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應用于車輛輪胎的防滑裝置,其用于增加對例如冰或雪覆蓋的道路的附著力,并且尤其涉及一種防脫落珠子鏈,可使得其側繩和過渡鏈的連接強度大大提升。
背景技術:
授權公告號CN 1017130 B,授權公告日1992年6月24日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斜形輪胎鏈。該輪胎鏈的側繩和過渡鏈采用圖1所示的扣板進行連接。
該輪胎鏈裝配到輪胎上時,將扣板設于的輪胎側面,而過渡鏈越過輪胎的胎面與輪胎側面的扣板進行連接。過渡鏈橫越過輪胎胎面并在兩側向下折彎,連接扣板。因此,設于過渡鏈的兩端的扣珠會受到應力而上翹。伴隨著輪胎鏈在使用過程中,扣珠與扣板之間的相互作用下,扣珠和條形孔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磨損和變形,扣珠與安裝孔周邊的磨損尤為顯著,當磨損和變形發展到一定程度,因為扣珠在使用中始終處在向上翹起頂在安裝孔附近的狀態,所以容易經上方的安裝孔從扣板中拉出,由此造成過渡鏈從扣板脫落,擊打并損壞汽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基于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側繩和過渡鏈的連接強度高的防脫落珠子鏈。
一種防脫落珠子鏈,包括橫向設置的兩條側繩、縱向設置在兩條側繩之間的過渡鏈、連接所述側繩和所述過渡鏈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包括用于與輪胎側面貼合的貼合部,以及設于所述貼合部內側的側繩安裝部和設于所述貼合部外側的過渡鏈安裝部,所述過渡鏈包括設于其端部與所述連接件配合的過渡鏈連接件、設于所述過渡鏈連接件之間的防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鏈安裝部由所述連接件從所述貼合部向上向內折彎而成,形成投影在所述貼合部的第一上限位部和投影在所述貼合部外側的第一側限位部;所述貼合部設有安裝孔,且所述安裝孔縮徑形成條形孔由所述貼合部至少延伸至所述第二側限位部;所述過渡鏈連接件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穿過所述安裝孔后被限位于所述貼合部與所述過渡鏈安裝部之間。
所述安裝孔設于與輪胎側墻貼合的貼合部上,當珠子鏈裝配在輪胎上以后,安裝孔被輪胎側墻擋住。當過渡鏈連接件因過渡鏈受到附于輪胎胎面部分的拉力而向上翹起時,其不僅具有遠離安裝孔的趨勢,而且受第一上限位部的限位,由此不僅有效防止第一限位部受拉力作用通過安裝孔脫離連接件,而且可以保證過渡鏈與連接件的連接在過渡鏈經受更大拉力時趨于更加牢固,從而大幅度提升側繩和過渡鏈的連接強度和可靠性。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上限位部在所述貼合部上的投影,可覆蓋所述安裝孔的一部分。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端部伸出所述第一上限位部的內側。
作為優選,所述過渡鏈連接件還包括第二限位部、連接柱,所述第二限位部設于所述過渡鏈連接件的另一端,所述連接柱經所述條形孔穿過所述第一側限位部,連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
作為優選,所述過渡鏈連接件的截面為圓形。
作為優選,所述側繩安裝部包括由所述連接件從所述貼合部向上外折彎而成,形成投影在所述貼合部的第二上限位部和投影在所述貼合部內側的第二側限位部。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上限位部和所述第二上限位部在所述貼合部上的投影之間具有間隔,所述安裝孔可部分設于貼合部上的所述間隔位置處。
作為優選,所述連接件為金屬板一體沖壓制成。
本發明的防脫落珠子鏈,雖然僅對現有技術的連接件進行了改進,但卻根本改變了多年來現有技術中過渡鏈易于從連接件脫落的技術問題,顯著提升了側繩與過渡鏈之間的連接強度,而且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廉,無需改進現有技術的側繩和過渡鏈。
附圖說明
圖1現有技術的扣板連接示意圖。
圖2珠子鏈展開狀態示意圖。
