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油箱蓋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燃油箱蓋鎖止結構。
背景技術:
車輛燃油箱蓋有防止燃油泄漏、保證油箱內壓力平衡等作用,使用頻率高,要求使用方便,性能穩定,對防盜、密封性的要求也高。現有的油箱結構,有結構簡單的,但由于結構簡單,其就沒法布置鎖止防盜結構,使油箱的防盜性能大大減弱。若加裝鎖止防盜結構,現有的結構又太復雜,裝配不方便,成本高。且防盜結構的增加,解鎖操作復雜,大大降低了油箱蓋的操作便利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燃油箱蓋鎖止結構,解決現有燃油箱蓋鎖止結構結構復雜,防盜效果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燃油箱蓋鎖止結構,包括殼體,與殼體配合的底蓋,設置在殼體內的鎖芯,鎖殼和葉片;所述殼體內固定安裝有固定塊,套裝在固定塊上的擋塊,固定塊與擋塊間設置有回位扭簧;所述擋塊的外壁上設置有擋塊凸臺,所述固定塊上設置有可變形的轉臂,轉臂的端部設置有與擋塊凸臺配合的轉臂卡鉤;
所述殼體內還設置有鎖緊塊;鎖緊塊的內圈上設置有一組鎖緊塊凸臺,所述鎖緊塊的底部設置有一組鎖緊卡齒,所述底蓋與鎖緊塊配合的端面上設置有一組與鎖緊卡齒配合的鎖緊卡鉤,鎖緊卡齒與鎖緊卡鉤配合使底蓋與鎖緊塊沿一個方向可相對轉動,沿反方向轉動兩者即鎖止固定在一起。
進一步的,所述擋塊的底部設置有與鎖芯配合的擋圈,擋圈上對稱設置有一個向內凹的V型限位部,鎖芯的底部斜插在擋圈內使擋塊可以在90°范圍內自由旋轉。所述鎖緊塊凸臺和鎖緊卡齒沿順時針方向均為平滑的斜面結構,沿逆時針方向均為直角臺階面結構。
優選的,所述底蓋的端面上設置有一組懸臂,懸臂的中間位置與底蓋固定在一起,所述鎖緊卡鉤設置在懸臂的兩端。
進一步的,所述鎖殼的內壁上均勻設置有4個與葉片相適配的鎖殼槽,其中對稱設置的兩鎖殼槽的側壁均為直面結構,另外兩對稱鎖殼槽的側壁,其中一個側壁為直面結構,另一個側壁為斜面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固定塊、擋塊及鎖緊塊的配合,可實現油箱蓋的無鑰匙上鎖,郵箱蓋與油箱口鎖緊后,順時針轉動殼體與底蓋發生相對運動,殼體空轉提示已上鎖完成。在鎖止狀態下,逆時針旋轉油箱蓋殼體,油箱蓋殼體空轉無法被旋下,實現防盜功能。因此,本油箱蓋使用方便,防盜性能好,且結構精巧、成本低,組裝簡單穩定,耐腐蝕性強,克服了以往燃油箱蓋結構笨拙、裝配工序復雜、使用復雜等缺陷。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底蓋與鎖緊塊的配合關系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鎖止狀態下固定塊、擋塊和鎖緊塊的配合關系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開鎖狀態下固定塊、擋塊和鎖緊塊的配合關系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擋塊與鎖芯底部的配合關系圖一。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擋塊與鎖芯底部的配合關系圖二。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固定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鎖緊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底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鎖芯與鎖殼的配合關系圖一。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鎖芯與鎖殼的配合關系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至11所示,一種燃油箱蓋鎖止結構,包括殼體2,與殼體2配合的底蓋10,設置在殼體2內的鎖芯6,鎖殼5和葉片4。所述殼體2內位于鎖殼5安裝處設置有凸柱,凸柱上套裝有固定塊7,凸柱與固定塊7均設置有定位結構,使的固定塊7不能在凸柱上轉動。所述固定塊7外套設有可相對轉動的擋塊9,固定塊7與擋塊9間設置有回位扭簧8。所述擋塊9的外壁上相對設置有兩個擋塊凸臺91,所述固定塊7上設置有兩個可變形的轉臂71,轉臂71通過一端與固定塊7連接,轉臂71的端部設置有與擋塊凸臺91配合的轉臂卡鉤711。安裝時,回位扭簧8處于初始狀態下,此時擋塊凸臺91與轉臂卡扣711分離。
