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車內飾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手套箱緩沖結構。
背景技術:
常見的經濟型汽車的手套箱箱體上通常會配置緩沖塊,用于在手套箱開啟過程中起到緩沖作用。此緩沖塊一般為橡膠件,采用注塑工藝一體成型。現有的汽車手套箱緩沖塊安裝結構如圖1a-1c所示,緩沖塊1'內部設有橢圓形凸塊2',手套箱箱體的兩端設有限位凸起,裝配時,利用橡膠件自身的彈性變形,通過凸塊2'與手套箱上的限位凸起相互擠壓實現過盈配合,從而將緩沖塊1'固定至手套箱箱體上。圖1c為手套箱打開狀態的后視圖,圖中緩沖塊1'在此狀態下被壓縮從而起到緩沖的作用,在開啟和關閉手套箱時,緩沖塊1'會與儀表板本體3'發生干涉和摩擦,然后到達工作位置。
上述的緩沖塊安裝結構,由于手套箱在裝配的過程中其兩端的限位凸起塑料件是通過過盈變形進行裝配的,致使安裝在限位凸起上的橡膠件緩沖塊隨之受力變形,也即,緩沖塊在手套箱裝配和拆卸的過程中會遭受擠壓作用力,進而導致緩沖塊變形、異常磨損甚至脫落,使其緩沖功能失效,嚴重影響手套箱的使用性能。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型的手套箱緩沖結構,來改善緩沖塊的裝配穩定性,保證其緩沖功能的順利實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的手套箱緩沖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從而能夠改善緩沖結構的穩定性,避免緩沖塊在裝配和拆卸過程中產生異常磨損甚至脫落,保證其緩沖功能的順利實現。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手套箱緩沖結構,其固定安裝在手套箱的箱體上,在手套箱開啟時所述手套箱緩沖結構與儀表板本體相接觸,所述手套箱緩沖結構包括固定部和緩沖部;
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由一安裝板和一夾持板相互連接構成,所述第二固定板通過所述安裝板連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表面上,其中,所述安裝板和所述夾持板的連接處形成有臺階,使得所述夾持板與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間形成間隙,
所述夾持板背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側上依次設置有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所述第一凸臺上開有第一連接孔;
所述緩沖部包括連接部和與所述儀表板本體相接觸的接觸部,所述連接部包括第一連接段和與所述接觸部相連接的第二連接段,所述第二連接段開有第二連接孔,當所述緩沖部連接至所述固定部時,所述第一連接段與所述第一連接孔相配合,所述第二凸臺與所述第二連接孔相配合;
所述箱體上開有一安裝孔,當所述手套箱緩沖結構安裝至所述手套箱時,所述安裝板與所述安裝孔相配合,并且所述箱體的側壁卡接于所述間隙中,由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夾持板共同夾緊。
如上所述的手套箱緩沖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接觸部的截面形狀為三角形,所述手套箱開啟時所述儀表板本體與所述三角形的頂角相接觸,所述接觸部內部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內邊緣上設有多個突起,當所述接觸部受力變形時,所述突起隨之被擠壓。
如上所述的手套箱緩沖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一凸臺的截面形狀呈“C”字型,所述第二凸臺為圓柱體,所述第一凸臺部分地包繞所述第二凸臺,當所述緩沖部與所述固定部相連接時,所述第二連接段部分地卡合在所述第一凸臺與第二凸臺之間,并且所述接觸部與所述第一凸臺相抵接。
如上所述的手套箱緩沖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一連接段由長條段、圓錐段和圓柱段依次連接構成,其中所述圓柱段與所述第二連接段相連接,并且所述圓柱段與所述第一連接孔相配合,所述圓錐段的底面面積大于所述圓柱段的端面面積。
如上所述的手套箱緩沖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間隙的寬度小于所述箱體的側壁厚度,使得所述箱體的側壁與所述間隙之間為過盈配合。
如上所述的手套箱緩沖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安裝板與所述夾持板之間的過渡連接在背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側為圓弧過渡連接,并且所述安裝板背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側上設有一個T型臺。
