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交通工具座椅,該交通工具座椅包括座墊、座椅靠背以及覆蓋座墊和座椅靠背之間的區域的帶條。
背景技術:
作為這種類型的交通工具座椅,已經公開了一種包括座墊、座椅靠背和與本發明的帶條對應的隱藏覆蓋物的交通工具座椅(見日本專利申請公報No.2007-22502(JP 2007-22502 A))。在該交通工具座椅中,座墊包括彈性地支撐乘客的座椅襯墊、是基本矩形框架本體的座椅框架和與本發明中的另一構件對應的座墊彈簧。座墊彈簧是在以大致S形彎曲的同時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線簧,并且被放置在座椅框架內側從而從背面支撐座椅襯墊。座椅靠背從座墊的后部立起,并且隱藏覆蓋物從座椅靠背的后面的下部垂下。與本發明的帶構件對應的一對帶形帶束被附接到隱藏覆蓋物的底端,并且每一個帶形帶束設有第一閂鎖鉤和第二閂鎖鉤。這些閂鎖鉤是能夠在座墊彈簧的相應的適當位置處被鉤接的構件。第一閂鎖鉤被設置成能夠在它的對應的帶形帶束延伸的方向上移動,并且第二閂鎖鉤被固定到對應的帶形帶束的端部。
在以上技術中,在座墊和座椅靠背之間的區域被隱藏覆蓋物從座椅后側覆蓋的同時,帶形帶束朝向座椅前側被拉伸并且被鉤接在座墊的背側上。此時,帶形帶束被放置在座墊彈簧的背面上,并且第一閂鎖鉤被閂鎖到座墊彈簧的前側上。隨后,座椅襯墊被抬起,并且帶形帶束在繞座墊彈簧的就坐側行進的同時,從第一閂鎖鉤開始朝向座椅后側向下翻折。然后,設置在帶形帶束的相應的端部中的第二閂鎖鉤被閂鎖到座墊彈簧的后側上。由此,隱藏覆蓋物能夠被附接到車輛座椅。
技術實現要素:
同時,在以上技術中,在隱藏覆蓋物的附接操作時,在座椅襯墊被向上抬升的狀態下,帶形帶束朝向座椅后側向下翻折并且第二閂鎖鉤被閂鎖到座墊彈簧上。由此,在以上技術的構造中,有必要在座椅襯墊被抬起的情況下執行閂鎖操作。從提高帶條的附接可操作性的觀點,該構造難以被采用。本發明提供一種交通工具座椅,在該座椅中,帶條能夠以良好的性能附接到座墊的背側。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的一種交通工具座椅包括:座墊,座墊包括座椅襯墊、布置在座椅襯墊的背側上的另一構件和設置在該另一構件中的捕獲部;座椅靠背,座椅靠背從座墊的后部立起;帶條,帶條附接到座椅靠背;和帶構件,帶構件設置在帶條中。在座墊和座椅靠背之間的區域被帶條從座椅后側覆蓋的同時,帶構件在遠離座椅靠背的方向上被拉伸,并且在座墊的背側上被鉤接在捕獲部上。根據這種類型的座椅構造,期望的是帶條以良好的性能(例如,良好的可操作性)附接到座墊的背側。
在本方面,捕獲部包括:保持部件,保持部件構造成將帶構件保持在鉤接狀態中,和引導部件,引導部件構造成朝向保持部件引導帶構件。保持部件具有開口,開口朝向面對座椅襯墊的側面打開,并且保持部件被放置在鉤接狀態中的帶構件的配置位置處。引導部件是在引導部件相對于帶構件的配置位置向外或者向內從開口突出的同時朝向遠離座椅襯墊的方向逐漸地傾斜的扁平部件。帶構件被插入開口中并且被放置在保持部件內側。在本方面,能夠在不特別地抬升座椅襯墊的情況下通過使用傾斜的引導部件將帶構件放置并閂鎖在保持部件內側。
在以上方面,捕獲部可以包括另外的保持部件,另外的保持部件構造成保持與帶構件不同的另外的構件,并且保持部件、引導部件和該另外的保持部件可以被一體地形成。在以上構造中,因為捕獲部被形成為一體模制產品使得這些部件被相對牢固地設置,所以能夠利用該另外的構件穩定地保持帶構件。
在以上方面,捕獲部可以包括肋,肋以橋接方式設置在引導部件的背面和開口的外周之間。在本構造中,因為肋能夠盡可能防止引導部件變形而朝向開口彎曲,所以能夠優選地在引導帶構件時維持引導部件的傾斜形狀。
在以上方面,在開口中,在面對座椅襯墊的兩個壁中的不與引導部件形成接觸的一個壁可以比另一個壁更靠近座椅襯墊側地突出。在這種構造中,因為在座椅襯墊的背面和與引導部件形成接觸的壁之間形成微小的間隙,所以帶構件能夠順利地插入開口中。此外,在以上方面,捕獲部可以由樹脂制成。
