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肥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茶園專用生態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及農業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茶園已成為近年來農業發展的熱點。生態茶園主要是通過生態肥料的合理施用,從而減少茶園中單質化肥以及農藥的大量使用,并達到改善茶園土壤環境、疏松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和提升茶園綜合地力的效果,進而提高茶葉產品品質和產量。然而,在當前茶樹種植所用的肥料種類多以npk單一化學肥料或復合肥為主,其主要由n、p、k三大無機元素組成;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滿足茶樹的生長需要,但長期施用會使土壤團粒結構遭到破壞,易造成土壤板結、土質變硬、保肥保水性能下降、養分流失嚴重、污染環境等不良后果,影響茶樹正常生長,并隨之使得茶葉的生化品質、感官品質顯著下降。
生物炭基生態肥,集化肥的速效性、有機肥的緩釋性、微量元素肥的特效性以及微生物肥的增效性于一體,代表了新型肥料的發展方向。生物炭基生態肥不僅能夠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農業成本,減少化肥對環境的污染,而且能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以及改善單施化肥造成的上述不良后果。是否能夠研發出一種安全無公害且施肥效果更為顯著的生態肥料,從而提升土壤養分和有機質、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毒性,最終提升茶葉的品質和產量,為本領域近年來所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其中一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肥力效果顯著的茶園專用生態肥,其具備原料易得、環保節能和養分均衡的優點,能夠大幅減少施肥量并提高茶葉品質和產量;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作上述茶園專用生態肥的制備方法,以便能夠以最為簡潔方便的流程來實現上述茶園專用生態肥的制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茶園專用生態肥,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制備而成:
尿素22份;
草木灰10-12份;
腐植酸鉀8-10份;
磷礦粉8-10份;
生物質炭15-18份;
菜籽餅粕18-20份;
畜禽糞便15-18份;
生物菌制劑2-4份;
蘑菇渣13-15份;
茶樹枯枝落葉18-20份。
優選的,本生態肥中,n、p2o5、k2o比例為24:10:8。
優選的,所述生物質炭是以大豆秸稈作為原料,并在700℃溫度限氧控溫熱解制備而成。
優選的,所述生物菌制劑的有效活菌數含量≥50億/克。
一種制作所述茶園專用生態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采用好氧-地下式高溫堆肥發酵方式,堆肥池的尺寸為長4.0m、寬2.5m、高1.0m;按上述重量份數取畜禽糞便、菜籽餅粕、草木灰、腐植酸鉀、蘑菇渣、茶樹枯枝落葉及生物菌制劑,混合均勻后堆積發酵;整個堆肥發酵溫度保持在50-60℃,堆肥發酵時間為25-30天,期間每隔5天翻堆一次,水份保持在55%-60%,ph維持在5.5-6.0,待發酵完全,備用。
(2)、將上一步驟所得的發酵完全的有機物料濃縮攪拌至泥漿狀,再與尿素、磷礦粉、生物質炭按上述重量份數混合均勻,即獲得所述茶園生態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過上述方案,本發明得以將有機肥料的長效肥性和無機肥料的速效肥效相結合,最終制得養分均衡且肥力效果顯著的茶園專用肥料,以滿足茶葉不同生長時期對養分的需求,肥料吸收利用率可得到顯著提升。由于本發明所制備的生態肥料中所添加的生物質炭是以大豆秸稈作為原料在700℃高溫限氧控溫熱解制備而成,這使得高溫炭表面酸性官能團所占比例下降,堿性官能團比例上升且高溫炭表面孔隙結構明顯,吸附能力強。此外的,由于本發明所使用的原料相對較為簡便易得,獲取成本低,因此顯然也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綜上,本發明既具有速效性,當季施用即可增產,又具有作用長久性,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土壤陽離子交換量,并同步具備原料易得、環保節能和養分均衡的優點,能夠大幅減少施肥量并提高茶葉品質和產量,從而可改善茶園土壤理化性狀,疏松土壤,積累有機質,提高茶園綜合地力,有利于中低產茶園的升級改造。
具體實施方式
為便于理解,此處對本發明的具體結構及工作方式作以下進一步描述:
一種茶園專用生態肥,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制備而成:尿素22份、草木灰10-12份、腐植酸鉀8-10份、磷礦粉8-10份、生物質炭15-18份、菜籽餅粕18-20份、畜禽糞便15-18份、生物菌制劑2-4份、蘑菇渣13-15份、茶樹枯枝落葉18-20份。生態肥中n、p2o5、k2o比例為22:10:8。
茶園專用生態肥的制備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采用好氧-地下式高溫堆肥發酵方式,堆肥池的尺寸長×寬×高為4.0m×2.5m×1.0m。堆肥池上沿設置濾水溝、通風管道。然后按比例取畜禽糞便、菜籽餅粕、草木灰、腐植酸鉀、蘑菇渣、茶樹枯枝落葉及生物菌制劑,混合均勻后堆積發酵。
(2)、在堆肥初期為發熱階段,溫度從常溫升至50℃左右,這一階段一般維持5-6天。其次為高溫階段,這一階段的溫度維持在常溫至50-60℃,這期間以好熱性纖維分解菌分解為主,主要分解纖維素、半纖維素等復雜物質,同時伴隨大量的腐殖物質開始形成。后期保熟階段,此階段將堆肥壓實、泥封,造成嫌氣條件,使得嫌氣性纖維分解菌能較好的進行纖維素的分解,緩慢的進行后期腐熟作用。待腐熟完全的堆肥變為黑褐色、液汁呈淡黃色或無色后,表現為物料易拉斷,則為發酵腐熟完成。
(3)、整個發酵時間為25-30天,期間每隔5天翻堆一次。每天定時檢測發酵料堆內的溫度、水分和堆體通透性情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節,進行翻動攪拌、曝氣工作,使料堆充分發酵,使水分保持在50%-60%,ph維持在5.5-6.5,待發酵完全,備用。
(4)、將上述(3)步驟中所得的發酵完全的有機物料濃縮攪拌至泥漿狀,再與尿素、磷礦粉、生物質炭按前述重量配比混合均勻,進入混合攪拌系統。開始攪拌時,需將混合后的物料輸送至圓盤造粒系統,成粒后再經烘干機后進入冷卻系統。物料將至常溫后開始篩分,符合要求的粒進入包膜機包裹涂膜后開始包裝,不符合要求的粒經粉碎機粉碎后重新回到圓盤造粒系統,繼續造粒。通過上述操作,即得到本發明茶園生態肥。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試驗地點:安徽省東至良種場某試驗茶園。
試驗類別:肥料對比試驗。
施肥方式:施肥后,利用茶園微耕機及時旋耕。
采摘方式:機械采摘。
試驗過程:設置三個對比處理項目,分別是:
t1處理:以15-15-15的常規復合肥為施肥原料,每年每畝施用150kg,面積為1500㎡;
t2處理:以單質肥料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為原料施用,年施肥n、p2o5、k2o的總體比例為4:1:1,面積1000㎡;
t3處理:以本發明的茶園生態肥為原料施用,面積為1200㎡。
上述各處理項目的施肥時期一致,施肥時期分別為春季3月10日到3月20日之間、夏季5月20日到6月10日之間、秋季9月25日到10月15日之間。
獲得試驗結果如表1、表2及表3:
表1茶園土壤理化性狀對比情況
表2各處理茶葉的產量及構成因子
表3各處理茶葉的生化成分含量
檢測結果分析表明:
由表1可知:按照本發明處理的試驗區茶園土壤的有機質、全氮、速效鉀、速效磷含量依次為18.53g/kg、1.29g/kg、55.34mg/kg、16.24mg/kg,t3處理中的各項數據均高于t1處理和t2處理中的相應數據。
由表2可知:茶鮮葉的芽葉密度t3處理>t1處理>t2處理。干茶產量t1處理、t2處理、t3處理分別為32.47kg/667m2、35.37kg/667m2、41.33kg/667m2,可以看出t3處理相比t1處理、t2處理而言,分別增產了20.7%、16.8%。
由表3可知:t3處理茶鮮葉中氨基酸含量、葉綠素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t1處理、t2處理。
實施例2:
試驗地點:安徽省黃山徽州區某試驗茶園。
試驗類別:肥料對比試驗。
采摘方式:手采。
試驗地點簡介:該試驗茶園的土壤為千枚巖和沙頁巖發育的黃紅壤,ph值4.30左右,其茶樹品種為地方群體種,茶樹為雙條栽密植方式。該茶園試驗前茶樹長勢、園相及管理水平一般(年畝施純氮約22kg),產量較低。
試驗過程:在試驗茶園內設置1個茶園專用生態肥試驗區(t),面積1000㎡和1個當地常規施肥對照區(ck),面積1000㎡。
獲得試驗結果如表4及表5:
表4茶園土壤理化性狀對比情況
表5各處理茶葉的產量指標及生化成分
由表4可知:按照本發明處理的試驗區茶園土壤有機質、全氮、速效鉀、速效磷含量依次為20.92g/kg、1.25g/kg、66.83mg/kg、17.55mg/kg,分別比對照區茶園土壤提高了12.5%、10.8%、15.4%、11.2%。而在表5中,:茶鮮葉的芽葉密度和百芽重相比于對照分別增加了19.4%和18.4%。茶鮮葉中氨基酸、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相比于對照分別增加了14.7%、8.3%和3.7%。
通過上述肥效試驗結果表明,施用本發明的茶園專用生態肥后,春季名優茶產量和品質都有較明顯的改善,本發明配方合理而營養均衡,能滿足不同生長時期茶樹的養分需求,既能平衡施肥和改良土壤,又可以有效提高茶葉的產量和品質,可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及生態環境效益,是一種理想的茶園生態肥料。