如上所述的手套箱緩沖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緩沖部均為一體成型結構,所述固定部為注塑件,所述緩沖部為橡膠件。
本發明提供的手套箱緩沖結構由固定部和緩沖部組成,利用固定部實現其在箱體上的安裝和拆卸,相比于現有技術,該手套箱緩沖結構能夠在手套箱完成裝配之后進行安裝,并在手套箱拆卸之前將其拆卸,因而避免了在手套箱本身的拆裝過程中導致其異常磨損和脫落,提高了緩沖結構安裝的穩定性,保證了緩沖功能的順利實現,并且提高了拆裝的方便性;同時,由于手套箱的箱體采用安裝孔與固定部相配合實現緩沖結構的固定,取消了現有技術中位于箱體上的凸起結構,從而降低了箱體的重量以及其模具加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a為現有技術中的手套箱緩沖塊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1b為現有技術中緩沖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1c為現有技術中手套箱緩沖塊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手套箱緩沖結構處于非工作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手套箱緩沖結構處于工作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c為圖2b的局部放大圖;
圖2d為圖2c的D-D向剖視圖;
圖3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手套箱緩沖結構的軸測圖;
圖3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手套箱緩沖結構的主視圖;
圖4為固定部的軸測圖;
圖5為緩沖部的軸測圖;
圖6a-6c為手套箱緩沖結構安裝至手套箱上的裝配過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現有技術:
1'-緩沖塊 2'-凸塊 3'-儀表板本體
本發明:
A-手套箱緩沖結構 B-箱體 C-儀表板本體 1-固定部 2-緩沖部3-安裝孔 11-第一固定板 12-第二固定板 121-安裝板 122-夾持板13-間隙 14-第一凸臺 141-第一連接孔 15-第二凸臺 16-T型臺 21-連接部 211-第一連接段 2111-長條段 2112-圓錐段 2113-圓柱段212-第二連接段 213-第二連接孔 22-接觸部 221-空腔 222-突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本發明提供一種手套箱緩沖結構A,請同時參照圖2a至圖2c,該手套箱緩沖結構A固定安裝在手套箱的箱體B上,在手套箱開啟時,該手套箱緩沖結構A能夠與儀表板本體C相接觸,從而實現其緩沖功能。該手套箱緩沖結構A的結構如圖3a和3b所示,其包括:固定部1和緩沖部2。
具體地,請參照圖4,固定部1包括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該第二固定板12由一安裝板121和一夾持板122相互連接構成,該第二固定板12通過安裝板121連接在第一固定板11的表面上,并且,如圖2d所示,在安裝板121與夾持板122的連接處形成有臺階,即二者之間的連接過渡面為臺階面,使得夾持板122與第一固定板11之間形成一間隙13;此外,夾持板122在背向第一固定板11的一側上依次設置有第一凸臺14和第二凸臺15,該第一凸臺14和第二凸臺15不接觸,二者之間具有一定距離,其中,第一凸臺14上開有第一連接孔141;
請再參照圖5,緩沖部2的結構如圖所示,緩沖部2包括連接部21和接觸部22,在手套箱開啟時,該接觸部22將會與儀表板本體相接觸。其中,連接部21包括第一連接段211和與接觸部22相連接的第二連接段212,該第二連接段212上開有第二連接孔213,當緩沖部2連接至固定部1時,第一連接段211與第一凸臺14上的第一連接孔141相配合,同時第二凸臺15與第二連接孔213相配合,即第二連接段212通過其上的第二連接孔213套設在第二凸臺15上。
