔和容置腔,第二罩體的端部設有多個缺口,缺口連通第二桶體的內腔和容置腔,且缺口位于排水口的下方。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密封罩的缺口上方的罩壁上設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設有螺孔,底板上設有多個與固定板配合的安裝座,安裝座上設有螺孔,密封罩的固定板設置在底板的安裝座上,并利用螺栓穿過固定板和安裝座的螺孔實現密封罩與安裝桶的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容置槽頂部的罩壁上設有安裝臺,安裝臺與立柱相對設置,安裝臺上設有第二導向塊,第二導向塊的一端連接在安裝臺上,第二導向塊的另一端向著靠近底板的方向凸出,且第二導向塊的軸線方向與第一導向塊的軸線方向對齊,彈簧可使活塞盤的凸板抵靠在安裝臺上,并使第二導向塊穿過活動孔。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第一罩體的外側設有多個用于與第二罩體配合連接的卡勾,第二罩體的外側設有多個配合卡勾的凸塊,第一罩體的卡勾勾在第二罩體的凸塊上實現第一罩體與第二罩體的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活塞盤靠近該底板的一側設有掛環,掛環下方的底板上設有過孔,驅動機構包括驅動器和拉繩,驅動器連接在底板的外側,拉繩的一端與驅動器連接,拉繩的另一端穿過過孔并與掛環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防廢氣進入裝置還包括感應組件,感應組件包括水位感應器和信號線,水位感應器設在接頭的內側,信號線一端與水位感應器連接,信號線的另一端與驅動器連接。
一種汽車,包括上述的防廢氣進入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防廢氣進入裝置的安裝桶的底板上設有排水孔,密封罩安裝在安裝桶內,密封罩的端部連接在底板上,密封罩的頂板與底板相對設置,密封罩的罩壁圍繞形成容置腔,且容置腔與排水孔連通,密封罩的頂板上設有與容置腔和汽車排水管連通的接頭,接頭下方的罩壁上設有密封圈,活塞組件的活塞盤設置在容置腔內,活塞組件的彈簧的一端連接在底板上,彈簧的另一端連接在活塞盤上,使活塞盤遠離彈簧的另一側抵靠在密封圈上,活塞盤與密封圈配合密封接頭與活塞盤之間形成的儲水腔,驅動機構連接在安裝桶上,驅動機構可驅使活塞盤向著靠近底板的方向移動,并使儲水腔與容置腔連通。當雨水由排水管流入密封罩的儲水腔時,驅動機構可驅使活塞盤移動,并使儲水腔內的雨水經排水孔排到車外;當儲水腔內沒有沒有雨水時,彈簧驅使活塞盤抵靠在密封圈上,密封儲水腔。因此,本實用新型的防廢氣進入裝置能有效的阻止汽車尾氣進入汽車排水管和車內,避免了汽車尾氣對乘員身體健康的影響。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汽車天窗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汽車后部的排水管的局部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防廢氣進入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防廢氣進入裝置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防廢氣進入裝置與汽車鈑金安裝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防廢氣進入裝置的驅動機構驅動活塞盤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廢氣進入裝置及汽車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如下: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術內容、特點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呈現。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說明,當可對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是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防廢氣進入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防廢氣進入裝置的拆分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防廢氣進入裝置與汽車鈑金安裝的剖視結構示意圖。防廢氣進入裝置100固定在汽車底盤的鈑金上,并與汽車后部的排水管100a連接,用于阻止汽車尾氣進入汽車內。如圖3、圖4和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防廢氣進入裝置100包括安裝桶110、密封罩120、活塞組件130、驅動機構140和感應組件150。
