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食用菌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白色金針菇jk01菌株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金針菇學名為毛柄金錢菌(flammulinavelutiper(fr.)sing),它既是一種美味食品,又是較好的保健食品。金針菇性寒,味甘、咸,具有補肝、益腸胃、抗癌的功效,主治肝病、胃腸道炎癥、潰瘍、腫瘤等病癥。金針菇中鋅含量較高,對預防男性前列腺疾病較有幫助。而且金針菇還是高鉀低鈉食品,可防治高血壓,對老年人有益。金針菇氨基酸的含量也非常豐富,高于一般菇類,尤其是賴氨酸的含量特別高,賴氨酸具有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功能。最近有研究表明,金針菇還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
金針菇屬低溫結實性真菌,菌絲較耐低溫,對高溫抵抗力較弱,子實體分化在3~18℃的范圍內。金針菇品種按照子實體顏色分為黃色金針菇品種和白色金針菇品種。黃色金針菇品種一般為農戶栽培,相對于白色金針菇品種具有抗性強、生長快、菌柄粗、耐高溫、口感好的特點,比如雜19、蘇6等,但外觀深黃,基部褐色,商品性較差;白色金針菇品種主要為工廠化栽培,品系較多,多為雜交或變異品種,顏色潔白、商品性好,但菌種抗性較弱,需要的培養溫度更低。
目前,金針菇工廠化栽培成為主流,上海雪融、光明九道菇等大型金針菇生產企業主要使用日本白色金針菇品種,每年需要花費大量資金購買菌種。這些菌株具有分枝多、菌柄細、產量高等特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子實體分枝多、基部黏連,給拆分和烹飪帶來不便;口感不如黃色金針菇脆爽;需要的生長和出菇溫度較低,能耗較高;對設備要求較高,國產設備多數滿足不了通風和保濕條件,導致產量較低;抗病性較差,容易出現爛菇病等。另一方面,這些菌株在經過2-3年的傳代和生產,會出現菌株退化現象,表現在粉孢子增多、出菇期明顯推遲、成菇率低、出菇不整齊、產量下降等,由于不掌握技術訣竅,只能再次引進國外菌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白色金針菇jk01菌株及其應用,用以解決目前菌株設備要求高,抗性差,栽培周期長,分枝多、拆分難等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白色金針菇菌株名稱為jk01,其是通過白色品種臺廠白和黃色品種雜19作為親本雜交,經系統選育獲得,屬于金針菇(flammulinavelutipes),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保藏編號為cgmccno.13877,保藏日期為20170614。
進一步地,通過培養所述金針菇jk01菌株得到的孢子、菌絲體、子實體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進一步地,所述金針菇jk01作為親本進行雜交育種中的應用、所述金針菇jk01的子實體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本發明所述金針菇jk01的形態特征如下:
子實體白色。分枝數平均456個,菌蓋半球形,厚,不易開傘,菌蓋平均直徑4.13mm;菌柄平均長度16.6cm,菌柄平均直徑2.96mm,大小均勻,基部無絨毛,不黏連;孢子印白色;肉質脆嫩。菌絲濃密,無粉孢子,氣生菌絲不發達。
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金針菇jk01培養方法,所述金針菇jk01原種、液體種和栽培培養溫度為14-25℃。
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金針菇jk01的子實體的一種栽培方法,栽培培養基按質量百分比計,包括34-36%的栽培培養料和64~66%的水,所述栽培培養料按質量百分比計,包括20~35%的米糠、5~15%的麩皮、5~10%的豆餅粉、30~50%的玉米芯、3-5%的玉米粉、3~8%的棉籽殼、3~8%的甜菜渣、1-3%的碳酸鈣、0.3-0.8%的貝化石。
具體栽培過程可參考現有技術,下面也給出一種具體過程,包括如下步驟:
1)液體菌種制備:將所述金針菇jk01pda試管種無菌條件下接入含有液體種培養基的三角瓶中,在溫度25℃、轉速140r/min的搖床培養,當液體培養基充滿菌絲球的時候搖菌結束,用磁力攪拌器攪勻菌絲球得到金針菇混合菌絲液。
