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輪圈結構,尤其涉及一種便于安裝的輪圈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自行車運動的發展,自行車已不再僅僅限于交通工具。各類自行車運動的賽式日益增多,單車愛好者對于自行車品質地要求越來越高,更輕,強度更好的自行車一直是自行車的發展趨勢。而自行車輪圈對于自行車的性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隨著真空輪胎在自行車上的運用,對于如何改變傳統輪圈結構以使輪圈能兼容真空胎是每個高檔輪圈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道。自行車輪圈一般包括花轂、輻條及輪框,輻條通過卡扣件安裝于輪框,為此,輪框內外壁上均需設置通孔,以便于輻條及卡扣件固定。這大大影響了輪框的結構強度,也不能安裝真空輪胎,并且輪圈組裝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強度大,兼容真空胎的并且組裝簡單的輪圈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輪圈結構,包括一輪框、若干輻條及一花鼓,每一所述輻條包括一第一輻條及一固定于所述第一輻條的第二輻條,所述第一輻條安裝于所述花鼓,所述輪圈結構還包括若干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套設于所述第二輻條并能相對所述第二輻條轉動以便于收容至所述輪框,所述卡扣件與所述輪框抵觸以防止所述第二輻條脫離所述輪框。
優選的,所述第二輻條包括一第二主體及一從所述第二主體延伸而出的凸緣,所述輪框設有若干通孔,所述卡扣件套設于所述第二主體,所述凸緣與所述卡扣件穿過所述通孔收容于所述輪框內部。
優選的,所述卡扣件設有一安裝孔,所述第二主體穿過所述安裝孔,所述凸緣位于所述安裝孔一側以防止所述卡扣件從所述第二主體脫落。
優選的,所述卡扣件還設有一第一轉動部及一第二轉動部,所述第一轉動部及所述第二轉動部與所述安裝孔連通,所述卡扣件能相對所述第二輻條轉動使所述第二主體位于所述第一轉動部,所述凸緣位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以便于所述卡扣件穿過所述通孔。
優選的,所述第一輻條設有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設有內螺紋,所述第二輻條設有外螺紋,所述第二輻條部分收容于所述固定孔并通過所述外螺紋與所述內螺紋配合使所述第一輻條固定于所述第二輻條。
優選的,所述第一輻條設有一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為扁平狀。
優選的,所述花鼓設有若干開槽,所述第一輻條包括一卡扣端,所述卡扣端位于所述開槽中。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的輪圈結構的卡扣件能夠相對第二輻條轉動以收容至輪框,無需輪框外壁設置通孔,增加了輪框的結構強度,并且每一輻條分為可相互拆卸的第一輻條及第二輻條,使輪框組裝變得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輪圈結構的一分解圖。
圖2為圖1的輪圈結構的一輻條的分解圖。
圖3為圖1的輪圈結構的一卡扣件的一立體圖。
圖4為圖1的輪圈結構的一組裝圖。
圖中:100、輪圈結構;10、輪框;12、通孔;20、花鼓;22、開槽;30、輻條;32、第一輻條;322、卡扣端;320、第一主體;3202、操作部;3204、固定孔;322、安裝部;34、第二輻條;340、第二主體;342、凸緣;40、卡扣件;42、安裝孔;43、第一轉動部;45、第二轉動部。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一種輪圈結構100包括一輪框10、一花鼓20、若干輻條30及若干卡扣件40。
所述輪框10的內壁設有若干通孔12。所述花鼓20設有若干開槽22。
請繼續參閱圖2,每一所述輻條30包括一第一輻條32及一第二輻條34。所述第一輻條32包括一第一主體320及一從所述一主體320延伸而出的卡扣端322。所述第一主體320設有一操作部3202及一固定孔3204。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操作部3202為扁平狀。所述固定孔3204設有內螺紋。所述第二輻條34包括一第二主體340及一從所述第二主體340延伸而出的凸緣342。所述第二主體340設有外螺紋。
請繼續參閱圖3,所述每一卡扣件40設有一安裝孔42、一第一轉動部43及一第二轉動部45。所述第一轉動部43及所述第二轉動部45與所述安裝孔42連通。
請繼續參閱圖4,組裝所述輪圈結構100時,每一所述卡扣件40的安裝孔42穿過所述第二輻條34的第二主體340,直至與所述凸緣342接觸。此時所述凸緣342能防止所述卡扣件40從所述第二輻條34脫落。轉動所述卡扣件40,使所述第二主體340位于所述第一轉動部43,所述凸緣342位于所述第二轉動部45。使所述第二輻條34與所述卡扣件40移動并穿過所述輪框10的通孔12。對所述第二輻條34施加一外力,使所述第二輻條34帶動所述卡扣件40轉動,此時所述第二輻條34位于所述安裝孔42中,所述卡扣件40與所述通孔12邊緣抵觸,使所述第二輻條34活動安裝于所述輪框10。
所述第一輻條32的固定孔3204插接至所述第一輻條32,通過轉動所述操作部3202,使所述固定孔3204的內螺紋與所述第二輻條34的外螺紋配合,使所述第一輻條32固定于所述第二輻條34。所述第一輻條32的卡扣端322收容于所述花鼓20的開槽22。
所述輪圈結構100的卡扣件40能夠相對所述第二輻條34轉動以收容至所述輪框10,無需所述輪框10外壁設置通孔,增加了所述輪框10的結構強度,并且每一所述輻條30分為所述可相互拆卸的第一輻條32及第二輻條34,使所述輪圈結構100組裝變得簡單。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