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煉鋼廠RH真空精煉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高溫使用時整體結構穩定性優良的RH爐浸漬管。
背景技術:
近幾十年,RH爐外精煉技術取得了巨大進展,由原來單一的脫氣功能發展到現在的真空脫氣、脫碳、吹氧脫碳、噴粉脫硫、溫度補償、去夾雜、均勻溫度和成分等多種功能,成為目前冶煉精品鋼最常用的二次精煉冶金方法。其中,RH爐浸漬管是RH真空精煉工序最重要的耐材,RH爐浸漬管從內向外,依次是鎂鉻(無鉻)環磚、自流料、鋼結構件及外層澆注料,RH爐浸漬管在高溫使用中,如何保證整體結構的完整性,少裂紋,不脫落,不漏氣,是高性能RH爐浸漬管的必備條件。
RH真空插入管工作時直接浸入鋼水中,溫度在1600℃以上,浸泡處理時間30-40分鐘。由于RH爐浸漬管中的鎂鉻(無鉻)環磚、自流料、鋼結構件及外層澆注料等幾種材料,熱膨脹系數各不相同,尤其是鋼結構與幾種耐材的熱膨脹系數相差近10倍,而如此大的差距,即便如何調整耐火材料的配方,也很難讓彼此的熱膨脹系數達到一致或是接近。
因此,在RH爐浸漬管生產過程中低溫烘烤時(300-500℃),在RH爐浸漬管上線前烘烤時(1100℃左右),尤其是高溫使用時(1600℃以上),各種材料的熱膨脹系數不一致,常常導致RH爐浸漬管的外層澆注料表面上、澆注料與鎂鉻(無鉻)環磚之間,以及鋼結構件與澆注料之間,因熱膨脹不均而常常產生大量裂紋。這些裂紋如沒有在噴補維護中有效控制,而繼續加劇,在高溫使用中,必將導致RH爐浸漬管整體結構穩定性欠佳且結構強度損失,有時會導致外層澆注料脫落,如果是上升管,一旦氬氣管受損,直接造成RH 爐浸漬管無法使用,提前下線;有時會導致與鎂鉻(無鉻)環磚相連接的澆注料脫落,鎂鉻(無鉻)環磚失去依托而下沉,也會成RH爐浸漬管因解體損壞而無法使用,提前下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整體結構穩定的RH爐浸漬管,提高了RH爐浸漬管整體結構的穩定性,防止外層澆注料脫落、開裂,延長RH爐浸漬管的使用壽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整體結構穩定的RH爐浸漬管,包括RH環磚、鋼結構件、澆注料層、自流料層, RH環磚、自流料層、鋼結構件與澆注料層從內至外依次設置;所述RH環磚的底部一高一低相隔交錯砌筑,在高RH環磚的側面設置有澆注料連接凹槽,同時在兩個相鄰的高RH環磚之間固定有錨固件,高RH環磚的底平面連接鋼結構件,澆注料層的底部透過鋼結構件底部的豁口滲入到高RH環磚與低RH環磚之間的空間,并通過澆注料連接凹槽和錨固件與 RH環磚固定連接;所述自流料層透過鋼結構件側壁上的長形開口與澆注料層固定連接。
在所述鋼結構件的側壁上設置有長形開口,在鋼結構件的底部設置有豁口。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的RH爐浸漬管底部環磚由于優化設計,在RH環磚表面設置了凹槽,在RH環磚的下端打孔穿進金屬鋼錨固件,最大程度地增強了RH爐浸漬管底部的整體性,最大程度地實現底部澆注料與環磚的一體性,有效地避免了底部澆注料脫落,提高RH爐浸漬管的使用壽命;
2)本實用新型的RH爐浸漬管,在金屬鋼結構件(鋼膽)上引入膨脹縫的設計,即在其高度方向上,等距離割開若干細長的孔隙,有效緩解其在高溫時,水平方向上的劇烈膨脹,避免相鄰的外層澆注料因鋼結構件(鋼膽)膨脹而被擠壓開裂,有效解決了外層澆注料常常發生的脫落現象,提高了RH爐浸漬管的整體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整體結構穩定的RH爐浸漬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鋼結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RH環磚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鋼結構件設置有長形開口處其兩側自流料、澆注料相互連接的示意圖。
圖中:1-RH環磚、2-鋼結構件、3-澆注料層、4-自流料層、5-氬氣管、6-長形開口、 7-豁口、8-高RH環磚、9-低RH環磚、10-澆注料連接凹槽、11-錨固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一步說明:
