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用設備,具體是一種汽車落水救生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車輛落水事件時有發生,往往造成幾口之家喪命的慘劇,這主要因為這些車輛沒有安裝防落水裝置;針對市場上的一些讓車漂浮的裝置主要問題在于無法讓車輛水平漂浮,這也可能達不到救人的效果;因此,我們需要一種汽車落水救生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落水救生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汽車落水救生裝置,包括壓縮氣主箱體、壓力感應傳送裝置、空氣過濾板、自動閥門、抽氣電機、控制裝置和氣囊箱;所述壓縮氣箱體設置在車衣的后備箱內,且壓縮氣箱體通過螺絲固定在后備箱中;所述氣囊箱設置在車體的底盤上;所述壓力感應傳送裝置設置在壓縮氣主箱體的內部上方箱壁上,且其傳送的數據到控制裝置中;所述輸氣管設置在車體的底部位置,且壓縮氣主箱體與車尾底部的氣囊箱也設有輸氣管;所述氣囊設置在氣囊箱內部;所述控制裝置設置在壓縮氣主箱體的右側箱體的底部位置;所述自動閥門設置在控制裝置上,且自動閥門設置兩個,分別安裝在控制裝置的上方左側位置和左側中下方位置,且分別貫穿延伸至進氣管的進氣口上方和排氣管的排氣口的左側位置;所述抽氣電機設置在控制裝置的正上方位置;所述支座設置在抽氣電機的底部,且支座通過無縫焊接連接在抽氣電機上;所述控制線設置在抽氣電機的正下方位置,且控制線主要連接處是控制裝置;所述進氣管設置在抽氣電機的左側下方位置,且進氣管橫向連接在壓縮氣主箱體上;所述轉軸設置在抽氣電機的上方位置,且轉軸貫穿抽氣電機的上板壁與其內部主動裝置相連;所述扇葉設置在轉軸上,且扇葉的長度和抽氣電機的半徑長相同;所述空氣過濾板設置在扇葉的上方。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氣囊箱設置在車體的底盤上,且氣囊箱均勻對稱分布在所示圖中的上下左右位置,且氣囊箱通過固定螺栓連接在車體底盤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裝置設置在壓縮氣主箱體的右側箱體的底部位置,且控制裝置的寬度和壓縮氣主箱體的右側箱體的內壁寬度相同,且控制裝置通過螺絲固定在箱體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氣電機設置在控制裝置的正上方位置;所述支座設置在抽氣電機的底部,且支座通過無縫焊接連接在抽氣電機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空氣過濾板設置在扇葉的上方,且空氣過濾板設有兩層分別為粗過濾和細過濾,且空氣過濾板通過滑槽連接在其左右兩側的箱壁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壓縮氣主箱體用于盛放壓縮氣體和安裝各種設備;壓力感應傳送裝置用于感應集氣箱內的壓力,以便及時傳送數據給控制裝置;空氣過濾板用于過濾抽進的空氣,防止帶有灰塵的空氣進入主箱體內部導致裝置的堵塞損壞;轉軸用于傳送轉動力給扇葉;扇葉用于帶動裝置箱內的空氣流動,一方面可以散出抽氣電機等裝置產生的熱量,二可以讓外部的氣體及時流進箱體內;進氣管用于將壓縮的氣體及時導入到壓縮氣箱體內;排氣管7用于當車輛落水時將壓縮氣及時排出到氣囊中;自動閥門用于控制進氣管和排氣管的的進氣與排氣;抽氣電機用于用于將空氣中的空氣壓縮排進容納箱內;控制線用于連接抽氣電機和控制裝置;支座用于支撐抽氣電機,便于抽氣電機和控制裝置散熱;控制裝置用于控制自動閥門和抽氣電機的運轉;氣囊箱用于盛放氣囊和作為輸氣管的焊接支點;輸氣管用于連接各氣囊箱,并作為氣體的傳輸管;氣囊用于緊急情況下充氣膨脹,讓車