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乘坐部分和靠背的車輛座椅,其中乘坐部分和靠背能從使用位置調節至進入位置以及調節至加載位置。
背景技術:
該類型的車輛座椅從現有技術中已知。在使用位置,車輛乘員能占據車輛座椅的乘坐部分。在進入位置,乘坐部分和靠背以如此方式調節以使得車輛座椅后方的進入空間擴大。在加載位置,靠背被假定大體以如此方式設置以使得平坦的加載表面與加載空間一起形成。由于在大多數機動車中安裝空間狀況極其受限,所以尤其是平坦的加載表面大體無法得到。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使得并不具有現有技術的缺點的車輛座椅可被用到。尤其是,意圖是使得如下的車輛座椅可被用到,其就安裝空間而言具有相對緊湊的設計,當折疊時允許單手操作,在加載位置提供盡可能大的加載表面,確保大的進入空間以及能以低成本實施。
所述目的利用如下車輛座椅實現,其具有乘坐部分和靠背,其中乘坐部分和靠背能從使用位置調節至進入位置以及加載位置,靠背在底腳部上可移動地安裝并且乘坐部分在所述使用位置被支承在前安裝部和所述底腳部上,并且所述前安裝部和所述底腳部能各自彼此獨立且相對于車身地移動。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的車輛座椅。該類型的車輛座椅具有乘坐部分和靠背。所述車輛座椅能容納一個或多個人員。在車輛座椅的使用位置,乘坐部分大體上水平地設置,并且靠背大體上豎直地設置。從該使用位置,乘坐部分和靠背能一方面移動至進入位置并且另一方面移動至加載位置。在所述進入位置,車輛座椅的至少一些部分以如此方式調節以使得車輛座椅的靠背后方的空間擴大以有助于希望占據根據本發明的車輛座椅后方空間的車輛乘員進入。在所述加載位置,尤其是靠背從豎直調節至水平以產生平坦的加載表面與車輛的加載空間,其中尤其是乘坐部分不會擋道并且為此目的根據本發明被降低。
根據本發明,車輛座椅的靠背現在可移動地、尤其是可樞轉地安裝在底腳部上。該移動也優選地用于“舒適調節”以便將靠背適應于座椅乘員的外形。在其使用位置,乘坐部分在其前部區域被支承在前安裝部上,尤其是支承在搖臂上,并且在其后部區域被支承在其上還設有靠背的底腳部上。還根據本發明的是,前安裝部和底腳部能各自獨立于彼此且相對于車身地移動。因此,非常緊湊的構造是可能的且乘坐部分能獨立于靠背移動到相應期望的位置。
本發明的有利實施例和改進例可在從屬權利要求以及參照附圖的說明中發現。
在乘坐部分的后部區域(座椅乘員的臀部位于其中),乘坐部分優選具有例如銷的導向器件,所述導向器件與設置在底腳部上的導向件(如導向槽)相互作用且沿著該導向槽移動(例如線性移動)。這使得可以獨立于所述底腳部地移動所述乘坐部分。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對導向件而言規定為具有開口,在將車輛座椅從使用位置轉移到加載位置或進入位置期間,導向器件經由該開口離開所述導向件。尤其是,所述導向槽例如在其上側具有導向槽開口,所述銷經由該導向槽開口離開開槽的導向件以占據所述進入位置。此外,對于導向器件而言優選地規定為在使用位置設置在開口的區域中,尤其是設置在開口的正下方。由此可以的是,當假定車輛座椅轉移至加載位置時,不需要較多附加努力地確保導向器件離開所述導向件。對于所述銷而言另外規定的是在進入位置設置在導向槽以外以及在使用位置和加載位置設置在導向槽以內。
優選地,前安裝部和底腳部二者都連接至縱向調節器,例如具有頂軌和底軌的軌道系統。在此前安裝部以及底腳部的安裝部二者都優選各自借助于搖臂實施,所述搖臂以桿的形式設置,其中樞軸承設置在所述桿的兩端。搖臂的一端在各種情況下連接至車身或縱向調節器,并且搖臂的另一端連接至根據本發明的車輛座椅。
車輛座椅的底腳部優選借助于兩個支承部、尤其是兩個搖臂支承,所述兩個支承部尤其是在底腳部上的兩個不同點處接合,并且尤其優選是在縱向移動系統或車身上的兩個不同點處接合。
驅動元件(例如電機或氣動或液壓驅動器)優選設置在乘坐部分和/或前安裝部上,所述驅動元件能調節所述乘坐部分,尤其是相對于前安裝部進行調節并且能藉此尤其優選將前乘坐部分從其使用位置移動到進入位置和/或加載位置。然而,作為尤其優選的選擇,驅動元件也相對于車身移動所述前安裝部。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對于驅動元件而言規定的是耦接至前搖臂,所述前搖臂一方面可樞轉地鉸接至乘坐部分并且另一方面可樞轉地鉸接至車輛座椅的軌道系統或車輛的車身地板。尤其是,驅動元件以如此方式配置成使得前搖臂的傾斜角能被調節。此外規定的是使得導向器件能夠借助于所述驅動元件與導向件脫離耦接。例如,當車輛座椅準備轉移至進入位置時,所述銷借助于所述驅動元件升高離開開槽的導向件。此外對于前搖臂與乘坐部分之間的傾斜角而言優選規定的是可通過驅動器件調節。尤其是,前搖臂分別在進入位置、使用位置和加載位置相對于乘坐部分采用不同的傾斜角。在這種情況下,在進入位置的傾斜角優選大于在使用位置的傾斜角,其中在使用位置的傾斜角繼而優選大于在收納位置的傾斜角。對于車輛座椅而言進一步規定的是以如此方式配置以使得座椅元件在加載位置相比于該座椅元件在進入位置和使用位置能借助于所述驅動元件降低。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具有根據本發明的車輛座椅的車輛。