安裝桶110包括第一桶體112和第二桶體114以及連接于第一桶體112與第二桶體114之間的臺肩116,第一桶體112的外徑大于第二桶體114的外徑。第一桶體112的桶口處設有安裝板1122,安裝板1122圍繞桶口設置在第一桶體112的外側,且安裝板1122上設有多個與汽車鈑金配合連接的螺孔。臺肩116上設有多個安裝孔101,各安裝孔101貫穿臺肩116,且各安裝孔101下方的第二桶體114的桶壁上設有卡塊1141。第二桶體114的底板1142上設有多根立柱1143,各立柱1143內為中空管道102,中空管道102的一端貫穿底板1142,中空管道102的另一端與第二桶體114內腔連通。在本實施例中,立柱1143遠離底板1142的端部設有第一導向塊1144,第一導向塊1144內設有與中空管道102和第二桶體114的內腔連通的通孔103,第一導向塊1144的外徑小于立柱1143的外徑,且第一導向塊1144與立柱1143之間形成承載臺1145。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桶體114的底板1142上還設有一個用于與驅動機構140配合的過孔104和多個用于排水的排水孔105以及多個用于固定密封罩120的安裝座1146,且安裝座1146上設有螺孔。
密封罩120安裝在安裝桶110內,并包括第一罩體122和第二罩體124,第一罩體122連接在第二罩體124上,密封罩120的罩壁125圍繞形成容置腔120a,且第一罩體122設置于第一桶體112中,第二罩體124設置于第二桶體114中。
進一步地,密封罩120的第一罩體122的頂板1221上設有與汽車排水管100a連通的接頭1223,接頭1223與容置腔120a連通,雨水可經過接頭1223流入容置腔120a內。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罩體122的外側設有多個用于與第二罩體124配合連接的卡勾1225。
第二罩體124的靠近第一罩體122的外側設有多個配合卡勾1225的凸塊1241,第一罩體122的卡勾1225勾在第二罩體124的凸塊1241上實現第一罩體122與第二罩體124的連接。第二罩體124的罩壁125局部向外凸出形成多個容置槽120b,各容置槽120b相互間隔設置,相鄰的兩容置槽120b之間的罩壁125上設有排水口106,排水口106連通第二桶體114的內腔和容置腔120a。第二罩體124遠離靠近底板1142的端部設有多個缺口107,缺口107連通第二桶體114的內腔和容置腔120a,且缺口107位于排水口106下方。缺口107上方的罩壁125上設有用于與底板1142配合連接的固定板1244,固定板1244上設有螺孔。各容置槽120b外側的罩壁125上設有卡接板1245,且卡接板1245上設有與第二桶體114的卡塊1141配合的卡孔108。第二罩體124內側的罩壁125上設有圍板1246,圍板1246位于第二罩體124靠近第一罩體122的一端,并繞著容置腔120a設置,圍板1246的一側連接在第二罩體124的罩壁125上,圍板1246的另一側向著容置腔120a內凸出。圍板1246上設有密封圈1247,密封圈1247圍繞容置腔120a設置,且密封圈1247的一側連接在圍板1246上,密封圈1247的另一側向著靠近底板1142方向凸出。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罩體122和第二罩體124的連接方式并非限定為卡接,也可通過螺紋配合連接,例如在第一罩體122的罩壁125內側設有螺紋,在第二罩體124的罩壁125外側設有螺紋,從而實現第一罩體122與第二罩體124的連接,但并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密封罩120配合安裝在安裝桶110內,具體地,密封罩120的第一罩體122設置在安裝桶110的第一桶體112內,密封罩120的第二罩體124設置在安裝桶110的第二桶體114內,并使第二桶體114內的立柱1143處于第二罩體124的容置槽120b內,第二罩體124的罩壁125端部的固定板1244抵靠在底板1142的安裝座1146上,利用螺栓穿過固定板1244和安裝座1146的螺孔實現密封罩120連接在安裝桶110的底板1142上;密封罩120的各卡接板1245穿過安裝桶110的安裝孔101,并使卡接板1245的卡孔108與第二桶體114的卡塊1141配合實現安裝桶110與密封罩120的卡接。值得一提的是,容置槽120b頂部的罩壁125上設有安裝臺1242,安裝臺1242與容置槽120b內的立柱1143相對設置,安裝臺1242上設有第二導向塊1243,第二導向塊1243的一端連接在安裝臺1242上,第二導向塊1243的另一端向著靠近底板1142的方向凸出,且第二導向塊1243的軸線方向與第二導向塊1243的軸線方向對齊,第二導向塊1243的外徑等于第一導向塊1144的外徑。
