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環保微生物領域,具體涉及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利用特種微生物處理廢水尤其是工業廢水,具有良好的效果。復合微生物菌劑處理廢水的效果通常優于單一微生物菌劑對廢水的處理效果,其原因不僅包括復合微生物菌劑具有更多的微生物菌群,也由于復合微生物菌劑適應廢水水質的能力優于單一菌種菌劑。
[0003]單一微生物菌劑的生產通常經歷培養基制備、滅菌、接種、發酵培養、質量檢測、包裝等多個環節。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在單一微生物菌劑生產基礎之上還包括復配步驟,其生產周期長、生產成本高,制約了其在工業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如何縮短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周期并降低成本,是廢水處理用微生物菌劑技術的一個難點。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應用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新的生產方法用于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該方法能夠縮短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周期、同時降低菌劑生產成本。
[000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是一種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其特點是:包括以下步驟:
(1)培養基制備:向基礎培養基中加入玉米漿、糖蜜或其它提取性有機碳源,使培養基的TOC濃度為500?5000mg/L ;
(2)菌群接種:培養基中加入復合微生物菌群,加入量為目標培養濃度的1%?10%;且所用復合微生物菌群的來源包括但不限于市售復合微生物菌劑、土壤、污泥、污染河流底泥;
(3)菌群培養:控制溶解氧0.2?2.0mg/L、微生物負荷0.1-0.5kgT0C/(kgMLSS.d),對接入的復合微生物菌群進行混合培養,并且保證復合微生物菌群對培養基的TOC去除率不低于 80%;
(4)放大培養:按照1%?10%的接種量進行逐級放大培養,在培養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直至培養得到所需要數量的菌劑。
[0006]本發明所述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其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或者技術特征是:所述的基礎培養基是指無機鹽培養基中加入待處理難降解廢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所述的特征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脂肪烴、齒代烴、芳香烴、醇類、醚類、環氧類、有機酸類、酯類、酰胺類、酚類、硝基苯類、有機硫、有機磷、雜環類、染料、助劑或其它有機物中的一種或多種。本發明所述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其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或者技術特征是:菌群培養與放大培養的PH為3.0?5.0或6.0?9.0。
[0007]本發明所述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其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或者技術特征是:菌群培養與放大培養的溫度為10?15°C、15?28°C或28?40°C。
[0008]本發明所述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其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或者技術特征是:菌群培養與放大培養的鹽濃度為O?10g/L、10?30g/L、30?120g/L或120?180g/L。
[0009]本發明所述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其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或者技術特征是:步驟(4)后依次對菌劑產品進行質量檢測和包裝。
[0010]本發明所述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其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或者技術特征是:所述質量檢測包括菌劑效能檢測和菌劑濃度檢測,且所生產的菌劑產品須達到以下指標要求:
(1)菌劑效能:菌劑對特征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之90%;
(2)菌劑濃度:菌劑濃度22000mg/L且微生物數量2 1.0X 19 cfu/mL。
[0011]本發明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中,在培養基中加入待處理廢水中的特征污染物。可提高復合微生物菌劑對廢水的適應能力,縮短馴化周期。接種的復合微生物菌劑產品指EM、HSB、SEM、HDCM或其它市售微生物菌劑產品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
(I)菌劑生產成本低。本發明方法培養基主要原料為玉米漿、糖蜜或其它提取性有機碳源,是一種復合型有機氮源,價格便宜。
