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交通工具,尤其涉及一種車輪的新型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車輪的支撐結構不科學,由于習慣勢力的束縛,人們一直延續(xù)使用著,不思進取,亟待改進,怎樣減少車輛運行對空氣造成的污染,節(jié)省能源,現代人應引起足夠重視。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與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車輪運行省力的新型車輪支撐結構,其結構是以原支撐結構如板簧(3)前、后支撐桿(1、2)、板簧(3)及與其車輪所用連接件壓板(4)、鏍釘(5)、輪軸(6)、板簧鏍釘(9)為基礎,其特征在于:改變輪軸(6)其原垂直支撐為前后傾斜支撐,如板簧(3),將其兩端相等長度的板簧(3)前、后支撐桿(1、2)變?yōu)榘寤?3)后支撐桿(1)長,板簧(3)前支撐桿長(2)短,致使板簧(3)與車體承重件(8)形成非垂直支撐,使輪軸(6)由原垂直受力變?yōu)閮A斜受力;為了確保原板簧(3)的減震效果,在板簧(3)前部設一和原板簧(3)弧度相反的板簧弧度,兩弧度相切,板簧兩端點設有卡箍,為了加大板簧(3)后支撐桿(1)的支撐力度,輪軸(6)距板簧(3)支撐桿(1)的距離略小于板簧(3)前支撐桿(2)距輪軸(6)的距離,使其輪軸(6)得到一水平向前較強的力;為了保障高速行駛的車輛剎車靈敏度高,根據需要在輪軸(6)上裝有液壓或氣動裝置頂桿(7)并在其頂端根據需要安裝一滾輪,為了確保液壓或氣動裝置頂桿(7)的穩(wěn)固裝有支撐桿(13),車輪行駛由板簧(3)前、后支撐桿(1、2)、板簧(3)、輪軸(6)和固定輪軸件壓板(4)、鏍釘(5)、板簧鏍釘(9)、墊塊(11)保障車輪正常運行,為了確保車輪安全運行,車輪原垂直支撐前、后位置不變和板簧(3)的強度,根據需要可增加其板簧(3)的長度和板簧(3)的質量,為了確保運行平穩(wěn),將液壓或氣動裝置頂桿(7)的閥門開關與剎車操作件連在一起,并與原車制動系統(tǒng)管路并聯,致使剎車瞬間液壓或氣動裝置頂桿(7)升起,頂壓車體承重件(8),瞬時將傾斜支撐變?yōu)榇怪敝闻浜蟿x車結構致使車輪靈敏停止轉動。
附圖說明
本圖是車輪的新型支撐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板簧(3)后支撐桿(1)、板簧(3)前支撐桿(2)、板簧(3)、壓板(4)、螺釘(5)、輪軸(6)、液壓或氣動裝置頂桿(7)、車體承重件(8)、板簧鏍釘(9)、滾輪(10)、墊塊(11)、卡箍(12)液壓或氣動裝置(7)支撐桿(13)。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本申請展示了車輪的新型支撐結構,其結構是以原支撐結構,如:板簧(3)后支撐桿(1)、板簧(3)前支撐(2)、板簧(3)及與其輪軸(6)所用連接件壓板(4)、輪軸(6)、板簧鏍釘(9)為基礎,跳出原有支撐方式的束縛,經過認真的思考,現提出最新的輪軸(6)支撐方案,變其原來的垂直支撐為前后傾斜支撐,如板簧(3)后支撐桿(1)的長度大于前支撐桿(2)的長度,致使板簧(3)與車體承重件(8)形成非垂直支撐,使輪軸(6)由原垂直受力變?yōu)榍昂髢A斜受力;為了加大板簧(3)后支撐桿(1)的支撐力度,輪軸(6)距板簧(3)后支撐桿(1)的距離略小于板簧(3)前支撐桿(2)距輪軸(6)的距離,使其輪軸(6)得到一水平向前較強的力;為了確保板簧(3)兩端與車輪的穩(wěn)固連接裝有卡箍(12),為了確保原垂直支撐車輪的前、后位置不變和板簧(3)的強度,根據需要增加其板簧(3)的長度和板簧(3)質量;為了保障高速行駛的車輛剎車靈敏度高,根據需要在輪軸(6)上裝有液壓或氣動裝置頂桿(7),并在其頂端根據需要裝一滾輪;為了確保液壓或氣動裝置頂桿(7)的穩(wěn)固,裝有液壓或氣動裝置(7)支撐桿(13),車輪行駛由板簧(3)前、后支撐桿(1、2)、板簧(3)、輪軸(6)和壓板(4)、鏍釘(5)、板簧鏍釘(9)、墊塊(11)保障車輪正常運行,為了確保車輪安全運行,將液壓或氣動裝置閥門開關與剎車操作件連在一起,并與原車制動系統(tǒng)的管路并聯,致使剎車瞬間液壓或氣動支撐裝置頂桿(7)升起,頂壓車體承重件(8),減輕了板簧(3)前、后支撐桿(1、2)的支撐力度,變輪軸(6)傾斜支撐為垂直支撐,配合剎車結構致使車輪靈敏停止轉動。
雖然通過實施例描繪了車輪的新型支撐結構,本領域技術人員知道本發(fā)明是變原輪軸(6)垂直支撐為前后傾斜支撐,如板簧(3),但剎車時,由于液壓或氣動裝置頂桿(7)瞬時升起,減少了板簧(3)前后支撐桿(1、2)的支撐力度,此時又變?yōu)樵怪敝?,當剎車作用力停止,液壓或氣動裝置頂桿(7)又回復到待工作狀態(tài),該申請文件它可以有許多形態(tài)變化,但不能脫離本發(fā)明精神,本發(fā)明的申請文件和權利要求包括這些許多形態(tài)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