見圖1-圖4,一種整體結構穩定的RH爐浸漬管,包括RH環磚1、鋼結構件2、澆注料層3、自流料層4,RH環磚1、自流料層4、鋼結構件2與澆注料層3從內至外依次設置;所述RH環磚1的底部一高一低相隔砌筑,在高RH環磚8的側面設置有澆注料連接凹槽10,同時在兩個相鄰的高RH環磚8之間固定有錨固件11,高RH環磚8的底平面連接鋼結構件 2,澆注料層3的底部透過鋼結構件2底部的豁口7滲入到高RH環磚8與低RH環磚9之間的空間,并通過澆注料連接凹槽10和錨固件11與RH環磚1固定連接;所述自流料層4 透過鋼結構件2側壁上的長形開口6與澆注料層4固定連接。
在所述鋼結構件2的側壁上設置有長形開口6,在鋼結構件2的底部設置有豁口7。
現有RH爐浸漬管澆注料層的底部與RH環磚連接處,由于彼此熱膨脹系數不同,加上噴補維護較難,常常產生底部澆注料與RH環磚銜接不好現象,最終底部澆注料大面積脫落,RH環磚失去依托而下沉,RH爐浸漬管因為解體損壞而無法使用,提前下線。
見圖3,針對這個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優化RH環磚1底部與澆注料層4 底部連接處的磚型設計,在RH環磚1底部與澆注料的接觸面上設置有澆注料連接凹槽10,同時在RH環磚1上固定金屬錨固件11。這樣,一方面加大了澆注料與磚的接觸面積,使澆注料與磚在兩個維度上形成交錯鑲嵌結構,有效避免澆注料脫落;另一方面通過增設的金屬鋼錨固件11,大大提高了底部澆注料的整體性。
見圖2,本實用新型根據膨脹縫的原理,在保證鋼結構件2必要的高溫強度和拉力的前提下,在鋼結構件2的高度方向上,等距離割開若干細長的孔隙,有效緩解鋼結構件2在高溫時,水平方向上的劇烈膨脹,避免相鄰的澆注料層4因鋼結構件2膨脹而被擠壓開裂,造成損壞,提前下線。同時,由于在鋼結構件2上開口,使鋼結構件2內側的自流料,與鋼結構件2外側的澆注料不再被分開,而是緊密結合,大大地調高了澆注料層4 在鋼結構件2上的附著性,有效解決了澆注料層4常常發生的脫落現象,提高了RH浸漬管的整體性。
所述澆注料層4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成:10mm≥粒徑>5mm的板狀剛玉20-25 份;5mm≥粒徑>3mm的板狀剛玉10-20份;3mm≥粒徑>1mm的板狀剛玉10-20份;1≥粒徑≥0.088mm的板狀剛玉顆粒8-15份;
粒徑為1mm-0.088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8-15份;粒徑≤0.044mm的板狀剛玉細粉 10-20份;粒徑≤0.074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細粉8-18份;粒徑<10μ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微粉2-10份;粒徑<5μm的活性氧化鋁微粉1-5份;粒徑<10μm的煅燒氧化鋁微粉0-4份;鋁酸鈣水泥3-6份;粒徑<1μm的硅灰0-2.5份;高效減水劑0.05-0.20份;水泥高效增強劑1-3份;熱震穩定劑0.01-0.03份;多晶氧化鋯纖維0.1-2份。
澆注料層制備原料中主要成分的化學指標及說明見表1;
表1:
所述澆注料層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制作復合添加劑: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粒徑為1mm-0.088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高效減水劑;水泥高效增強劑;熱震穩定劑放入攪拌磨中共磨、攪拌10-15分鐘,封閉待用;
2)按照上述重量份數稱重,先將10mm≥粒徑>5mm的板狀剛玉、5mm≥粒徑>3mm的板狀剛玉、3mm≥粒徑>1mm的板狀剛玉、1≥粒徑≥0.088mm的板狀剛玉顆粒、多晶氧化鋯纖維,投入到行星式攪拌機中,一次混合2-6分鐘;再加入粒徑≤0.044mm的板狀剛玉細粉、粒徑≤0.074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細粉、粒徑<10μ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微粉、粒徑<5μm的活性氧化鋁微粉、粒徑<10μm的煅燒氧化鋁微粉、純鋁酸鈣水泥、粒徑<1 μm的硅灰,最后再加入步驟1)中制備完成待用的復合添加劑,二次混合2-6分鐘;然后加入3.8-4.8份的水,三次混合3-5分鐘;最后澆注振動成型、養生、脫模、二次養生、干燥、揀選、檢驗、包裝入庫。
實施例1:
澆注料層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成:10mm≥粒徑>5mm的板狀剛玉20份;5mm ≥粒徑>3mm的板狀剛玉10份;3mm≥粒徑>1mm的板狀剛玉10份;1≥粒徑≥0.088mm的板狀剛玉顆粒8份;
粒徑為1mm-0.088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8份;粒徑≤0.044mm的板狀剛玉細粉10份;粒徑≤0.074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細粉8份;粒徑<10μ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微粉2份;粒徑<5μm的活性氧化鋁微粉1份;鋁酸鈣水泥3份;高效減水劑0.05份;水泥高效增強劑1份;熱震穩定劑0.01份;多晶氧化鋯纖維0.1份。
澆注料層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制作復合添加劑: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粒徑為1mm-0.088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高效減水劑;水泥高效增強劑;熱震穩定劑放入攪拌磨中共磨、攪拌10-15分鐘,封閉待用;
2)按照上述重量份數稱重,先將10mm≥粒徑>5mm的板狀剛玉、5mm≥粒徑>3mm的板狀剛玉、3mm≥粒徑>1mm的板狀剛玉、1≥粒徑≥0.088mm的板狀剛玉顆粒、多晶氧化鋯纖維,投入到行星式攪拌機中,一次混合2-6分鐘;加入粒徑≤0.044mm的板狀剛玉細粉、粒徑≤0.074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細粉、粒徑<10μ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微粉、粒徑<5μm的活性氧化鋁微粉、粒徑<10μm的煅燒氧化鋁微粉、純鋁酸鈣水泥,最后再加入步驟1)中制備完成待用的復合添加劑,二次混合2-6分鐘;然后加入3.8-4.8份的水,三次混合3-5分鐘;最后澆注振動成型、養生、脫模、二次養生、干燥、揀選、檢驗、包裝入庫。
實施例2:
澆注料層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成:10mm≥粒徑>5mm的板狀剛玉25份;5mm ≥粒徑>3mm的板狀剛玉20份;3mm≥粒徑>1mm的板狀剛玉20份;1≥粒徑≥0.088mm的板狀剛玉顆粒15份;
粒徑為1mm-0.088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15份;粒徑≤0.044mm的板狀剛玉細粉20份;粒徑≤0.074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細粉18份;粒徑<10μ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微粉10份;粒徑<5μm的活性氧化鋁微粉5份;粒徑<10μm的煅燒氧化鋁微粉4份;鋁酸鈣水泥6 份;粒徑<1μm的硅灰2.5份;高效減水劑0.20份;水泥高效增強劑3份;熱震穩定劑 0.03份;多晶氧化鋯纖維2份。
澆注料層的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3:
澆注料層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成:10mm≥粒徑>5mm的板狀剛玉21份;5mm ≥粒徑>3mm的板狀剛玉11份;3mm≥粒徑>1mm的板狀剛玉11份;1≥粒徑≥0.088mm的板狀剛玉顆粒9份;
粒徑為1mm-0.088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9份;粒徑≤0.044mm的板狀剛玉細粉11份;粒徑≤0.074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細粉9份;粒徑<10μ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微粉3份;粒徑<5μm的活性氧化鋁微粉2份;粒徑<10μm的煅燒氧化鋁微粉1份;鋁酸鈣水泥4 份;粒徑<1μm的硅灰1份;高效減水劑0.06份;水泥高效增強劑2份;熱震穩定劑0.02 份;多晶氧化鋯纖維0.2份。