本發明進一步的細節、特征和優點從附圖以及以下參照所述附圖對優選實施例的說明將會變得明顯。在此,附圖僅僅示出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其并不對本發明的主要構思進行限制。
附圖說明
圖1a至1c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車輛座椅的第一實施例。
圖2a至2c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車輛座椅的第二實施例。
具體實施方式
在各個附圖中,相同的部件在所有情況下設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因此在各種情況下也總體上命名或提及僅僅一次。
圖1a至1c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車輛座椅1的第一實施例。該座椅包括靠背2和乘坐部分3。所述靠背可移動地、在該情況下可樞轉地支承在底腳部5上,所述底腳部就其部分而言帶有縱向調節器6,所述縱向調節器在當前情況下包括牢固連接至車輛車身的底軌6.1和能相對于所述底軌6.1調節的頂軌6.2。在乘坐部分的前部區域、即“大腿支承部”,乘坐部分3具有前支承部3.2,其一方面連接至乘坐部分3并且另一方面同樣地連接至車輛座椅1的縱向調節系統。在乘坐部分的后部區域(座椅乘員的臀部位于其中),乘坐部分3同樣地支承在底腳部5上。底腳部5在當前情況下借助于兩個安裝部(中央安裝部5.1和后安裝部5.2)連接至縱向調節系統6。在當前情況下,前安裝部3.2以及中央安裝部5.1和后安裝部5.2都各自設置為搖臂,每個搖臂具有桿,所述桿在其第一端和其第二端具有樞軸承。在前搖臂3.2的情況下,一個樞軸承連接至乘坐部分3并且另一樞軸承連接至縱向調節系統6。在中央搖臂5.1和后搖臂5.2的情況下,一個樞軸承各自連接至底腳部5并且另一樞軸承各自連接至縱向調節系統6。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的,在根據本發明的車輛座椅并不具有縱向調節系統的情況下,安裝部3.2、5.1和5.3也能直接地連接至車身。在乘坐部分的后部區域,乘坐部分3在當前情況下具有導向/安裝器件3.1(例如銷),所述導向/安裝器件在當前情況下在車輛座椅1的使用位置在導向件5.3(在此為導向槽)中接合,所述導向件一方面導向和/或支承所述導向器件3.1而且還允許乘坐部分3與底腳部5之間的相對移動。導向件5.3和/或導向器件3.1優選以如此方式設置以使得乘坐部分3的后部與底腳部5之間的連接能選擇性地被釋放。驅動器4(在此為電機)優選設置在乘坐部分3的前部區域中,利用所述驅動器可以相對于前安裝部3.2調節乘坐部分3和/或相對于車輛的車身調節前安裝部3.2。
圖1a示出了車輛座椅1處于其“使用位置”,在所述使用位置車輛乘員能占據車輛座椅1。
圖1b示出了“進入位置”。為此目的,乘坐部分3與底腳部5之間的連接被釋放,并且乘坐部分3能例如借助于電機4從其大體水平的位置移動至豎直位置。在此之后,底腳部5與縱向調節系統之間的連接被部分地釋放,并且底腳部5在該情況下能逆時針地樞轉到由乘坐部分騰出的空間內。這在根據本發明的車輛座椅1的后方創造了更多空間,為占據根據本發明的車輛座椅后方的那排座椅的座椅乘員賦予更多進入的空間。
圖1c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車輛座椅1處于其“加載位置”,在所述加載位置,靠背2設置成以便大體水平。為此目的,前安裝部3.2首先順時針樞轉,因此乘坐部分3、尤其是其前部區域一方面被降低并且還遠離底腳部5地移動至左側。在該過程期間,乘坐部分3的后部區域沿著導向槽5.3移動,并且移動受到導向槽的限制。乘坐部分3的這種降低和移動意味著對于靠背2而言存在更多可用的空間,允許所述靠背變得至少近似水平并且因而關于剩余的加載空間平坦。
圖2a至2c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車輛座椅1的另一實施例。基本上,可對關于圖1a至1c作出的陳述進行參照,但是在當前情況下,電機已被線性驅動器、尤其是氣動或液壓驅動器所取代。該驅動器4設置在縱向調節系統6與乘坐部分3之間,并且一方面能使乘坐部分相對于安裝部3.2樞轉。然而,作為替代或附加,驅動器4也能用于使前安裝部3.2相對于縱向調節系統樞轉。此處也一樣,本領域技術人員將認識到縱向調節系統并非絕對必需的;而是,前安裝部3.2和底腳部5也能直接連接至車身。
附圖標記列表
1 車輛座椅
2 靠背
3 乘坐部分
3.1 導向器件
3.2 前安裝部,搖臂
4 驅動元件,電機
5 底腳部
5.1 中央安裝部,搖臂
5.2 后安裝部,搖臂
5.3 導向件,導向槽
6 縱向調節器
6.1 底軌
6.2 頂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