在本實施例中,固定部1和緩沖部2均為一體成型的結構,其中固定部1為注塑件,緩沖部2為橡膠件。由此,在將緩沖部2與固定部1進行組裝時,由于緩沖部2為橡膠材質,因而能夠通過擠壓緩沖部2的方式,將第一連接段211塞入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之間并將其安裝在第一連接孔141中,同時將第二連接段212通過其上的第二連接孔213套設在第二凸臺15上,從而完成固定部1與緩沖部2的組裝,得到手套箱緩沖結構A。優選地,為了便于安裝,第二凸臺15的高度應小于連接部21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接著請參照圖6a-6c以及圖2d,在手套箱的箱體B上開有一安裝孔3,當將上述手套箱緩沖結構A安裝至手套箱上時,安裝板121與該安裝孔3相配合,并且箱體B的側壁卡接于夾持板122與第一固定板11所形成的間隙13中,由第一固定板11和夾持板122共同作用,將箱體側壁夾緊,從而將手套箱緩沖結構A固定在手套箱的箱體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安裝孔3優選設計為方孔,與之配合的安裝板121則相應地設計為方形板,目的在于降低加工成本,并實現四向限位,保證安裝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同時,第一固定板11的寬度應大于安裝板121的寬度,從而防止安裝板121從安裝孔3中脫落。
具體地,如圖6b所示,在安裝時,緩沖部2先行伸入安裝孔3中,旋轉緩沖部2至其與安裝孔平行,然后前后推動以調整安裝板121的位置,使其正好卡接于安裝孔3中,最后再通過第一固定板11和夾持板122的夾持作用,實現手套箱緩沖結構A在手套箱上的固定安裝。
優選地,安裝板121與夾持板122連接處的臺階結構設計為,使得夾持板122與第一固定板11之間的間隙13的寬度略小于箱體的壁厚,從而使得箱體的側壁與間隙13之間為過盈配合,從而能夠保證手套箱緩沖結構安裝的穩定性,使之夾緊于箱體上。
進一步地,請參見圖4,為了降低安裝過程中的異常磨損,安裝板121與夾持板122之間的過渡連接在背向第一固定板11的一側為圓弧過渡連接,并且在安裝板121背向第一固定板11的一側上設有一個T型臺16,從而提高第二固定板12的強度,以補償上述圓弧過渡所帶來的強度薄弱問題,同時該T型臺16也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以防止安裝板121在安裝孔3中產生竄動,影響緩沖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手套箱緩沖結構由兩個部件組裝而成,即固定部和緩沖部,利用固定部實現其在箱體上的安裝和拆卸,相比于現有技術,該手套箱緩沖結構能夠在手套箱完成裝配之后進行安裝,并能夠在手套箱拆卸之前將其拆卸,因而避免了在手套箱本身的拆裝過程中導致其異常磨損和脫落,提高了緩沖結構安裝的穩定性,保證了緩沖功能的順利實現,并且提高了拆裝的方便性;同時,由于手套箱的箱體采用安裝孔與固定部相配合實現緩沖結構的固定,取消了現有技術中位于箱體上的凸起結構,從而降低了箱體的重量以及其模具加工成本。
進一步地,請同時參照圖2b和圖5,接觸部22的截面形狀為三角形,并且其位置設計為使得手套箱開啟時儀表板本體C能夠與三角形的頂角相接觸,并且該接觸部22的內部形成有空腔221,該空腔221的內邊緣上設有多個突起222,當接觸部22受力變形至最大限度時,這些突起222隨之被擠壓。上述結構中,由于接觸部22采用三角形,從而使得儀表板本體與緩沖部之間形成點接觸(或線接觸),相比于面接觸,這種設計能夠保證緩沖部與儀表板本體之間的必然接觸,避免了由于緩沖部可能存在的安裝誤差而導致的接觸不到位問題,進而保證了良好的緩沖效果。此外,由于接觸部設計為空腔結構,從而極大地增強了緩沖效果,并且空腔內邊緣多個小突起的設計,使得當接觸部的空腔被完全壓縮時,這些小突起能夠起到二次緩沖的作用,從而有效改善緩沖質感,同時延長了部件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地,請同時參照圖3a、圖4以及圖5,第一凸臺14的截面形狀呈“C”字型,第二凸臺15為圓柱體,第一凸臺14部分地包繞第二凸臺15,當緩沖部2與固定部1相連接時,第二連接段212部分地卡合在第一凸臺14與第二凸臺15之間,同時接觸部22與第一凸臺14相抵接。上述配合機構能夠使得固定部1和緩沖部2緊密地組裝在一起,保證裝配的可靠性,防止工作過程中緩沖部2脫落而導致緩沖功能喪失。
進一步地,如圖5所示,第一連接段211由長條段2111、圓錐段2112和圓柱段2113依次連接構成,其中圓柱段2113與第二連接段212相連接,并且該圓柱段2113與第一連接孔141相配合,圓錐段2112的底面面積大于圓柱段2113的端面面積。由于緩沖部2的前端設計為長條段,使得在將緩沖部2裝入固定部1時,長條形結構更容易塞入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之間,從而降低了緩沖部的裝配難度;此外,圓錐段的設計起到限位的作用,能夠防止緩沖部2從第一連接孔141中脫落。
本發明所提供的手套箱緩沖結構,由于裝配穩定性好、可靠性高,能夠提高裝配拆卸的效率同時改善緩沖的效果,因此該緩沖結構還可以用于其他任何有布置空間并具有緩沖需求的部件上。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本發明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發明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