所述殼體2內還設置有鎖緊塊3,鎖緊塊3的外徑與殼體2的內徑相同,使鎖緊塊3的外壁靠在殼體2的內壁上。所述鎖緊塊3的內圈上設置有一組鎖緊塊凸臺31,鎖緊塊凸臺31沿順時針方向為與轉臂卡鉤711背面相適配的斜面結構,鎖緊塊凸臺31沿逆時針方向為與轉臂卡鉤711端面配合的直面結構。
所述鎖緊塊3的底部設置有一組鎖緊卡齒32,鎖緊卡齒32順時針方向的面為斜面結構,逆時針方向的面為直面結構。所述底蓋10與鎖緊塊3配合的端面上設置有兩個懸臂102,懸臂102的中間位置與底蓋10固定在一起,懸臂102的兩端各設置有一個鎖緊卡鉤101,鎖緊卡鉤101的一側為直面結構,另一側為斜面結構,鎖緊卡鉤101的直面與鎖緊卡齒32的直面配合,鎖緊卡鉤101的斜面與鎖緊卡齒32的斜面配合,如圖2所示。
所述擋塊9的底部設置有與鎖芯6配合的擋圈92,擋圈92上對稱設置有一個向內凹的V型限位部921,鎖芯6的底部斜插在擋圈92內使擋塊9可以在90°范圍內自由旋轉,如圖5所示。所述鎖殼5的內壁上均勻設置有4個與葉片4相適配的鎖殼槽51,其中對稱設置的兩鎖殼槽51的側壁均為直面結構,另外兩對稱鎖殼槽51的側壁,其中一個側壁為直面結構,另一個側壁為斜面結構,如圖10、圖11所示。
當燃油箱蓋裝在油箱口上鎖緊時,此時,固定塊7上的轉臂卡鉤711與擋塊9上的擋塊凸臺91處于分離狀態,如圖3所示。順時針轉動殼體2,帶動固定塊7一起轉動,從圖中角度看,固定塊7為逆時針方向轉動,使轉臂卡鉤711的端面壓在鎖緊塊凸臺31的直面上鎖死,此時,繼續順時針旋轉殼體2,鎖緊塊3隨固定塊7一起轉動,如圖2所示,鎖緊塊3上的鎖緊卡齒32的斜面與鎖緊卡鉤101的斜面相互擠壓,使懸臂102產生變形,鎖緊卡齒32跨過鎖緊卡鉤101,鎖緊塊3與底蓋10產生相對運動,從而實現在鎖緊狀態下,順時針繼續轉動殼體2,殼體2在底蓋10上空轉,達到空轉提示功能,提醒操作人員燃油箱蓋與油箱口已經鎖死。此時,逆時針方向旋轉殼體2時,從圖3的角度看,此時的固定塊7隨殼體2做順時針方向轉動,轉臂卡鉤711的背面與鎖緊塊凸臺31的斜面配合,由于此時固定塊7上的轉臂卡鉤711與擋塊9上的擋塊凸臺91處于分離狀態,因此,當轉臂卡鉤711的背面擠壓鎖緊塊凸臺31的斜面時,轉臂71產生變形,使轉臂卡鉤711與鎖緊塊凸臺31分離,固定塊7與鎖緊塊3產生相對運動,從而不能進一步帶動底蓋10轉動,實現殼體2相對底蓋10的空轉,此時,逆時針旋轉殼體2,不能將燃油箱蓋從油箱口擰出,達到空轉防盜的作用。在此狀態下,鎖芯6與鎖殼5的位置關系如圖11所示,鎖芯6內的葉片4伸出并處在側壁均為直面結構的鎖殼槽51內,使鎖芯6不能轉動,此時,鎖芯6底部與擋塊9底部的配合關系如圖5所示。
當需要將燃油箱蓋從油箱口擰下時,通過鑰匙轉動鎖芯6,使鎖芯6旋轉90°,葉片4從側壁均為直面結構的鎖殼槽51轉入一側為直面結構,另一側為斜面的鎖殼槽51內。同時,鎖芯6帶動擋塊9轉動,使擋塊9上的擋塊凸臺91與固定塊7上的轉臂卡鉤711配合卡死,如圖4所示。再逆時針旋轉殼體2,殼體2與鎖芯6一起帶動擋塊9逆時針轉動,從圖4方向看即擋塊9順時針轉動。當轉臂卡鉤711轉至與鎖緊塊凸臺31接觸時,由于轉臂卡鉤711已與擋塊凸臺91卡死,因此,在碰到鎖緊塊凸臺31時不能壓縮變形,使得轉臂卡鉤711與鎖緊塊凸臺31擠壓在一起,固定塊7逆時針轉動的同時帶動鎖緊塊3一起逆時針轉動,此時,鎖緊塊3上的鎖緊卡齒32的直面與鎖緊卡鉤101的直面配合壓緊,從而使鎖緊塊3帶動底蓋10一起逆時針方向轉動,將燃油箱蓋從油箱口擰出。
當將燃油箱蓋擰上燃油口時,順時針旋轉殼體2,殼體2帶動鎖殼5和鎖芯6一起轉動,使鎖芯6位于圖6所示的位置處,繼續轉動殼體2,葉片4與鎖殼槽51的斜面配合縮回,使鎖芯6相對殼體2及鎖殼5轉動,使葉片4轉至側壁均為直面結構的鎖殼槽51內,實現自動上鎖。此時,繼續轉動殼體2,殼體2帶動固定塊7和擋塊9一起順時針轉動,即從圖4方向看,固定塊7和擋塊9逆時針方向轉動,當轉臂卡鉤711的端面壓在鎖緊塊凸臺31的直面上時,在壓力的作用下,使轉臂71向外拉伸變形,使轉臂卡鉤711與擋塊凸臺91分離,擋塊9在回位彈簧的作用下逆時針方向旋轉,回到鎖止狀態下的位置,此時,擋塊9與鎖芯6的配合關系也回到圖5所示位置。此時,固定塊7與鎖緊塊3鎖止一起順時針方向運動,由于此時的殼體2的轉動力小于懸臂102產生變形所需的力,因此,此時,殼體2可以帶動底蓋10一起運動,從而實現燃油箱蓋與燃油口的旋緊,當旋緊后,繼續加大力度,懸臂102產生變形,使殼體2產生空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