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白蘑菇的栽培原料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蘑菇種植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白蘑菇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白蘑燕(學名:Agaricusbisporus),別名:口蘑,白蘑燕屬于白色傘菌屬野生蘑 菇,含有豐富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維生素及鉀、鈣、鐵和磷等,隸屬于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 目傘菌科。
[0003] 白蘑菇是當前栽培和消費范圍最廣的世界性商業化生產和全球消費的食用菌,福 建省是國內白蘑菇的主產區之一。目前國內的白蘑菇種植幾乎都是采取發酵料床栽模式, 栽培料一次發酵、二次發酵時一般需要一周甚至近一個月時間,期間還要多次翻堆,需要消 耗大量的人工,工作環境也比較差,同時經過長時間的發酵,栽培料營養損失也比較嚴重。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白蘑菇的制備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 題。
[0005]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 -種白蘑菇的栽培原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包括:海鮮菇廢料45-55份,牛糞 8-12份,過磷酸鈣0. 4-0. 6份,輕質碳酸鈣0. 2-0. 5份,石灰0. 04-0. 1份,含水量62-66 %。
[0007] 在本發明的最優實施例中,按重量比,包括:海鮮菇廢料50份,牛糞10份,過磷酸 I丐0. 5份,輕質碳酸|丐0. 25份,石灰0. 06份,含水量64%。
[0008] -種白蘑菇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9] 1)采收后的海鮮菇菌袋經脫袋粉碎后曬干至含水量11-15%,或者直接采用新鮮 海鮮菇廢料;
[0010] 2)配置原料:海鮮菇廢料45-55份,牛糞8-12份,過磷酸鈣0. 4-0. 6份,輕質碳酸 鈣0.2-0. 5份,石灰0.04-0. 1份,含水量62-66%;
[0011] 3)原料混勻后裝袋,裝好袋后立即進行高壓滅菌處理;
[0012] 4)滅菌結束后,將菌袋搬到潔凈房間冷卻,袋溫冷卻至28度以下時在無菌條件下 接種;
[0013] 5)接種完畢后,將菌袋移入培養室養菌。
[0014]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步驟3)菌袋規格為17cm*37cm*0. 004,裝料高度18cm。
[0015]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步驟5)中,初期室溫為23°C,3天后室溫調高到25°C, 一周后再將室溫調低至21°C-23°C,確保袋溫不高于26°C;接種后約32天菌絲基本長滿菌 袋,再放置3天-5天使菌絲后熟;當日均氣溫穩定在25°C左右時即可開袋準備覆土,覆土 材料為當地紅壤土與泥炭土的復合覆土材料。覆土后主要是調節土層水分,根據土層內菌 絲生長情況適當噴水,并注意通風,確保菌絲爬土并在土層形成足量菌絲,為蘑菇高產打下 基礎;調好菌絲后,控制菇房內的空氣相對濕度在85%~95%,溫度在16°C-18°C,自然出 菇。
[0016] 本發明的優點如下:
[0017] 1、福建是國內工廠化海鮮菇生產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僅順昌縣就有超過56家生 產廠家,全國海鮮菇市場占有率達到80%,是名符其實的"海鮮菇王國"。如此巨大的海鮮 菇生產量,必將產生大量的海鮮菇廢料。工廠化生產海鮮菇,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為了提 高菇房利用率,一般只采收一潮菇,之后即立即清庫不再利用該菌包進行出菇,因此菌包利 用率不高。本發明充分利用海鮮菇廢料,可以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
[0018] 2、本發明無需一次發酵、二次發酵處理,同現有技術相比,可節省15天-30天的時 間、極大的減少工作量、降低勞動強度、改善生產環境、提高場地利用率;另外,常規二次發 酵需要5-7天,需要大量能源,而本研究采用高壓滅菌,耗時很少,可以節省80%以上的能 源;
[0019] 3、生產相同質量的栽培料,試驗栽培料不需要翻堆,可以免除大量的人工;同時 不用耗費大量的勞力將培養料一點點的人工搬到菇床上,只需要利用打包機即可較輕松的 完成裝袋,工作環境、勞動強度、用工量都大大降低,保守估計可以節省60%以上的人工成 本;
[0020] 4、本發明方法栽培蘑菇時病蟲害與常規方法處理的相比沒有增加,一般常規用藥 即可。
[0021] 綜上所述,本發明海鮮菇廢料短袋袋栽白蘑菇的優勢非常明顯。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材料與方法
[0023] 白蘑菇品種選擇
[0024] 選用福建省主栽白蘑菇品種'W192',該菌株是由福建省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通 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的優良品種,該品種具有耐肥、耐水、抗高溫性能好、 轉潮快、子實體成活率高、叢生菇少、產量高等優點。
[0025]白蘑菇菌種制作
[0026] 根據漳州地區氣溫變化情況,一般每年的11月前后是播種的最佳種植季節,栽培 量大的可適當提前或延后,因此向前推算,一般在8月后可以開始制作原種、栽培種。
[0027] 原種培養基:棉籽殼20斤、牛糞20斤、麥粒40斤,過磷酸鈣0. 8斤、石膏0. 4斤、 輕質碳酸鈣〇. 4斤,石灰0. 4斤。棉籽殼和牛糞預濕后混合建堆發酵約20天,期間翻堆2-3 次,建堆時加入過磷酸鈣,第一次翻堆時加入石膏,第二次翻堆時加入輕質碳酸鈣;麥粒用 1. 5%石灰水浸泡約24h,撈出稍瀝干,與發酵好的牛糞棉籽殼混合,裝瓶后高壓滅菌2. 5h 即可。
[0028] 栽培種培養料:麥粒100斤、牛糞10斤、稻殼4斤、石膏2斤、石灰0. 5-1斤。麥 粒用1. 5 %石灰水浸泡約15h,瀝干,蒸煮lOmin,然后與輔料混勻,加水至55 %即可裝瓶、滅 菌、接種。
[0029] 海鮮菇廢料的收集
[0030] 采收后的海鮮菇菌袋經脫袋粉碎后曬干(含水量13%左右),干燥的時間盡量要 短,干燥后可裝袋存放于通風處保存,至使用前務必保持菌渣始終處于干燥狀態,否則易受 潮霉變。若季節合適則可將采菇后的海鮮菇菌袋經脫袋粉碎后立即使用。
[0031] 配方
[0032] 本地通用菇渣栽培料(對照組):杏鮑菇菌渣45Kg,牛糞15Kg,過磷酸鈣0. 5Kg,輕 質碳酸鈣〇. 25Kg,含水量68%。
[0033] 試驗栽培料I:海鮮菇廢料50Kg,牛糞10Kg,過磷酸鈣0. 5Kg,輕質碳酸鈣 0? 25Kg,石灰 0? 06Kg,含水量 64%。
[0034] 試驗栽培料II:海鮮菇廢料60Kg,過磷酸鈣0. 5Kg,輕質碳酸鈣0. 25Kg,石灰 0.IKg,含水量 64%。
[0035] 試驗
[0036] 試驗地點設置在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蘑菇試驗場內。對照栽培料仍采取常規的 床栽模式,需經過常規的一次發酵、二次發酵處理,(具體參照現有技術)。
[0037] 試驗栽培料采取袋栽模式,即不經過常規的一次發酵、二次發酵處理,而是將原料 混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