根據以上方面,能夠以良好的性能將帶條附接到座墊的背側。此外,根據以上方面,能夠以進一步良好的性能將帶條附接到座墊的背側。此外,根據以上方面,能夠優選地在引導帶構件時維持引導部件的傾斜形狀。此外,根據以上方面,帶構件能夠順利地插入開口中。
附圖說明
將在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特征、優點以及技術和工業意義,其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圖1是交通工具座椅的透視圖;
圖2是座椅框架的頂視圖;
圖3是座椅框架的一部分的頂視圖;
圖4是座椅框架的一部分的后視圖;
圖5是座墊的一部分的截面視圖;
圖6是與沿著圖5中的線VI-VI截取的截面對應的座墊的一部分的截面視圖;并且
圖7是座墊的一部分的截面視圖并且示出保持另外的構件的閂鎖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圖1到7描述了用于實施本發明的實施例。在每一個附圖中,適當地,附圖標記F被賦予交通工具座椅前側,附圖標記B被賦予交通工具座椅后側,附圖標記UP被賦予交通工具座椅上側,并且附圖標記DW被賦予交通工具座椅下側,附圖標記R被賦予交通工具座椅右側,并且附圖標記L被賦予交通工具座椅左側。圖1中的交通工具座椅2包括座墊4、座椅靠背6和頭靠8。這些座椅組件每一個包括:形成座椅構架的座椅框架(4F、6F、8F);形成座椅外形的座椅襯墊(4P、6P、8P);和覆蓋座椅襯墊的座椅覆蓋物(4S、6S、8S)。在本實施例中,座椅靠背6的下部以立起并傾斜的方式連接到座墊4的后部(其細節將在以后描述),并且頭靠8在豎立的狀態下布置在座椅靠背6的上部上。帶條20(其細節將在以后描述)設置在座椅靠背6的后面上,并且帶構件22附接到帶條20的下側。
參考圖1到5,座墊4包括上述基本構成件4F、4P、4S、S彈簧10和多個捕獲部30a、30b(每一個構件的細節將在以后描述)。在本實施例中,如將在以后描述地,座椅襯墊4P被布置在座椅框架4F上,并且然后被座椅覆蓋物4S覆蓋。此時,座椅襯墊4P的背面被設置在座椅框架4F內側的圖2中的S彈簧10支撐。參考圖1,在座墊4和座椅靠背6之間的區域被設置在座椅靠背6中的帶條20(其細節將在以后描述)從座椅后側覆蓋的同時,帶條20的帶構件22被鉤接到放置在座墊4的背側上的圖2中的捕獲部30a、30b上。在這種類型的座椅構造中,從提高帶條20的附接可操作性的觀點,期望的是在不特別地抬升座椅襯墊4P的情況下能夠將帶構件22閂鎖到座墊4的背側上。鑒于此,在本實施例中,帶條20利用之后述及的構造以良好的性能附接到座墊4的背側。以下更加具體地描述每一個構成件。
這里,參考圖5,座椅覆蓋物4S是能夠覆蓋座椅襯墊4P的袋形構件,并且能夠例如由織物(機織物、針織物、無紡布)或者皮革(天然皮革、合成皮革)形成。此外,座椅襯墊4P是在頂視圖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狀的構件以形成座椅外形,并且能夠彈性地支撐乘客。雖然座椅襯墊4P的材料不被特別地限制,但是座椅襯墊4P能夠例如由泡沫樹脂諸如聚亞安酯泡沫形成(密度:10kg/m3到60kg/m3)。
參考圖2,座椅框架4F包括前框架4Fa、一對側框架4Fb、增強框架4Fc、后框架4Fd和之后述及的S彈簧10。這里,座椅框架4F典型地是金屬構件,但是托架BM1到BM7的材料可以是具有適度剛度的硬樹脂(其細節將在以后描述)。前框架4Fa是構成座椅框架4F的前部的扁平構件。此外,該一對側框架4Fb是構成座椅框架4F的側部的扁平構件,并且被布置在座椅的右側和左側上從而面對彼此。此外,增強框架4Fc是在座椅寬度方向上延長的管道形構件,并且被放置在該一對側框架4Fb的前端中從而以橋接方式設置該一對側框架4Fb之間。此外,后框架4Fd是在座椅寬度方向上延長的管道形構件,并且被放置在該一對側框架4Fb的后端中從而以橋接方式被設置在該一對側框架4Fb之間。后框架4Fd在座椅前后方向上適當地遠離增強框架4Fc,并且之后述及的S彈簧10被布置在框架4Fc、4Fd之間。
