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動汽車領域,具體是一種電動汽車自充電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充電樁越來越多的被安裝和使用,而現有的充電樁需要工作人員手動操作或者車主在停好車后下車自行將充電槍插進充電口當中,浪費人力,效率低下。同時,人工反復插拔充電槍的過程中由于手動對準充電口存在誤差加劇了充電槍的磨損。除此之外,人工操作存在風險,容易出現觸電等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動汽車自充電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電動汽車自充電裝置,包括頂座、充電頭和充電樁,所述充電樁內部設置有充電部,所述充電頭通過卡扣與滑移塊連接,所述頂座左右兩邊對稱設有支撐塊,所述兩塊支撐塊之間設有第一螺線形桿,所述第一螺線形桿與所述滑移塊滑移連接,所述第一螺線形桿一端設有第一電馬達,所述第一電馬達設于所述支撐塊內且與所述支撐塊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電馬達與所述第一螺線形桿旋轉相連,所述充電頭內設有滑移腔,所述滑移腔左右兩邊壁上分別設有內滑道和外滑道,所述滑移腔內設有銜接件和第二電馬達,所述第二電馬達與所述滑移腔內的所述充電頭里壁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電馬達右側設有第二螺線形桿和螺線形筒套,所述第二螺線形桿與所述第二電馬達旋轉相連,所述第二螺線形桿與所述螺線形筒套螺線形連接,所述螺線形筒套與所述銜接件固定連接,所述銜接件左側的外壁兩邊設有凸部,所述凸部鑲接于所述內滑道內且滑移連接,所述銜接件內部設有空倉和固定滑道,所述空倉與所述固定滑道相貫穿設置,所述所述空倉里壁上設有導引滑移腔,且內部設置有壓合件滑移連接,所述壓合件內設有磁石,所述磁石相對的所述銜接件里壁上設有環形電線繞組,所述壓合件兩臂的末尾處均設有齒輪組,所述固定滑道內設有彈力件和鎖接件,所述鎖接件內部與所述彈力件固定連接,所述鎖接件前、后兩邊壁上均設有固定滑移腔,所述固定滑移腔內設置有導引件,所述導引件由導引塊和固件組成,所述導引塊與所述固定滑移腔滑移連接,所述固件與所述銜接件里壁固定連接,所述鎖接件挨近所述齒輪組一側設有齒部,所述齒部用于與所述齒輪組嵌合連接,所述鎖接件外側設有斜坡,所述銜接件離開所述第二電馬達一側設有通電桿,與所述銜接件相對的所述充電部內設有充電口,所述充電口內設有與所述通電桿相連的插口,所述充電口外側設有與所述斜坡匹配滑移連接的導引面,所述充電口中部兩邊壁上設有與所述鎖接件固定相連的卡槽,所述充電頭底部設置有電量測量器,所述電量測量器通過測量電動汽車內部的電池的電壓來獲通電池充電情況,當電池電量充滿電時所述電量測量器表面指示燈亮起。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發明,所述固定滑道設有兩組,且對稱設置。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發明,所述內滑道寬度大于所述外滑道的寬度,且所述內滑道挨近所述外滑道處設有橡膠墊。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發明,所述彈力件為承壓彈力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滑移腔內設置第二電馬達并帶動銜接件向滑移腔內部滑移,可以有效防止人員誤碰通電桿導致人員觸電或者通電桿損壞;通過操控第一電馬達進而帶動第一螺線形桿旋轉,實現滑移塊和充電頭左右移動從而完成自動插拔,實現自充電,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同時因自動插拔校位準確,可有效減少通電桿的磨損;通過操控磁石與環形電線繞組銜接,帶動齒輪組與所述齒部嵌合連接,并操控齒輪組帶動鎖接件向固定滑道的內部移動,防止意外拉拽拔出通電桿,既可以保障安全又可以提高充電的穩定性;通過斜坡與導引面相連,減少裝置內部零部件的磨損,延長充電樁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充電裝置初始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充電裝置插接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