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高分子
技術領域:
,具體是一種高溫耐化學品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通過在聚丙烯組合物體系中引入耐化學品較好的改性劑,同時提高材料表面的致密性,以提高聚丙烯高溫下抗化學品的能力。
背景技術:
:聚丙烯由于合成方法簡單,且具有原料來源豐富、質輕、有良好的物理力學性能與加工性能,同時通過各種改性加工手段可以滿足各種汽車部件不同要求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加之其優異的性價比,使各種增韌、填充、增強聚丙烯材料在汽車工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改性聚丙烯用于發動機周邊部件時,使用環境較為惡劣,一般處于高溫環境下,普通改性的聚丙烯材料不能滿足惡劣使用環境的要求,需要對聚丙烯材料進行改性,已達到特殊使用場合的使用要求。公開號CN105255088A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耐熱耐油耐酸堿改性聚丙烯及制備方法,制備具有耐化學腐蝕的聚丙烯材料,其使用采用聚丙烯樹脂、丙烯酸、苯乙烯、過氧化二異丙苯制備丙烯酸-苯乙烯接枝聚丙烯,然后與羧基丁晴橡膠、端氨基液體丁晴橡膠等通過高速混合機、密煉機、平行雙螺桿擠出機制備而成,整個生產過程及其復雜,涉及較多環節,生產成本高,不易于大規模生產。并且產品主要用于線纜。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溫耐化學品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聚丙烯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剛性和耐熱性,可在高溫下耐酸、耐油,適用于發動機周邊部件、電瓶周邊件使用。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高溫耐化學品聚丙烯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各原料按重量份的配比為:聚丙烯69.7-83.2份;聚丙烯改性劑1-3份;填充劑15-25份;成核助劑0.1-0.3份;抗氧劑0.2-1份;潤滑劑0.5-1份。所述聚丙烯為熔融指數在230℃/2.16kg下為3-20g/10min的均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中至少一種。所述填充劑為粒徑6000目、硅含量60%的滑石粉。所述抗氧劑為受阻酚類、硫代酯類、亞磷酸酯類熱穩定劑中的至少一種,受阻酚類包括抗氧劑1010,硫代酯類DSTP,亞磷酸酯類為抗氧劑168。所述聚丙烯改性劑為分子量≥80萬的大分子硅烷、氟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潤滑劑選自聚乙烯蠟、硬脂酸鹽、乙撐雙硬脂酰胺、接枝乙撐雙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成核助劑為有機磷酸鹽類、山梨糖醇衍生物類、有機羧酸和羧酸鹽類成核劑中的至少一種。本發明還公開一種高溫耐化學品聚丙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按配比,將聚丙烯、聚丙烯改性劑、填充劑、抗氧劑、潤滑劑、成核助劑一起加入高混機中高速混合5-8min,得混合物料;(2)將混合物料投入平行雙螺桿擠出機經熔融、造粒擠出,制得高溫耐化學品聚丙烯復合材料。所述雙螺桿擠出機的機筒溫度為180-230℃,螺桿轉速為500-600r/min,熔體壓力為2-2.5MPa,真空度為-0.06-0.08MPa。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本發明通過在聚丙烯組合物體系中引入耐化學品較好的改性劑,同時提高材料表面的致密性,用以在高溫下抵御酸堿以及熱油對聚丙烯基材的侵蝕,極大的提高聚丙烯材料在高溫下耐化學品性。2、本發明所提供的聚丙烯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特別是高溫耐化學品方面,材料在復雜化學腐蝕環境的適應性,尤其適用在在發動機周邊部件使用,提高汽車的安全性。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按照以下制備方法制備各實施例,其各組分的配比如表1所示:(1)按配比,將聚丙烯、聚丙烯改性劑、填充劑、抗氧劑、潤滑劑、成核助劑一起加入高混機中高速混合5-8min,得混合物料;(2)將混合物料投入平行雙螺桿擠出機經熔融、造粒擠出,制得高溫耐化學品聚丙烯復合材料,擠出機的機筒溫度為180-230℃,螺桿轉速為500-600r/min,熔體壓力為2-2.5MPa,真空度為-0.06-0.08MPa。表1具體實施例中制備原料的組成原料組分對比例1對比例2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實施例4聚丙烯79.383.783.272.476.569.7聚丙烯改性劑/0.511.523填充劑201515252025抗氧劑10100.20.20.10.20.20.5抗氧劑1680.20.20.10.20.20.5成核助劑/0.10.10.20.30.3潤滑劑PE蠟0.30.30.50.50.81參照WDS00.00EA-D11-34Ref.4.7.2標準實施例1-4及對比例1、2制得的聚丙烯復合材料進行檢測。測試溫度:95℃;測試時間:96h;測試介質:發動機油、變速箱油、制動液、發動機冷卻液、玻璃清洗劑、蓄電池酸液(20%硫酸溶液)、萬能清洗劑、油脂。其性能檢測結果如表2所示。從實施例1-4與對比例1-2的測試結果對比可以看出,隨著改性劑的加入,聚丙烯復合材料的耐化學品腐蝕的能力得到顯著的改善。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于該
技術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應用本發明。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實施案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發明不限于這里的實施案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揭示,不脫離本發明范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