S彈簧10是本發明的另一構件的一個實例。現在參考圖5,S彈簧10被布置在座椅襯墊4P的背側上。現在參考圖2,S彈簧10包括一對支撐部(第一支撐部11、第二支撐部12)、一對連接部(第一連接部14、第二連接部16)和多個托架BM1到BM7。這里,第一支撐部11是在頂視圖中大致U形的線簧并且被放置在座椅右側上。在第一支撐部11附接到座椅框架4F的狀態下,第一支撐部11包括朝向座椅前側延伸的一對臂部(第一內臂部11a、第一外臂部11b)。第一內臂部11a朝向座椅寬度方向以大致S形適當地彎曲,并且被放置在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座椅內側(第一支撐部11中的左側)上。此外,第一外臂部11b朝向座椅寬度方向以大致S形適當地彎曲,并且被放置在座椅外側(第一支撐部11中的右側)上。第一內臂部11a和第一外臂部11b的后部在具有大致矩形形狀的扁平的第一托架BM1處連接。此外,第二支撐部12是在頂視圖中大致U形的線簧并且被放置在座椅右側上。類似于第一支撐部11,第二支撐部12包括放置在右側上的第二內臂部12a、放置在左側上的第二外臂部12b和連接兩個臂部12a、12b的后部的第二托架BM2。
參考圖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撐部11和第二支撐部12在座椅寬度方向上以適當間隔平行地放置。在這種狀態中,作為在座椅寬度方向上延長的桿材料的第一連接部14被放置在支撐部11、12的前部中,并且這些部分11、12、14被右側和左側上的前側托架BM3、BM4連接。前側托架BM3、BM4是在頂視圖中以大致L形彎曲的管狀構件。第一連接部14和第一外臂部11b通過被插入右側上的前側托架BM3中而被保持,并且第一連接部14和第二外臂部12b通過插入左側上的前側托架BM4中而被保持。
此外,作為在座椅寬度方向上延長的桿材料的第二連接部16被放置在支撐部11、12的后部中,并且這些部分11、12、16被多個后側托架BM5到BM7連接。分別被放置在右側和左側上的后側托架BM5、BM6是以大致L形彎曲的管狀構件,并且被放置在中心的后側托架BM7是線性管狀構件。第二連接部16和第一外臂部11b通過被插入右側上的后側托架BM5中而被保持,并且第二連接部16和第二外臂部12b通過被插入左側上的后側托架BM6中而被保持。此外,第二連接部16、第一內臂部11a和第二內臂部12a通過被插入中心處的后側托架BM7中而被保持。
現在參考圖2和5,S彈簧10被布置在座椅框架4F內側并且被放置成從座椅襯墊4P的背面支撐座椅襯墊4P。此時,臂部11a、11b(12a、12b)的相應的前端向下彎曲從而形成大致橫向U形并且然后被閂鎖到增強框架4Fc上。此外,臂部11a、11b(12a、12b)的相應的后端向下彎曲從而形成大致橫向U形并且然后被閂鎖到后框架4Fd上。
這里,參考圖1,帶條20是在前視圖中形成大致倒梯形形狀的平面構件,并且帶條20能夠從座椅后側覆蓋在座墊4和座椅靠背6之間的區域。作為帶條20的材料,能夠使用作為座椅覆蓋物4S的材料例示的材料,但是優選的是帶條20的材料是具有比座椅覆蓋物4S更高的剛度的材料,并且這種類型的材料的實例包括毛氈、用樹脂浸漬的織物和皮革。帶條20的上端被連接到覆蓋座椅靠背6的后面的座椅覆蓋物部分,并且帶構件22被設置在帶條20的下部中。帶構件22是具有大致U形的帶束形構件,并且帶構件22的兩端被固定到帶條20的下部。注意,帶構件22由具有適度的可拉伸性的材料制成,并且典型地,帶構件22能夠由諸如彈性體或者橡膠的材料制成。