[0013](2)菌劑生產質量高。現有技術一般采用合成培養基或半合成培養基對菌劑進行培養,配制培養基所需要的化學藥品有幾十種,包括有機物、N、P、K、S、Ca、Mg、Fe、Mn、B、Zn、Cu、Mo、Co及其它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本發明方法中采用含有玉米漿干粉、糖蜜粉或其它提取性碳源的復合培養基,所需原料來自玉米發酵、制糖等過程產生的廢料,其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碳源,而且N、P、K、S、Ca、Mg等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營養豐富,而且還含有合成培養基和半合成培養基一般不會含有的生長因子。因此,本發明采用提取性碳源作為培養基生產復合微生物菌劑,菌劑中微生物種群的培養效果更好。
[0014](3)縮短生產周期。本發明方法中復合微生物菌劑通過敞開環境下混合培養一次完成,無需經歷單一菌劑培養后的復配過程,相比現有技術大大縮短了復合微生物菌劑的培養周期。
[0015](4)所生產的菌劑適應能力強。本發明方法采用混合培養或混合發酵培養的方式對能夠降解廢水中有機物污染物的微生物菌群進行一次培養,在培養過程中保持了微生物降解鏈的完整,并保證了功能微生物的多樣性,更容易適應水質的變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進一步描述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以便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地理解本發明,而不構成對其權利的限制。
[0017]實施例1,一種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培養基制備:基礎培養基中加入玉米漿、糖蜜(重量比2:1)或其它提取性有機碳源,使培養基的TOC濃度為500mg/L;
(2)菌群接種:培養基中加入復合微生物菌群,加入量為目標培養濃度的1%;且所用復合微生物菌群的來源包括但不限于市售復合微生物菌劑、土壤、污泥、污染河流底泥; (3)菌群培養:控制溶解氧0.2mg/L、微生物負荷0.lkgTOC/(kgMLSS.d),對接入的復合微生物菌群進行混合培養,并且保證復合微生物菌群對培養基的TOC去除率不低于80%;
(4)放大培養:按照1%的接種量進行逐級放大培養,在培養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直至培養得到所需要數量的菌劑。
[0018]實施例2,一種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培養基制備:基礎培養基中加入玉米漿、糖蜜(重量比1:2)或其它提取性有機碳源,使培養基的TOC濃度為5000mg/L;
(2)菌群接種:培養基中加入復合微生物菌群,加入量為目標培養濃度的10%;且所用復合微生物菌群的來源包括但不限于市售復合微生物菌劑、土壤、污泥、污染河流底泥;
(3)菌群培養:控制溶解氧2.0mg/L、微生物負荷0.5kgT0C/(kgMLSS.d),對接入的復合微生物菌群進行混合培養,并且保證復合微生物菌群對培養基的TOC去除率不低于80%;
(4)放大培養:按照10%的接種量進行逐級放大培養,在培養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直至培養得到所需要數量的菌劑。
[0019]實施例3,一種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培養基制備:向基礎培養基中加入玉米漿、糖蜜或其它提取性有機碳源,使培養基的TOC濃度為3000mg/L;
(2)菌群接種:培養基中加入復合微生物菌群,加入量為目標培養濃度的5%;且所用復合微生物菌群的來源包括但不限于市售復合微生物菌劑、土壤、污泥、污染河流底泥;
(3)菌群培養:控制溶解氧1.0mg/L、微生物負荷0.3kgT0C/ (kgMLSS.d),對接入的復合微生物菌群進行混合培養,并且保證復合微生物菌群對培養基的TOC去除率不低于80%;
(4)放大培養:按照5%的接種量進行逐級放大培養,在培養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直至培養得到所需要數量的菌劑。
[0020]實施例4,實施例1一 3任何一項所述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中:所述的基礎培養基是指無機鹽培養基中加入待處理難降解廢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所述的特征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脂肪烴、鹵代烴、芳香烴、醇類、醚類、環氧類、有機酸類、酯類、酰胺類、酚類、硝基苯類、有機硫、有機磷、雜環類、染料、助劑或其它有機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0021 ]實施例5,實施例1 一 4任何一項所述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中:菌群培養與放大培養的pH為3.0?5.0或6.0?9.0。菌群培養與放大培養的溫度為10?15°C、15?28°C或28?40°C。菌群培養與放大培養的鹽濃度為O?10g/L、10~30g/L、30~120g/U^120?180g/L。
[0022]實施例6,實施例1一 5任何一項所述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中:步驟(4)后依次對菌劑產品進行質量檢測和包裝。
[0023]實施例7,實施例1一 6任何一項所述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中:所述質量檢測包括菌劑效能檢測和菌劑濃度檢測,且所生產的菌劑產品須達到以下指標要求:
(1)菌劑效能:菌劑對特征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之90%;
(2)菌劑濃度:菌劑濃度22000mg/L且微生物數量2 1.0X 19 cfu/mL。
[0024]實施例8,一種難降解廢水處理用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生產方法,生產步驟包括培養基制備、菌群接種、菌群培養和放大培養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