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安全氣囊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安全氣囊系統是一種被動安全性的保護系統,它與座椅安全帶配合使用,可以為乘員提供有效的防撞保護。
當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發生碰撞事故時,各種傳感器響應,電子控制器繼而動作,控制氣體發生器啟動。氣體發生器接到信號后引燃氣體發生劑,產生大量氣體,使氣囊袋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展開,在駕駛員或乘員的前部、側部或頂部形成彈性氣墊,吸收沖擊能量,從而有效地保護人體頭部和胸部,使之免于傷害或減輕傷害程度。
目前的安全氣囊一般都具有單個氣囊,在意外發生時觸發器觸發氣體發生器釋放氣體,使得氣囊被張開,起到防護效果。這些結構的安全氣囊及其控制方式都較為簡單,難以滿足不同狀況的使用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安全氣囊控制系統,其功能全面,防護效果良好,可以應對各種安全意外。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安全氣囊控制系統,包括氣囊裝置以及控制器,所述氣囊裝置包括主氣囊、副氣囊、第一氣體發生器以及第二氣體發生器,第一氣體發生器和第二氣體發生器設于主氣囊內,第一氣體發生器的出氣口與主氣囊相通,副氣囊縫合于主氣囊的外表面,主氣囊對應副氣囊的表面處設有氣孔,氣孔和第二氣體發生器的出氣口之間設有輸氣道,所述控制器包括碰撞檢測器以及受碰撞檢測器控制的低速觸發器、中速觸發器以及高速觸發器,低速觸發器的輸出端與第二氣體發生器連接,中速觸發器的輸出端與第一氣體發生器連接,高速觸發器的輸出端與第一氣體發生器和第二氣體發生器連接。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副氣囊和主氣囊的容積比為1/4~1/2。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可以基于碰撞的強度,在控制器的作用下主氣囊和副氣囊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充氣,從而達到不同的緩沖效果,滿足不同意外狀況的使用要求,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護效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組成示意圖。
附圖說明:1-氣囊裝置,2-控制器,11-主氣囊,12-副氣囊,13-第一氣體發生器,14-第二氣體發生器,15-氣孔,16-輸氣道,21-碰撞檢測器,22-低速觸發器,23-中速觸發器,24- 高速觸發器。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氣囊裝置1和控制器2組成,氣囊裝置1在控制器2的作用下進行充氣工作,實現安全防護。
本實用新型的氣囊裝置1包括主氣囊11、副氣囊12、第一氣體發生器13以及第二氣體發生器14,第一氣體發生器13和第二氣體發生器14設于主氣囊11內,第一氣體發生器13的出氣口與主氣囊11相通,副氣囊12縫合于主氣囊11的外表面,主氣囊11對應副氣囊12的表面處設有氣孔15,氣孔15和第二氣體發生器14的出氣口之間設有輸氣道16。一般地,輸氣道16利用織帶縫制而成,織帶的一端緊密連接于第二氣體發生器14的出氣口處,另一端縫緊于氣孔15上。在優選實施例中,第一氣體發生器13和第二氣體發生器14可以利用單個雙級氣體發生器實現,雙級氣體發生器由兩個獨立的整體首尾相接的氣體發生器組成,其具有兩個出氣口,在控制器2的控制下可以產生不同的氣體釋放量。
一般實施時,副氣囊12和主氣囊11的容積比為1/4~1/2,另外,主氣囊11一般為近似球狀,而副氣囊12則為扁平圓臺狀。
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器2包括碰撞檢測器21以及受碰撞檢測器21控制的低速觸發器22、中速觸發器23以及高速觸發器24,低速觸發器22的輸出端與第二氣體發生器14連接,中速 觸發器23的輸出端與第一氣體發生器13連接,高速觸發器24的輸出端與第一氣體發生器13和第二氣體發生器14連接。
本實用新型可以基于碰撞的強度,在控制器2的作用下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工作。具體地,當碰撞檢測器21檢測到碰撞較為輕微時,可以通過低速觸發器22控制第二氣體發生器14工作,單獨對副氣囊12充氣,通過副氣囊12進行緩沖即可,此時主氣囊11不需要充氣;當碰撞檢測器21檢測到碰撞激烈程度增加時,通過中速觸發器23控制第一氣體發生器13工作,單獨對主氣囊11充氣,主氣囊11的充氣速度已經可以滿足所需的防護要求;當碰撞檢測器21檢測到碰撞激烈程度進一步增加時,通過高速觸發器24控制第一氣體發生器13和第二氣體發生器14同時工作,主氣囊11和副氣囊12同時進行充氣,使得副氣囊12先張開,先起到初步的緩沖,然后主氣囊11張開,起到全面的防護作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