在本實施例中,參考圖2到4,基于帶條20被附接的狀態,帶構件22在被朝向座椅前側拉伸的同時被鉤接在之后述及的捕獲部30a、30b上。此時,帶構件22被放置成在S彈簧10的背側上在頂視圖中形成大致橫向U形,并且帶構件22的前部22f被配置成沿著第一連接部14在座椅寬度方向上延伸。此外,帶構件22在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右側22r在相對于第一內臂部11a在右側上行進的同時,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以線性形狀被配置。然后,帶構件22的左側22l在相對于第二內臂部12a在左側上行進時,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以線性形狀被配置。
該一對捕獲部(第一捕獲部30a、第二捕獲部30b)是在其上帶構件22能夠被鉤接的部件。該一對捕獲部能夠作為另一構件被設置在S彈簧10中。這里,第一捕獲部30a是設置在S彈簧10的前部的右側上的部件,并且第二捕獲部30b是設置在S彈簧10的前部的左側上的部件。第一捕獲部30a和第二捕獲部30b是除了它們雙側對稱地形成之外具有大致相同的構造的構件,從而將在下面作為一個實例主要地關于第一捕獲部30a描述其細節。
參考圖2到4,第一捕獲部30a是由樹脂制成的一體模制產品,并且一體地包括主體部件40、第一保持部件41、第二保持部件42和引導部件44。這里,用于形成第一捕獲部30a的樹脂的類型不被特別地限制,但是典型地,優選的是樹脂是具有適度剛度的硬樹脂。這種類型的硬樹脂的實例包括聚丙烯樹脂、聚乙烯樹脂、聚酯樹脂、聚酰胺樹脂、縮醛樹脂、ABS樹脂、聚碳酸酯樹脂、丙烯酸樹脂、苯乙烯樹脂和聚氯乙烯樹脂。
參考圖3和4,主體部件40包括第一插入部件40a和第二插入部件40b,第一連接部14被插入第一插入部件40a中,并且第一內臂部11a被插入第二插入部件40b中。參考圖3,第一插入部件40a是在第一捕獲部30a附接到S彈簧10的狀態下在座椅寬度方向上延伸的管狀部件,并且第一連接部14通過穿過第一插入部件40a而被保持。此外,參考圖4,第二插入部件40b是與第一插入部件40a的背側集成的管狀部件,并且第一內臂部11a通過穿過第二插入部件40b而被保持。第二插入部件40b沿著第一內臂部11a的形狀以曲柄形狀彎曲,使得放置在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左側上的內端41a朝向座椅前側彎曲并且放置在右側上的外端41b朝向座椅后側彎曲。第一連接部14和第一內臂部11a通過穿過它們對應的插入部件40a、40b而被保持,從而經由主體部件40彼此連接。注意,在第二捕獲部30b中,第一連接部14被第一插入部件40a保持,并且第二內臂部12a被第二插入部件40b保持。
第一保持部件41是本發明的保持部件的一個實例,并且參考圖3和4,帶構件22能夠被第一保持部件41保持在鉤接狀態下。第一捕獲部30a的第一保持部件41與第二插入部件40b的外端41b集成并且被放置成相對于外端41b朝向座椅外側突出。即,參考圖4和6,在第一捕獲部30a中,第一保持部件41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相對于外端41b朝向右側突出,從而被放置在帶構件22的右側22r的配置位置處。注意,在第二捕獲部30b中,第一保持部件41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相對于外端41b朝向左側突出,從而被放置在帶構件22的左側22l的配置位置處。
參考圖6,第一保持部件41是在截面視圖中具有大致U形的管狀部,并且包括開口50、內壁51、外壁52和底壁53,開口50被向上打開使得面對座椅襯墊4P。在第一捕獲部30a的第一保持部件41中,內壁51是放置在作為座椅內側的左側上的壁體,并且外壁52是放置在作為座椅外側的右側上的壁體。此外,底壁53是形成第一保持部件41的底面的壁體,并且被放置在內壁51的底端和外壁52的底端之間以形成向下突出的曲線。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捕獲部30a附接到S彈簧10的狀態下,內壁51被放置成相對于外壁52朝向座椅襯墊4P側突出(在這兩個壁之間突出尺寸差異為H1)。在第一捕獲部30a附接到S彈簧10的狀態下,在座椅襯墊4P的背面和外壁52之間形成微小的間隙的同時,內壁51抵接座椅襯墊4P的背面。注意,在第二捕獲部30b的第一保持部件41中,內壁51被放置在作為座椅內側的右側上,并且外壁52被放置在作為座椅外側的左側上。