2)發菌:將上步所得的金針菇混合菌絲液在在無菌條件下接種于栽培瓶的培養料上,用透氣蓋封口,并置于培養室內暗培養;前期培養溫度18-20℃,后期培養溫度12-16℃,濕度55-65%。待菌絲長滿栽培瓶后,刮除瓶口表層菌絲進行搔菌,以刺激出菇;
3)子實體形成:將搔菌后的栽培瓶移入生育室,初始溫度18℃,按天數遞減,最后保持在6-8℃進行培養,濕度85~95%。當子實體高出瓶口2-3cm時進行套筒,每天照射8h150lux光,連續照2天。co2濃度2000~9000ppm,隨著子實體生長逐步升高,待菌柄達到16-18cm長,采收。
其中,液體種培養基配方如下:大豆粉3.3g/l,蔗糖20g/l,七水硫酸鎂0.66g/l,硫酸氫二鉀0.66g/l,加水定容至1l。ph=6.2-6.5。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金針菇jk01,培養及栽培周期短,抗病能力強,出菇整齊,耐高溫,產量高,大大提高了工廠的生產效率。并且菌柄粗、肉質脆嫩,對于子實體的拆分和烹飪非常有利。綜上所述,金針菇jk01的綜合性能好,市場前景廣闊。
附圖說明
圖1為所述白色金針菇jk01菌株issr法真實性分析;
圖2為所述白色金針菇jk01菌株與綠色木霉對峙培養;
圖3為所述白色金針菇jk01菌株與銅綠假單胞菌對峙培養;
圖4為所述白色金針菇jk01菌株、雜19、臺廠白相同培養周期采摘形態特征;
圖5為所述白色金針菇jk01菌株工廠化栽培出菇形態特征。
圖6為市售工廠化栽培金針菇子實體形態。
具體實施方式
下述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
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試劑等,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途徑得到。
下述實施例所用各種培養基的配方如下:
母種培養基(pda培養基):每1l培養基用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12g;
液體種培養基:大豆粉3.3g/l,蔗糖20g/l,七水硫酸鎂0.66g/l,硫酸氫二鉀0.66g/l,加水定容至1l。ph=6.2-6.5;
栽培培養基:20~35%的米糠、5~15%的麩皮、5~10%的豆餅粉、30~50%的玉米芯、3-5%的玉米粉、3~8%的棉籽殼、3~8%的甜菜渣、1-3%的碳酸鈣、0.3-0.8的貝化石。
實施例1雜交獲得jk01
采用雜交育種方法獲取金針菇菌株jk01。
具體步驟如下:
1)選擇親本菌株:選取菌株臺廠白和雜19為親本,這兩個親本的子實體都能在市場上購買到;
2)配制母種培養基、液體種培養基和栽培培養基:各培養基配方已經給出,在此不再贅述;
3)采用常規的雜交育種方法獲得雜合子a200個;
4)栽培與篩選:把獲得的雜合子根據常規的方法進行栽培試驗,通過系統篩選,從200個雜合子a中,獲得一個目標菌株金雜9,該菌株菌絲生長快、抗性強、出菇早、產量高、顏色淺黃、菌柄較粗、不易開傘。
5)收集金雜9菌株的孢子,進行自交,方法同上,獲得80個雜合子b;
6)栽培與篩選:把獲得的雜合子b根據常規的方法進行栽培試驗,通過系統篩選,從80個雜合子b中,獲得一個目標菌株jk01,該菌株菌絲生長快、出菇早、產量高、顏色潔白、菌柄較粗、不易開傘、出菇一致,符合工廠化栽培的需要。
實施例2菌株拮抗實驗及issr真實性分析
本發明金針菇jk01和兩個親本菌株臺廠白、雜19為試驗材料,所用培養基為pda培養基。
jk01和臺廠白,jk01和雜19在平板培養基上分別對峙接種和培養,接種點相距4cm,25℃恒溫培養15天。結果表明,在對峙培養菌落交界處,jk01與臺廠白、jk01與雜19拮抗線明顯,說明jk01是與臺廠白、雜19不同的金針菇菌株。
jk01菌株issr法真實性分析
為了證明jk01菌株與親本臺廠白、雜19,以及現有的白色金針菇品種f21和日金的差異,進行了菌株真實性分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食用菌菌種真實性鑒定issr法》和已有的文獻報道,由15條引物中篩選到8條存在明顯擴增差異、多態性高、重現性好的引物。引物的名稱、序列見表1,聚類分析結果見圖1。
表1引物
從聚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jk01和臺廠白、雜19、f21、日金差異明顯,屬于不同菌株。此外,臺廠白與f21之間差異不顯著,是否為同一菌株,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實施例3抗病性試驗
