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懸架結構,尤其是一種板簧式懸架的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懸架,是為了保證車輪或車橋與汽車承載系統之間具有彈性聯系并能傳遞載荷、緩和沖擊、衰減振動以及調節汽車行駛中的車身位置,設置的有關裝置的總稱。懸架最主要的功能是傳遞作用在車輪和車架之間的一切力和力矩,并緩和汽車行駛過不平路面時所產生的沖擊,衰減由此引起的承載系統的振動,以保證汽車行駛的平順性。盡管一百多年以來汽車懸架從結構形式到作用原理一直在不斷地演進,但從結構功能而言它都是由彈性元件、減振裝置和導向機構三部分組成。在有些情況下,某一零件部件兼起兩種或三種作用,比如鋼板彈簧兼起彈性元件及導向機構的作用。
汽車板簧是汽車懸架系統中最傳統的彈性元件,由于其可靠性好、結構簡單、制造工藝流程短、成本低而且結構能大大簡化等優點,從而得到廣泛的應用。汽車板簧一般是由若干片不等長的合金彈簧鋼組合而成一組近似于等強度彈簧梁。在懸架系統中除了起緩沖作用而外,當它在汽車縱向安置,并且一端與車架作固定鉸鏈連接時,即可擔負起傳遞所有各向的力和力矩,能夠起到減震效果。
如圖1所示,現有的板簧式懸架結構是多片重疊的板簧組成板簧組,板簧組(1)通過中心螺栓(2)和多個卡箍(9)與車橋(4)相聯接支承,中心螺栓(2)穿過各片板簧,中心螺栓(2)的下端穿出板簧組(1),插入車橋(4)對應聯接部的座孔中。這種結構的缺點是,車輛遇到路面不平或彎道行駛時,中心螺栓(2)集中承擔橫向剪切力,容易斷裂脫出座孔,導致車橋(4)與相接觸的第一片板簧易發生移位,由此導致懸架結構功能失效,出現車輛跑偏、側滑、甩尾,往往引發嚴重交通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板簧式懸架的改進結構。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包括由多片板簧重疊組成的板簧組,所述板簧組通過中心螺栓和多個卡箍與車橋相聯接,所述板簧組包括設于底端的第一板簧,第一板簧設有中心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簧的下側端面設有凸臺,中心孔貫穿所述凸臺,所述車橋的對應聯接部設有與凸臺匹配的凹槽。
其原理是:凸臺與凹槽結構的設置,中心螺栓的受力由凸臺凹槽結構部分分擔, 有效改善了中心螺栓獨自承擔橫向剪切力的受力狀況,避免了中心螺栓容易斷裂脫出座孔導致懸架結構功能失效的情況。
一種改進是,所述凸臺為圓柱形凸臺,所述凹槽為圓柱形凹槽。
另一種改進是,所述凸臺為“十”字形凸臺,所述凹槽為“十”字形凹槽。采用這種結構,可有效避免第一板簧相對車橋在水平方向的扭轉,更加有利于穩定懸架結構。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1、結構簡單,易于實施推廣。2、懸架功能的可靠性增強。采用凸臺凹槽結構,中心螺栓承擔橫向剪切力被分擔,有效避免了中心螺栓容易斷裂脫出座孔導致懸架結構功能失效的情況,提高了操控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板簧式懸架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第一板簧第一種實施例立體結構示意圖(示圓柱形凸臺)。
圖3是圖2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車橋凹槽第一種實施例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示圓柱形凹槽)
圖5是本發明第一板簧的第二種實施例立體結構示意圖(示“十”字形凸臺)。
圖6是本發明車橋的凹槽的第二種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示“十”字形凹槽)。
圖中:板簧組1,中心螺栓2,車橋3,第一板簧4,中心孔5,凸臺6,凹槽7,座孔8,卡箍9。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第一種實施例包括由多片板簧重疊組成的板簧組1,所述板簧組1通過中心螺栓2和多個卡箍與車橋3相聯接,所述板簧組1包括設于底端的第一板簧4,第一板簧4設有中心孔5,所述第一板簧4的下側端面設有凸臺6(凸臺6為圓柱形凸臺),中心孔5貫穿所述凸臺6,所述車橋3的對應聯接部設有與凸臺6匹配的凹槽7(凹槽7為圓柱形凹槽)。圓柱形凹槽與。
其原理是:凸臺6與凹槽7相互匹配,座孔8設于圓柱形凹槽的底部,構成階梯孔結構。中心螺栓2的受力被凸臺6部分分擔, 有效改善了中心螺栓2獨自承擔橫向剪切力的受力狀況,避免了中心螺栓2容易斷裂脫出座孔8導致懸架結構功能失效的情況。
如圖5、圖6所示的第二種實施例,所述凸臺6為“十”字形凸臺,所述凹槽7為“十”字形凹槽。采用這種結構,車輛行駛過程中,可避免第一板簧4相對車橋3在水平方向的扭轉,更加有利于穩定懸架結構。
所述凸臺6也可以是棱柱形(如四棱柱、六棱柱)等變換結構,凹槽7是對應匹配結構。
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其它同類結構的等效變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