第二保持部件42是本發明的另一個保持部件的一個實例,并且參考圖7,第二保持部件42能夠保持作為另外的構件的夾子cm。參考圖3和4,第一捕獲部30a的第二保持部件42是從主體部件40向后突出的扁平部件并且被放置成面對座椅襯墊4P的背面。在厚度方向上貫穿第二保持部件42的附接孔42H在第二保持部件42的中心處形成,并且夾子cm能夠通過插入附接孔42H中而被保持。參考圖7,夾子cm被附接到在S彈簧10的背側上配置的絲材W。在夾子cm被第二保持部件42保持的同時,能夠在S彈簧10的背面上的右位置處配置絲材W。注意,第二捕獲部30b的第二保持部件42具有與第一捕獲部30a的第二保持部件42相同的構造。
參考圖3和4,引導部件44是朝向第一保持部件41引導帶構件22的扁平部件,并且相對于帶構件22的配置位置從開口50向外突出。即,參考圖6,在第一捕獲部30a中,引導部件44從外壁52的上端向右突出,并且遠離座椅襯墊4P地逐漸地向下傾斜。外壁52的上端是開口50的上邊緣。引導部件44能夠大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外壁52的上端的總體長度上形成。參考圖4和6,扁平肋46在引導部件44的背側上突出,并且肋46被以橋接方式設置在引導部件44的背面和外壁52之間。因為肋46盡可能地防止引導部件44變形而朝向外壁52彎曲,所以能夠優選地在引導帶構件22(在以后描述)時維持引導部件44的傾斜形狀。注意除了引導部件44從外壁52的上端向左突出之外,第二捕獲部30b的引導部件44還具有與第一捕獲部30a的引導部件44大致相同的構造。
參考圖2到4,第一捕獲部30a和第二捕獲部30b雙側對稱地附接到S彈簧10的適當位置。此時,在第一捕獲部30a經由主體部件40附接到S彈簧10的前部的右側的同時,第一保持部件41被放置在帶構件22的右側22r的配置位置處使得第一保持部件41相對于第一內臂部11a向右突出。此外,在第二捕獲部30b經由主體部件40附接到S彈簧10的前部的左側的同時,第一保持部件41被放置在帶構件22的左側22l的配置位置處使得第一保持部件41相對于第二內臂部12a向左突出。這樣,捕獲部30a、30b的第一保持部件41被放置在帶構件22的配置位置處,并且以從引導部件44的對應的第一保持部件41的相應的開口50朝向座椅外側突出的方式放置引導部件44。
參考圖5和6,在S彈簧10附接在座椅框架4F內側之后,座椅襯墊4P被放置在S彈簧10上并且被座椅覆蓋物4S覆蓋。然后,在座墊4和座椅靠背6之間的區域被圖1中的帶條20從座椅后側覆蓋,并且帶構件22被朝向座墊4的背面拉拽并且被鉤接到捕獲部30a、30b上。在這種類型的座椅構造中,期望的是在不特別地抬升座椅襯墊4P的情況下將帶條20的帶構件22附接到座墊4的背側。
鑒于此,在本實施例中,參考圖6,第一保持部件41和引導部件44被設置在捕獲部30a、30b中的每一個中。引導部件44在從第一保持部件41的開口50相對于帶構件22的配置位置向外突出的同時,逐漸地向下傾斜。然后,帶構件22沿著引導部件44移動并且插入開口50中使得帶構件22被放置在第一保持部件41內側,由此將帶構件22鉤接到座墊4的背側上。
