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內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新型后視鏡。
背景技術:
后視鏡是駕駛員坐在駕駛室座位上直接獲取汽車后方、側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為了駕駛員操作方便,防止行車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國均規定了汽車上必須安裝后視鏡,且所有后視鏡都必須能調整方向。現今汽車日益增多,許多車主都裝上了行車記錄儀,方便記錄開車時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以便后續作為證據或者回放使用。由于行車記錄儀額外占用了車前窗上的覆蓋面積,因而市場上出現了集成有行車記錄功能的智能內后視鏡。這些內后視鏡額外增加了多個部件,如攝像頭、顯示屏等等,重量增加了許多。而市面上不少智能內后視鏡內部結構過于復雜,整體剛性差,強度不夠,容易晃動產生噪聲,影響使用體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而整體剛性較高的新型后視鏡。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后視鏡,其包括殼體、顯示屏、攝像頭以及后視玻璃板,殼體包括注塑成型的前蓋以及一體成型的鋁合金后殼,前蓋固定于后殼上,后視玻璃板固定于前蓋上,顯示屏固定在前蓋的安裝框上并且顯示屏顯示內容的表面朝向后視玻璃板,后視玻璃板在對應顯示屏的位置處為可透光,攝像頭固定在殼體上并貫穿后殼;殼體內還設有與顯示屏平行放置的主控電路板,主控電路板分別與攝像頭和顯示屏電連接。
進一步地,殼體內還設有一個電路板安裝架,電路板安裝架通過螺釘固定于后殼上,主控電路板通過螺釘固定在電路板安裝架上。
進一步地,電路板安裝架上還固定有一個按鍵電路板,按鍵電路板與主控電路板電連接。
進一步地,殼體內還設有一個喇叭,喇叭與主控電路板電連接,后殼上對應喇叭的位置上設有透聲孔。
進一步地,后殼的背面固定有兩個背帶架,背帶架上貫穿有用于將后視鏡固定于車內的背帶。
進一步地,背帶架上設有兩個對稱的U形定位凸起,后殼上設有四個方形定位口,背帶架固定在后殼上時,定位凸起卡接于定位口內。
進一步地,后殼在對應主控電路板的位置上設有散熱孔。
進一步地,前蓋的安裝框的外邊緣均勻設有四個卡接頭,四個卡接頭將顯示屏卡接固定于前蓋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一體成型的鋁合金后殼和注塑成型的前蓋將攝像頭、顯示屏、主控電路板固定在殼體內,結構相對簡單,而且由于后殼剛性比塑料剛性大,后視鏡的整體剛性得到提高,強度也得到提升,不容易產生晃動,不容易產生噪聲,用戶使用體驗得到提升,產品使用壽命得到延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后視鏡的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后視鏡的分解圖(后部視角);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后視鏡的分解圖(省略后視玻璃板、前蓋和顯示屏)。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介紹和說明。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如圖1至圖3所示。
本實施例的后視鏡是車內后視鏡。后視鏡包括殼體、顯示屏30、攝像頭50以及后視玻璃板20。殼體包括注塑成型的前蓋11以及一體成型的鋁合金后殼12。前蓋11安裝在后殼12的過程中,前蓋11先卡接固定于后殼12上,然后通過螺釘與后殼12固定連接。
后殼12的背面固定有兩個背帶架80,背帶架80上貫穿有用于將后視鏡固定于車內的背帶90。背帶架80上設有兩個對稱的U形定位凸起81。后殼12上設有四個方形定位口121。背帶架80固定在后殼12上時,定位凸起81卡接于定位口121內。
后視玻璃板20固定于前蓋11上。顯示屏30固定在前蓋11的安裝框111上并且顯示屏30顯示內容的表面朝向后視玻璃板20。后視玻璃板20在對應顯示屏30的位置處為可透光。前蓋11的安裝框111的外邊緣均勻設有四個卡接頭112,四個卡接頭112將顯示屏30卡接固定于前蓋11上。
攝像頭50固定在殼體上并貫穿后殼12。具體地,攝像頭50的鏡頭貫穿后殼12,而攝像頭50末端固定于前蓋11上。
殼體內還設有與顯示屏30平行放置的主控電路板40,主控電路板40分別與攝像頭50和顯示屏30電連接。后殼12在對應主控電路板40的位置上設有散熱孔122。殼體內還設有電路板安裝架60,電路板安裝架60通過螺釘固定于后殼12上,主控電路板40通過螺釘固定在電路板安裝架60上。電路板安裝架60上還固定有按鍵電路板70,按鍵電路板70與主控電路板40電連接。
殼體內還設有喇叭(未示出),喇叭與主控電路板40電連接,后殼12上對應喇叭的位置上設有透聲孔123。
以上陳述僅以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以便于讀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僅限于此,任何依本實用新型所做的技術延伸或再創造,均受本實用新型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