銜接件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鎖接件回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鎖接件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內滑道和外滑道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齒輪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7所示,本發明的一種電動汽車自充電裝置,包括頂座12、充電頭2和充電樁1,所述充電樁1內部設置有充電部11,所述充電頭2通過卡扣114與滑移塊113連接,所述頂座12左右兩邊對稱設有支撐塊121,所述兩塊支撐塊121之間設有第一螺線形桿112,所述第一螺線形桿112與所述滑移塊113滑移連接,所述第一螺線形桿112一端設有第一電馬達111,所述第一電馬達111設于所述支撐塊121且內與所述支撐塊12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電馬達111與所述第一螺線形桿112旋轉相連,所述充電頭2內設有滑移腔21,所述滑移腔21左右兩邊壁上分別設有內滑道211和外滑道212,所述滑移腔21內設有銜接件3和第二電馬達4,所述第二電馬達4與所述滑移腔21內的所述充電頭2里壁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電馬達4右側設有第二螺線形桿41和螺線形筒套42,所述第二螺線形桿41與所述第二電馬達4旋轉相連,所述第二螺線形桿41與所述螺線形筒套42螺線形連接,所述螺線形筒套42與所述銜接件3固定連接,所述銜接件3左側的外壁兩邊設有凸部32,所述凸部32鑲接于所述內滑道211內且滑移連接,所述銜接件3內部設有空倉31和固定滑道6,所述空倉31與所述固定滑道6相貫穿設置,所述所述空倉31里壁上設有導引滑移腔33,且內部設置有壓合件34滑移連接,所述壓合件34內設有磁石341,所述磁石341相對的所述銜接件3里壁上設有環形電線繞組35,所述壓合件34兩臂的末尾處均設有齒輪組342,所述固定滑道6內設有彈力件62和鎖接件61,所述鎖接件61內部與所述彈力件62固定連接,所述鎖接件61前、后兩邊壁上均設有固定滑移腔611,所述固定滑移腔611內設置有導引件36,所述導引件36由導引塊361和固件362組成,所述導引塊361與所述固定滑移腔611滑移連接,所述固件362與所述銜接件3里壁固定連接,所述鎖接件61挨近所述齒輪組342一側設有齒部613,所述齒部613用于與所述齒輪組342嵌合連接,所述鎖接件61外側設有斜坡612,所述銜接件3離開所述第二電馬達4一側設有通電桿37,與所述銜接件3相對的所述充電部11內設有充電口5,所述充電口5內設有與所述通電桿37相連的插口53,所述充電口5外側設有與所述斜坡612匹配滑移連接的導引面52,所述充電口5中部兩邊壁上設有與所述鎖接件61固定相連的卡槽51,所述充電頭2底部設置有電量測量器54,所述電量測量器54通過測量電動汽車內部的電池的電壓來獲通電池充電情況,當電池電量充滿電時所述電量測量器54表面指示燈亮起。
其中,所述固定滑道6設有兩組,且對稱設置,所述內滑道211寬度大于所述外滑道212的寬度,且所述內滑道211挨近所述外滑道212處設有橡膠墊213,所述彈力件62為承壓彈力件。
開始充電時,首先將充電頭通過卡扣114與滑移塊113連接,第二電馬達4驅動第二螺線形桿41旋轉,同時帶動螺線形筒套42和銜接件3向滑移腔21的外側移動,當凸部32到達橡膠墊213時操控第二電馬達4停止旋轉,此時,銜接件3一側伸出滑移腔21,然后通過第一電馬達111驅動第一螺線形桿112旋轉,同時帶動滑移塊113和充電頭2移動,移動時,當斜坡612到達導引面52時,由于通過第一電馬達111的驅動,此時,鎖接件61向內縮,當所述鎖接件61滑移到卡槽51處時,利用彈力件62的彈性力將鎖接件61頂入卡槽51內,完成插合并固定。
充電完成時,通過操控磁石341與環形電線繞組35銜接,此時,齒輪組342與所述齒部613嵌合連接,然后通過操控齒輪組342帶動鎖接件61向固定滑道6的內部移動,接著通過操控第一電馬達111帶動滑移塊113和充電頭2向充電口5的外側移動,最后通過第二電馬達4帶動螺線形筒套42和銜接件3向滑移腔21的內部移動。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