澆注料層的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4:
澆注料層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成:10mm≥粒徑>5mm的板狀剛玉22份;5mm ≥粒徑>3mm的板狀剛玉12份;3mm≥粒徑>1mm的板狀剛玉12份;1≥粒徑≥0.088mm的板狀剛玉顆粒10份;
粒徑為1mm-0.088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10份;粒徑≤0.044mm的板狀剛玉細粉12.5 份;粒徑≤0.074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細粉10份;粒徑<10μ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微粉4 份;粒徑<5μm的活性氧化鋁微粉3份;粒徑<10μm的煅燒氧化鋁微粉2份;鋁酸鈣水泥5份;粒徑<1μm的硅灰1.5份;高效減水劑0.07份;水泥高效增強劑2份;熱震穩定劑0.02份;多晶氧化鋯纖維0.3份。
澆注料層的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5:
澆注料層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成:10mm≥粒徑>5mm的板狀剛玉23份;5mm ≥粒徑>3mm的板狀剛玉15份;3mm≥粒徑>1mm的板狀剛玉15份;1≥粒徑≥0.088mm的板狀剛玉顆粒12份;
粒徑為1mm-0.088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13份;粒徑≤0.044mm的板狀剛玉細粉16份;粒徑≤0.074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細粉15份;粒徑<10μ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微粉6份;粒徑<5μm的活性氧化鋁微粉4份;粒徑<10μm的煅燒氧化鋁微粉3份;鋁酸鈣水泥5 份;粒徑<1μm的硅灰2份;高效減水劑0.10份;水泥高效增強劑2份;熱震穩定劑0.02 份;多晶氧化鋯纖維1份。
澆注料層的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6:
澆注料層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成:10mm≥粒徑>5mm的板狀剛玉23份;5mm ≥粒徑>3mm的板狀剛玉17份;3mm≥粒徑>1mm的板狀剛玉18份;1≥粒徑≥0.088mm的板狀剛玉顆粒14份;
粒徑為1mm-0.088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14份;粒徑≤0.044mm的板狀剛玉細粉19.5 份;粒徑≤0.074m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細粉16份;粒徑<10μm的電熔鎂鋁尖晶石微粉8 份;粒徑<5μm的活性氧化鋁微粉5份;粒徑<10μm的煅燒氧化鋁微粉4份;鋁酸鈣水泥6份;粒徑<1μm的硅灰0.5份;高效減水劑0.15份;水泥高效增強劑3份;熱震穩定劑0.03份;多晶氧化鋯纖維1.5份。
澆注料層的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澆注料層4的制備原料中加入多晶氧化鋯纖維,增加其基質強度。通過在原料中引入10mm≥粒徑>5mm的板狀剛玉大顆粒,增強澆注料的熱震性能,改善材料的耐剝落性。通過在原料中加入熱震穩定劑,使材料內部氣孔均勻分散,也是為了進一步增強澆注料的熱震性能。通過在原料中加入水泥高效增強劑,有利于促進澆注料層基質高溫燒結,調整產品整體性能均一性,改善材料強度分布,從而達到改善澆注料的高溫整體強度,減少或避免澆注料局部脫落。
實施效果:
按以上方案實施之后,RH爐浸漬管的整體完整性改善極為明顯。RH爐浸漬管改進前后使用壽命初步統計見表2:
表2
從表2可以看出,通過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結構及澆注料層的制備方法,改善RH爐浸漬管的整體性,使浸漬管的使用壽命提高明顯,提高幅度為19.89%,這樣一方面很好地滿足了鋼廠冶煉的要求,同時也為耐火材料生產廠家創造了可觀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