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塑料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塑料增塑添加劑。
背景技術:
塑料是通過原料的混合,通過擠壓成顆粒,然后再制成需要的各種塑料制品。增塑是塑料工業最主要的工藝,在現有塑料增塑添加劑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占有主導地位,市場份額達50%以上。但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存在揮發性高、耐久性差等缺點,且多數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本身具有毒性,使用范圍受到限制。因此,尋求新配方發明一種性能優異、無毒無害的增塑劑是人類進步與社會發展的需求。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發明一種塑料增塑添加劑,旨在得到一種無毒、無污染、增塑性能良好的塑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塑料增塑添加劑,按照重量份數比包含以下組分:尿素溶液20~40份、改性丙烯酸樹脂12~20份、碳酸鉀0.3~0.7份、氯化亞銅0.01~0.03份、甲醇鈉0.01~0.02份、調節劑0.1~0.4份、那格列奈0.02~0.03份和磷酸二氫鉀1~3份。
其中,所述的改性丙烯酸樹脂為將丙烯酸樹脂與氨水按照質量比1:0.2~0.3混合,調節pH值為7.2~7.5,保持溫度為35~45℃反應20~40分鐘即得。
其中,所述的氨水質量濃度為78~83%。
其中,所述的調節劑為氫氧化鈉溶液、動物膠體、果膠、姜酮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調節劑按照重量份數比由以下組分組成:氫氧化鈉溶液25~35份、動物膠體10~12份、果膠6~9份和姜酮1~2份。
其中,所述的氫氧化鈉質量濃度為35~45%。
其中,如上所述塑料增塑添加劑在塑料擠壓成型前的物料混合時添加,攪拌均勻后擠壓成型。
其中,所述的塑料增塑添加劑在使用時與塑料原料成質量比0.1~0.2:1質量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塑料增塑添加劑能有效的提高塑料的塑性,提高其橫向和縱向的拉伸應力,從而使得塑料具有更好的增塑效果;進一步的本發發明原料易得,制備方法簡潔、易操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實施例1
將丙烯酸樹脂與質量濃度為78%的氨水按照質量比1:0.2混合,調節pH值為7.2,保持溫度為35℃反應40分鐘即得,備用;調節劑以g為單位稱取以下組分:質量濃度為35%的氫氧化鈉溶液25g、動物膠體10g、果膠6g和姜酮1g,將各組分混合攪拌均勻,即得調節劑,備用。
一種塑料增塑添加劑,以g為單位稱取以下組分:尿素溶液20g、上述備用的改性丙烯酸樹脂12g、碳酸鉀0.3g、氯化亞銅0.01g、甲醇鈉0.01g、上述備用的調節劑0.1g、那格列奈0.02g和磷酸二氫鉀1g,將上述各組分混合攪拌均勻,即得塑料增塑添加劑。塑料增塑添加劑在塑料擠壓成型前的物料混合時添加,攪拌均勻后擠壓成型,塑料增塑添加劑在使用時與塑料原料成質量比0.1:1質量比。
實施例2
將丙烯酸樹脂與質量濃度為81%的氨水按照質量比1:0.3混合,調節pH值為7.4,保持溫度為40℃反應30分鐘即得,備用;調節劑以g為單位稱取以下組分:質量濃度為40%的氫氧化鈉溶液30g、動物膠體11g、果膠7g和姜酮1.5g,將各組分混合攪拌均勻,即得調節劑,備用。
一種塑料增塑添加劑,以g為單位稱取以下組分:尿素溶液30g、上述備用的改性丙烯酸樹脂16g、碳酸鉀0.5g、氯化亞銅0.02g、甲醇鈉0.01g、上述備用的調節劑0.3g、那格列奈0.03g和磷酸二氫鉀2g,將上述各組分混合攪拌均勻,即得塑料增塑添加劑。塑料增塑添加劑在塑料擠壓成型前的物料混合時添加,攪拌均勻后擠壓成型,塑料增塑添加劑在使用時與塑料原料成質量比0.2:1質量比。
實施例3
將丙烯酸樹脂與質量濃度為83%的氨水按照質量比1:0.3混合,調節pH值為7.5,保持溫度為45℃反應20分鐘即得,備用;調節劑以g為單位稱取以下組分:質量濃度為45%的氫氧化鈉溶液35g、動物膠體12g、果膠9g和姜酮2g,將各組分混合攪拌均勻,即得調節劑,備用。
一種塑料增塑添加劑,以g為單位稱取以下組分:尿素溶液40g、上述備用的改性丙烯酸樹脂20g、碳酸鉀0.7g、氯化亞銅0.03g、甲醇鈉0.02g、上述備用的調節劑0.4g、那格列奈0.03g和磷酸二氫鉀3g,將上述各組分混合攪拌均勻,即得塑料增塑添加劑。塑料增塑添加劑在塑料擠壓成型前的物料混合時添加,攪拌均勻后擠壓成型,塑料增塑添加劑在使用時與塑料原料成質量比0.2:1質量比。
前述對本發明的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描述是為了說明和例證的目的。這些描述并非想將本發明限定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并且很顯然,根據上述教導,可以進行很多改變和變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選擇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釋本發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并利用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改變。本發明的范圍意在由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