綠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和致病性銅綠假單胞菌(p.aeruginosa)是金針菇栽培過程中的主要病害。以我單位分離保藏的金針菇致病菌綠色木霉和銅綠假單胞菌為指示劑,進行對峙培養。通過觀察菌落生長和拮抗帶的寬度來判斷抗病能力,拮抗帶越窄,抗病性越強。
菌種活化:將金針菇菌株和綠色木霉菌株分別在pda培養基中25℃活化培養,長滿皿后備用。作為菌種使用前,用直徑0.5cm的打孔器制備菌餅。銅綠假單胞菌在pda培養基中25℃活化2天,備用。
抗木霉能力測定方法:
使用直徑90mm的定量培養皿,每皿用定量蠕動泵定量加入35mlpda培養基,凝固。相距中心2cm接入直徑0.5cm的金針菇菌餅,25℃培養4天后,與金針菇對峙、距離中心2cm處接入綠色木霉菌餅,25℃繼續培養。測量拮抗線的寬度、菌落生長寬度,并且持續觀察抑制帶的顏色、大小變化。
抗銅綠假單胞菌能力測定方法:
使用直徑90mm的定量培養皿,每皿用定量蠕動泵定量加入35mlpda培養基,凝固。相距中心1.75cm接入直徑0.5cm的金針菇菌餅,與金針菇對峙、距離中心1.75cm處用接種環接入活化的銅綠假單胞菌,25℃培養4天。觀察記錄菌絲生長及拮抗情況,測量拮抗線的寬度、菌落生長寬度。
結果見表2、圖2、3,結果表明,金針菇jk01具有較強的抗綠色木霉和銅綠假單胞菌能力。尤其抗致病性銅綠假單胞菌能力較強,從金針菇與銅綠假單胞菌對峙培養菌絲生長的彎曲程度較大情況看,非常直觀的表現出較強的抗病性,抗性與雜19接近,而雜19是生產上公認的抗性強的菌株。金針菇工廠化栽培過程中,容易爆發細菌病害,出現爛菇病,而jk01菌株抗細菌能力強,可以減輕病害,因此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表2菌株抗病情況
實施例4栽培實驗
本發明金針菇jk01在金針菇工廠化栽培企業進行培養周期和栽培周期優選實驗,每種每次栽培2萬瓶,對培養周期、栽培周期及單產進行對比,總結出本發明金針菇jk01菌株的優勢和特點。
本實施例采用的栽培條件如下:
培養基參見栽培培養基,不再贅述。
栽培瓶容積:1100ml,裝料量(干)280g/瓶。
培養:前期培養溫度18-20℃,后期培養溫度12-16℃,濕度55-65%。
出菇:將搔菌后的栽培瓶移入生育室,初始溫度18℃,按天數遞減,最后保持在6-8℃進行培養,濕度85~95%。當子實體高出瓶口2-3cm時進行套筒,每天照射8h150lux光,連續照2天。co2濃度2000~9000ppm,隨著子實體生長逐步升高,待菌柄達到16-18cm長,采收。表3為jk01、臺廠白和雜19栽培試驗結果列表。
表3金針菇jk01、臺廠白和雜19栽培試驗(頭茬)
通過表3可知,jk01的培養周期為25天,栽培周期49天。與親本臺廠白和雜19對比可知,jk01較白色金針菇臺廠白縮短了培養周期和栽培周期。另外,平均單產367.4g/瓶,與臺廠白的334.5g/瓶相比也明顯增加,而且瓶與瓶之間的產量差別不大,適合工廠化栽培。生物學轉化率達到131.2%,在1100ml栽培瓶出菇模式下,產量屬于較高水平。
實施例5形態特征
jk01子實體形態特征記錄的是其在工廠化生產,25天培養周期,49天栽培周期的條件下,采收時的表觀特征,參見圖5。
子實體白色。分枝數平均456個;菌蓋半球形,厚,不易開傘,菌蓋直徑3.98mm-4.21mm,平均4.13mm;菌柄長度12.2cm-18.0cm,平均16.6cm,直徑2.95-2.97mm,平均2.96mm,大小均勻,基部無絨毛,不黏連;孢子印白色;肉質脆嫩。菌絲濃密,無粉孢子,氣生菌絲不發達。
臺廠白和雜19子實體形態特征記錄的是其在49天栽培周期的條件下,采收時的表觀特征,參見圖4。
臺廠白菌株子實體顏色潔白,分枝數平均565個。jk01子實體與臺廠白子實體形態特征相似,菌柄較粗,單產較高,分枝數較少,口感更脆爽,因此市場前景廣闊。雜19為黃色金針菇品種,形態特征這里不做過多描述。
與市場銷售的白色金針菇(右側)產品相比,菌柄稍粗,如圖6所示。
實施例6菌絲生長的溫度梯度試驗
把jk01、臺廠白和雜19直徑為0.5cm的接種塊接種到pda培養基培養皿上,分別于10℃、15℃、20℃、25℃和30℃培養7天,測量生長速度,試驗結果見表4。試驗結果表明:jk01菌株的菌絲生長速度快于臺廠白菌株,在20℃和25℃生長速度較快,高溫30℃的耐受性更強。
表4溫度對不同金針菇菌絲生長速率的影響(mm/日)
以上描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諒能理解,在不偏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對本發明的簡單修改和替換皆應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構思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