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水性聚酯生產的生產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性聚酯生產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水性聚酯生產的生產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水溶性聚酯在紡絲領域中主要用于化纖超細復合紡絲的溶離組分,這種水溶剝離法與機械剝離法和溶劑剝離法相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它可以獲得更細、更均勻的超細纖維;與溶劑剝離法相比,它又可以避免使用有毒的、對環境有污染的各種溶劑的弊端,只需熱水即可實現剝離,有利于工業化的實施和環保的要求。因此,設計一種結構簡單、生產方便的水性聚酯生產系統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研究的方向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生產方便的用于水性聚酯生產的生產系統。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用于水性聚酯生產的生產系統,包括反應釜、夾套冷凝器、立式列管冷凝器、臥式列管冷凝器、視筒、回流罐、兌稀罐和袋式過濾器;所述反應釜上設有分餾孔,所述夾套冷凝器與分餾孔連通,所述立式列管冷凝器與夾套冷凝器連通,所述臥式列管冷凝器通過一彎管與立式列管冷凝器連通,所述視筒與臥式列管冷凝器連通,所述回流罐與視筒連通,所述回流罐還與反應釜連通,所述兌稀罐與回流罐連通,所述袋式過濾器與兌稀罐連通;所述反應釜包括攪拌器、下封頭、攪拌軸、罐體、上封頭、人孔、電機、消泡器和第一加熱裝置,所述下封頭安裝于罐體的下端,所述上封頭安裝于罐體的上端,所述攪拌軸安裝于罐體內,該攪拌軸的上端設于上封頭內,其下端通過底軸承安裝在下封頭上,所述攪拌器和消泡器均安裝于攪拌軸上,且所述消泡器位于攪拌器的上端,所述電機安裝于上封頭上且其輸出軸與攪拌軸的上端連接,所述第一加熱裝置安裝于罐體內,所述人孔設于上封頭上。
[0006]優選地,所述第一加熱裝置包括第一導熱油出口、第一螺旋加熱管和第一導熱油進口,所述第一螺旋加熱管設于罐體內,所述第一導熱油出口設于下封頭上且與第一螺旋加熱管連通,所述第一導熱油進口設于罐體上且與第一螺旋加熱管連通。
[0007]優選地,所述罐體內還安裝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螺旋加熱管的支撐。
[0008]優選地,所述臥式列管冷凝器包括臥式筒體、換熱管、支撐板和端部封頭,所述臥式筒體的兩端開口,其一端開口通過彎管與立式列管冷凝器連通,其另一端開口設有端部封頭,所述換熱管沿臥式筒體的軸向設置,所述支撐板設于臥式筒體上用于支撐所述換熱管。
[0009]優選地,所述回流罐上還設有多個觀察窗。
[0010]優選地,所述兌稀罐包括兌稀罐本體,用于支撐所述兌稀罐本體的支座,設于兌稀罐本體內的第二加熱裝置,該第二加熱裝置包括第二導熱油出口、第二螺旋加熱管和第二導熱油進口,所述第二螺旋加熱管設于兌稀罐本體內,所述第二導熱油出口設于兌稀罐本體的下端,所述第二導熱油進口設于兌稀罐本體的一側,且所述第二導熱油出口和第二導熱油進口分別與第二螺旋加熱管的兩端連通。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通過反應釜進行反應,再依次通過夾套冷凝器、立式列管冷凝器、臥式列管冷凝器進行冷卻,經過冷卻后的液體再通過回流罐進行水性聚酯與水分的分離,分離后的水回流至反應釜內進行再次反應,而水性聚酯產品通過回流罐進入兌稀罐進行稀釋,最后再通過袋式過濾器進行過濾,以得到最終廣品。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用于水性聚酯生產的生產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4]附圖標記說明:A、反應釜,B、夾套冷凝器,C、立式列管冷凝器,D、臥式列管冷凝器,E、視筒,F、回流罐,G、兌稀罐,H、袋式過濾器;1、底軸承,2、第一導熱油出口,3、攪拌器,4、下封頭,5、第一螺旋加熱管,6、攪拌軸,7、罐體,8、吊耳,9、上封頭,10、人孔,11、電機,12、分饋孔,13、消泡器,14、第一導熱油進口,15、支撐,16、彎管,17、臥式筒體,18、換熱管,19、支撐板,20、端部封頭,21、觀察窗,22、支座,23、第二導熱油出口,24、第二螺旋加熱管,25、第二導熱油進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16]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水性聚酯生產的生產系統,包括反應釜A、夾套冷凝器B、立式列管冷凝器C、臥式列管冷凝器D、視筒E、回流罐F、兌稀罐G和袋式過濾器H ;所述反應釜A上設有分餾孔12,所述夾套冷凝器B與分餾孔12連通,所述立式列管冷凝器C與夾套冷凝器B連通,所述臥式列管冷凝器D通過一彎管16與立式列管冷凝器C連通,所述視筒E與臥式列管冷凝器D連通,所述回流罐F與視筒(E)連通,所述回流罐F還與反應釜A連通,所述兌稀罐G與回流罐F連通,所述袋式過濾器H與兌稀罐G連通。
[0017]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反應釜A包括攪拌器3、下封頭4、攪拌軸6、罐體7、上封頭9、人孔10、電機11、消泡器13和第一加熱裝置,所述下封頭4安裝于罐體7的下端,所述上封頭9安裝于罐體7的上端,所述攪拌軸6安裝于罐體7內,該攪拌軸6的上端設于上封頭9內,其下端通過底軸承I安裝在下封頭4上,所述攪拌器3和消泡器13均安裝于攪拌軸6上,且所述消泡器13位于攪拌器3的上端,所述電機11安裝于上封頭9上且其輸出軸與攪拌軸6的上端連接,所述第一加熱裝置安裝于罐體7內,所述人孔10設于上封頭9上。
[0018]其中,所述第一加熱裝置包括第一導熱油出口 2、第一螺旋加熱管5和第一導熱油進口 14,所述第一螺旋加熱管5設于罐體7內,所述第一導熱油出口 2設于下封頭4上且與第一螺旋加熱管5連通,所述第一導熱油進口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