即,參考圖2到4,在本實施例中,帶構件22被向前拉伸使得在頂視圖中具有大致橫向U形。此時,帶構件22的右側22r在于第一內臂部11a的右側上行進的同時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以線性形狀延伸,并且帶構件22的左側22l在于第二內臂部12a的左側上行進的同時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以線性形狀延伸。鑒于此,參考圖6,在不特別地抬升座椅襯墊4P的情況下,帶構件22的右側22r在沿著第一捕獲部30a的引導部件44向上和向左逐漸移動的同時被引導到開口50從而被放置在第一保持部件41內側。此時,因為在座椅襯墊4P的背面和外壁52之間設置了微小的間隙,所以帶構件22的右側22r能夠順利地插入開口50中。此外,類似地,帶構件22的左側22l在沿著第二捕獲部30b的引導部件44向上和向右逐漸移動的同時被引導到開口50從而被放置在第一保持部件41內側。由此,參考圖3,帶構件22被鉤接到右和左第一保持部件41的前邊緣54上,從而帶構件22被捕獲部30a、30b保持在鉤接狀態下。這樣,在本實施例中,能夠在不特別地抬升座椅襯墊4P的情況下將帶構件22的右側22r和左側22l從它們對應的引導部件44引導到它們對應的第一保持部件41中。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能夠在不特別地抬升座椅襯墊4P的情況下,通過使用傾斜的引導部件44將帶構件22放置并閂鎖在第一保持部件41內側。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捕獲部30a、30b被形成為由樹脂制成的一體模制產品使得部件40、41、42、44被相對牢固地設置。對應地,能夠將帶構件22與作為另外的構件的夾子cm一起穩定地保持。由此,根據本實施例,能夠以良好的性能將帶條20附接到座墊4的背側。
本實施例的交通工具座椅不限于以上實施例,并且能夠采用其它各種實施例。例如,本實施例例示了捕獲部30a、30b的構造(形狀、尺寸、布置位置、布置數目),但是并非旨在限制捕獲部30a、30b的構造。例如,能夠使用通過將本實施例的該一對捕獲部連接為一個件形成的單一捕獲部。此外,單一捕獲部可以被放置在第一連接部中或者第二連接部中從而被放置在一對支撐部之間,并且帶構件的前部可以被鉤接在捕獲部上。捕獲部能夠取決于帶構件的配置位置被設置在S彈簧的適當位置處,并且例如捕獲部能夠被設置在托架的布置部位中的任何一個中。
此外,本實施例例示了捕獲部的部件40、41、42、44的構造(形狀、尺寸、形成位置、形成數目等),但是并非旨在限制這些部件的構造。例如,在本實施例中,引導部件被設置在相對于帶構件的配置位置的外側上,但是能夠根據帶構件的配置位置被設置在相對于帶構件的配置位置的內側上。例如,參考圖3,假設以下情形,即帶構件22的右側22r被配置在相對于第一內臂部11a的左側上。在此情形中,第一捕獲部30a的第一保持部件41能夠被放置在相對于外端41b的左側上,并且此外,引導部件44能夠被放置左側上,該左側是相對于帶構件22的配置位置的內側。
此外,第一保持部件能夠沿著在座椅寬度方向上延伸的主體部件形成從而保持帶構件的前部。在此情形中,引導部件能夠被放置成朝向座椅后側突出。形成第一保持部件的每一個壁的形狀能夠適當地修改,并且開口可以設置在相對于底壁的座椅襯墊側上。此外,本實施例例示了第二保持部件作為另外的保持部件,但是能夠在每一個捕獲部中設置一個或者更多個其它的保持部件,并且進而,能夠省略其它的保持部件。注意,除了夾子,另外的構件的實例還包括各種構件諸如絲材本身、傳感器和托架。此外,能夠保持另外的構件的保持件能夠設置在除了附接孔之外的保持部件中。
此外,本實施例例示了帶構件22的構造(形狀、尺寸、布置位置、布置數目等),但是并非旨在限制帶構件22的構造。例如,能夠在帶條中設置多個帶構件,并且帶構件能夠構造成被鉤接在單獨的捕獲部上或者同一捕獲部上。類似地,帶條的構造能夠適當地修改。
此外,本實施例例示了交通工具座椅的構造,但是并非旨在限制交通工具座椅的構造。例如,可以在座墊和座椅靠背之間設置間隙,或者可以在座墊和座椅靠背之間不設置任何間隙。此外,除了S彈簧,另外的構件的實例包括各種構件諸如絲材本身、傳感器和托架。本實施例的構造能夠應用于用于車輛、飛機、列車等的通常的交通工具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