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人造材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尼龍納米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納米麥飯石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表觀為白色或灰色粉末的復合型礦物,粒徑55~95nm,比表面積為30m2/g~80m2/g。隨著電子電器和汽車行業的迅速發展,對于工程塑料的功能化要求逐漸提高,尤其在機械強度和抗菌性等方面。納米麥飯石具有多孔結構,填充工程塑料后可以大幅提高材料的機械性能。此外納米麥飯石粉末對色素和細菌有較強的吸附能力,使材料具有可觀的抗菌性。較傳統添加滑石粉或碳酸鈣填料相比,納米麥飯石在提高抗壓強度,賦予材料抗菌性的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本發明制備的尼龍納米復合材料具有抗壓、抗菌等特點,可應用于電子電器和水質凈化等相關領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尼龍納米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大幅提高了尼龍材料的抗壓強度和抗菌性,操作工藝簡單,所制備復合材料性能優越,適于工業化生產。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尼龍納米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尼龍樹脂60-100份、潤滑劑2-3份、納米粉體20-30份、納米麥飯石7-9份、聚四氟乙烯6-8份、鈦白粉5-15份、鉀長石6-10份、硝酸鈰6-8份、相容劑2-4份、短切玻璃纖維15-25份、改性納米勃姆石5-7份、聚乳酸5-7份、抗氧劑1-2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尼龍樹脂60份、潤滑劑2份、納米粉體20份、納米麥飯石7份、聚四氟乙烯6份、鈦白粉5份、鉀長石6份、硝酸鈰6份、相容劑2份、短切玻璃纖維15份、改性納米勃姆石5份、聚乳酸5份、抗氧劑1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尼龍樹脂80份、潤滑劑2.5份、納米粉體25份、納米麥飯石8份、聚四氟乙烯7份、鈦白粉10份、鉀長石8份、硝酸鈰7份、相容劑3份、短切玻璃纖維20份、改性納米勃姆石6份、聚乳酸6份、抗氧劑1.5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尼龍樹脂100份、潤滑劑3份、納米粉體30份、納米麥飯石9份、聚四氟乙烯8份、鈦白粉15份、鉀長石10份、硝酸鈰8份、相容劑4份、短切玻璃纖維25份、改性納米勃姆石7份、聚乳酸7份、抗氧劑2份。
進一步:本發明制備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尼龍樹脂、納米麥飯石、抗氧劑、潤滑劑和相容劑按比例分配;
步驟二、將納米麥飯石于改性納米勃姆石中進行表面處理10~35min;
步驟三、將上述步驟(2)處理得到的麥飯石和步驟(1)置于高速混合機分散;
步驟四、將分散后的原料加入剩余原料混合均勻后通過擠出機擠出;
步驟五、原料經熔融、塑化、擠出、冷卻、切粒和包裝后,制得成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大幅提高了尼龍材料的抗壓強度和抗菌性;
2、操作工藝簡單,所制備復合材料性能優越,適于工業化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尼龍納米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尼龍樹脂60-100份、潤滑劑2-3份、納米粉體20-30份、納米麥飯石7-9份、聚四氟乙烯6-8份、鈦白粉5-15份、鉀長石6-10份、硝酸鈰6-8份、相容劑2-4份、短切玻璃纖維15-25份、改性納米勃姆石5-7份、聚乳酸5-7份、抗氧劑1-2份。
實施例二:
一種尼龍納米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尼龍樹脂60份、潤滑劑2份、納米粉體20份、納米麥飯石7份、聚四氟乙烯6份、鈦白粉5份、鉀長石6份、硝酸鈰6份、相容劑2份、短切玻璃纖維15份、改性納米勃姆石5份、聚乳酸5份、抗氧劑1份。
實施例三:
一種尼龍納米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尼龍樹脂80份、潤滑劑2.5份、納米粉體25份、納米麥飯石8份、聚四氟乙烯7份、鈦白粉10份、鉀長石8份、硝酸鈰7份、相容劑3份、短切玻璃纖維20份、改性納米勃姆石6份、聚乳酸6份、抗氧劑1.5份。
實施例四:
一種尼龍納米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尼龍樹脂100份、潤滑劑3份、納米粉體30份、納米麥飯石9份、聚四氟乙烯8份、鈦白粉15份、鉀長石10份、硝酸鈰8份、相容劑4份、短切玻璃纖維25份、改性納米勃姆石7份、聚乳酸7份、抗氧劑2份。
實施例五:
一種尼龍納米材料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尼龍樹脂、納米麥飯石、抗氧劑、潤滑劑和相容劑按比例分配;
步驟二、將納米麥飯石于改性納米勃姆石中進行表面處理10~35min;
步驟三、將上述步驟(2)處理得到的麥飯石和步驟(1)置于高速混合機分散;
步驟四、將分散后的原料加入剩余原料混合均勻后通過擠出機擠出;
步驟五、原料經熔融、塑化、擠出、冷卻、切粒和包裝后,制得成品。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