體漂浮;車體用于安裝該設備;本實用新型汽車落水救生裝置具有結構簡單,其空氣過濾板能夠有效地阻止灰塵進入到其他設備中造成堵塞,該裝置設置的安全氣囊能夠更好的讓車輛平衡漂浮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汽車落水救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汽車落水救生裝置中車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汽車落水救生裝置中尾部的氣囊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壓縮氣主箱體,2-壓力感應傳送裝置,3-空氣過濾板,4-轉軸,5-扇葉,6-進氣管,7-排氣管,8-自動閥門,9-抽氣電機,10-控制線,11-支座,12-控制裝置,13-氣囊箱,14-輸氣管,15-氣囊,16-車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3,一種汽車落水救生裝置,包括壓縮氣主箱體1、壓力感應傳送裝置2、空氣過濾板3、自動閥門8、抽氣電機9、控制裝置12和氣囊箱13;所述壓縮氣箱體1設置在車衣16的后備箱內,且壓縮氣箱體1通過螺絲固定在后備箱中;所述氣囊箱13設置在車體16的底盤上,且氣囊箱13均勻對稱分布在所示圖中的上下左右位置,且氣囊箱13通過固定螺栓連接在車體底盤上;所述壓力感應傳送裝置2設置在壓縮氣主箱體1的內部上方箱壁上,且其傳送的數據到控制裝置12中;所述輸氣管14設置在車體16的底部位置,且壓縮氣主箱體1與車尾底部的氣囊箱13也設有輸氣管14;所述氣囊15設置在氣囊箱13內部;所述控制裝置12設置在壓縮氣主箱體1的右側箱體的底部位置,且控制裝置12的寬度和壓縮氣主箱體1的右側箱體的內壁寬度相同,且控制裝置12通過螺絲固定在箱體上;所述自動閥門8設置在控制裝置12上,且自動閥門8設置兩個,分別安裝在控制裝置12的上方左側位置和左側中下方位置,且分別貫穿延伸至進氣管6的進氣口上方和排氣管7的排氣口的左側位置;所述抽氣電機9設置在控制裝置12的正上方位置;所述支座11設置在抽氣電機9的底部,且支座11通過無縫焊接連接在抽氣電機9上;所述控制線10設置在抽氣電機9的正下方位置,且控制線10主要連接處是控制裝置12;所述進氣管6設置在抽氣電機9的左側下方位置,且進氣管6橫向連接在壓縮氣主箱體1上;所述轉軸4設置在抽氣電機9的上方位置,且轉軸4貫穿抽氣電機9的上板壁與其內部主動裝置相連;所述扇葉5設置在轉軸4上,且扇葉5的長度和抽氣電機9的半徑長相同;所述空氣過濾板3設置在扇葉4的上方,且空氣過濾板3設有兩層分別為粗過濾和細過濾,且空氣過濾板3通過滑槽連接在其左右兩側的箱壁上;壓縮氣主箱體1用于盛放壓縮氣體和安裝各種設備;壓力感應傳送裝置2用于感應集氣箱內的壓力,以便及時傳送數據給控制裝置12;空氣過濾板3用于過濾抽進的空氣,防止帶有灰塵的空氣進入主箱體內部導致裝置的堵塞損壞;轉軸4用于傳送轉動力給扇葉5;扇葉5用于帶動裝置箱內的空氣流動,一方面可以散出抽氣電機9等裝置產生的熱量,二可以讓外部的氣體及時流進箱體內;進氣管6用于將壓縮的氣體及時導入到壓縮氣箱體內;排氣管7用于當車輛落水時將壓縮氣及時排出到氣囊15中;自動閥門8用于控制進氣管6和排氣管7的的進氣與排氣;抽氣電機9用于用于將空氣中的空氣壓縮排進容納箱內;控制線10用于連接抽氣電機9和控制裝置12;支座11用于支撐抽氣電機9 ,便于抽氣電機9和控制裝置12散熱;控制裝置12用于控制自動閥門8和抽氣電機9的運轉;氣囊箱13用于盛放氣囊15和作為輸氣管14的焊接支點;輸氣管14用于連接各氣囊箱13,并作為氣體的傳輸管;氣囊15用于緊急情況下充氣膨脹,讓車體16漂浮;車體16用于安裝該設備。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