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桑葚種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桑葚種植的鹽堿地修復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鹽堿土是鹽化或堿化形成的一類土壤,包括鹽土、堿土及各種鹽堿化土壤。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底層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鹽分,由于地面蒸發作用,隨著土壤毛細管作用使所含鹽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層,水分蒸發后,使鹽分留在土壤表層,聚積而形成鹽堿地。濱海地區由于常駐海水侵漬,鹽堿地分布較廣,鹽分含量高,土壤表層或土體中積聚過多的可溶性鹽類。鹽堿地地表土壤多干燥,呈白色,甚至形成鹽結皮,板結龜裂,礦化度高,腐蝕性強,可破壞植物細胞組織,阻礙植物生長,高鹽堿度土壤甚至可直接使植物根系腐爛導致植株死亡,對于北方適合種植桑葚的種植戶來說,土地鹽堿化及其嚴重制約著桑葚的產量,大大降低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因此,我司采用最新的技術,發明了一種用于桑葚種植的鹽堿地修復劑,其脫硫石膏與聚丙烯配合施用,且在修復劑中引入了由玉米粉、豆制品殘渣、麥麩、稻谷和秕谷粉組成的雜糧渣,同時發酵后形成穩定的微生物繁殖環境,根瘤菌、芽孢桿菌和硫細菌的混合物的菌種植入到雜糧渣中,再加入微生物助劑、pH調節劑和單糖使微生物快速繁殖,在修復劑使用時對鹽堿地的性鹽和ESP都有顯著降低,并且可以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使土壤有機質、速效氮有所增加。根瘤菌、固氮菌、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粉這些微生物不會對當地土壤造成生態破壞,這些微生物共同配合,相互協同,能加速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及土壤養分的再生和有效化,從而為后續桑葚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從而全面改善了土壤肥力并促進了桑葚的生長,形成整個微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桑葚種植的鹽堿地修復劑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用于桑葚種植的鹽堿地修復劑具有改善鹽堿地pH值、無公害、全面改善了土壤肥力并促進了桑葚的生長的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桑葚種植的鹽堿地修復劑,其組成原料各組分的重量份數為:
所述聚合吸附制劑為糠醛渣、活性氧化鋁、蛭石粉和滑石粉的一種以上的有效成分;所述雜糧渣的水分活度Aw為0.3~0.5,且為玉米粉、豆制品殘渣、麥麩、稻谷和秕谷粉一種或幾種混合物;所述菌種為根瘤菌、芽孢桿菌和硫細菌的混合物,且質量比例為1.5:3:0.8:4;所述微生物助劑為牲畜糞便、人糞便和家禽糞便按各自體積1:1:1的充分攪拌混合0.5h后加入蛋白胨的發酵1-3天;所述單糖為蜜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一種以上的有效成分;所述蛋白胨的百分含量為菌種體積50%-65%。
一種用于桑葚種植的鹽堿地修復劑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混料:脫硫石膏、聚丙烯加入到高混機中、攪拌備用;
第二步,發酵:將雜糧渣、微生物助劑和單糖充分機械混合倒入經通蒸汽消毒的發酵池,加入去離子水重量份數的2/3,保持溫度23℃-28℃、通氧氣含量占整個發酵池體積的0.05-0.2,發酵3-6天,期間每天至少攪拌一次,控制時間在10-30min,備用;
第三步,植菌:把菌種撒第二步中發酵好混合物中,然后充分攪拌,通過機械辦法對發酵池加熱,加入余下重量份數的去離子水并保持溫度為28℃-32℃、1-2天后加入單糖,攪拌均勻備用;
第四步,調節:用pH調節劑保持第三步混合發酵物的pH值維持在5.0-6.5;
第五步,風化:對第四步發酵好的混合物通風直至其水分活度Aw≤0.3、干燥收縮值6%-9%;
第六步,制粒包裝:將分化好的發酵物經過盤式連續造粒機制造成顆粒狀成品后包裝,并置于低溫干燥處保存。
優選的,第六步中顆粒狀成品表面的有效孔隙度為45.00%-47.46%。
本發明方法的制得的用于桑葚種植的鹽堿地修復劑有以下優點:
1、脫硫石膏與聚丙烯配合施用,且在修復劑中引入了由玉米粉、豆制品殘渣、麥麩、稻谷和秕谷粉組成的雜糧渣,同時發酵后形成穩定的微生物繁殖環境;