圖3珠子鏈輪胎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4 過渡鏈與連接件連接示意圖。
圖5 過渡鏈結構示意圖。
圖6連接件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7連接件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8 連接件展開狀態示意圖。
圖9 過渡鏈連接件展開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2,一種防脫落珠子鏈,包括橫向設置的兩條側繩1,呈“Z”字形在縱向設置于兩條側繩之間的過渡鏈2,側繩1和過渡鏈2通過連接件3連接。連接件3包括與輪胎側面貼合的貼合部31,設于貼合部31內側端的側繩安裝部32和設于貼合部31外側端的過渡鏈安裝部33。本實施例中,“內側”是指遠離輪胎圓心的方向, “外側”是指靠近輪胎圓心的方向。
過渡鏈2包括鋼絲繩、套在鋼絲繩外的鋼板卷制滾珠或者鋼絲卷制彈簧、設于鋼絲繩兩端的過渡鏈連接件21。過渡鏈連接件21與過渡鏈安裝部33配合,將過渡鏈2與連接件3連接在一起。
如圖6,過渡鏈安裝部33由連接件3從貼合部31向上向內折彎而成,形成投影在貼合部31的第一上限位部332和投影在貼合部31外側的第一側限位部333。貼合部31設有安裝孔331,安裝孔331縮徑成條形孔334由貼合部31延伸至第一側限位部333,再由第一側限位部333延伸至第一上限位部332。本實施例中,“上”是指背離輪胎側墻的方向;“下”是指指向或接近輪胎側墻的方向。上、下設置的第一上限位部332和貼合部31,以及設于貼合部31外側的第一側限位部333,形成截面為U型的限位結構。
過渡鏈連接件21包括位于兩端的較粗的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12,以及連接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12的較細的連接柱213。第一限位部211位于過渡鏈的端部,第二限位部212相對于第一限位部211靠近過渡鏈2的中間。安裝孔331的孔徑應該足夠大,使得第一限位部211能夠從其中穿過。由安裝孔331縮徑形成的條形孔334的大小應該介于連接柱213和第一限位部211之間,以使得較粗的第一限位部211無法穿過條形孔334,而較細的連接柱213能夠穿在條形孔334中,并在條形孔334中移動。
側繩安裝部32包括由連接件3從貼合部31向上向外折彎而成,形成投影在貼合部31的第二上限位部321和投影在貼合部31內側的第二側限位部322。貼合部31和第二上限位部321、以及設于貼合部31端側的第二側限位部322形成側面U型的限位結構。
連接件3由鋼板沖壓開孔制成如圖8所示結構的半成品,再將該鋼板的兩端首先向鋼板的上方折彎,再向鋼板的中間彎折,成圖7所示狀態。隨后,將側繩1放置在側繩安裝部32的第二上限位部321、第二側限位部322和貼合部31圍成的U型限位結構中,將第二上限位部321朝著貼合部31的方向壓合,將側繩1限位在貼合部31和側繩安裝部32之間。
然后連接過渡鏈2和連接件3:將過渡鏈連接件21的第一限位部211由貼合部31的穿過安裝孔331,連接柱213在條形孔334中,由貼合部31移動至第一側限位部333,使得第一限位部211置于貼合部31、第一上限位部332和第一側限位部333圍成的U型限位結構中,將第一上限位部332朝著貼合部31的方向壓合,將第一限位部211限位在貼合部31和過渡鏈安裝部33之間。此時,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12分設于第一側限位部333的內、外側,連接柱213穿過條形孔334連接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12,完成過渡鏈3與連接件2的連接。
為了使得過渡鏈2與連接件3的連接更加牢固、磨損更小,第一上限位部332在貼合部31上的投影,可覆蓋安裝孔331的一部分;第一限位部211的端部可伸出第一上限位部332的內側.過渡鏈連接件21最采用截面為圓形的金屬制扣珠,將金屬板沖壓成圖9的平面形狀,再壓合在鋼絲繩上。
為了方便安裝,第一上限位部332和第二上限位部321在貼合部31上的投影之間具有間隔,安裝孔321的至少2/3的部分設于貼合部31上的該間隔位置處。
雖然結合附圖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