活塞組件130設置在密封罩120的容置腔120a內,并包括活塞盤132和多根彈簧135。活塞盤132設置在密封罩120的第二罩體124內,活塞盤132的側邊設有多個凸板133,各凸板133處于容置槽120b中,凸板133上設有與立柱1143軸線對齊的活動孔109,且活動孔109的內徑等于第一導向塊1144和第二導向塊1243的外徑。彈簧135套置在立柱1143上,且彈簧135的一端連接在底板1142上,彈簧135的另一端連接在活塞盤132上。在本實施例中,活塞盤132可依靠彈簧135的彈力使活塞盤132的一側抵靠在密封圈1247,并使活塞盤132的凸板133抵靠在安裝臺1242上(此時第二導向塊1243處于活塞盤132的活動孔109中)。活塞盤132靠近底板1142的一側設有與驅動機構140配合連接的掛環134。在本實施例中,活塞盤132與密封圈1247配合密封接頭1223與活塞盤132之間形成的儲水腔120c,雨水經過接頭1223后可儲蓄在第一罩體122的儲水腔120c內。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防廢氣進入裝置的驅動機構驅動活塞盤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如圖6所示,驅動機構140包括驅動器(圖未示)和拉繩143。驅動器固定在底板1142的外側,拉繩143的一端與驅動器連接,拉繩143的另一端穿過底板1142的過孔104,并與活塞盤132的掛環134連接。在本實施例中,驅動器可利用拉繩143拉動活塞盤132向著靠近底板1142的方向移動,并使活塞盤132的凸板133抵靠在各立柱1143的承載臺1145上,(此時第一導向塊1144處于活塞盤132的活動孔109中),且第一導向塊1144的通孔103與第一罩體122的內腔連通,排水口106與第一罩體122的儲水腔120c連通。
感應組件150包括水位感應器152和信號線153,水位感應器152設在接頭1223的內側,并用于感知水位高度,信號線153一端與水位感應器152連接,信號線153的另一端與驅動器連接。當儲水腔120c內的水位過高并被水位感應器152感知時,水位感應器152產生的信號經信號線153至驅動器,驅動器啟動收卷拉繩143,并驅使活塞盤132向著靠近底板1142的方向移動,直至活動盤抵靠在各立柱1143的承載臺1145上,此時儲水腔120c內的雨水將順著第一導向塊1144的通孔103、第二罩體124的排水口106和第二罩體124端部的缺口107經過底板1142的排水孔105排出車外;當儲水腔120c內的雨水排盡時,驅動器關閉,活塞盤132在彈簧135的彈力作用下抵靠在密封圈1247上,密封儲水腔120c。
本實用新型的防廢氣進入裝置100的安裝桶110的底板1142上設有排水孔105,密封罩120安裝在安裝桶110內,密封罩120的端部連接在底板1142上,密封罩120的頂板1221與底板1142相對設置,密封罩120的罩壁125圍繞形成容置腔120a,且容置腔120a與排水孔105連通,密封罩120的頂板1221上設有與容置腔120a和汽車排水管100a連通的接頭1223,接頭1223下方的罩壁125上設有密封圈1247,活塞組件130的活塞盤132設置在容置腔120a內,活塞組件130的彈簧135的一端連接在底板1142上,彈簧135的另一端連接在活塞盤132上,使活塞盤132遠離彈簧135的另一側抵靠在密封圈1247上,活塞盤132與密封圈1247配合密封接頭1223與活塞盤132之間形成的儲水腔120c,驅動機構140連接在安裝桶110上,驅動機構140可驅使活塞盤132向著靠近底板1142的方向移動,并使儲水腔120c與容置腔120a連通。當雨水由排水管100a流入密封罩120的儲水腔120c時,驅動機構140可驅使活塞盤132移動,并使儲水腔120c內的雨水經排水孔105排到車外;當儲水腔120c內沒有沒有雨水時,彈簧135驅使活塞盤132抵靠在密封圈1247上,密封儲水腔120c。因此,本實用新型的防廢氣進入裝置100能有效的阻止汽車尾氣進入汽車排水管100a和車內,避免了汽車尾氣對乘員身體健康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