2、根瘤菌、固氮菌、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粉的混合物的菌種植入到雜糧渣中,再加入微生物助劑、pH調節劑和單糖使微生物快速繁殖,在修復劑使用時對鹽堿地的性鹽和ESP都有顯著降低,并且可以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使土壤有機質、速效氮有所增加;
3、根瘤菌、芽孢桿菌和硫細菌這些微生物不會對當地土壤造成生態破壞,這些微生物共同配合,相互協同,能加速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及土壤養分的再生和有效化,從而為后桑葚物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4、綜合從而全面改善了土壤肥力并促進了桑葚的生長,形成整個微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用于桑葚種植的鹽堿地修復劑,其組成原料各組分的重量份數為:
實施例1#:
具體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混料:脫硫石膏、聚丙烯加入到高混機中、攪拌備用;
第二步,發酵:將雜糧渣、微生物助劑和單糖充分機械混合倒入經通蒸汽消毒的發酵池,加入去離子水重量份數的2/3,保持溫度28℃、通氧氣含量占整個發酵池體積的0.09,發酵3天,期間每天至少攪拌一次,控制時間在15min,備用;
第三步,植菌:把菌種撒第二步中發酵好混合物中,然后充分攪拌,通過機械辦法對發酵池加熱,加入余下重量份數的去離子水并保持溫度為29℃、1天后加入單糖,攪拌均勻備用;
第四步,調節:用pH調節劑保持第三步混合發酵物的pH值維持在5.5;
第五步,風化:對第四步發酵好的混合物通風直至其水分活度Aw≤0.3、干燥收縮值7%;
第六步,制粒包裝:將分化好的發酵物經過盤式連續造粒機制造成顆粒狀成品后包裝,并置于低溫干燥處保存。
第六步中顆粒狀成品表面的有效孔隙度為45.22%。
實施例2#:
具體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混料:脫硫石膏、聚丙烯加入到高混機中、攪拌備用;
第二步,發酵:將雜糧渣、微生物助劑和單糖充分機械混合倒入經通蒸汽消毒的發酵池,加入去離子水重量份數的2/3,保持溫度26℃、通氧氣含量占整個發酵池體積的0.1,發酵5天,期間每天至少攪拌一次,控制時間在25min,備用;
第三步,植菌:把菌種撒第二步入發酵好混合物中,然后充分攪拌,通過機械辦法對發酵池加熱,加入余下重量份數的去離子水并保持溫度為31℃、1.5天后加入單糖,攪拌均勻備用;
第四步,調節:用pH調節劑保持第三步混合發酵物的pH值維持在6.0;
第五步,風化:對第四步發酵好的混合物通風直至其水分活度Aw≤0.3、干燥收縮值7%;
第六步,制粒包裝:將分化好的發酵物經過盤式連續造粒機制造成顆粒狀成品后包裝,并置于低溫干燥處保存。
第六步中顆粒狀成品表面的有效孔隙度為47.00%。
實施例3#:
第一步,混料:脫硫石膏、聚丙烯加入到高混機中、攪拌備用;
第二步,發酵:將雜糧渣、微生物助劑和單糖充分機械混合倒入經通蒸汽消毒的發酵池,加入去離子水重量份數的2/3,保持溫度23℃-28℃、通氧氣含量占整個發酵池體積的0.2,發酵6天,期間每天至少攪拌一次,控制時間在30min,備用;
第三步,植菌:把菌種撒第二步入發酵好混合物中,然后充分攪拌,通過機械辦法對發酵池加熱,加入余下重量份數的去離子水并保持溫度為32℃、2天后加入單糖,攪拌均勻備用;
第四步,調節:用pH調節劑保持第三步混合發酵物的pH值維持在6.5;
第五步,風化:對第四步發酵好的混合物通風直至其水分活度Aw≤0.3、干燥收縮值9%;
第六步,制粒包裝:將分化好的發酵物經過盤式連續造粒機制造成顆粒狀成品后包裝,并置于低溫干燥處保存。
第六步中顆粒狀成品表面的有效孔隙度為47.46%。
①、準備面積相同、初始化環境相同的百畝土地標記為土地A和土地B,將本發明實施例2#中方法制得的用于桑葚種植的鹽堿地修復劑施用在土地A,在桑葚樹苗種植前20-30天施肥對土地A進行調理,然后種植桑葚樹苗M株,土地B不施用修復劑同樣種植桑葚樹苗M株,2-3個月后通過對土地A和土地B的植桑葚樹苗的存活數量進行統計得出下表中的存活率(百畝/株),同時使用土壤酸堿度計檢測土地A和土地B的酸堿度:各隨機取土地A和土地B的F個地點進行測試,求平均數得出土壤酸堿度(pH);
②、再過9-10個月對土地A每畝15-26KG施用本發明的修復劑:施用15KG左右,對桑葚的產量進行科學記錄備案得出產量(百畝/KG);
③、第二年保持①的條件再過對9-10個月對土地A每畝11.5-12.5KG施用本發明的修復劑:施肥兩次,兩次施肥期間間隔15天左右,然后對桑葚的產量進行科學記錄得出產量(百畝/KG)。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